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讲记

《如来藏大纲和他空狮吼论讲记》 ︱ 堪布益西彭措 ︱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全文分三:一、首义 二、正论 三、尾义

甲一、首义分二:一、论名 二、顶礼句

乙一、论名分三:一、如来藏 二、大纲 三、狮吼 四、论

丙一、如来藏分二:一、略说 二、广说

丁一、略说

首先依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的传承教授,结合其余经论次第解释论名。大恩上师如是开示:“总的,第三转法轮十部了义经典中宣说如来藏,而补处弥勒菩萨的《大乘无上续论》 [1] 全文五品内容完全归摄诸经典精华。其‘如来藏品’根本所诠义,即一切有情皆具如来藏。一切有情之心从本以来周遍如来藏,如芝麻中遍满油般,故诸多经典宣说‘于一切有情周遍如来藏’,此义即《大乘无上续论·如来藏品》所诠如来藏之义。”

故由此金刚句可知,诸经典所说‘如来藏’即《大乘无上续论·如来藏品》所诠‘如来藏’,亦即本论名中之‘如来藏’。

丁二、广说分三:一、如来藏之体相 二、如来藏之意义 三、如来藏之异名

戊一、如来藏之体相

《三摩地王经》云:“自性清净光明者,不动移之无为法,即是甚深如来藏,本来安住之法性。”如来藏体相自性清净,本来远离烦恼障与所知障,亦是自性光明而非单空;此清净光明是从本以来未曾动移之无为法,以客尘障垢丝毫不能染污;此即甚深离一切相之如来藏;本来安住之法身如来。弥勒菩萨亦曾如是宣说此义,如《宝性论》云:“心之自性如虚空,无因以及无有缘,无有和合及无生,无灭亦无安住相。” 如是自性清净之如来藏,可安立为无有生、住、灭之大无为法,以无因、无缘、无因缘和合之故,犹如虚空;《宝性论》又云:“心之自性为光明,犹如虚空无转变,”心之自性光明如来藏,从本以来无有转变,犹如虚空不为云烟所转,如是诠释如来藏体相不动移之含义;《宝性论》又云:“妄念所生诸贪等,客尘诸垢不能染。”非理作意所生贪嗔等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的客尘障垢,不能染污如来藏光明法性,如是诠释如来藏体相不染污之含义。

由以上经论可知,如来藏体相为自性清净之光明、不动移之无为法。

戊二、如来藏之意义分二:一、如来之义 二、藏之义

己一、如来之义

此处,根据世亲菩萨的《佛性论·如来藏品》诠释如来藏之义。如来者,真如之义,为万法之一真法界,真实了义之如来。

欲了达如来藏之意义,关键理解“藏”之含义。

己二、藏之义分三:一、所摄之义 二、隐覆之义 三、能摄之义

庚一、所摄之义

一切染净诸法皆为真如所摄,无有一法不摄于如来性中,换言之,真如摄一切万法。《楞伽经》云:“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众生。”如来藏是一切善恶诸法之因,万法本源,其周遍能造一切众生。又如《胜鬘宝窟》云:“一切众生无有出如如境者,并为如如所摄,故名藏也。则众生为如来藏所摄也,是如来藏众生。”

庚二、隐覆之义

如来自性功德于凡夫相续中时,非以清净方式现前,而为烦恼盖覆,暂时不能显露,故名如来藏。此“藏”为隐藏、覆藏之义。《胜鬘经》云:“无量烦恼障所缠如来藏。”又云:“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障,名如来藏。”《胜鬘宝窟》又云:“如来性住在道前,为烦恼隐覆,众生不见,故名为藏,是众生藏如来也。”如来自性于道前时,为烦恼所覆,虽时刻不离,然众生不见,故名藏。

庚三、能摄之义

真如虽为烦恼所覆,然此真如圆满含摄一切如来果地功德,故称如来藏。如《占察经》云:“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之业。”又如《大乘起信论》云:“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戊三、如来藏之异名

一、《菩萨戒》中名曰心地,以发生万善之故;

二、《般若经》中名曰菩提,以觉悟为体之故;

三、《华严经》中名曰法界,以交彻融摄之故;

四、《金刚经》中名曰如来,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之故;

五、《般若经》中名曰涅槃,以是一切诸圣所归之故;

六、《金光明经》中名曰如如,以真如不变之故;

七、《净名经》中名曰法身,以报化二身依止之故;

八、《大乘起信论》中名曰真如,以不生不灭之故;

九、《涅槃经》中名曰佛性,以三身本体之故;

十、《圆觉经》中名曰总持,以流出功德之故;

十一、《了义经》中名曰圆觉,以破暗独照之故;

十二、《密集金刚》中名曰不坏明点;

十三、《时轮金刚》中名曰遍空虚空金刚;

十四、《大幻化网根本续》中名曰基自成坛城;

十五、《阿努约嘎续》中名曰金刚大乐智慧;

十六、大圆满中名曰法身唯一明点。


[1] 即《究竟一乘宝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