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二
《观经四帖疏讲记(上)》 ︱ 善导大师 撰著 ︱ 智圆法师 讲解
五、从“佛告韦提”下,至“令汝得见”已来,正明夫人是凡非圣。由非圣故,仰惟圣力冥加,彼国虽遥得睹。
五、从“佛告韦提”到“令汝得见”之间,这是说明夫人是凡夫,不是圣者。因为不是圣人的缘故,唯一仰仗佛力冥冥加被,使得彼国虽然遥远,也能清晰地睹见。
此明如来恐众生置惑,谓言夫人是圣非凡。由起疑故,即自生怯弱,言韦提现是菩萨,假示凡身,我等罪人无由比及。为断此疑,故言“汝是凡夫”也。
这是如来恐怕众生心生疑惑,认为夫人是圣人不是凡夫。由于这样起了疑惑,他就会生起怯弱心说:韦提现在是菩萨,示现为凡夫身,我们罪人哪里比得上?她能见到净土,我们是不可能的。由此生怯弱心,退失利益。如来为了断除这样的疑虑,所以直接说:韦提希,你是凡夫。这就表明,这是凡夫修行成就的法门,不要高推圣位。
言“心想羸劣”者,由是凡故,曾无大志也。言“未得天眼”者,此明夫人肉眼,所见远近,不足为言,况净土弥遥,云何可见?
“心想羸劣”,这是由于处在凡夫位的缘故,没有大的志愿和心力。“未得天眼”,是说明夫人只具肉眼,能见的范围很小,不足为言,何况净土十分遥远,怎么能见到呢?
言“诸佛如来有异方便”已下,此明若以先所见国土庄严者,非汝凡能,普悉归功于佛也。
“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以下,这是说明先前见到的国土庄严并非凡夫的能力,因此都归功于佛力的加被。
六、从“时韦提白佛”下,至“见彼国土”已来,明其夫人重牒前恩,欲生起后问之意。
六、从“时韦提白佛”到“见彼国土”之间,这是说明夫人再次感恩道谢,来发起后面的提问。也是夫人表达自己得蒙佛恩加被,可以现见到极乐世界。未来世佛已灭度、不在世间,众生怎么能见到呢?也就是从自己承蒙佛恩,能这样见净土,由此就启开了她的疑问:未来世的众生怎么办呢?
此明夫人领解佛意,如上光台所见,谓是己能。向见世尊开示,始知是佛方便之恩。若尔者,佛今在世,众生蒙念,可使得见西方;佛若涅 槃 ,不蒙加被者,云何得见也?
这是说夫人领解了佛的心意,像前面光台所见的十方刹土,认为是自己的能力。现在听了世尊开示,才知道是佛方便加被的恩德。如果是这样,佛现在在世,众生蒙佛护念,可以见到西方;佛如果涅槃,没有得蒙佛加被,怎么能见西方呢?
七、从“若佛灭后”下,至“极乐世界”已来,正明夫人悲心为物,同己往生,永逝娑婆,长游安乐。
七、从“若佛灭后”到“极乐世界”之间,这是说明夫人发了悲心愍念众生,愿众生同自己一样往生,永远告别娑婆苦海,游于安乐之境。
此明如来期心运度,彻穷后际而未休。但以世代时移,群情浅促,故使如来减永生之寿、泯长劫以类人年,摄 憍 慢以示无常,化刚强同归于磨灭,故云“若佛灭后”也。
这是说如来立下誓愿心,要度尽一切有情一直到穷尽未来际也不休息,因此如来本来没有灭度。但是因为随着时代的迁移,众生的心越来越短浅。福薄业深,导致寿命也非常短促。因此,如来为了救度众生,从永劫的金刚寿当中现出化身,在人类当中显现类同人的寿命。为了调伏众生的骄慢,如来示现无常;为了化导刚强难化的众生,如来也同众生那样,归于磨灭。这一切都是为着发动众生的出离心、无常心,一心求解脱的缘故,如来示现如同凡夫身那样,最终归于磨灭,示现无常。所以说到“若佛灭后”。
言“诸众生”者,此明如来息化,众生无处归依,蠢蠢周 慞, 纵横走于六道。
“诸众生”,这是说如来化缘已毕,归于涅槃,众生没有皈依处,都是随着一种无明愚蒙的力量而不断地妄动,处处都内心不安,在六道里纵横狂走。这就是所谓的众生,可怜愍者,须救拔者。
