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讲记

《如来藏大纲和他空狮吼论讲记》 ︱ 堪布益西彭措 ︱

对此诸少慧寻思者会不断地诤论说,应成佛与有情集于一心的过失等。

对于“有情本具圆具佛功德之如来藏”此观点,有些缺乏智慧之寻思者,会不断诤论:“此应成有情与佛陀存在于一心上的过失”。因为此一凡夫之心,因圆具佛之功德,故即是佛,如此决定具有佛与有情集于一心,诸如此类之过。

戊二、自宗之遮遣

依于名言所说的所有过失都是下劣的,如《解深密经》云:“世俗与胜义,远离一异性,若执一异体,均入于非理。”

依名言所说之一切过失皆为下劣,依名言而言有情之分别心与心之法性如来藏是一体之过失,我等根本未如是承许,正如《解深密经》云:世俗与胜义本来远离一体、异体,本来远离无二一体与别别之他体,若执著一体、异体,皆将入于非理状态中。此经中所言,既可依唯识观点而解,亦可按中观观点宣讲;以中观而言,既可依自续,亦可依大中观;于大中观中,既可按现空二谛,亦可按实相现相二谛。此处是按实相与现相而言,实相法性如来藏与现相有法分别心,非一体,亦非他体,远离诸戏论。

不须承许心之法性如来藏与有法心二者是一体或异体,虽不离实相法性义,然和现相中有迷乱并不相违,否则,应成无有解脱,或应成谁也不迷乱等过失。正因为有实相现相的不同,所以不仅可以成立迷乱的有情,也能成立彼入道后断除迷乱而成佛。

此段主要从现相角度而言,自宗无承许佛与众生集于一心之过。为何不承许现相上众生即佛呢?因虽于实相中安住五智三身,然于现相中,有情有迷乱之二取显现以及耽著二取之法;而诸佛是照见实相与现相不相违无二一味,故以现相而言,众生与佛有天壤之别,如此遂无有情与佛集于一心之过失。“否则”是从反面而言,若二者集于一心,则有二过:1、应成无有解脱之过;2、应成何者亦不迷乱之过。具体而言,若心与如来藏为一体,如来藏是二取迷乱之心,如此我等现前如来藏,仍然于二取之显现中,仍会缘二取显现生起耽著,引生三种杂染,如此便无解脱机会。另一角度,若有法分别即实相如来藏,则此有法二取之显现,实为有而显现,而非迷乱。其外,还有很多过失,此处不一一列举。

反之,正由于有情位有实相与现相之不同,有法分别心与如来藏不同,故不仅可成立迷乱之有情,亦可成立有情入道后断除迷乱而获究竟解脱。因实相与现相不同,故分别心之二取显现为实相中无而妄现之相,如是成立为迷乱;因有迷乱之现相遂有必要入道修行,且以对治道消除此迷乱即为解脱,于现相中,可成立解脱。《大乘庄严经论》云:“解脱唯迷尽。”如眼翳者前显现海螺之黄色,与海螺之本色白色不同,故可成立此为迷乱,有必要对治遣除,且亦可安立以对治遣除迷乱现相黄色之解脱。

丁二、抉择二、三转圆融无违分四:一、略说 二、三转所诠义超胜二转之理 三、抉择现空无二双运 四、断除空与谛实相违之疑惑

戊一、略说

虽以观察胜义的理论成立诸法空性,然以此并不遮遣如来藏功德,即是虽有无上功德,然此宗也承许本体空性故。

以下着重宣说,第二转与第三转法轮所诠义圆融无违之观点。

虽以观察胜义之正理成立万法远离诸戏论之大空性,然以此离戏之大空性并不遮遣如来藏功德。因虽有无上、无量、不可数、不可称之功德,然如来藏之功德亦承许本体为离一切戏论之故,故大空性未遮遣如来藏之功德,非为无功德分之单空。若为无功德分之单空,则亦落于空边,而非离一切边之大空。如来藏之胜义功德,非为堪忍实有之功德,唯一是离四边之妙有,故明空不二,方是诸法实相如来藏。

