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仁波切宣讲于2019年6月18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第三分别世间品分二:一、生者众生世界;二、生处器世界。
甲一(生者众生世界)分三:一、分类;二、法之特点;三、广说自性。
乙一(分类)分二:一、三界之分类;二、五趣之分类。
丙一、三界之分类:
地狱饿鬼与旁生,人类以及六欲天,
即是欲界分二十,由地狱洲之差别。
前面讲了很多三界烦恼性之心。如果通过“三界烦恼性之心”等三界的方式来说明心与心所等分类,那么何为三界呢?即是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为什么叫欲界?主要是以五种妙欲生存,对五种妙欲特别贪着;另外,欲界的众生都是靠饮食维生,饮食要一口一口吞咽下去;还有,欲界的众生,淫欲心特别强,对男女生活特别执着。具有以上特征,所以叫欲界。色界都没有这些,更别说无色界。
欲界都有哪些呢?有地狱、饿鬼、旁生、人类与天界。此处没有讲非天。
地狱:由于以非福德的业力牵引或者心不欢喜,故而称为地狱。
我们在《现观庄严论》里学过,我们的善根有属于解脱分,也有福德分,一般以福德分之善根可以投生到上三道,享受人天的安乐,世间的福报。非福德就是恶业,而三恶道,主要以恶业力量的牵引,不由自主投生到地狱里,故称为地狱。
地狱的梵语为“那绕嘎”,其中“绕嘎”是欢喜的意思,“那”是否定词,否定欢喜,就是不欢喜。地狱里没有丝毫欢喜,地狱众生特别不愿意呆在地狱里。却无法抵抗业力,极不情愿地感受其中的痛苦。饿鬼、旁生都不欢喜,但是地狱痛苦至极,因此命名。
饿鬼:心里挂念着饮食或者前往寻觅,一去不复返,为此称为饿鬼。很多饿鬼在几百年中都没有听说过“饮食”的名称,更别说得到饮食了,饥渴难耐,心里挂念着这些饮食,前往寻觅。曾经有个公案,嘎达亚那尊者以神通到了饿鬼处,帮饿鬼母捎信给她外出寻找饮食多年未归的丈夫。
饿鬼中的空游饿鬼,是一种特殊的饿鬼,他们可能不缺吃喝,但他们也有他们的痛苦,而此处所讲是隐居饿鬼。隐居饿鬼分外障、内障、特障三种,都是感受饥渴的痛苦。
饿鬼梵语翻译过来有“一去不复返”的含义,投生为饿鬼后,要感受饥渴的痛苦,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很多年,甚至可以说出脱无期。
旁生:因为头横着行走而称为旁生。旁生也分很多种,有海居旁生、散居旁生。旁生梵语翻译过来是“低头横着行走”的意思,它们感受的痛苦是相互残杀、互相吞食,一刹那也不得安宁。
人类:人类的梵语翻译过来是“作意”之意,所有世间都被称为作意,原因是意识占主要部分,由此称为人类。
人类有很强的思虑能力,所以称之为高级动物。今天的世界,都是通过人的思虑发展起来的,并非最初就是这样,以前没有高楼大厦,什么也没有。
对修行人而言,从出世间的角度讲,人比天人殊胜,人思虑的能力很强,所以可以分辨是非、善恶。在修行成就方面占据优势,但是造业也很厉害。以前一个人和一个鬼交朋友,到了午饭时间,却没有吃的。那个人说:你是鬼,比我厉害,你去找食物,我来生火。鬼二话没说就去了,过一会儿两手空空地回来了。那个人问他:你找的食物在哪儿呀?鬼说:那边有一只羊,我把一片木屑插到它的脚里,会导致其发炎、生病而亡,然后我们就可以享受美味了。人说:哪有那么费劲?他过去抓住那只羊就杀了。鬼说:原来你才是真正的鬼啊!人的力量很强,造业的能力也很强,我们总说怕鬼,其实鬼才怕我们呢。
天界:梵语得瓦,意为拥有喜乐或安乐而尽情享受快乐,故称天界。天人在住所、相貌、受用等各方面都超胜我们,所以今生今世都在享受快乐。他们的寿命相对来说很长,但是因为日夜沉湎于享乐、放逸之中,所以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瞬间。
天人亦有其痛苦,六道轮回中只有痛苦没有安乐,这是真理。此处讲欲界,所说皆为欲界的天人。天界包括四大天王天,四大天王天在我们之上;在它之上是三十三天,三十三天的天人经常和阿修罗发生战争;三十三天之上是离诤天,他们没有战争,故而得名;上面还有兜率天、化乐天与他化自在天,此六天是欲界天。
