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二

《观经四帖疏讲记(上)》 ︱ 善导大师 撰著 ︱ 智圆法师 讲解

又问曰:此等尊宿云何名众所知识?答曰:德高曰尊,耆年曰宿。一切凡圣知彼内德过人,识其外相殊异,故名众所知识。上来虽有九句不同,解声闻众竟。

又问:这些尊宿为何称为众所知识呢?

回答:道德高深称为“尊”,年高腊长称为“宿”。一切凡圣都能了解他们内在有超人的功德,而且也能识别他们外在显现上迥然不同的德相,因此称为“众所知识”。

上面虽然有九句不同,总的解释了声闻众。

次解菩萨众。就此众中,即有其七:一者标相、二者标数、三者标位、四者标果、五者标德、六者别显文殊高德之位、七者总结。

接着解释菩萨众。在这一类大众中有七项内容:标明了相状、数量、地位、果位、证德,特别显示文殊是菩萨众的上首,最后总结。

又此等菩萨具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而且这些菩萨都具足无量的行愿,安住在一切功德法藏当中,能够自在地游于十方世界,施展权巧方便,都是深入佛法秘藏究竟彼岸者。

于无量世界现成等觉,光明显曜,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震动。随缘开示,即转法轮。扣法鼓、执法剑、震法雷、雨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觉诸世间,掴裂邪网,消灭诸见,散诸尘劳,坏诸欲堑。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愍伤众生。

他们在十方世界里示现八相成道,这里取成道、转法轮两相来说明。也就是这些大菩萨在各个世界里示现成为那一世界的教主,当成佛之际,光明显耀,普照十方无数国土,普皆六种震动。随着众生的机缘开示相应的妙法,转动法轮。扣击法鼓、执持法剑、震动法雷、普雨法雨、演法布施,常常以微妙法音觉悟世间的迷情,断裂他们心中的邪分别网,消除各种恶见的缠结,消散掉烦恼的尘垢,并且摧坏他们心中很深的欲壑,显明清净的本性,以光明智慧融会一切佛法,以愍念众生的心,宣流佛法,化导众生。

未曾慢恣,得平等法。具足无量百千三昧,于一念顷无不周遍。荷负群生,爱之如子。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开朗,不可思议。

从来不会缘于执著自我而起骄慢、任性,已经证得平等法。有了“我”,所谓的以自我为中心,围着我转,然后起各种我慢、任性,这都不是平等法。因为有执著自我,就有了相对的他,而且在此就有各种分别,导致内心不平等。所以,是由于我执而出现各种偏执的相。一旦去掉了我执,就真正得了平等法,无论对待什么样的境,没有贪嗔,心地平等。

而且具足无量百千三昧,在一念顷无不周遍。以增上意乐担荷一切众生,爱同独子,誓愿把他们都救度到无上的涅槃彼岸。这些大菩萨一切善根都度越彼岸,达至究竟,获得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开明,不可思议。

以上解释了与会的三万两千菩萨众所具有的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

虽有七句不同,解菩萨众讫。

总的以七句解释了菩萨众。

上来虽有二众不同,广明化前序竟。

以上虽然说到了声闻众、菩萨众的差别,总的就是详细解释了化前序的内容。

以下正式解释发起本部教法的因缘,首先要从远因缘说起。这里要谈到阿阇世王囚禁父母的因缘,先讲囚禁父亲的因缘。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

当时在王舍大城里有一位太子叫做阿阇世,他听从了恶友提婆达多的教唆,把父王频婆娑罗幽禁在七重内室中,下令群臣不能前往。

【国太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麨 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葡萄浆,密以上王。】

当时国太夫人叫做韦提希,她很恭敬国王,恐怕国王被幽禁会饿死,所以她就澡浴清净,用酥蜜和着炒麦粉涂在身上,而且在璎珞中盛着葡萄浆,秘密地呈献给国王。

【尔时大王食麨饮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连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如是时间经三七日。王食麨蜜,得闻法故,颜色和悦。】

