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义人生讲记

《大义人生讲记》 ︱ 丹毕尼玛尊者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示的缘起之道,它叫“方便”,由此能直接跟阿弥陀佛相合。

譬如念佛能跟佛念我相合,念佛功德生信,念佛恩德生恭敬,念刹土庄严生欲乐,念佛名号跟佛相合等等,这些都是跟上师弥陀相应的关键,在缘起上直接沟通,越念越被佛愿力摄持。再者,回向是以欲作为缘起的枢要。以猛利欲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善根全部能流入实现往生的缘起上。这两条能保证我们往净土走。

接着,积各种善根作为资本,修任何善都可以。譬如我把桌子擦得很干净,这份功德可以献给弥陀,献给净土。为什么呢?因为善都是向上的,跟净土相合。而且,由阿弥陀佛特别的愿力,我们一回向,法界缘起自然达成。这一份善根一植下去,就已经回向到产生极乐世界各种根身、受用、能力等的果报上了。就好像今天赚了一笔钱,投到法界弥陀银行里,法界自运转,自然会把这一份善根跟阿弥陀佛的大愿海合在一起,自己将会得到净土的一分席位、一分果报,利润非常大!

譬如我今天扫了地,这份善根一回向,将来在净土就有非常殊胜的受用,它成为出现身体、光明、无量宫殿以及各种神通、妙受用的因。又譬如我今天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做利他的行为,好好地闻思修,在正法上修了善根等等,这些全部可以用来庄严净土。但是,造恶不能回向,它是反面力量,跟净土运转的规则不相合,跟阿弥陀佛的心不相应,佛不会收罪业,所以千万不要回向罪业。但如果能忏悔,回向依然有点铁成金的作用,还是能庄严净土,因为忏悔的心是善的。这样就了解了往生的资本。

再者,发菩提心是为了庄严佛国,往生极乐是为了成佛,把发菩提心和往生合起来,一切善根就都往去净土成佛的方向上运行了。以发心摄持,缘起的方向全部往佛道上走、往利益众生上走,再接到净土上,它就成了去净土成佛、利益众生的缘起。要像这样了解四条正因缘起的妙处,懂了以后就会操作。

此四者持于心中后,须随知道多少而学。

这四者就是世尊在《无量寿经》中开示的成办往生因资粮的法规。由于对世尊的语言特别起信心,认为这是世尊说的话,那我一定要奉持一生。世尊没说别的,就是说按照四因的秘诀来成办往生,因此,我一生都不能丢掉这个法。

所谓的“随知道多少而学”。譬如念佛有很多种类,念佛功德、念佛恩德、念佛本愿、念极乐刹土庄严等等,对这些了解一分就可以学一分,可以数数地作意。譬如《往生论》里讲了二十九种观察门,一一懂了以后,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缘念它、作意它,这就叫“念佛”。这是个非常大的主题,随着对阿弥陀佛的了解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跟阿弥陀佛越来越亲切,念佛也会逐渐深入而不断发展。今天学了一部《弥陀经》,是初学,可以在浅层上忆念佛;过了一段时间,对经教理解得深了,就可以在深一点的层面上念。总之,随你知道多少就学多少,学的就是“念佛”。

譬如我们从没学过孝道,不知道怎么忆念母亲。那怎么忆念母亲呢?要念母亲的功德和恩德,这需要学习,不然就跟动物一样,根本不会忆念。这样学一点念一点,心就变了,就跟母亲相应了。同样,对于上师阿弥陀佛的无量功德海,我们通过经教一分一分去了解,了解一分就念一分,这样就跟上师阿弥陀佛的心开始相应了。不但母念子,而且子念母,心心相应不分离,这就被弥陀世尊摄持了。

这四方面多学后,弃舍是不行的,现在多学,学到心相续决定与四者和合。

这四方面往生正因,学了很多以后,扔在一边是不行的,不能当知识。应当知道,学的都是世尊告诉我们成办往生的方便,都是能实现大义的非常殊胜的法,所以要视若至宝,学到一点马上去练习,要把它学到自己心里来。

四因的范围很广阔。譬如发菩提心有各种修法,从出离心的基础往上,怎么学出离心,怎么学知母、念恩、报恩,怎么发大悲、荷负诸有情的意乐,怎么发取佛果的心等等,有很庞大的体系。从最初的修学一直到成佛之间,都是发菩提心的修学范畴。随着我们现在能学的那一点,安排好时间在上面努力,学得一分是一分,学得一分用一分,这就叫学了一点就在心上修一点,要学到那一点。

再者,在积集善根方面,世出世间的一切善都要去学。“学”包括两层:首先听受,由法师来教或者看法本来学;了解以后就要实学,也就是把善法学到自己心上。譬如说,教练教我怎么开车,告诉我驾驶的方法如何。先从教练那里学,学了以后扔在一边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会开车。不能说我学了开车,但是连交通规则都不知道,坐在驾驶室里像个死人一样一动不动,那不叫学会了开车。又譬如,小时候母亲教你走路,她告诉你方法,然后自己要按照指示去做,学到自己的双脚会走。如果只停留在学知识上,到了20岁还在地上爬,说我不会走路,那就太好笑了。这就知道,真正的学是自己要成就这样的善行。

