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讲记

《如来藏大纲和他空狮吼论讲记》 ︱ 堪布益西彭措 ︱

此理无须说观现世量,即使住地的圣者也难以思量。如《菩萨藏经》中云:“诸法平等性,诸佛证平等,故是正等觉,如来见平等。”如实正知心之自性光明故,于一念间以智慧现前无上正等菩提而成佛,如其所说阿阇黎月称亦云:“如器有异空无别,诸法虽别性无差,是故正智同一味,妙智刹那达所知。”

此甚深之理,若非以言语说明,而以修行之体会了知肯定,如此勿言观现世理,即便登地大菩萨亦难以通达。法称论师于《释量论》中云:“瑜伽证悟不思议”。

“诸法平等性,诸佛证平等,故是正等觉,如来见平等”:诸法的平等性即是真如,诸佛证悟真如,与真如无二,法性周遍万法,诸佛亦即无勤照见万法。

因如实正知心之自性光明,故刹那际现前无上正等觉而了达一切所知法,此处“刹那”是针对所化众生而言“刹那”,实则于佛智境界中,根本无有“刹那”相。此处与《入中论》所说皆须如是理解。

《入中论》教证含义为:譬如虚空,有瓶子中之虚空、房内之虚空、鼻孔内之虚空等,观待有法之器可假立种种差别,但虚空本身无有差别,唯是一种虚空。又譬如第二转法轮所说的空性,有宝瓶空、柱子空、内空、外空、色空、声空等分类,但空性本身一味无别,无有种种差别。同理,有法有差别,然法性无差别,故真实义皆为一味,此亦唯以刹那智周遍了知,因佛智确实远离二取之迷乱,二取之显现分,包括彼等种子习气皆彻底断尽。所以,佛智与法性无二一体,唯以刹那佛智周遍了知诸法,此观点不仅大中观承许,自续派亦如是承许,如智藏论师的《二谛论》中云:“由离遍计性,所现唯缘生,一切种妙智,现见此一切。”故针对所化众生,于名言而言佛刹那际周遍了知一切众生之根机、意乐等诸法。

以与法界无别的大智慧周遍一切万法无勤照见,如海中映现星月般,在寂灭分别的境界中观照。此是由于自生光明智在基中所住的法性灭尽一切障碍后如实现前故。

空中星月不会思忖:“我要跃入海中”;大海亦不会作意:“将天上星月皆现于我海中吧”然无有分别之时,大海无勤映现满天星月。与此喻相似,佛之大智与法界无别,以佛智周遍一切万法无勤照见,虽遍照然无甚分别念,佛无“我要度化众生”之分别勤作,然佛亦不会越时延误,随缘而度化众生,佛智无误周遍了达万法,无偏袒戏论,亦无勤作之相,此即海印三昧之境界。《华严论》云:“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还源经》亦云:“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像齐现。犹如大海,由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像不现。”由此金刚句可知,佛证海印三昧之因缘,即灭尽一切障碍时,自生光明智慧于基中所住之法性如实现前之故。

壬三、依不依正理所生异果

依于观察究竟的法性正理将会获得不退转的胜解,否则,以狭隘心识衡量佛地后,或安立佛地无有智慧,或虽安立有智慧然如凡夫心识般有变易,或不能照见有情界,或有不清净的显现,又有如所有尽所有不成一味等相违处,可以见到许多由分别垢染引生的观点。

若依观察究竟之法性正理,会获不退转胜解;若不依,则会引生众多以凡情妄测佛智之过失,此处列举由此所引生五种错误观点:

1、安立佛地无智慧:有些中观论师说“应成派承许佛地无智慧”。

2、安立虽有智慧,然如凡夫心识般有变异:如唯识宗有些论师,安立佛智是由凡夫心识转依而成,故佛智如凡夫心识般具有变异性,不过为一种殊胜之刹那性。

3、安立佛智不能照见有情界。

4、安立佛之境界中有不净之显现。

第三与第四种观点,是未分清‘有’与‘了知’之差别,未辨别佛智前与众生分别心前显现通达之境界,未了知佛之法身与众生前显现报、化身通达万法之差别。

5、安立如所有与尽所有不成一味:有些论师于论中说:“中观应成派不共观点:佛尽所有智前,亦有二取存在。”此相当于“柱子以柱子不空,柱子上实有空。”于佛前须要安立柱子之显现,如所有与尽所有无法一体一味。此不了义之他宗观点,是未依靠观察究竟法性之正理,而是随中下根所化而宣说相应观点。

如何抉择自宗无垢观点?

麦彭仁波切于《入行论·智慧品释》中如此宣说自宗无垢之观点:“无余寂灭生等戏论网,如薪尽之火般,一切心心所无余消尽而成为法界现空双融无言之中,如水融入水般的自然智慧,远离一切边,虽遍知一切所知,然而唯是戏论寂灭之自性。

此时,心心所之戏论消尽无余故,现前究竟智慧,以及已获得自然智慧应知灭心,而认为以凡夫虚妄分别染污后,戏论之心不灭以及心灭之后无智如灯灭,则是对佛极大诽谤故,为断彼应对甚深义产生定解。”因此,自宗认为佛智为消尽一切心心所而无余遍知一切所知之自然智慧。

《入中论》云:“尽焚所知如干薪,诸佛法身最寂灭,尔时不生亦不灭,由心灭故唯身证。”故认为佛无智,或虽有智然如凡识般具变异性,皆为错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