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义人生讲记

《大义人生讲记》 ︱ 丹毕尼玛尊者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十方尘尘刹刹当中发挥智悲力的大用等。他想过这样的生活,完成这样的人生,已经认定这件事了。

这就看到,首先由思维佛和刹土的功德发生了胜解,这是任何人、事等都无法引转的一种认定;然后起了猛利希求的欲,那是根本停不住的,没办法忍受还要待在这里,一心要去,这股力量谁都挡不住,家里最亲的人也不管,世间的事也不管,就想去那里。出了这个状况,缘起上就发生了信愿;以这样的力量,就出现了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一向专念极乐刹土的心,这就有了净土缘起的根本。念佛和念刹土是净土行业的根本、中心点,其他修善、发心、回向等都是围绕它的助伴。

一旦出现这个状态,之后心里就一直忘不了,知道世上没有比那更好的了。用世间话来说,就是已经出现了最爱,没有超过它的了,这就叫做“欲”。之后当然有精进,就像喝了葡萄酒一样,再再地想尝,尝一次不够再尝一次,尝无数次还是满足不了。也就是心里再再地忆念:那么好!那么好!一直在回味那功德的甘甜,想多少次都不会满足。如果发生了这样的心,那净土修作上的勇悍心力就出来了,这叫“精进”。然后心数数地转到上面,这就开始有了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如子忆母般的念佛状态,这样的话,“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在缘起上跟弥陀、净土连接上了。

莫作庸俗观

极乐世界里,宝树水花及衣食等的受用,以及妙宝地基的功德等,凡所说到的一切,不能按牧区中酥油多的情况、农区中茶和青稞多的情况,以及地方好玩、人很好的情况而了解。

忆念极乐国土时,国中的宝树、水、花、衣、食等的受用以及宝地的功德等,对这一切功德庄严都不能庸俗化地理解。按藏地的情况来说,不能想到像牧区酥油多、农区茶和青稞多等那样(这些是藏地的贵重食品);也不能想那个地方好玩,草地上开满了鲜花,上面有蓝天白云,还有很高的山峰,一眼望去像天境一样;也不是想那里的人很好,诚实、厚道、善良等等,这么想就成了较好的人间地区。不但不能这么想,也不能想象那里像天界一样,这些都庸俗化了。如果这样去想、去认识极乐国土,那就生不起大的愿欲,不会出现一心向往的内涵,所以,要如理如量地观察,应当在比量上回到它相应的位置。

透过如理观察才知道,它是十方世界所无,无数倍超过世间人天。国中的色声香味触五尘受用,以及宝地、宫殿、楼阁、花池等设施,无不圆明具德,都是如意宝性,是如来妙心的变现。这样了解,才会生起深心希求的意乐。也就是对极乐世界的殊胜功德发生了胜解,由此发生励力求的欲,然后一心精进地修集往生资粮。

缘起上的要点很重要。从三缘起链来看,如果把某事物的功德、利益看低了,那产生的胜解就不高,发展出来的欲和勤也就较低;如果能放到相应的位置,如实地看到它很高,那么由此出现的欲和勤也会很高。譬如世间的地区、学府、物质等,当发现它品质卓越,胜出一般时,对它的欲、寻求它的勤都会相应地提升。应当了解这个道理。

由对比思维抉择认定

下面通过两层比较,认定极乐刹土的殊胜利益,成为心中最欣慕之处,从而一心希求往生。也就是,在这上修胜解非常重要,这又要透过比较来认识,客观、理性地见到往生极乐世界的利益,深深地体会到它的无比殊胜后,就会一心缘念刹土、缘念弥陀。这种心一定要发展出来,它是往生最关键的因素。

所谓“两层比较法”,首先对于秽土中的恶劣环境和善妙环境做对比,然后对于秽土的善妙环境和极乐净土的环境做对比,由此就突显出极乐世界的无比殊胜。对比的要点是观察在此环境中修法的状况如何,这将决定我们解脱、成佛的速度、难易度等等。这样衡量以后,心里就完全能定下来,从此一心趣向极乐世界。

思维时主要把握住共业场的作用力。选择生在什么世界,要看这个世界的环境状况如何,而环境状况唯一在修法的力量上观察。我们都有想利益一切有情而完成佛果的愿,因此,选择受生在什么刹土非常关键。如果在某个刹土里修行难以完成佛道,那离成满普贤大行愿海就很远;如果在某个刹土里修行能迅速完成佛道,那很快就能实现入到无数世界里普度无量众生的悲愿。以这个原因,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号召华严海众一致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抉择刹土的问题,由此显出极乐世界的无比殊胜,从而一心欣求,这是抉择大义之后的认定。

由许多业行恶劣的罪性有情所摄持的环境中,虽然做善法的有一两个,但自己善的光发不出而力小,这是由罪的增上果的力用所致。是故如此的环境中,做善法者命短、弱小,什么样的不欲都会出现。

恶世界的状况主要从两点来认识:一、有情心之间的相克;二、共业潮流的席卷。

娑婆世界自从人类无量岁递减下来,到今天人寿百年,已经处于五浊非常深重的时期。起初是一个人出现一种机心——想违背正理的心,从这一念邪恶逐渐发展开来,他的第六意识就变成黑意识了。之后很多人开始妄语、邪淫、不与取、杀生等等。这样不断地传染,人们的见解、心态、行为等越来越浑浊,感得的报体也越来越恶浊,寿命不断递减,这就是万法的自然规则。像这样,人们的心变黑了,而且不断地弥漫、传播、感染,这股黑势力又积聚,又不断地扩散,变得更邪、更乱、更自以为是等等。