言“浊恶不善”者,此明五浊也,一者劫浊,二者众生浊,三者见浊,四者烦恼浊,五者命浊。
所谓“浊恶不善”,总的以五浊来表达,所谓的劫浊、众生浊、见浊、烦恼浊、命浊,说明末世浊恶不净的情况。
言劫浊者,然劫实非是浊,当劫减时,诸恶加增也。
所谓的“劫浊”,劫本身不是浊,但是当减劫的时候,众生的恶行会不断地加剧增长。因此就整个时期的状况而言,称之为“劫浊”,就是一种混浊的时代。
言众生浊者,劫若初成,众生纯善。劫若末时,众生十恶弥盛也。
所谓“众生浊”,当劫最初形成的时候,众生是纯善无恶的。劫到了后末的时候,众生起的十恶业日益炽盛,因此称为众生浊。
言见浊者,自身众恶,总变为善,他上无非,见为不是也。
所谓“见浊”,就是颠倒见。这是一种有问题的眼光,就如同戴着墨镜看一切都是墨色。由于颠倒见的作用力,使得众生会颠倒是非曲直,会颠倒地看待事物。比如,对自身上很多的恶,会认为这是一种善的相,变现出这样的错觉。他人身上本来没有过失,但是以自己的颠倒见会见为不对。诸如此类,都是见浊。所谓的不如实见、颠倒见,或者歪曲看待,这都是由于心识不清净的缘故,所看到的都是扭曲的、颠倒的、不正确的。
言烦恼浊 者,当今劫末众生恶性难亲,随对六根,贪瞋竞起也。
“烦恼浊”,就是指当今劫末的众生性情很恶劣,难以亲近。六根等随意接触,就会发起贪嗔。
言命浊者,由前见恼二浊,多行杀害,无慈恩养。既行断命之苦因,欲受长年之果者,何由可得也?
“命浊”,是指由于前面的见浊、烦恼浊做了很多杀害的行为,没有修持慈愍、报恩、养育等仁慈的善行。这样一味做断命的苦因,想得到长寿的果报,那怎么可能呢?也就是由众生造杀业等的缘故,寿命很短促,这叫做命浊。
然浊者,体非是善,故云“浊恶不善”也。
那么为什么在“浊”后面加一个“恶”字呢?因为这些浊的体性不是善法,所以叫做“浊恶不善”。
言“五苦所逼”者,八苦中取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苦,此名五苦也。更加三苦即成八苦,一者五阴盛苦、二者求不得苦、三者怨憎会苦,总名八苦也。
“五苦所逼”,是在八苦里面选取生、老、病、死、爱别离作为代表。此外还有五阴盛、求不得、怨增会三苦,总的叫做八苦。换言之,五苦就是八苦的略说。
此五浊、五苦、八苦等,通六道受,未有无者,常逼恼之。若不受此苦者,即非凡数摄也。
这五浊、五苦、八苦等,这是六道众生普遍要受的,没有一个能避免的,恒时不断地逼恼众生的身心。如果不受这些苦,那就不是凡夫了。
言“云何当见”已下,此明夫人举出苦机,此等罪业极深,又不见佛、不蒙加被,云何见于彼国也?
“云何当见”以下,这是说夫人举出这些处在众苦中的所化机,他们罪业极其深重,又见不到佛、得不到佛加被,怎么能见到彼国呢?
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明定善示观缘竟
上面虽然说了七句,总的显明了如来开示定善十三观的因缘。也就是由最后夫人这样提问,末时的众生恶苦深重,又不见佛,不蒙佛加被,怎么能见到西方圣境?因此佛给她开示十三观法。
初明证信序,次明化前序,后明发起序。上来虽有三序不同,总明序分竟。
前面是证信序,接着说了化前序,之后说了发起序。虽然有三序不同,总的讲明了序分的内容。
总而言之,在正宗分之前说明要发起本法的由序,有共同的证信序,又有化前序,以及主要的发起本法从前到后的因缘。从前面阇王囚父禁母,后面夫人厌苦欣乐,之后又发起宣说散善三福和定善十三观的由序,这就是本经的序分。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