当时大王吃了炒麦,喝了葡萄浆后,求来净水,漱完口,合掌恭敬,向着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这样说到:“大目犍连是我的亲友,愿发慈悲授我八关斋戒。”当时目犍连就像鹰那样疾速地飞到国王这里,每天都授给他八关斋戒。世尊又遣派尊者富楼那给国王说法。像这样经过了三个七天。国王因为吃了炒麦和葡萄浆、又听闻了妙法的缘故,脸色变得很和悦。

二、就禁父缘中,即有其七:一、从“尔时王舍大城”者,总明起化处。

第二、在禁闭父王因缘当中,又分七部分来解释:一、“尔时王舍大城”一句,总的标明发起教化的处所。

此明往古百姓但城中造舍,即为天火所烧,若是王家舍宅,悉无火近。后时百姓共奏于王:臣等造宅,数为天火所烧,但是王舍,悉无火近,不知有何所以?

首先解释王舍大城名称的由来。往古之世,城中的百姓只要在城中造房子,就会被天火焚烧,如果是王家的舍宅,火都不会靠近。后来百姓共同启奏国王说:臣等造立舍宅,屡屡被天火焚烧,但是国王的舍宅,火都不靠近,不知是什么缘故?

王告奏人:自今已后,卿等造宅之时,但言我今为王造舍。奏人等各奉王敕,归还造舍,更不被烧,因此相传,故名“王舍”。

国王告诉启奏的人:从今往后,你们造舍宅的时候,只要说:我们现在是给国王造房子,这样就能避免火灾。启奏的人都各自尊从国王的敕令,回来建造房屋,就再也没有被火烧。因此,这一方法辗转相传,流布世间,所以人们称这座城市为“王舍城”。

言“大城”者,此城极大,居民九亿,故噵王舍大城也。

说到“大城”,是因为这个城市极大,有九亿人口,因此称为王舍大城。

言起化者,即有其二:一谓阇王起恶,即有禁父母之缘。因禁则厌此娑婆,愿托无忧之世界;二则如来赴请,光变为台,影现灵仪,夫人即求生安乐,又倾心请行,佛开三福之因,正观即是定门,更显九章之益。为此因缘,故名起化处也。

说起“起化处”,这有两个因缘:一、阿阇世王起了恶心,有了囚禁父母的事件。韦提希因为被囚禁的缘故,厌离这个娑婆世界,想托生于无忧恼世界;二、如来应她的祈请,现出光明,光中化为宝台,台中现出十方清净世界的影像,夫人在这里选择一心求生极乐世界。她倾出诚心请求往生的行门,佛给她开示净业三福之因。接着说明十三正观,这属于定善之门;更显示九品往生的利益,这属于散善之门。由于是在王舍城这里发起了这部经法,因此称为起化之处。

二、从“有一太子”下,至“恶友之教”已来,正明阇王恍忽之间,信受恶人所误。

二、从“有一太子”一直到“恶友之教”之间,这是说明阿阇世王一下子迷糊了,信受了恶人的误导。

言“太子”者,彰其位也。言“阿阇世”者,显其名也。又“阿阇世”者,乃是西国正音,此地往翻名“未生怨”,亦名“折指”。

说到“太子”,是彰明他的地位,说到“阿阇世”是显示他的名称。“阿阇世”是印度语,翻译成华语叫做“未生怨”,也叫“折指”。

问曰:何故名未生怨及名折指也?

问:为什么他称为未生怨或者折指?这其中有什么因缘?

答曰:此皆举昔日因缘故有此名。言因缘者,元本父王无有子息,处处求神,竟不能得。忽有相师来奏王言:“臣知山中有一仙人,不久舍寿,命终已后,必当与王作子。”

回答:这都是依据往昔的因缘而取此名的。说到因缘,原本父王频婆娑罗没有儿子,他处处求神还是得不到孩子。有一天,忽然来了一个相师,启奏国王说:“下臣知道山中有一位仙人不久要舍寿离世,命终以后一定会给国王做太子。”

王闻欢喜:“此人何时舍命?”相师答王:“更经三年,始可命终。”王言:“我今年老,国无继嗣,更满三年,何由可待?”