非但他空中观如是安立明空无二,且龙树菩萨与月称论师于弘扬自空中观时,亦未遮遣如来藏之功德。龙树菩萨于《赞法界颂》中再三宣说法界之功德,月称菩萨于《入中论》中宣说佛地时,亦广赞佛地之不可思议身智功德:“妙翅飞还非空尽,由自力尽而回转,佛德无边若虚空,弟子菩萨莫能宣。如我于佛众功德,岂能了知而赞言,然由龙猛已宣说,故我无疑述少分。”虽具此不可思议之如来藏功德,然彼本体无微尘许实有,本来远离一切戏论。《定解宝灯论》云:“印度具德月称师,藏地荣索秋桑尊,异口同声一密意,建立本净大空性。”全知麦彭仁波切于《大幻化网光明藏论》中亦云:“若对轮涅诸法,以离一多因等中观理来如理观察彼等,则于不净轮回诸法及清净身智所摄之一切诸法,生起皆无微尘许成实之定解也。”

戊二、三转所诠义超胜二转之理

因此,第二转法轮教义宣说轮涅诸法空性,彼如是成立,如来藏也是空性的自性故。然而与空性自性身无离无合的智慧光明作简别而宣说如来藏,此是第三转法轮了义诸经的密意,仅此一点超胜第二转法轮。故《解深密经》中也高度赞叹了第三转法轮义。

因此,第二转法轮之教义宣说轮涅诸法为大空性,因如来藏亦为空性之自性,故彼如是成立,彼二未曾分离,亦未重新和合。然而,以与空性身无离无合之智慧光明,作简别宣说如来藏,此为第三转圣轮众多了义经典之密意,仅以着重宣说智慧光明此点而超胜第二转殊胜,故《解深密义》中亦高度赞叹第三转法轮之意义。

第二转法轮主要宣说空性分;第三转法轮着重抉择身智功德,亦即抉择心之本性明空双融如来藏具足身智功德。故应明了,第三转法轮是于离戏大空性之基上,从光明分宣说如来藏,而于此点超胜第二转法轮。

再引《解深密经》详释此点:“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尼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惟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法轮,虽是甚奇,甚为希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法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婆罗尼斯仙人堕处”即印度一地名,曾有五百仙人飞于空中,因见国王之彩女而心生染爱,遂失神通,堕落于地,此地由此而得“仙人堕处”之名。此处有一森林名施鹿林,因曾有一国王将此园林布施给鹿群,为彼等嬉戏游乐之处,故名“施鹿林”。

意为:时胜义菩萨将自之领悟告于世尊:世尊!您最初于第一时中,在婆罗尼斯仙人堕处、施鹿林,唯一对发趣声闻乘之有情,以苦集灭道四谛相转正法轮,此四谛法轮虽很奇特稀有,在以往,一切世间之诸天人等,无有何者能转如是法轮,虽如此,然彼时所转之四谛法轮,非为最上之法,此种法轮仍可容受其他之攻难,意义还未达究竟,仍有诤论立足之处。

《解深密经》又云:“世尊!在昔第二时,惟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法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立处所。”

意为:世尊!在以往第二时中,唯一为发心趣入修持大乘之有情,依于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之方式,转正法轮,虽第二转法轮更为奇特、更加希有,然于第二转法轮亦有上,有所容受,仍未达究竟了义,是诸诤论安足之处。

此经又云:“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显了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

意为:世尊!您于今日第三时中,不同前两时,普为发趣一切乘之有情,依于一切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非以隐密相而以显了相转正法轮,此为第一奇特,最为希有,今日世尊所转法轮为无上无所容受之法轮,无更上之法,不可能容受任何攻难,为真了义,非诸诤论容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