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讲记

《如来藏大纲和他空狮吼论讲记》 ︱ 堪布益西彭措 ︱

以下宣说不如是了知如来藏安住之情况,以及于法器、非法器宣说如来藏之不同结果。

戊三、破他宗妨难

既不能如是了知心中就执著所谓如来藏如枣依盘般住于五蕴笼的某处,是迷乱心与不迷乱心二者并存如光明与黑暗相邻般之后,若人附合此者而作破立,即是自己全未通达大乘密意的嘶叫而已。

不知如来藏于有情相续中的安住方式,便会执著如来藏是如枣子依于盘之方式安住于五蕴笼某处,枣子依盘之方式即枣子为能依,盘为所依,为能依依于所依、一法住于另一法之安住方式。如此认为有另外之如来藏安住于五蕴笼子某处,犹如有一如意宝放于房间某处般。以此观点推,于五蕴中即存有迷乱之分别心,又存有不迷乱之智慧,此迷乱心与无迷乱心在一起,犹如光明住于黑暗中般,不可能成立,故彼等认为:汝等讲众生心中安住有如来藏,此是不可能成立之观点,因凡夫心如黑暗,如来藏如光明,黑暗与光明怎能同时存在?若具如来藏,则不能具心,若具心则不能具如来藏。

对此等妨难,自宗回曰:此仅为汝等对大乘密意一窍不通之乱叫而已,大乘之密意非如尔等想象般,如来藏与心为别别之能、所依关系,实际上,此二仅分别从实相与现相的角度宣说而已,从现相侧面宣说心,从实相侧面宣说如来藏,两者并非以别别之他体方式存在。诚如冬天之冰,从现相而言为坚硬有障碍之法,然从实相而言皆为湿润之水。

戊四、于法、非法器宣说此法门之不同结果

因此于心未净修大乘的恶寻思者众中宣扬如来藏也无意义。如此甚深教言不是为凡夫和诸外道种性而说的,彼等非是闻此深法的法器。所以对彼当从无我、无常等展开而说法,并且须要以理安立,宣说如来藏无有意义,仅以观现世量不能成立且将成增损处故。

因此,对于未净修大乘之寻思者宣讲如来藏无实义,此甚深之教言所宣之对境非为一般之凡夫以及外道种性者,因彼等非为闻受此等甚深法之法器。于彼等应首宣无我、无常等法,且外道并不信仰佛陀为导师,彼等不会起始便以佛语为圣教量,而需以理证安立,宣说如来藏无意义。因如来藏仅以观现世量无法成立,且将会成为产生增益与损减两种执著之处。观现世量仅为一种于自根识前暂时无欺诳之智慧,以其之作用仅对观现世见之境界断除增益,对于不可思议之究竟实相如来藏无能力作衡量。对于一般凡夫与外道,彼等仅信观现世量,故于彼等前无法成立如来藏。而且,若对此等非法器宣说如来藏,只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人虽信如来藏,然无清净智慧,执如来藏为实有之常法,落入常见,如外道耽著之神我;另一种人以自之境界作为衡量标准,认为于心识之境界中,根本未见三身四智之功德存在,彼等遂以不现见为由,毁谤如来藏存在,此又落入断见,造集极深重之业障,故对恶寻思者宣说如来藏无意义。

如是因对何种法器宣说如来藏?

若人从内道下乘起修而对大空性真实胜义生起殊胜定解后,再对彼宣说如来藏教方能生起不退转信解。

对于初学者,首先让其皈依三宝,受皈依戒,坚固内在皈依之决心,此后宣说四谛法,破除我执,如理取舍因果;复次宣说轮涅之基是心,明了无境唯心之理,遮止向外之散乱;后于心上修习单空,之后遣除空执,于极为不住之离戏中观义生起殊胜之定解,如此方可对其宣说如来藏之教法,彼等对如来藏方能生起不退之信解。

《法华经》云:“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

戊五、如何通达修道相之关要

因此,有些人认为虽是清净道,然无法以理成立而须以觉悟了知;又有些人认为既非观现世量之道则非正道,应须揭露彼等谬误后通达修道相的关要。

因此,对于一些错谬观点,如有者认为此如来藏法道,虽是清净道,然其无法以正理成立,而需以现量证悟来了知;另有认为如来藏既然非观现世量之道,则即非正道。诸如此类的错误知见,应认清彼等错误处后,通达修道相之关要。

法越殊胜,法之境界越高,一般凡夫遂以自力无法理解,彼等便会执此观点:“此法无法言说,无法以理成立,此不可思议之法以教理亦无法言说,徒增分别而已,唯以修行方可体会。”末法时代,执此观点者大有其人。

