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二

《观经四帖疏讲记(上)》 ︱ 善导大师 撰著 ︱ 智圆法师 讲解

(序分义)

△从此以下,就文料简,略作五门明义:

一、从“如是我闻”下,至“五苦所逼,云何见极乐世界”已来,明其序分;二、从日观初句“佛告韦提:汝及众生”下,至下品下生已来,明正宗分;三、从“说是语时”下,至“诸天发心”已来,正明得益分;四、从“阿难白佛”下,至“韦提等欢喜”已来,明流通分。此之四义佛在王宫一会正说。五、从“阿难为耆阇大众传说”复是一会。亦有三分:一、从“尔时世尊足步虚空,还耆阇崛山”已来,明其序分;二、从“阿难广为大众说如上事”已来,明正宗分;三、从“一切大众欢喜奉行”已来明流通分。

从这里以下,按照经文做逐条判别,略作五门来明全经大义:

一、从“如是我闻”一直到“五苦所逼,云何见极乐世界”之间的经文,判为序分。

二、从日观的第一句“佛告韦提:汝及众生”一直到下品下生之间,判为正宗分。

三、从“说是语时”一直到“诸天发心”之间,这是得益分。

四、从“阿难白佛”一直到“韦提等欢喜”之间,这是阐述流通分。

以上四义都是佛在王宫这一会里所宣说的经义。

五、从“阿难为耆阇大众传说”以后又是另一会,其中包含了三分:(一)从“尔时世尊足步虚空,还耆阇崛山”以上属于序分;(二)从“从阿难广为大众说如上事”以上阐明正宗分;(三)从“一切大众欢喜奉行”以上表明流通分。

总而言之,整个全经分成五个部分,含摄了两会。前四门说的是第一会,包括了序分、正宗分、得益分、流通分,第五门说的是第二会,在第五门里又分了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然化必有由,故先明序。由序既兴,正陈所说,次明正宗。为说既周,欲以所说传持末代,叹胜劝学,后明流通。

这是说明序、正宗、流通三分的次第缘由。也就是说,世尊的教化必定有个缘由,因此首先要说明序分,也就是缘起。其次,由序已经兴起,或者缘起已经建立,要正式地陈述应机的教法,因此接下来宣说一部经的正宗分。正宗分就是全经的主旨所在,也就是应着当时的机缘要宣说何种法义。这样宣说周全后,要让所说的妙法传持于末代,因此要赞叹它的殊胜利益,劝导后人修学,因此最后明示流通分。

上来虽有五义不同,略料简序、正、流通义竟。

以上虽然说了五种差别义,总的就是简略地阐明序、正宗、流通三分的含义。

△又就前序中复分为二:一、从“如是我闻”一句,名为证信序;二、从“一时”下,至“云何见极乐世界”已来,正明发起序。

再把序分成两分:“如是我闻”一句是证信序,“一时”以下到“云何见极乐世界”是真实阐明发起序。

【如是我闻】

初言证信者,即有二义:一谓“如是”二字,即总标教主,能说之人;二谓“我闻”两字,即别指阿难,能听之人。故言“如是我闻”,此即双释二意也。

“如是我闻”这一句是证信序。最初说证信序有两个用意:一是“如是”两字,是总的标明教主,能说之人;二是“我闻”两字,是别指阿难尊者,能听之人。所以说“如是我闻”,这就双释了能说、能听。

又言“如”者,即指法,定散两门也。“是”即定辞,机行必益。此明如来所说,言无错谬,故名“如是”。

再者,“如”是指本法的定散两门所摄的真实义,“如”就是如于真理而说。“是”是判定词或决断语,这是指在宣说定散两门后,合机者依法而行,必得利益。这也是表明如来所说完全符合真理,无有错谬,的确是往生西方净土的正因法行,如是行持必得如是利益,因此说“如是”。

又言“如”者,如众生意也。随心所乐,佛即度之。机教相应复称为“是”。故言“如是”。

前面是以“如实无谬”解释“如是”,这里是以“如机无误”解释“如是”。“如”是指契合众生的心,随着众生内心的愿欲或者欲乐,佛就施设相应的法来度化他。由于所传的教与所化的机相应,所以称为“是”。也就是言无虚发,教应于机,这就叫做“如是”。

