往生关要修心直指讲记
《净土之道》 ︱ 西琼·赤诚桑波尊者 撰著 智圆法师 译讲 ︱
相比之下,在净土成佛就非常容易,凡是往生者皆能圆成佛道,“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多到要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这样大的数字去计算。到今天为止,十劫以来,在净土里成道的菩萨如海如滴、如尘如沙。去彼国土者相续中的佛功德法被迅速开发而直线上升,直至他们全数成就。尤其得到阿弥陀佛的加被,开发心性以后,更是进入圆顿道的境界,时空转变,念劫圆融,广狭自在等,极其不可思议。上文当中以果推因,表明无量功德自性的佛果必须有无量时、无量因的修持才能成办,然而,生入净土开发心性以后,无量时就摄在极短的时间中,却能含括无量分因的修持。因此,往生净土不难一生成就。
往生净土在三大关键点上都能迅速跨过:一、解脱;二、登不退地;三、成满普贤行海。
首先,获得解脱最多只需三、四十年。如果以三十岁念佛开始算,经过三、四十年的努力修行,临终得佛慈力接引,当即超出轮回大苦流,顿时成办解脱。
其次,登不退地也不难。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判定有易行、难行两种道。菩萨在秽土无佛之世,由于因缘杂乱、善根微弱、恶业力强,要得不退转非常困难,必须犹如陆地徒步般艰难、渐次地前行;往生净土,由于没有退缘的缘故,当下达至不退地,没有一刹那退堕轮回、退入二乘、退向虚妄分别的可能。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一经往生就圆证三不退,位不退不堕生死,行不退不堕小乘,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即一切种智海)。因此,往生净土是取证不退地的捷径,只需三四十年便可达成。
再者,能迅速成满普贤行海。在《普贤行愿品》里,宣说了如来不可思议大功德海之后,普贤菩萨进而说到,应当修行十种普贤广大愿王来使它成满。然而,愿王的境界十分圆融、广大、无尽、深细,一个博地凡夫哪里能轻易达到呢?普贤菩萨宣说通愿以后开示圆成的捷径,引导华严海众一致导归极乐世界,一生成办行愿,这在长行和愿颂当中都清晰可见。而且,普贤菩萨以身作则,比如“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等等。怙主法王也教导我们把握净土的心髓大愿 [1] :祈愿一切与我结善缘和恶缘的众生,不必等到第二世,现生临终就无障碍见佛,随即往生;一经往生就得佛授记;得佛授记后迅速圆满智悲力大用。法王与《行愿品》所说相同,愿以广大的智慧力化生在十方无数刹海中拔济一切众生,让他们发菩提心,速得往生极乐世界,即所谓“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可见,心髓大愿和《行愿品》的愿只是一者略,一者广,心髓愿是法王在要诀上指示四句话的发愿,是让我们认定这条大愿之路。
再观察三缘起链
是故,大乘行人无论如何要争取到极乐世界的受生,此义为合理故,我也为欲成办有情之义利,应当对往生极乐世界之事实修。
这又是“信、愿、行”三连环,或者“胜解、欲、精进”三连环。大乘行者是苏醒了大乘种姓的补特伽罗,他心量大、愿望大,具有大慈、大悲、大忍、大力等素质。他思维轮回过患后,体察到一切母亲沉溺在苦海中极其可怜,没有丝毫真实安乐,无数苦一个接一个地逼迫自身,对此产生不忍而发起悲心。由于心量广大,普缘法界一切众生,担当起将他们安置在究竟安乐无上正等正觉果地的重担,并发起取证无上菩提的志愿,故称“大乘行人”。
这种人必然会考虑如何才能成就佛果,并慎重地观察在秽土成佛和在净土成佛的难易差别。不是为自己一个人,而是无数母亲都等着被救度,哪里能延缓成道的过程呢?哪里能不利用最佳助缘呢?观察后发现,受生在任何刹土都不如受生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了成就十方世界中独一无二、极其胜妙的国土,建立大愿海后,在无数劫中积累无数资粮,所成就的国土是无数精妙的总汇、无数功德的海洋,其中充满着不可思议的助道因缘。观察两土的差异,继而深思熟虑,就会发起胜解:我越是想利益众生,就越要往生极乐世界;越是想快速成道完成普贤行愿,就越要尽快往生极乐世界。
对于想成佛利益众生的大乘行者来说,无论如何都要以勇猛的欣求心争取到极乐世界受生。这不是为自己一人求解脱,而是发起大心肩负重担,为了完成利益整个有情界的事业,义无反顾地希求在往生后迅速修集功德、成满智悲力的大用。对于自身道路的抉择方面,净土受生成了最关键、最重大的一环。一旦观察到阿弥陀佛所成就的极乐世界,是让自己完成佛道或普度众生的最大、最不可思议之助缘,就不难下定决心,发愿往生。
其中,“大乘行人无论如何要争取到极乐世界的受生,此义为合理”,这就是“胜解”。“故”字表明是由胜解发生欲,发生精进。“我也为欲成办有情之义利,应当往生极乐世界”,是净土成佛之愿;“我也为欲成办有情之义利,应当对往生极乐世界之事实修”,则是从愿起行,由此真正走上净土之道。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内心发展的缘起,缘起真实得果真实,缘起虚伪得果虚伪,因此叫做“往生的关要”。
净土三殊胜
为了彼者,心想:我要趣入生彼的因——护戒及上供下施等此种彼种的善根的修集等,首先如此趣入。最终也祈愿彼等善根成为自他同生极乐世界之因。心作是念而回向发愿,极为重要。是故,心中当如是铭记。善哉!由老衲赤诚桑波向洛坚述说。
三殊胜的修法结合于净土法门,同样是要把握最初发心、中间实修、最后回向三个环节。
为了最圆满、最速疾、最彻底地成办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数诸母有情的义利,我必须往生到极乐世界来迅速成道,这叫做“发起净土菩提心”。为了成道就必须修因,修集一切能往生彼土的持戒、供养、布施等善根,以及它的中心要点——与阿弥陀佛相应,念弥陀名号、心咒等,这就是由愿带动行。这种决定行动之心生起,就叫做“等起”,以此缘起的最初位推动,自然会趣入勇悍修集往生净土资粮的行动当中。
集聚各种品类的善根时心住一缘,不散乱于其他,即是相似的无缘殊胜。再进一步,以认定三轮无有的智慧摄持,行善而不著相,即是初学者近似的无缘殊胜修法;当然还有更高的境界,也就是大乘圣者寂灭三轮相的真正无缘殊胜。
每一次修集资粮之后,我们都需要进行回向殊胜的修作,所集的一切善根完全为自他一切有情往生极乐世界而回向。这也正是法王净土心髓愿的内涵——让自他一切众生即生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全部成佛。
也就是说,“一门即普门”,把善根全部归于此集结门,以此集结门就可以迅速实现普贤行愿。因此,我们平时可以用所谓“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两句来摄持回向,或者念修整篇《普贤行愿品》,希求通过往生净土来实现普贤愿海。从要点来说,无非是成佛需要成满最极广大圆满的普贤大愿海,成满普贤愿海又需要透过往生极乐净土来实现,这就是普摄一切众生成佛的捷径。了解以后,每次都要以这种方式来回向,“一门即普门”的缘故,成就这一门,一切门都会成就,所有普贤行愿海也都会实现。
具有胜解才容易生起愿欲,以愿或欲就能规定方向,使我们在缘起上确定自己从今生一直到成佛之间,都要走这条净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