按净土来说就是四方面:念佛要学到,积善要学到,发心要学到,回向要学到。学了以后,自心变成了念佛的心、积善的心、求菩提的心、回向的心,而且,这四者要在日常当中不断地运用、提升。这样不断修集,往生净土的因就越来越深、越来越厚,品位随之而提升。像这样,人生大义的总方向就集中在往生极乐世界上,修的课题定在四因上,而修的时间是一直到死之间不断去修。

“修”的涵义用“学”字表达。凡是圣贤之道都是把自身达到的境界或经行的道路用文字地图表示出来,文字符号表达着圣贤心中所走的路。我们学的时候,首先是听取,这是第一步。听了以后就按照这张地图在自心上走出来。中间有一个媒介,叫做“教法”,首先学教法,通过听受把它听懂,再以思维决定好;然后学证法,让圣贤之道全部在自己心中出现,这才是学得真实、学得了义。

现代人对于“学”的理解有很大偏差。现代的学习模式使得人们普遍认为,所谓的“学”,就是一批学生到课堂里,有黑板、有老师、有课本,老师在上面传播各种知识。下课以后就不叫学。知识可以跟德行脱离开来,这就使得人们只是在第六意识上发展记忆、重复等等,想不到这是做人之道、生命大义之道。现代人的学习跟做人完全分开,导致大家对“学”字非常麻木。

然而在所有圣贤之学里,特别在佛法里,“学”字有很深的涵义。它表示我们是迷失的人,诸佛菩萨是觉悟的人,我们是后学,要追随诸佛菩萨的足迹去走。我们要回归法界,要学成圣贤的德行,把所有自性善德都开发出来,这就是“学”的涵义。诸佛菩萨把自己走过的路结集成十善业道、戒定慧三学、四谛、发菩提心、六度、四摄、三解脱门等的法教,这些就是图谱,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学的时候,第一步是学教法,把它搞清楚。就像跟师父学拳,先要知道拳谱在说什么,通过这些指示符号,马上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之后,通过教法的指引在自身上学到这样的心、这样的德行。譬如学菩提心,要在自身上学出菩提心来;学孝,要在自心上学出孝来;学戒,要在自身上学出戒行来。现在说到学净土,意思是要学到四因。从整个体系来看,就是要学到怎么发展胜解、欲、勤或信、愿、行三缘起链,在自身上学出能趣入净土的强大能量,把自心全部转成净土的心,以自己的心来严净刹土。这样来学,最终决定能学出净土的圣贤功德,能得到净土的品位,这就是“学”的涵义。

往生须一生勤苦

要做到:一直到临终之间不断地学,之后无论在何处、由何因缘,在苦大苦小、时长时短等怎样的状况中死,都要在临终决定现行强力的习气,而自己的心能把握住自己。

对此从现在起,自己的心就要在修净土的资粮上极为力学而达纯熟,要做到像草原健儿在马快慢的一切阶段,都从马上不掉落那样而净修。

为了达到彼者,首先断除与人来往、断掉话语,彻底收缩窥视、窃听等爱看、爱听等很多的相续,而心不往外驰散来对四因资粮心住一缘而修。

第一段在藏文里是一个大长句,“要”字要贯彻到最后,意思是从前到后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做到。首先,一直到临终之间不断地去学、去模仿练习。之后要达到临终时决定出现一种状态,依靠这个状态来往生。那就是,无论在什么地方、以什么因缘、出现苦大苦小等任何状况,临终都要现行强力的净土习气,心跟阿弥陀佛合,有信愿行的内涵,这时自己的心能把握住自己,不流到别的因缘里去,这样就决定往生。要做到从前到后的整个过程。

我们要做到临终做得了主。也就是,经过一生勤苦修学,到临终那一刻,无论什么时候死、什么因缘死、死的时间是长是短、出现的苦是大是小等,都要决定现行强有力的净土习气,从而把握住自己,一心与阿弥陀佛相应而得以往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一失手就是千古恨,继续在生死中漂流。虽然说往生不难,只要具足信愿,至心念佛与阿弥陀佛相应,就决定得佛拔济而往生净土,但也要知道,生死极为可怕,在净业习气之外还有无数种生死习气,如果平时没有打点好、训练好,临终生死习气的力量强,一下子现行爱、恨、疑、恼等,那就堕在生死里了。如果出现的是重的恶性习气,就会堕到恶趣里,非常可怕。

一生勤修的指标是什么呢?那就是,临终无论好死歹死、长死短死、什么时候死、什么因缘死,立即要出现有力量的净土习气,这样才能跟阿弥陀佛相应,其他都不算数,不是往生的因。为了达成这一点,必须现在就开始勤学苦练。也就是,必须退掉世间的爱恨情仇,让各种现世来世的爱生疏,让净土习气熟练,这叫做“熟处转生、生处转熟”。

怎么才能让净土习气纯熟呢?这要发出很大的力量来学。要熟练到什么程度呢?就像草原健儿在马快奔、慢跑等,以及在马上侧身、倒立等,任何状态都不掉下来,要达到这种程度。所以,一定要把它当成一生的大事来做,采取的是“哀兵必胜”的做法,不能采取“骄兵必败”的做法。

我们要知道生死严峻,不容易度过,平常必须练出真本领,临死才能突破生死重围而得生净土。草原健儿知道,一旦要上阵拼杀,再练就来不及了,全凭平时的功夫。所以,平时就要注意训练,马跑得快的时候,要看会不会掉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已经不会掉下去了。然后再看,突然之间刹住,能不能不掉下去?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