如果对此等详细分析,则地狱分为八热地狱,包括复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号叫地狱、大号叫地狱、烧热地狱、极热地狱、无间地狱,总共有八个,处所不同,痛苦也不同;一般我们讲十八层地狱,还有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都是八热地狱的从属,因而未单独计算。除孤独地狱之外,其他的地狱都有固定的处所,但是都归纳在八热地狱中;加上饿鬼和旁生,恶趣分成十类。
人类可以分四大洲——南瞻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州、北俱卢洲。还有八小洲,可以说是四大洲的从属,所以也没有单独分类。再加上属于欲界的天界有六种,合起来善趣有十种。总共欲界有二十种类。下面还会详细阐述,此处不必广说。以上包括地狱等一切处为欲界,因为他们能增长不善业烦恼界的缘故,主要是能增长属于欲界的烦恼。
此上住所十七处,即为色界于其中,
初三静虑各三处,第四静虑有八处。
那么,何为色界呢?色界在功德、相貌、受用与住所等方面都远远胜过了欲界。我们觉得自己很厉害,已经发展的很不得了了,其实跟色界的众生相比,不啻天渊、望尘莫及。
因而欲界上面的十七处是色界,由于是超离了欲界并能增上自地烦恼,色相善妙的界的缘故。他们远离了欲界的贪着,尤其是男女之间没有淫欲,也不需要靠饮食维生,对饮食也没有贪着,虽然断除了对欲界的贪着,但是他们对色界还是有贪着的,所以还属于三界,尚未超脱轮回。增上自地的烦恼,属于色界的烦恼。色界主要是色,因为没有淫欲。他们的相貌非常庄严,喜欢淫欲的人,长相丑陋。因为不靠饮食维持生命,所以是身体发光、透明的,还可以飞来飞去,无需交通工具,即使我们的航天飞船到了色界也是一无是处。但他们对属于自己的色界的外器世界、内情众生特别贪着,所以会“增上自地的烦恼”。
若问:假设色界以四禅(一禅、二禅、三禅、四禅)所摄,那如何成为十七处的呢?
转生色界之因分别为四禅:转生色界要修四禅的境界——禅定,禅定也有高低的区别,其中因修持初三静虑上、中、下品禅定的不同而转生的禅天分别是梵众天等三处禅天,其中梵众天、梵辅天及大梵天为初静虑三处;修持属于一静虑的下等禅定,可以投生到梵众天;中等的禅定是梵辅天;上等的禅定是大梵天。二禅也一样,修第二静虑,也分上中下三等,少光天、无量光天与极净光天是第二静虑三处,若修成了,会投生到这三个地方。第三静虑,欲界众生要修这些心(禅定境界),也分上中下三等,若修成了,离开色界可以升天——少净天、无量净天与遍净天为第三静虑三处。
由于修第四静虑有漏的上、中、下品四禅(有漏属于世间的禅,无漏属于出世间的禅,一静虑、二静虑、三静虑、四静虑,前三静虑是有漏的,四静虑有有漏的,也有无漏的),一般四禅有漏的分上等、中等、下等,修成了将来会投生到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这是有漏禅定最高的住处。以及轮番无漏——我们修禅定时以有漏无漏轮番交替的方式修,此禅定也分下、中、上、极上、最上品四禅的不同,而修成之后可转生到:无热天、无烦天、善现天、善见天与色究竟天。
前三处是凡夫住处,后五处唯是圣者的住处,又名净宫地。 对世间来说,也叫清净的地方,是圣者的所在处,他们会用这些境界、禅定。色究竟天是最高的,但这是小乘的说法。大乘认为色究竟天上面还有一个地方,那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密严刹土,十地菩萨末的时候,以金刚喻定断除最最细微的习气障,会投生到那里成佛。这样讲便于众生理解、相信。
譬如我们说在十万亿国土之外,有一个世界,比我们的世界还稍高一点,那里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称为极乐世界,快乐无比。这都是不了义的说法。而色界的顶层是色究竟天,色究竟天上面还有个世界,那就是密严刹土,在那里成佛,同样是一种不了义的说法,但《俱舍论》里都是属于世间的、言思范畴的境界,可以这样讲。其实,最究竟、最了义的说法,密严刹土就是自己的自性,彻底回归了自性就是在密严刹土成佛。
