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藏大纲狮吼论讲记
《如来藏大纲和他空狮吼论讲记》 ︱ 堪布益西彭措 ︱
以三相分析他宗观点:
无实空(宗法) 是如来种性(所立) 缘彼能断障故(能立)
根据他宗观点其能立可分二:
1、缘彼能断烦恼障与所知障故。(此为不成似因)
2、缘彼仅能断烦恼障故。(此为相违似因)
观察第一种能立:若缘无实空能断二障,依他宗观点此因不成。因他宗承许仅缘空性并不能断除所知障,尚需无边福德资粮为助缘,方可断除。
若他宗坚持承许仅缘空性不能断除所知障,尚需无边福德资粮为助缘方能断除,则其能立应成缘空性仅能断烦恼障,此能立不但不能摆脱不成立的过失,反应成相违之过。
观察第二种能立:若缘无实单空仅能断除烦恼障,以此应成立声缘种性而非佛种性。因如彼宗所许,仅缘无实单空不能断除所知障,尚需无边福德资粮为助缘,如是既然不能断除所知障,则不能成佛,故无实空非为如来种性之真实能立。
庚四、以无明智分而破
【 以及无遮自体没有明智分故,在成佛时以彼不可能了知任何法。 】
比如土豆种子无有辣性,故所生成之土豆亦不可能具辣性,如是以种性无遮自体上无有明智分,故成佛时亦不能了知任何法,此应成佛陀一法不知之大过。
庚五、与唯识相比
【 所以,若转依有为法的种性正合你心的话,则在一切有情心相续中无始以来就有智悲力三者的种子,如猛兽、罗刹等也有对自己孩子的慈悲心及能识别利害的心智等,彼等以道摄持后远离障碍而辗转增长,将会成就具足无量智悲力的佛陀,仅如此承许也较承许无遮为种性贤善。即是,凡须成立能生所生的因果,却抛弃了具刹那有事因的能生后,而将非能生的无实无为法许为因者,则成极为希奇处! 】
后代中观论师认为:以种性在顺缘下会变成佛果功德。以陈那、法称为代表的随理唯识宗,亦如是承许。但二者对种性之认定有差别,以下分析两种认定之优劣:
随理唯识宗认为:一切有情心相续中,无始以来即具智悲力种子,比如母狗甚是爱护幼犬,亦具慈悲心,且狗亦有识别利害之智力,若得主人善待,亦会恭敬主人。若遇盗贼,便会狂吠,守护家园。此即有情相续中有智悲力种子之例。此等智悲力种子或功能,即安立为佛性,当其以道摄持后,逐渐远离二种障碍之同时,此等种子即会展转增长,终将成就具足无量智悲力功德之佛陀。如《瑜伽师地论·菩萨地》云:“云何种性?谓略有二种:一、本性住种性;二、习所成种性。本性住种性者,谓诸菩萨六处殊胜,有如是相,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尔所得,是名本性住种性。习所成种性者,谓先串习善根所得,是名习所成种性。”《成唯识论》亦云:“大乘二种种性,一本性住种性,谓无始来依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二习所成种性,谓闻法界等流法已,闻所成等熏习所成。” 故随理唯识宗将佛性安立为无始本有的无漏法因,是刹那生灭之有为法。如是佛性为能生之因,佛为所生之果,以有为法种性,建立能生所生之因果关系。
雪域后代中观论师心中所想种性如种子生芽般,本应建立能生、所生之因果,然彼等非但未安立刹那有为法之能生种性,反将非能生之无实无为法安立为因,如此应成极稀奇之观点。全知麦彭仁波切对此评曰:尔等虽口许大中观应成派,实则所持观点尚不及唯识宗贤善,故以无遮单空安立如来藏种性绝无可能。
庚六:破斥以心性无实为种性
【 “有人如此想,并非所有无实都是种性,仅以心性无实为种性应该合理吧。” 】
后代中观论师如此想:虽然不是所有无实皆是种性,如石头等无情法之无实不是种性,但仅以心之无实作为种性应该合理。
【 “纵然心的无实也没有能生任何有事的功能,有法心的前前刹那产生后后刹那合理故,似乎你已不需要此无为法的种性了,那么最好舍弃吧!” 】
自宗回答:即使是心之无实亦不具能生任何有事之功能,“无实单空无能生功能”此对于无情与心皆可平等成立。故以心性无实成立是种性不具能立。另一方面,因有法心前前刹那产生后后刹那较为合理,故依汝宗所许,则此刹那有法心识,应成立为种性。如此汝宗已无须无为法种性,最好舍弃汝宗观点,而应成立有为法种性。
他宗毕竟是受持中观见,故不会承许有为法之大乘种性,但以他宗观点推理,非无为法为种性,而是有为法为种性,实则已舍中观见而持下下派观点。
庚七、破斥将与空性双运之有法心识分立为种性
【 如果想:不是在分开二谛后而安立的,而是承许有法心的光明与法性空性无别的实相为种性。 】
对他宗所许“心之光明与空性无别之实相为种性”,可分两种情况观察:
一、承许无变无为法之智慧为种性。
二、承许空性无别之有法心识为种性。
【 此亦,倘若所承许的是心识与智慧中的无变无为法的智慧,如是以教理均能成立故,此为极成。 】
若承许种性是与空性无别的无变无为法之智慧,于下安立自宗时,以教、理证皆能成立种性或如来藏是无变无为法的法身智慧。以教证成立即以第三转法轮了义经以及弥勒菩萨的《宝性论》、龙树菩萨的《赞法界颂》等教证能够成立。全知麦彭仁波切回曰:“此为极成”,甚是合理故,故称“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