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讲记

《如来藏大纲和他空狮吼论讲记》 ︱ 堪布益西彭措 ︱

言教有清净不清净两种,此处着重宣说清净之言教,因讲清净理论时,须从清净角度而言。若发言者智慧不清净,则其言教亦不净;若发言者智慧清净,则其言教亦净,以此根据而安立言教之相。经中以一切智者所宣说者,作为善清净言教相,亦即佛陀一切智智方为通达万法之自相,真正之圣教量。譬如“涅槃究竟寂静”即各别自证、不可思议之境界,无法以譬喻说明,亦无法以比量推测,更无法以现量而见,故唯根据圣言教,以圣教为量而安立。故涅槃究竟寂静诸如此类以圣教宣说相,即善清净言教相。经云:“善男子,是故由於五种相故,名善观察清净道理,由清净故,应可修习。”善男子,是故由于五种相之缘故,亦名善观察清净道理,是通过现量、比量等三量清净之道理,因清净之缘故,我等可以信受,此无欺真实之理,应依此而修习。相反,不清净之理即不真实、有欺诳之理,若依此而修就会堕落邪道,不得真实利益。

如上所说,一切比量之依处即现量,而眼识等现量必须依赖自证分现量,故一切理论之王即现量,而现量又分二种:观现世量之现量;出世间圣者瑜伽现量。最终抉择究竟甚深观点,肯定依止出世间圣者瑜伽现量之境界,而佛才为真正究竟出世间之圣者,故佛所成就之智慧才是究竟正量。因此,我等抉择如来藏法门需以道理,需以理中究竟之王即圣者瑜伽现量、佛智之境界。

何为此圣者瑜伽现量为圆满究竟之正量的根据?因其特别相应于法性,是法尔道理,可树立真实不退之境界。

进而分析,如前所说善清净言教相时,其中特别说明,其为“一切智者所宣说”,如此何为一切智者之相?经云:“曼殊室利复白佛言:‘世尊!一切智相者,当知有几种?’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略有五种:一者若有出现世间一切智声,无不普闻;二者成就三十二种大丈夫相;三者具足十力,能断一切众生一切疑惑;四者具足四无所畏宣说正法,不为一切他论所伏,而能摧伏一切邪论;五者于善说法,毗奈耶中,八支圣道、四沙门等,皆现可得。如是生故,断疑网故,非他所伏能伏他故,圣道、沙门现可得故。如是五种,当知名为一切智相。’”文殊菩萨问佛:“世尊!所谓一切智相有几种呢?”佛告文殊菩萨说:“善男子,大略有五种,第一是若其出现于世,一切智之名声于整个世间无不普闻,世间共尊其为一切智;第二是成就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第三是其具足十力能断一切众生所有疑惑;第四是具足四无畏,宣说正法,凡所说不为任何他论所摧伏而能摧伏一切邪论;第五是于善说法中要现在具有正见乃至正定之八支圣道,于毗奈耶中,要有四沙门果可得等。如是由于智声普闻、现前大丈夫相、具足十力断疑网、具四无所畏不为他所摧伏故,以及圣道沙门现可得故,如是五种聚合即名为一切智相。

经中又对此五种清净理作了归纳:经云:“善男子!如是证成道理,由现量故,由比量故,由圣教量故。由五种相,名为清净。”由现量故,是总结现见所得相之现量证成;由圣教量故,是总结善清净言教相之圣教量证成;第三自类譬喻所引相可包括于比量证成中;第四圆成实相无自体,以三量而成立。由此五种相成立清净之证成道理。

癸四、法尔理

《解深密经》云:“法尔道理者,谓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安住法住法界,是名法尔道理。”意为:无论如来出世与否,世俗与胜义之法性本来安住的,比如火为热性、水是湿性等、一切有为法为无常性、诸法于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等皆为法尔道理。佛经云:眼虽圆净,空无有常,乃至无我,所以者何?其性法尔。眼根空、无常、无我,何出此言?法尔如是,法之本性如此。

癸五、摄义

以上依《解深密经》宣说了四种道理,此四理于唐译《大乘庄严经论》中有不同之名称,依次译为相待道理、因果道理、成就道理、法然道理。然意义完全一致。《大乘庄严经论》、《宝性论》、《如来藏大纲狮吼论》中成立一切有情皆具如来藏之理,皆可包括于此四种理中。

如“佛陀法身能现故,成立众生皆具如来藏”,即是观待道理。因为果之法身现前一定要观待因,不可能无因无缘而现前,此即以果位法身现前成立因位具有此殊胜种性,亦即果位无为法法身现前安立因位本自具足一切佛功德之殊胜种性。

“真如无有差别故,成立众生皆具如来藏”,即为法尔道理。一切幻化有情于法性胜义实相中丝毫亦未变易,此法性本来即为明空无二,以法尔道理成立一切有情决定具有殊胜如来藏。

“具种性故,成立众生皆具如来藏”,即为作用道理。此处之“作用”,非为他宗所承许,以此种性作用而将会产生一种新得之果,而是本来即为无为法,法性真如之种性常存不灭,何时亦不会空耗,如此成立众生恒时具有如来藏。

一切有情皆具如来藏,是以现量、比量、圣教量而成立,由于诸佛无有欺诳,完全可真实成立一种清净相,此即为证成道理。

依此四理,从不同角度断除我等疑惑,树立殊胜定解,而且佛通过不同道理对不同根机宣说不同之观点,即种种三乘法亦为一种方便相,而实际上,通达四种理后,完全理解究竟一乘之观点。

丙三、遮遣对如来藏之非理诤辩分三:一、遮遣佛与有情一体之过 二、抉择二、三转法轮圆融无违 三、如来藏安住之相

丁一、遮遣佛与有情一体之过分二:一、他宗发过之因及所发太过 二、自宗之遮遣

戊一、他宗发过之因及所发太过

如是在有情位具有本具功德的如来藏,彼是不可思议甚深之处故,佛也在诸多眷属中说:“当于我所说法生信,必无欺诳,唯以自力难可了知。”是为显示甚深究竟故。

所谓于一切有情位,甚至蚂蚁、蚊虫等皆有本具功德之如来藏,此不可思议、极为甚深、极为秘密之处的缘故,连佛陀亦于大众中说:“汝等应当对我所说之妙法生起信心,我所说之义决定无有欺诳,此甚深之秘密义,汝等单凭自之能力,难以了知。”佛之所以如此说,亦是为了显示此法甚深究竟的缘故。《法华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

因此,应对佛所宣之法产生坚固之信心,通过大信心力于相续中可以引起直接、间接证悟不可思议境界的功德。然一般无福之寻思者因如来藏甚深难以了知,对此未生信解,反作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