又言“如”者,欲明如来所说,说渐如渐,说顿如顿;说相如相,说空如空;说人法如人法,说天法如天法;说小如小,说大如大;说凡如凡,说圣如圣;说因如因,说果如果;说苦如苦,说乐如乐;说远如远,说近如近;说同如同,说别如别;说净如净,说秽如秽。说一切诸法,千差万别,如来观知历历了然。随心起行,各益不同。

接着广展开来说,所谓的“如”是要让我们明了如来的说法,说渐法时就如渐法般,如顿法时就如顿法般;说相恰如相,说空恰如空;说人法恰如人法,说天法恰如天法;说小乘法恰如小乘法,说大乘法恰如大乘法;说凡夫法恰如凡夫法,说圣人法恰如圣人法;说因恰如因,说果恰如果;说苦恰如苦,说乐恰如乐;说远恰如远,说近恰如近;说同恰如同,说别恰如别;说净恰如净,说秽恰如秽。这里以渐顿、相空、人天、小大、凡圣、因果、苦乐、远近、同别、净秽十对,来表明佛宣说一切诸法的差别相,都毫无错谬,以如来一切种智,如同观掌中的庵摩罗果历历了然,都是以亲证而宣说,不加任何臆测猜想或者颠倒邪计。由于如来是称合真理如实宣说,指示众生真理的法则以及离苦得乐的正道,所以众生心随教法发起修行,都能各自得到除过引德、离苦得乐的利益。

业果、法然,总无错失,又称为“是”。故言“如是”。

“业果、法然”,无论是说业果的缘起,还是说法尔的真如,都无有错谬失误,称为“是”。因此以如实说而称为“如是”。

言“我闻”者,欲明阿难是佛侍者,常随佛后,多闻广识,身临座下,能听能持,教旨亲承。表无传说之错,故曰“我闻”也。

“我闻”二字,是要表明阿难是佛的侍者,常常跟随佛后,他具有多闻广识的功德,亲临于佛座下,他有陀罗尼,能够闻持不忘,所以说“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将佛的一切圣教旨意都亲承于心,所以他是亲自承受如来教法的意子。为表明阿难结集的时候,传达佛说毫无错误,故说“我闻”。意思是我亲自听到的,没有一点错。

又言“证信”者,欲明阿难禀承佛教,传持末代,为对众生故,言如是观法,我从佛闻,证诚可信,故名证信序。此就阿难解也。

所谓的“证信”,是要表明阿难禀承佛的教法,传持于后代千秋万世,为对众生作证的缘故,阿难在结经前要说明,“像这样的观法,我是亲自从佛那里听来的”,证明这都是真实的佛语,十分可信,因此这一句叫做“证信序”。这是就阿难这一侧面而解释。

△二、就发起序中细分为七:

初、从“一时佛在”下,至“法王子而为上首”已来,明化前序;二、从“王舍大城”下,至“颜色和悦”已来,正明发起序,禁父之缘;三、从“时阿阇世”下,至“不令复出”已来,明禁母缘;四、从“时韦提希被幽闭”下,至“共为眷属”已来,明厌苦缘;五、从“唯愿为我广说”下,至“教我正受”已来,明其欣净缘;六、从“尔时世尊即便微笑”下,至“净业正因”已来,明散善显行缘;七、从“佛告阿难等谛听”下,至“云何当见极乐世界”已来,正明定善示观缘。

上来虽有七段不同,广料简发起序竟。

就发起序中细分为七段:

一、从“一时佛在”一直到“法王子而为上首”之间,说明教化前的由序;

二、从“王舍大城”到“颜色和悦”之间,正式说明发起序当中阿阇世囚禁父亲的因缘;

三、从“时阿阇世”到“不令复出”之间,说明阿阇世囚禁母亲的因缘;

四、从“时韦提希被幽闭”到“共为眷属之间”,说明韦提希厌苦的因缘;

五、从“唯愿为我广说”到“教我正受”之间,阐明韦提希欣求净土的因缘;

六、从“尔时世尊即便微笑”到“净业正因”之间,说明散善、显示行门的因缘;

七、从“佛告阿难等谛听”到“云何当见极乐世界”之间,说明定善、显示观法的因缘。

上面虽然有七段不同,总的已经详细地拣择辨明了发起序的内容。

思考题

1、依据本疏,如何解释“二乘种不生”?(分“不定之始”、“小果之终”两种情况。)

2、韦提得无生忍是在何时?有何经文依据?

3、细解“如是我闻”。为何称这一句为证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