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讲记

《如来藏大纲和他空狮吼论讲记》 ︱ 堪布益西彭措 ︱

庚二、遣除疑难分三:一、名言中不必安立无情种性 二、胜义中显现不离如来之相 三、不必单独断除外境之法

辛一、名言中不必安立无情种性

既然如此,则正如以上你对他人所说那样,仅以真如无别就成立有种性,应成土石等也有种性的过失。

有人疑难:既然仅以真如无别就成立有种性,则应承许土石等亦同样具有种性,发菩提心、行持六度、成佛转法轮,如上汝宗对单空宗所发过失,悉落于汝宗自身。

虽自他宗同以“真如无差别”作为能立,然对“真如”所赋意义却截然不同,他宗承许“真如”为远离光明之空性分,无任何功德度义,故不能成立种性义,然自宗所许“真如”为大光明与大空性无二双融之境界,本具功德之大无为法,决定可成立种性义,亦不会应成土石等具种性之过。

答曰:所谓种性需要安立是能断尽迷乱心所生的二障,且是无迷乱觉悟所知自性的诸佛的无过失因。以非心识的土石等色法不能修道故,虽然在名言中于真如无别,但无须安立彼等有种性。因为由心现土石等,非以土石等外境产生心,应由梦境和梦心的比喻而知。了知此三界作者的心识存在法性如来藏胜义无漏善法的自性,如水有湿性一般,因此轮涅一切显现仅是心识和智慧的幻化而已,故无须立为异体。

诸佛圆满断证两种功德,“能断尽迷乱心所生的二障”是指断德圆满;“无迷乱觉悟所知自性”是指证德圆满,所谓种性需要安立具足断证功德的诸佛之无过失因。以此来衡量,因非心识之土石等色法不能发心修道,断证圆满后示现成佛,故无法安立种性义。虽然名言中土石等与真如无有差别,但无必要将之安立为大乘种性。因为是由心识显现土块、石头等,而非由土石等外境产生心识,犹如梦中山河大地,皆由梦心自现,而非山河大地产生梦心,如此了知万法唯心、三界唯识,轮涅所摄一切显现唯是心识与智慧的幻化,故不必将土石等安立与心异体,而承许一种心外单独土石之种性,唯须了知此三界菩提作者——心识存在法性如来藏胜义无漏善法之自性,如水具湿性般。

大恩上师云:真如非仅为空之一分,而是与大空性无二的大光明,我等凡夫前所显土石等根本无有大光明之智慧自性,此诸土石等唯是心之自现、心之幻化、无而显现,彼等究竟是光明抑或非光明,不必论之。因为真如为明空无二之本体,土石等无此大光明智慧之自性,唯是心自现之相,故不必讨论彼等是光明或非光明,本来仅是遍计假法。

譬如,修大圆满之瑜伽士,证悟大圆满觉空双融之本性,此唯是以自心本性无误通达而言证悟,对于土石等不说证悟彼等觉空双融之自性。如是大圆满道中,是否留下外境土石等,仅以心之自性成佛?并非如此,外境土石等皆是无而妄现,皆为心之幻化。譬如,若无幻师,何处会有幻师所幻之显现?或如梦中若不存在意识,则高低起伏的山峦等自会消尽,如是不必单独抉择每一外境法不存在之观点。故大圆满不会为外境所转,即无必要对宝瓶、柱子等每一法均抉择为无自性等。唯须抉择万法之根本——心之自性,而证悟心之本性时,即证悟万法本性。《密续》云:“三世一切诸佛所演说,八万四千法蕴等佛经,虽然无量无边如虚空,其实皆为证悟自心性,此外佛陀未说任何法,譬如斩断树根此一者,成千上万枝叶同时枯,如是心根此一若断除,能所取等轮回叶干枯。”故无土石等单独具有种性之过失。

轮涅万法仅为分别心与无分别智之幻化,如《大幻化网光明藏论》云:“于此解说心与智慧示为自现者,即吉祥幻化网密藏决定真性之大续。”不净轮回诸法皆为自心不清净之自现,清净的身、智、刹土等皆为智慧之自现。故月称菩萨于《入中论》中云:“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经说众生从业生,心已断者业非有。”故万法之根本——心若不存在,则外境土石等亦无法成立。

另外按大乘显宗之观点,不必耽著安立色法之种性,因不论是小乘或大乘唯识宗与中观派,彼等所立种性,皆是于补特伽罗心相续上安立,如是单讲大乘不共观点时,亦无必要于心外安立种性。因依内道真正不共观点,心外求法为外道邪见,自宗安立大乘殊胜正见、修法时,未对中观见、唯识见取一舍一,而无偏袒。抉择见时,大中观见为殊胜正见,修道时,以唯识作为前提。修中观时,非依外之粗中观,而是依内之细中观,先抉择万法为心之自现,皆为遍计所执法,迷乱境界之万法完全为依他起之本性,无有自性,如兔角、龟毛,心外根本不存在独立之色法。如此,根本无须安立一心外独立的无情种性。

辛二、胜义中显现不离如来之相

真实义中在法性本来正觉相不动的一切显现,不超离如来之相,极应如此承许。如《般若摄颂》云:“应知色净即果净,果色净乃遍知净,遍知净乃果色净,如空无异无断坏。”

先释《般若摄颂》颂词:色、果与遍知实指基道果。“色”即基之万法色、声、香、味等。《大般若经》中讲色清净、声清净等,如此分开而讲。而《般若摄颂》将此归纳,以一“色净”表示基之万法清净;“果”实指见、修二道,因此二皆为暂时之果;“遍知”指一切种智,即大乘究竟之果。

“应知色净即果净,果色净乃遍知净,遍知净乃果色净”:应知基之色等清净,即果见修道清净,道与基之清净即究竟果清净,究竟果清净亦即道与基之清净。故实相中,非为基不清净、道部分清净、果全分清净,无此等三种法,而悉为一味一体之自性清净,基道果无二。

“如空无异无断坏”:以虚空比喻说明,“无异”从所境而言,所谓虚空无有差别,无有别别多个虚空;“无断坏”从能境而言,即以能境心识无法分析虚空。同理,实相自性清净亦无异、无断坏。此句直接宣说真正万法之本性如虚空一般,未偏堕于所境,亦未偏堕于能境,须体悟远离能所二取之法界本性,即体证万法自性清净之本体,了知恒时具有如来藏之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