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丙三、彼应如何依师之理 分二

《如何依止善知识》 ︱ 益西彭措法师.编述 ︱

己四、亲近之目的

【如是亲近时,亦如《庄严经论》云:“为受法分具功德,亲近知识非为财。”是须受行正法之分。】

这样亲近时,也如《大乘庄严经论》所说:“为了领受正法功德而亲近善知识,而不是为了获得财物。”以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奉行亲近上师,目的必须是为了受行正法。

【博朵瓦云:“差阿难陀为大师侍者时,谓若不持大师不著之衣、不食大师之余食、许一切时至大师前,则当侍奉承事大师。如此慎重,其意是在教诲未来补特伽罗。我等于法全不计较,虽少许茶悉计高低,谓师心中爱不爱念,此是心内腐烂之相。”】

博朵瓦说:“当年差遣阿难作佛的侍者时,阿难提出:如果可以不拿佛不穿的衣服、不吃佛剩余的食物、开许无论何时都能到佛陀面前,我就答应侍奉承事佛陀。阿难尊者如此慎重,用意是在教诲未来的人们亲近上师时,应当一心求法而不是追求财物。我们在法上完全不计较,但即使对少许茶叶也要计较高下,认为上师心中喜欢他、不喜欢我,这是内心腐烂的征相。”

“于法全不计较”,即内心不计较是否获得佛法,对法毫无希求。“虽少许茶悉计高低”,即对上师赐予的财物非常计较,可见亲近上师的目的是为了财物。

己五、亲近之时间

【亲近几时者,如博朵瓦云:“有一来者,是加我担,若去一二,是担减少,然住余处亦不能成,是须于一远近适中经久修习。”】

亲近善知识的时间以多久合适呢?按博朵瓦尊者所说:“来一位学人,我的负担就增加一分,走了一两位,我的担子也就减轻一分;但是,如果弟子住在其它地方而不能亲近善知识,也无法获得成就。因此,需要一种远近适中的安排,以便在善知识身边经久修习。”

“远近适中”:“远”是指亲近的时间间隔太长,比如四个月才亲近一次,这样就太疏远了。“近”是指亲近的时间间隔太近,比如一天去三次,这样也会让善知识劳累。因此,亲近的时间需要远近适中。

归纳:

寻求解脱的弟子,在修行尚未稳固之前,必须亲近具相善知识,因为:如果远离善知识,在此期间道业就会荒废,不可能遣除违缘、增长修行智慧。

比喻:幼儿不能独立生存时,必须依赖了知取舍、能作养育的母亲。

阿底峡尊者也说:“在未获得圣者地之前,不能离开上师。”《戒律根本颂》说,一个修行人要自己独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精通经律论三藏,二是受比丘戒十夏以上,若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就必须依止上师。因此,依止善知识须发长远心。

应当检查自己:如果自心尚未稳固,遇到违缘还不能转为道用,则说明相续尚未成熟,在此期间就不能远离善知识。如果过早地远离,则难以获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