这就看到,这个世界从见解和行为两方面变得越来越浑浊。具体说到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五方面,但根本点就是见解(见浊)和行为(烦恼浊)。“劫浊”是世界浑浊的共相,没有别的体性。“命浊”是有情报体的状况。“众生浊”指身心五蕴的状况,有些解释成有情共同的状况。从一开始的源头染污以后,浊流就不断地增广,逐渐发展到浊浪涛天的地步,出现了如今的状况。

其次要看到,诸有情心和心之间自然会发生这种反应:如果见解、行为相同,就认为是同类,划分成自己范畴里的人;如果见解、行为不同,就认为是异类,属于其他范畴里的人。所以在整个世间界里,魔界和佛界一直在相争。魔界代表颠倒意识,完全背离真理的力量形成了魔界,由欲界第六天的魔王波旬作首领;佛界就是随顺正法出现的力量,这两方面的力量此消彼长。可怕的是,世上魔的势力越来越强,形成了极其庞大的群体力量,有方方面面的见解、行为、规则、发展等等。当这股力量发展到无法逆转的地步时,正法的光明就会彻底息灭,全世界的人都陷在邪恶机制的运转中。像这样,会出现极可怕的颠倒堕落的情形。

在这样的环境里,当然正和邪是对立的,如果正不能压邪,那就要被邪压,这就是心和心之间的规则。譬如,两个人见解不同,一个认为世界有常、乐、我、净,一个认为世界是无常、苦、无我、不净的,这两种心态相对立。前者想造出很多常、乐等的假相,或者维护自己的颠倒言论,后者认为一切都是苦的、虚假的,我要出离这里。这两者碰到一起就出现了矛盾,而人由于我执的力量,都想说服对方,而且有想控制对方的本能。譬如在一群邪见者的环境里,他们喜欢吃喝玩乐、随意性交、颠倒人伦等做各种邪恶的行为。如果这当中出现一个正人君子,那些人当然不接受他,因为跟他们是相反的,所以会排斥。如果这个人行善,他们就会打击,或者这个人行离欲的法、修出世法等,那就会受到恶友的干扰等等。这就看到心和心之间相克的关系。处在这样的共业环境里,行善的力量就发不出来。

再说,在十方世界里,我们娑婆世界属于秽土,相当污秽,充满了暴恶有情众。尤其到了五浊深重时期,从《悲华经》中可以看到,这个时代的人,千佛都不救,因为没办法救,实在太恶劣了。人们不孝父母、不敬沙门修道人、妄语、绮语,做各种狡诈、恶劣的行为等等,简直无药可救。只有释迦佛特别悲悯浊世的苦难众生,在人寿百岁时降生到这个世界来成道、说法,但也只住寿八十年,很快就过了。到了今天,世上充满了造罪者,人们的黑业摄持了整个国土。处处可以看到,人心变得非常邪恶、颠倒、自私。不认为世界是苦,追求五欲,不肯出离;不认为有因果法则,认为可以通过任何手段肆意妄为,成了连起码的人伦正道都难以见到的时代。

由于个别因缘,这里还会出现一两个行善有情,就像大海里的几滴水一样。然而在黑暗时代,共业潮流汹涌澎湃,业浪越来越浊,人越来越邪。自我声张、颠覆法则、随意妄为、尽情发泄等的各种黑业力量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黑法会克白法。就像在很浓的苦水里放一点糖,不见甜的味道。或者在汹涌的业流中,游泳本领不强的人不断地被冲击,没办法逆流而上,虽然很想往上,但由于只是初学,发现根本维持不住向上的势力。同样,在这个世界行善进一退九,修道极其困难。这就了解了这个刹土的情形。

所谓“什么样的不欲都会出现”,要抓住两个要点:第一、在这世间连业果正见都不被支持,人们基本处在业果愚中;第二、发展出了自由意志。既然没有因果律,而且心是自由的,那就随心所欲,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发展、颠覆等等,这就给邪意识的泛滥创造了极大的空间。邪意识最可怕了,它可以有无穷无尽的想法,出现无穷无尽的捏造、颠倒等。

这样就知道,一旦冲垮因果和律法的堤坝,业流将无穷无尽地发展,这是因为人心脱离了正法的轨道,像野马狂奔,又像细菌繁殖一样。因上这么可怕,那它的业相、果相决定极其可怕。因此,处在这个环境里,很少看到想要的正法因缘,而不想要的非法因缘铺天盖地,出现各种染污因素,导致自己身心受影响,变得麻木、迟钝、没力量,处处遇到违缘障碍等。像这样,不想要的非法因缘处处会出现。

接下来,把自身放在这个世界里观察,看看在这里修大乘道的情形如何。这又要透过因缘观做客观的抉择,才会得出正确结论。理性地抉择后,才会有选择合适刹土的心。

我们可以算在“做善法的有一两个”的行列里。然而降生在五浊深重的娑婆秽土,黑的势力这么强,导致寿命非常短,只有几十岁,这个时代的状况就是如此。就像贫脊的土地里长出的庄稼都瘦弱干枯、营养不足,因为它的功能不够,这是大环境决定的。同样,自己以业力投生到有缘父母家中,但父母的种子只有那么一点,共业的潮流已经限制住了,生在这个世界不会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