国王听了很欢喜,就问:“这个人什么时候舍命?”相师回答:“还要经过三年才会命终转世。”国王说:“我现在年纪老大,国家没有继承人,还要过三年,我哪里等得到? ”

王即遣使入山,往请仙人曰:大王无子,阙无绍继。处处求神,困不能得。乃有相师瞻见大仙,不久舍命与王作子,请愿大仙垂恩早赴。

国王就遣使者入山,教他请求仙人这样说:我们的大王没有太子,缺乏继承人。处处求神也都没有满愿。现在有相师看见大仙不久要转世给国王做儿子,请大仙慈悲,能够早一点转世。

使人受教入山,到仙人所,具说王请因缘。仙人报使者言:“我更经三年始可命终。王敕即赴者,是事不可。”使奉仙教还报大王,具述仙意。

使者听命进入了山林,到了仙人那里,具体诉说了国王请求的因缘。仙人回答说:“我还要过三年才能转世。国王命令我马上就投生,这件事不可以。”使者按照仙人的回应回来报告大王,具体说明了他的意思。

王曰:“我是一国之主,所有人物皆归属我。今故以礼相屈,乃不承我意。”王更敕使者:“卿往重请。请若不得,当即杀之。既命终已,可不与我作子也?”

国王说:“我是一国之君,所有的人和天下的事物都是我的。我现在屈驾以礼相请,还不听从我的意思!”国王就再次敕令使者:“你可以再次去请。这次请不到,就立即杀掉。这样他死掉了,能不给我做儿子吗?”

使人受敕至仙人所,具噵王意。仙人虽闻使说,意亦不受。使人奉敕即欲杀之。

使者遵从王命到了仙人这里,具体说明国王的意思。仙人听了他说,心里还是不接受。使者就按照国王的教令要杀他。

仙人曰:“卿当语王,我命未尽,王以心口遣人杀我;我若与王作儿者,还以心口遣人杀王。”仙人噵此语已,即受死。既死已,即托王宫受生。

仙人说:“你可以转告国王,我寿命还没有尽,国王用心和口派人来杀我;我如果给国王做儿子,一定以心和口派人杀国王,来还此报。”仙人这样说后,接受了处死。死了之后,他就托在王宫里受生。

当其日夜,夫人即觉有身。王闻欢喜,天明即唤相师,以观夫人,是男是女。相师观已而报王言:“是儿非女,此儿于王有损。”王曰:“我之国土皆舍属之,纵有所损,吾亦无畏。”

就在这一天夜晚,夫人觉得有了身孕。国王知道了很欢喜,到了天亮的时候,就叫来相师观察夫人所怀的是男还是女。相师观看后,回答国王说:“是儿子不是女儿,但这个儿子对于国王有损害。”国王说:“我的国土全交给他了,纵然有损害,我也不怕。”其实他只是要面子说不怕而已。

王闻此语,忧喜交怀。王白夫人言:“吾共夫人私自平章,相师噵儿于吾有损,夫人待生之日,在高楼上,当天井中生之,勿令人承接,落在于地,岂容不死也?吾亦无忧,声亦不露。”

当时国王听了相师这样说,他是又忧又喜。喜的是终于生了个太子,忧的是这是一个讨债鬼,将来要害自己。其实他忧心忡忡,对这个很忌讳,不想要这个孩子。他就对夫人说:“我和夫人私自商量一下,相师说这个孩子对我有损害,夫人要生产的时候,走到高楼上面,对着天井生下来,不要让人接,落在地上,哪里会不死呢?我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而且也不会暴露。”

夫人即可王之计,及其生时,一如前法。生已堕地,命便不断,唯损手小指。因即外人同唱言折指太子也。

夫人就顺着国王的计策,等到要分娩的时候,就按照前面所说,到了高楼上对着天井生下。结果孩子堕在地上,没有断命,只是损伤了小指头。因此,外人都称他为折指太子。

思考题

1、从应机起化、上下相形两层含义解释“一时”。

2、什么是境界住?什么是依止住?

3、千二百五十声闻常随佛后,有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