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二
《观经四帖疏讲记(上)》 ︱ 善导大师 撰著 ︱ 智圆法师 讲解
五、从“尔时大王食麨”下,至“授我八戒”已来,正明父王因禁请法。
五、从“尔时大王食炒”到“授我八戒”之间,这是说明父王因为囚禁,念及到生命安危而请求正法。
此明夫人既见王已,即刮取身上酥麨,团授与王,王得即食。食麨既竟,即于宫内,夫人求得净水,与王漱口。
这里说明夫人见到国王后,就刮取了身上的酥蜜和炒麦,揉成了团子交给国王,国王得到就吃下去了。国王吃完以后,夫人就在内宫里祈求得到了净水,给国王漱口。
净口已竟,不可虚引时朝,心无所寄,是以虔恭合掌,回面向于耆 阇 ,致敬如来,请求加护。此明身业敬,亦通有意业也。“而作是言”已下,正明口业请,亦通有意业也。
漱口完毕,不可虚度时间,内心无所寄托,所以国王恭敬地合掌,面向耆阇崛山,向如来致敬,请求加被。这是表明身业恭敬,也通有意业。也就是身体这样做恭敬的行为,也是表明内在起了恭敬的意业。“而作是言”已下的内容,是表明口业祈请,当然也有意业的祈请。
言“大目连是吾亲友”者,有其二意:但目连在俗是王别亲,既得出家,即是门师,往来宫阁,都无障碍。然在俗为亲,出家名友,故名亲友也。
说到“大目键连是吾亲友”,有两个意思:从前目连在世间是国王的亲戚,已经出家后又是师父,往来于深宫内院没有障碍。然而在世俗是亲,出家成了友,故称为“亲友”。
言“愿兴慈悲,授我八戒”者,此明父王敬法情深,重人过己,若未逢幽难,奉请佛僧不足为难。今既被囚,无由致屈,是以但请目连受于八戒也。
所谓“愿兴慈悲,授我八戒”一句,这是说明父王对于法有很深的敬重之心,能够看轻自己,尊重传法者。如果没有遭遇幽禁的患难,自己亲自去请佛和僧众不算难事。但是现在被囚禁在深宫,没有自由,不能够施展谦下的礼仪亲自迎请,所以唯一请目连尊者来给自己传授八关斋戒。
问曰:父王遥敬先礼世尊,及其受戒即请目连,有何意也?
问:父王首先恭敬合掌敬礼世尊,等到受戒的时候,就请了目连,这有什么用意?
答曰:凡圣极尊,无过于佛。倾心发愿,即先礼大师。戒是小缘,是以唯请目连来授。然王意者,贵在得戒,即是义周,何劳迂屈世尊也?
回答:凡圣最尊贵的无过于佛,因此倾注诚心发愿时,首先敬礼世尊。戒是支分的因缘,所以唯一请目连尊者来传授。但国王现今的意思是想在命终之际得到净戒的功德,这样就已经达到了目的,这不必劳驾世尊前来。
问曰:如来戒法乃有无量,父王唯请八戒不请余也?
问:如来的戒法有无量种类,父王唯一请授八关斋戒而不请其余,这是什么用意?
