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讲记

《如来藏大纲和他空狮吼论讲记》 ︱ 堪布益西彭措 ︱

癸二、以理成立分二:一、承许相智为无常法应成之过失 二、破斥承许佛智为有为法

子一、承许相智为无常法应成之过失

复次,理证:与本来法界无二平等一味究竟之果 —— 一切相智,若是以因缘新生所作的无常法,则应成有非自然智慧、未断变苦、有灭有生、以自体灭故具虚妄性、自体未成究竟皈依生后无间灭故、仅于因缘聚集处独住故未入诸法平等一味、未超越一切边、未灭意生身等、无自在随他转等诸多过失。

以三相理论逐一分析此理证:

1、一切相智 应成非自然智慧 以因缘所作的无常法故。

以因缘所作之智决定是观待因缘而新生之法,故非自然本有之智慧。

2、一切相智 应成未断变苦 以因缘所作的无常法故。

因无常法刹那皆随因缘而变,故未断变苦故。

3、一切相智 应成有灭有生 以因缘所作的无常法故。

4、一切相智 应成具虚妄性 以自体灭故。

因缘所作法,决定是刹那而灭之自性,故不住第二刹那,而成虚妄性。

5、一切相智 应成自体未成究竟皈依 以生后无间灭故。

若为因缘所作法,决定为生后无间而灭,非为究竟皈依处,此相违《宝性论》所说:“了义之中诸有情,皈依唯一是佛陀。”

6、一切相智 应成未入诸法平等一味 仅独住于因缘聚集处故。

若如来法身一切相智为观待因缘之有为法,则其仅独住于因缘聚集处,如是佛度化众生时,便有有些度化、有些不度、有些度化时间快、有些慢等偏袒,此一切相智仅安住于部分因缘聚集之处,非平等周遍之智,应成未入平等一味之过。

7、一切相智 应成未超越一切边 以因缘所作的无常法故。

应成一切相智未超越无常、有为、生灭诸边之过。

8、一切相智 应成未灭意生身等 以因缘所作的无常法故。

因一切相智是观待所境之能境,故未灭意生身等。意生身是从能境义上安立,佛相续中一切相智,若是有为法,刹那生灭之法,则一切相智应成观待所境之能境,若是能境,是心识、意,则必定存在意生身,故应成一切相智未灭意生身之过。

9、一切相智 应成无自在随他转 以因缘所作的无常法故。

因是观待因缘之法,故无自在,唯随因缘而转。

如是承许将会产生把金刚身视为无常的很多极大罪过故,应当在舍离此劣道后于无二智慧身观为大无为法、大常法。

将如来藏之金刚身视为无常,则会产生上述众多过失,故当舍弃此劣道后,将无二智慧身观为大无为法、大常法,而非所作法、无常法。

子二、破斥承许佛智为有为法分二:一、破斥承许佛智非无为法 二、佛智非观待因缘假立之法

丑一、破斥承许佛智非无为法

有些唯依观现世量衡量智慧不可能是无为法,心与常法不成同一体性。

他宗观点:依于观现世量,如来藏自然智慧或者佛智慧不是无为法,因佛之能境智慧能衡量一切所知法,是一种能了知所知之体相,故与常法非一种体性。否则,若与常法为同一体性,既为能知又为常法,则与大自在天之体相相同。

这样认为甚是下劣。虽然了知所境的狭隘心识决定是无常的,但是能知和所知一味的遍空虚空金刚智慧与彼不相同。因为在无为法自力光明不变的体性中含摄轮涅一切诸法,所以彼本体本来无有生灭,以观察究竟的理论成立故,如是智慧是不住有为无为任何边的大无为法。

全知麦彭仁波切回云:“汝宗此观点极为下劣,若汝所说为了知所境之能境心,以其了知所境,则其确实与常法非为同一体性,或说决定为无常,但佛智慧为能知与所知一体、远离二取的本具如来藏大无为法,其周遍一切处,自性空,同时不离光明智慧,何时亦具足功德、何时亦不被违品摧毁,故与能境心识不同,如来智慧是大无为法、大常法。时轮金刚中,称为遍空虚空金刚。

于此不可思议大无为法自力光明不变体性中,含摄一切轮涅诸法,《宝性论》云:“如是一切蕴界处,住于业及烦恼中,此等行业及烦恼,住于非理作意中,此等非理作意者,住于心之自性中。”蕴界处、业烦恼、非理作意等轮回诸法,皆住于心之自性中。明显宣说轮回诸法皆含摄于心之自性光明不变体性中。

声闻缘觉、佛菩萨功德完全是以大无为法作为基础,以大无为法安立四圣差别,《金刚经》等中即宣说此种根据,故涅槃功德亦是依靠自性光明而安立。以相似、支分、部分、圆满证悟,而安立四圣断证境界,但总的了知须依赖无为法的本性才能成就。

所以,如来藏或无为智慧本体,本来就无出生与断灭,其非刹那性之无常本性,完全为大无为法体性。此观点以何为根据?“以观察究竟的理论成立故”即从观察究竟之胜义理论,大无为法之如来藏远离一切戏论,不存在任何生灭无常之体相,为不住有为、无为任何边之大无为法。如《中论》云:“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中论》又云:“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入中论》亦云:“尽焚所知如干薪,诸佛法身最寂灭,尔时不生亦不灭,由心灭故唯身证。”

大恩上师言:“按照暂时打破外道邪见,即按照观现世量观点,有必要言佛之智慧为无常,《释量论》即如此宣说。按宗派而言,因明所说为唯识观点,或为以观现世量观察名言之理论,此等皆为不了义之教。此处宣说法界如来藏是以净见量衡量之了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