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二

《观经四帖疏讲记(上)》 ︱ 善导大师 撰著 ︱ 智圆法师 讲解

五、从“时阿 世惊怖”下,至“汝不为我耶”已来,正明世王生怖。此明 世既见二臣谏辞粗切,又睹按剑而去,恐臣背我,向彼父王,更生异计。致使情地不安,故称“惶惧”。彼既舍我,不知为谁?心疑不决,遂即口问审之,故云:耆婆汝不为我耶?

五、从“时阿阇世惊怖”到“汝不为我耶”之间,这是说明阇王生怖的情况。这是说阿阇世王既见到两位大臣说了这样急切粗恶的劝谏之词,又看到他们按着剑离开,他恐怕大臣背弃自己,向着父王,又会生起其他的闪失。这使得他当时心里非常不安,所以惶惧:他们既然舍掉我,不知道是为谁?心里怀疑不决,也就发之于口,说出审问的话,所以说:“耆婆,你不为我了吗?”

言“耆婆”者,是王之弟也。古人云,家有衰祸,非亲不 救。汝既是我弟者,岂同月光也?

耆婆是国王的弟弟。古人说,家里有衰祸,只有亲人来救。你既然是我的弟弟,难道跟月光一样吗?

六、从“耆婆白言”下,至“慎莫害母”已来,明二臣重谏。此明耆婆实答大王:若欲得我等为相者,愿勿害母也。此直谏竟。

六、从“耆婆白言”一直到“慎莫害母”之间,这是说明二臣重新劝谏。耆婆当时如实答复大王:“如果想要我们作为辅相,请你不要加害母亲。”以上直谏的内容完毕。

七、从“王闻此语”下,至“止不害母”已来,正明 王受谏,放母残命。

七、从“王闻此语”到“止不害母”之间,说明阇王受了劝谏,放了母亲一命。

此明世王既得耆婆谏已,心生悔恨,愧前所造,即向二臣求哀乞佑。因即放母脱于死难,手中之剑还归本匣。

这是说阇王在耆婆劝谏之下,生了悔恨心,反悔前面所造,就向二臣乞求佑护。这样就放母亲脱离死难,手中的利剑插回了剑匣。

八、从“敕语内官”下,至“不令复出”已来,明其世王余瞋禁母。此明世王虽受臣谏,于母犹有余瞋,不令在外,敕语内官,闭置深宫,更莫令出与父王相见。

八、从“敕语内官”到“不令复出”之间,这是说世王还有余怒,把母亲囚禁在深宫。这是说明世王虽然受了大臣们的劝谏,放了母亲,但对母亲还是余恨未消,不让她出门在外,敕令内官把母亲闭置在深宫当中,不要让她再出来跟父王相见。

上来虽有八句不同,广明禁母缘竟。

以上虽然有八句不同,总的详细讲明了禁母的因缘。

【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而作是言:如来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未举头顷。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犍连及以阿难从空而来。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

当时韦提希被幽禁以后,身心忧愁憔悴,对着远方的耆阇崛山向佛顶礼,这样说:“如来世尊,往昔的时候,恒时遣阿难来慰问我。我现在忧愁不堪,世尊威德深重,没办法见到,愿遣目连和阿难两位尊者和我相见。”这样说了后,悲伤得泪如雨下,远远地向着佛顶礼,还没有举头的时候,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道了韦提希心里所念,就敕令大目犍连和阿难从虚空中过来。佛从耆阇崛山隐没,从王宫出来。

【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目连侍左,阿难侍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

当时韦提希顶礼后,举头见到世尊释迦牟尼佛,紫金色的身体坐在百宝莲花上,目连侍奉在左,阿难侍奉在右,帝释、梵天、四大天王等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花,用以供养。

【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

当时韦提希见到佛世尊,自己扯断璎珞,举身投地,号哭着对佛说:“世尊,我宿世造了什么罪,生了这样的恶逆之子?世尊又是何等因缘,和提婆达多成为眷属?”

四、就厌苦缘中,即有其四:一、从“时韦提希”下,至“憔悴”已来,正明夫人为子幽禁。此明夫人虽免死难,更闭在深宫,守当极牢,无由得出。惟有念念怀忧,自然憔悴。伤叹曰:祸哉!今日苦,遇值 王唤,利刃中间结,复置深宫难。

第四、在厌苦因缘里有四部分的内容:

一、从“时韦提希”到“憔悴”之间,这是说明夫人被逆子幽禁的情况。这里说到夫人虽然免掉了死难,又被关闭在深宫里面,当时的守护非常严密,没有办法出来。她只有念念怀着忧虑,自然导致身心憔悴。她伤叹说:“真是大灾祸啊!今天这么苦,遇到逆子阿阇世王召唤,恐怕就要在利刃下结束生命了,想要再被关到深宫里也是极困难的事了。”

问曰:夫人既得免死入宫,宜应讶乐,何因反更愁忧也?

问:夫人既然得免死难,入了深宫,应当庆幸快乐,为什么反而更加忧愁呢?

答曰:即有三义不同:一、明夫人既自被闭,更无人进食与王。王又闻我在难,转更愁忧。今既无食加忧者,王之身命定应不久。二、明夫人既被囚难,何时更见如来之面及诸弟子?三、明夫人奉教,禁在深宫,内官守当水泄不通,旦夕之间唯愁死路。有斯三义切逼身心,得无 憔悴也?

回答:这有三个原因:(一)夫人被幽闭在深宫,再也没有人给国王送饮食。国王又听说我在危难中,会更加忧愁。现在既没有食物,又内心又焦急忧愁,国王的生命恐怕不会太久。

(二)夫人既被囚禁,何时能再见到如来和众弟子呢?已经没有人身自由了。

(三)说明夫人被关押在深宫里,内官会看守得水泄不通。性命在旦夕之间,忧愁死亡即将到来。

有这三种切逼身心的事,怎么会不憔悴呢?