答曰:余戒稍宽,时节长远,恐畏中间失念流转生死。其八戒者,如余佛经说,在家人持出家戒,此戒持心极细极急。何意然者?但时节稍促,唯限一日一夜,作法即舍。
回答:其他的戒稍微宽泛,时间长久,害怕中间失掉正念又流转在生死。而这八戒如同其余佛经所说,是在家人持出家戒,这个戒在持心的要求上是很细很急的。怎么知道呢?因为持戒的时间短促,只限于一日一夜,作法后就舍去。
这也是国王出于临死的考虑。因为留下的时间不多了,在这当头,最怕陷入生死,所以他非常急切地想受持八关斋戒,得到净戒功德,利益来世。
云何知此戒用心行细?如戒文中具显,云:佛子,从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诸佛不杀生,能持不?答言:能持。第二又云:佛子,从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诸佛不偷盗、不行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脂粉涂身、不歌舞唱伎及往观听、不坐高广大床,此上八是戒非斋。不过中食,此一是斋非戒。
怎么知道这个戒用心和行持细微呢?如戒文中具体显示说:佛子,从今早到明早一日一夜,如同诸佛不杀生,能持吗?答:能持。第二又说:佛子,从今早到明早一日一夜,如诸佛不偷盗、不行淫、不妄语、不饮酒、不以脂粉涂身、不歌舞唱伎和过往观听、不坐高广大床,以上这八条是戒不是斋。过午不食这一条是斋不是戒。
此等诸戒皆引诸佛为证,何以故?唯佛与佛正习俱尽。除佛已还,恶习等犹在,是故不引为证也。是以得知,此戒用心起行,极是细急。
这些戒都引诸佛为证,是什么缘故呢?这唯一是因为诸佛无论烦恼和习气都已断尽,在佛以下的地位,都还余有恶习等,所以不以其他身份为证。由此就知道,这个戒在用心起心上是特别细、特别急的。
又此戒,佛说有八种胜法。若人一日一夜具持不犯,所得功德超过人天二乘境界,如经广说。有斯益故,致使父王日日受之。
而且佛说持八戒有八种殊胜的利益。如有人一日一夜圆满地持受而不违犯,所得的功德超过了人天和二乘境界,如同经中详细演说的。有这等利益的缘故,致使父王日日请受。
六、从“时目犍连”下,至“为王说法”已来,明其父王因请得蒙圣法。
六、从“时大目连”到“为王说法”之间,说明因为父王的祈请得蒙圣者赐予戒法。
此明目连得他心智,遥知父王请意,即发神通,如弹指顷到于王所。又恐人不识神通之相,故引快鹰为喻。然目连通力,一念之顷绕四天下百千之匝,岂得与鹰为类也?如是比校乃有众多,不可具引,如《贤愚经》具说。
这一段是说明目连得了他心智通,在远处就知道了父王请法的心念,当即发起大神通力,如弹指顷的时间里,就到达了父王这里。又怕人不了解神通的相状,就引了快鹰作为譬喻。但是目连的神通力在一念间就能够转绕四天下百千次,哪里是鹰的速度可比呢?有很多像这样的比较较量,不能详明,如同《贤愚经》所说。
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者,此明父王延命,致使目连数来授戒。
说“日日如是授王八戒”,这是表明父王延缓了寿命,致使目连数数来给他授戒。
问曰:八戒既言胜者,一受即足,何须日日受之?答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刀不厌利,日不厌明,人不厌善,罪不厌除,贤不厌德,佛不厌圣。然王意者,既被囚禁,更不蒙进止,念念之中畏人唤杀。为此昼夜倾心仰凭八戒,望欲积善增高,拟资来业。
问:既然说八戒殊胜,受一次就足够了,何必日日受呢?回答:山不厌高等,比喻功德越多越好。国王的意思是,既然被囚禁,更没有行动的自由,所以念念之中都害怕被别人传令杀害,时时都在担忧里。因此,他昼夜倾注心力,仰凭持八戒的功德,希望所积的善业得以增高,能资助来世。
言“世尊亦遣富楼那为王说法”者,此明世尊慈悲意重,愍念王身,忽遇囚劳,恐生忧悴。然富楼那者,于圣弟子中最能说法,善有方便开发人心。为此因缘,如来发遣为王说法,以除忧恼。
“世尊亦遣富楼那为王说法”一句,表明世尊慈悲心重,怜愍国王忽然遇到了囚禁的灾难,恐怕他身心因此而忧虑憔悴。富楼那在圣弟子中是最会说法的,他很有方便能够开发人心。就是很有说法的善巧,能够让人心境打开,消除忧恼。因为这个缘故,如来派遣他去给国王说法,除掉他内心命难中的忧恼。
七、从“如是时间”下,至“颜色和悦”已来,正明父王因食闻法,多日不死。此正明夫人多时奉食,以除饥渴,二圣又以戒法内资,善开王意。食能延命,戒法养神,失苦亡忧,致使颜容和悦也。
