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讲记

《如来藏大纲和他空狮吼论讲记》 ︱ 堪布益西彭措 ︱

以下举例说明此理:

例如睡眠时,以独头意识产生身、境、眼识等无边显现,彼时分别执为能境与所境,而不能了知意识自体其实没有异体的能取所取,纵然不了知但实际是这样的,不成其它。

主要针对唯识宗之相同比喻而言,譬于梦中,于显现自方之亲人起贪执,而对怨敌生嗔恨等,此等身、境、识之无边显现,实际仅为第六意识之自现,然梦中不知真相,以为存在二取,执著能、所境,未知意识自体无别别他体之能所取。虽不了知,然实相本来如此,未曾变化。由此可知,无二取之法性虽然遍在,然不一定能遣除二取执著之障碍,因有实相现相不同之迷乱,有此迷乱即成障碍,不能消除妄执。

又如诸法虽住于空性中,然仅此也未必都能证悟,以有实相现相不同的迷乱故。

此针对格鲁派某些论师而言,正如诸法本来安住空性中,空性平等遍于万法,亦遍于众生相续,然以空性遍在不决定实执凡夫能证悟而断障。何以故?因有实相现相不同之迷乱,有此现为实有之迷乱故不见空性,无法消除实执。同理,法性光明智慧虽无别而遍住,然众生不能如实了知,因迷乱力,非但不现实相之光明,反现迷乱之客尘境界,故于众生位因有客尘障垢不见法性光明智慧。

子二、摄义

因此,心和如来藏智慧二者是有法与法性,以及佛与有情也是从实相和现相的角度而宣说,所以发出因中有果的理妨难,是你丝毫不了知而已。

因此,关键在于心与智慧二者的关系,或众生与佛之关系上,对方执著共同乘观点而无法认清此等关系,彼等认为众生八识为能生,佛陀智慧为所生,如此以八识转依为四智,心与智慧是能生与所生之因果关系;或认为众生为能生因,佛为所生果的因果关系。但实际上,心与如来藏智慧二者为有法与法性的关系。犹如波浪与水般,非别别之他体,亦非能生所生之因果关系,《宝性论》云:“非理作意分别者,住于心之自性中。”

同时,众生与佛亦为现相与实相的关系。众生是现相,佛为实相,亦非能生所生之关系。因他宗不了知此等了义观点,才发因中有果之妨难。

庚三、摄义分三:一、安立共同种性 二、安立不共种性 三、遮遣疑难

《宝性论》成立诸有情皆具如来藏的第一种能立,即为“佛陀法身能现故”。此理论所安立的种性有共与不共两种,故此理可从共、不共二门成立。

辛一、安立共同种性

按共同乘观点:一切众生具有将来成佛之种性,后来相续中能现前佛之功德法,犹如以秋天获得果实,而可决定春天时已具能生果实之种子;否则,若无种子,如何聚集因缘亦不可能现前果实。

此以三相成立:

诸有情(宗法) 具有将来成佛的种性(所立) 以后来相宗法续中现前佛功德故(能立)

观察第一相因能否在宗法上成立:诸有情将来能否现前佛之功德?

虽然对诸有情将来能否现前佛功德,各乘各派有层次深浅不同之说法,但皆承许有情心相续中可现前佛功德,此点并无诤议,因此第一相能立成立。

观察第二相同品周遍:后来相续中现前佛之功德,可以推断有情位时具有将来成佛之种性,以果可推知必定有因,同品决定周遍,无有不定与相违之过。

观察第三相异品周遍:若有情不具成佛之种性,则后来相续中不能现前佛功德,此亦可成立,如春天若无种子,则秋天不可能收获果实。

由上可知,以后来相续中现前功德之因,可成立诸有情具种性。

辛二、安立不共种性

按不共之观点:因为后来相续中现前无为法佛功德,故一切有情相续中,恒时具有圆具佛功德之殊胜种性。此即大中观所宣大乘不共殊胜之观点。

此以三相成立:

诸有情(宗法) 恒时具有圆具佛功德之种性(所立) 以后来相续中现前大无为的佛功德故(能立)

观察第一相因能否在宗法上成立:诸有情后来相续能否现前大无为法的佛功德。

众生相续中后来可现前佛功德,此乃三乘共同称许,但佛之功德为大无为法,此为大中观不共观点,可由教证与理证成立。

从根本抉择时,完全要依赖了义经典、胜义理论与净见量,不能仅以观现世量、或根本无有理论而安立佛陀法身为大无为法,殊胜佛陀法身功德,不可思议之佛果,佛陀究竟之境界。而凡是以理证所推断之过失,实际皆为与了义佛语相违之过,故最后可以了义经典成立,且此了义经典亦是由胜义理论与净见量确立。以胜义理论观察时,可无误了知佛陀法身为大无为法、无生灭之别、客尘未曾染污、未曾变易之本性;而以净见量观察时,佛法身境界中本来圆具无量功德法;佛亦于诸多了义经典中一再宣说众生即佛、佛陀法身为大无为法之理。

故以了义经典、胜义理论与净见量可无误通达“诸有情相续中恒时具有如来藏”。佛与众生仅是离、未离客尘障垢之差别,或对于恒具如来藏性有了知与未知之差别,此外无余差别。

如《宝性论》云:“依此无为法界法,具有坚固不变等。”其中抉择恒常坚固不变之如来藏种性。佛陀法身果之功德完全含摄于法身‘常乐我净’四种波罗蜜多,且一切法身功德皆为大无为法,此可以殊胜教证成立,抉择方式分四:

一、法身功德中常波罗蜜多功德

《宝性论》云:“三有轮回及涅槃,证悟平等故为常。”证悟而现前有寂平等之实相,即常波罗蜜多。《入智者门论》亦云:“不执著轮涅别别体而证悟大平等故,不住有实边、无实边的大无为法不灭者,是常波罗蜜如金刚身。”因此,此常波罗蜜多为心之实相大无为法。心之实相中,根本无有轮涅别别体,本来平等一相,远离轮涅他体的执著而现前本来不住轮涅之实相,此即常波罗蜜多,非因缘新造之功德,仅为显露本具法身功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