二、从“遥向耆 崛山”下,至“未举头顷”已来,正明夫人因禁请佛,意有所陈。此明夫人既在囚禁,自身无由得至佛边,唯有单心面向耆 阇, 遥礼世尊,愿佛慈悲,表知弟子愁忧之意。

二、从“遥向耆阇崛山”到“未举头顷”之间,这是说明夫人因为被囚禁而祈请佛,心里要有所陈述。

这里夫人已经被囚禁,自己没有自由走到佛那里,只有以诚心向着耆阇崛山遥礼世尊,愿佛慈悲,也能表示知道弟子内有忧愁之情。

言“如来在昔之时”已下,此有二义:一、明父王未被禁时,或可王及我身亲到佛边,或可如来及诸弟子亲受王请。然我及王身俱在囚禁,因缘断绝,彼此情乖。二、明父王在禁已来,数蒙世尊遣阿难来慰问我。云何慰问?以见父王囚禁,佛恐夫人忧恼,以是因缘,故遣慰问也。

说到“如来在昔之时”以下,有两个意思:一、说明父王没有被囚禁的时候,或者国王和我可以亲自到佛这里,或者如来和诸弟子可以亲自受王祈请来作应供。但是我和国王现在都身不由己,处在囚禁中,因缘断绝,彼此隔离,无法联系。二、说明父王在囚禁期间,数数蒙世尊派遣阿难来慰问我。为什么慰问呢?这是因为佛见到国王被囚禁,恐怕夫人内心忧恼,因此派阿难来慰问。

言“世尊威重无由得见”者,此明夫人内自卑谦,归尊于佛:弟子秽质女身,福因鲜薄,佛德威高,无由轻触,愿遣目连等与我相见。

“世尊威重无由得见”,这是说夫人内怀谦卑,表示对佛的尊重:弟子只是个秽质女身,福因很浅薄,佛功德威重,无比高尚,无法很轻易地接触,愿遣目连等和我相见。

问曰:如来即是化主,应不失时宜。夫人何以不三加致请,乃唤目连等,有何意也?答曰:佛德尊严,小缘不敢辄请。但见阿难,欲传语往白世尊,佛知我意,复使阿难传佛之语指授于我。以斯义故,愿见阿难。言“作是语已”者,总说前意竟也。

问:如来既是一代教主,应当不会失去时宜。夫人为什么不再三地祈请佛,只是叫目连等,有什么用意呢?

回答:佛是极其尊严、具无上功德者,小事情不敢请佛。只是想见阿难一面,让阿难传语向世尊汇报,佛知道我的意思,又会叫阿难来传佛语,给我指示教授。以这个用意的缘故,愿见阿难。

“作是语已”,这是总的陈述了上面的想法。

言“悲泣雨泪”者,此明夫人自惟罪重,请佛加哀。致敬情深,悲泪满目。但以渴仰灵仪,复加遥礼,叩顶 ,须臾未举。

“悲泣雨泪”,这是说夫人自想罪业深重,请佛悲愍加被。因为当时她恭敬念佛的心很深,致使满眼都是悲泪。一心只渴仰见到世尊,又从远处叩头顶礼,在须臾之间,还没有举头。

三、从“尔时世尊”下,至“天华持用供养”已来,正明世尊自来赴请。此明世尊虽在耆 ,已知夫人心念之意。

三、从“尔时世尊”到“天华持用供养”之间,这是指世尊应祈请亲自前来。当时世尊在耆阇崛山,已经知道夫人心中的想法。

言“敕大目连等从空而来”者,此明应夫人请也。

“敕大目键连等从空而来”,这是说明应夫人祈请,从空中过来。

言“佛从耆山没”下,此明夫人宫内禁约极严,佛若现身来赴,恐畏 知闻,更生留难,以是因缘,故须此没彼出也。

“佛从耆山隐没”,这是说明王宫里禁约特别严格,佛如果现身前来,恐怕阿阇世王听到,会生障碍,以这个缘故,必须现神变力从此处没、从彼处出来赴请。

言“时韦提礼已举头”者,此明夫人致敬之时也。言“见佛世尊”者,此明世尊宫中已出,致使夫人举头即见。

“时韦提礼已举头”,这是说明正当夫人礼敬的时候。“见佛世尊”,这是说明世尊在内宫里已经现出身相,使得夫人举头就看见了。

言“释迦牟尼佛”者,简异余佛。但诸佛名通,身相不异,今故标定释迦,使无疑也。言“身紫金色”者,显定其相也。言“坐百宝华”者,简异余座也。言“目连侍左”等者,此明更无余众,唯有二僧。

“释迦牟尼”,是简别并非他佛。诸佛都通名为佛,身相也都具足相好,现在标定释迦世尊,使得读者没有疑问。“身紫金色”,显定他的身相。“坐百宝华”,简别不是其他的座位,而是宝莲花座。“目连侍左”等,说明没有带别的徒众,只有两位圣僧随侍。

言“释梵护世”者,此明天王众等见佛世尊隐显王宫,必说希奇之法,我等天人因韦提故,得听未闻之益。各乘本念,普住临空,天耳遥餐,雨华供养。

“释梵护世”,这是说天王、天众等见到世尊以隐秘的方式显现在王宫,这样示现决定是要说稀奇的法,我们天人因为韦提祈请的缘故,能够听到未闻的法,普沾利益。所以他们各自以这样的想法普遍降临在虚空中,以天耳在远处领受妙法,而且雨下天花来作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