七、从“如是时间”到“颜色和悦”之间,这是说明父王因为饮食、闻法,多日不死。这就说明了夫人多日以来秘密地奉献食物,解除国王的饥渴。二位圣人又以授戒和传法内在滋养他的心,善巧开解他的心境。以食物延续性命,以戒法能滋养心神,使得他消除忧苦,身心好转起来,脸色也变得和悦好看了。
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明禁父缘竟。
以上虽然分了七段说明,总的是说明囚禁父王的因缘。
【时阿阇世问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时守门人白言:大王!国太夫人身涂麨蜜,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时阿阇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剑,欲害其母。】
当时阿阇世问守门者:“父王现在还存在吗?”守门人当时回答:“大王,你不晓得国太夫人身上涂着炒面和蜜,璎珞里盛着葡萄浆,拿来给国王吃。沙门目连和富楼那从虚空中来,给国王说法,我们没办法管住。”当时阿阇世听到这个话,就嗔怒他母亲说:“我母亲是贼,和贼做伴,沙门恶人使用幻惑的咒术,让这个恶王这么多天都不死。”他就拿着利剑要杀掉母亲。
【时有一臣名曰月光,聪明多智,及与耆婆,为王作礼,白言:大王!臣闻《毗陀论经》说,劫初已来,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一万八千,未曾闻有无道害母。王今为此杀逆之事,污刹利种,臣不忍闻,是旃陀罗,我等不宜复住于此。时二大臣说此语竟,以手按剑,却行而退。】
当时有一个大臣叫做月光,聪明多智。他和耆婆一起向阿阇世王作礼后说:“大王,臣听说《毗陀论经》讲,劫初以来,有很多恶王,以贪图国位的缘故,杀害生身的父亲有一万八千个案例,从来没听说过有残忍无道伤害母亲的事。大王今天做此恶逆的杀母之事,玷污了国王种姓,臣不忍听闻,这样的旃陀罗辈,我们不适合再住在这里。”当时两位大臣宣说完毕,就用手按着剑,倒退而行。
【时阿阇世,惊怖惶惧,告耆婆言:汝不为我耶?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即便舍剑,止不害母。敕语内官,闭置深宫,不令复出。】
当时阿阇世惊慌恐怖,对耆婆说:“你不再辅佐我吗?”耆婆说:“大王,千万不要杀害母亲。”国王听到这个话,忏悔求救,就扔掉了剑,不再害母。敕令内官把母亲囚禁在深宫里,不让她出来。
三、就禁母缘中,即有其八:一、从“时阿 阇 世”下,至“犹存在耶”已来,正明问父音信。
第三、在禁母因缘当中,有八个部分:一、从“时阿阇世”到“犹存在耶”之间,这一段是说阿阇世问父亲的音信或者情况。
此明 阇 王禁父日数既多,人交总绝,水食不通,二七有余,命应终也。作是念已,即至宫门,问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
这里是说阿阇世囚禁父亲已经有多日了,与外隔绝,也不供应水和食物已经两周多了,应当已经饿死了。他这么想后,就到了宫门,问守门的人:“父王现在还存在吗?”
问曰:若人(不)食一餐之饭,限至七日即死。父王已经三七,计合命断无疑。 阇 王何以不直问曰:门家,父王今者死竟耶?云何致疑而问犹存在者,有何意也?
这里有个疑问:如果有人一顿饭不吃,限期到第七天一定会死。父王已经经过三周,应当决定已经断气了。阿阇世王为什么不直接问:门家,父王现在死完了吗?为何以疑问的方式问:现在还存在吗?这里有什么含义?
答曰:此是 阇王意密问也。但以万几[1]之主 ,举动不可随宜。父王既是天性至亲,无容言问死,恐失在当时,以成讥过。但以内心标死,口问在者,为欲息灭恶逆之声也。
回答:这是阿阇世王的一种意密提问。因为他是万几之主、一国之君,举动不能随便。父王既是天性至亲,不能直接问死,恐怕问的不得体,成为讥笑之处。所以,他心里标定的是父王已经死了吧?口里问的是父王还存在吗?这就是想息灭恶逆的罪名。
[1]万几: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种种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