虽然如来藏自相必须以现量证悟方能了达,唯佛彻见,然并非是说如来藏不能以教理成立。于前已通过三种理论成立众生皆具如来藏,故此为以理可成立之真实义,不论是由诸佛之现量,抑或由法性究竟之正理,或由诸佛之圣教量,或由依止诸佛现量之比量,皆可证成如来藏之理。故众生皆具如来藏是以事势理成立的法界真理。

虽然如来藏非为观现世量之境界,然此不是说根机成熟之凡夫不能听闻如来藏之教法;亦非说以文字与譬喻等宣说无功德;亦非说凡夫不能随顺修持此法道,不能修持消除客尘、现前如来藏之方便。若因凡夫如盲人般不见如来藏,对其宣说此法无意义,则佛成佛后亦不必宣说有关如来藏之了义经,不必宣讲《华严经》、《法华经》、《涅槃经》、《楞严经》、《圆觉经》等经典,弥勒与龙树亦不必著《宝性论》、《赞法界颂》等论著。

事实恰恰相反,对于根机成熟大心凡夫,宣讲此等经论,令其起信,功德远远超过一般功德。在众多大乘三转如来藏了义经中,佛亲口讲过,听闻信受此等了义经将会产生巨大、不可思议功德,《宝性论》最后一品专门宣讲对此不可思议金刚处生起信解,将会成为不可思议佛功德聚之法器,映蔽一切与此不相应布施、持戒、修定所生之福德聚。而且《宝性论》第一品的最后具体解释了对“大心凡夫”讲解如来藏的五种必要。《宝性论》云:“如是依于听闻此,勇悍敬众如导师,生起般若智大慈,由于生起此五法,无罪以及观平等,无有过失具功德,自与有情平等慈,依此疾得如来果。”而且我等凡夫不是不能随顺如来藏的现前而修行,《宝性论》云:“增上信等四种法,应知是为能净因,信解胜乘为种子,般若为母生佛法,禅乐胎处悲乳母,具足彼等诞佛子。”故于凡夫胜解行地,就能修持对于大乘法之增上信解对治谤法之障碍;修持无我之智对治我执之障碍;修持三摩地对治怖畏轮回之障碍;修持大悲对治舍离利他之障碍。故唯一建立众生皆具如来藏,方能建立大乘基道果之了义观点,方能成立究竟一乘。此如来藏法道方为大乘最了义、最清净之正道。一切大乘修行之相,亦悉皆于一如来藏上展开。《大乘庄严经论》中如此讲大乘修行之八种相:“种性信解法,如是而发心,修行布施等,趣入无过地,成熟诸有情,清净佛国土,得无住涅槃,胜菩提示彼。”其中前四种主要是胜解行地所摄之四种相,皆为凡夫修行之相,第一是种性,即自性住种性如来藏,本来与身智无二之法界觉空双融,自生智慧无为法,此为能入大乘之根本因,亦即现前三宝之根本因。第二是信解,即是以具足信解、智慧、三摩地、大悲对治嗔恨、我见、怖畏轮回、舍弃众生,如此就会由种性苏醒之能力,得到真实修习大乘善根之增上种性,遂对大乘法产生增胜之信解。第三与第四,即是依靠信解,于大乘之佛法僧三宝皈依,依止上师听闻深广双融之教授,并不离如理作意,如此遂可圆满发无上菩提心,可圆满加行,即布施等六波罗蜜可以以信解、回向、随喜等善巧与无分别智双运之方式修持。如此加行圆满之后,遂可入见道之圣者地。

故我等凡夫地之信解与修行皆须围绕如来藏而展开,所谓信解即对诸法实相之如来藏得到越来越增上之信解,修行亦是行持对治客尘障垢、现行如来藏之加行,应如此通达修道相之关要。

乙三、显示功过并回向分四:一、遮遣对如来藏自性之颠倒分别 二、听闻信受之功德 三、著论之缘起 四、回向善根

丙一、遮遣对如来藏自性之颠倒分别分三:一、遮遣不空谛实之见 二、遮遣断灭空无之见 三、遮遣无常有为之执

以下遮遣对如来藏自性的颠倒分别分三:一、遮遣不空谛实之见;二、遮遣断灭空无之见;三、遮遣无常有为之执。

以上以三处理论成立一切众生皆具如来藏之内容已宣讲完毕,此下是遮遣对如来藏自性颠倒之分别,可归纳为三种:

一、将原本为如来一切智现见之如来藏,执为谛实,即将如来藏不说如来藏光明分佛之智衡量而说为谛实之法,为实在堪忍之法。

二、此类人别说如来藏光明,连大空性亦未证悟,然其自认为已证悟了般若大空性,实际上是将单空执为究竟空性。

三、将如来藏完全显露之一切种智执为无常性,有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