按大乘的观点,佛祖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成佛,是为了转法轮示现成佛,不是真正成佛。但是按小乘的观点,认为是真正成佛。佛陀没有到菩提树下之前是个凡夫,到那里打坐,在一个坐垫上(没有离开坐垫),顿时获得了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的成就。但大乘不是这样承许的。
色界天讲了十七处,于此也有不同的辩论、观点。比如,属于克什米尔的有部宗认为,梵辅天和大梵天在一个地方,大梵天是梵天王住的地方,梵辅天是给梵天王做服务的,应该算一处,不能算两处,实际上只有十六处。但按经部的观点,虽然梵辅天是服务大梵天的,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处所,应该分开,实际上有十七处。并且经部认为不仅有十七处,其实有十八处,因为广果天的一边还有无想天,无想天在广果天的一边,但不属于广果天,应该分开单独做分类。这些其实不是很重要,但存在不同的观点。
无色界则无住所,由转生而分四种,
彼处同分与命根,即心相续之所依。
欲界、色界都讲完了,剩下无色界了。何为无色界呢?无色界应该在何处?如前所说,按有部宗的观点,无色界是没有色法、没有形象的,无色界并没有单独、固定的其他处所,原因是获得无色界等持未退失的补特伽罗无论死于何处,立即就在那里形成四名蕴而转生于无色界。我们今生今世一直修习禅定,并且临终没有退失,否则就去不了这些地方。按他们的观点,无色界没有色法,所以没有色蕴,只有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四蕴。
然而,无色界没有固定、单独的处所,是不是不能做分类?不是的。根据修持禅定的贤劣程度不同,也分上中下等,所转生的无色界也有空无边处,处处皆是虚空,并无其他;识无边处,只有意识;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共有四种差别。因法上,禅定有上中下之区别;果法上,转生到无色界时位置处所也有区别的,分此四类。这是有部宗的观点。
有部宗也分克什米尔、印度南部,还有小乘红衣派,也属于有部。他们认为无色界也有色法,只是特别细微,所以叫无色界。大乘观点也是如此。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也是如是说。既然有色法,应该也有固定、单独的处所吧?有,按他们的观点,在色界的最高的位置,色究竟天上面,欲界上有色界,色界上面有无色界,也是一层层形成。
若问:如果无色界根本无有色法,那无色界众生的心依靠什么呢?在无色界,众生的心相续依于同类与命根不相应法。前面讲了不相应行,可以依靠不相应法,比如同类、命根等。无色界虽然没有色法,但是也有凡夫,“亦”字是说还依靠凡夫、非具、得绳以及生住衰灭。按小乘的观点,无色界心相续依赖于这些不相应行。
下两界不观待色法的心难道不也是依于同类与命根吗?色界无色界也是一样,他们的心相续也可以依赖不相应行法吗?不是,无色界众生对色法已经断除了贪着,那些虽然属于不相应行的法都是由禅定产生的,力量特别强,这些可以依赖。
欲界与色界有情是不依靠同类与命根的,因为他们不离色法之想,并且力量微弱,所以属于欲界、色界的不相应行,比如命根,力量微弱,心相续不能依靠不相应行,因为没有远离色法的贪着。而无色界众生的已经彻底断除了对色法的贪着,心不观待色法,原因是他们依靠等持力已远离了色之想,而且力量强大。属于无色界的不相应行,都是通过等持禅定产生的,力量非常强,所以心相续可以依靠这些延续。
已经讲了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接下来讲五趣之分类。佛在经中讲了五趣、六道,都是什么?
丙二、五趣之分类:
彼中地狱等五趣,经中宣说各名称,
非烦恼性非有记,所谓众生非中有。
什么是五趣呢?五趣是如何分类的?也就是三界中的地狱以及“等”字所包括的饿鬼、旁生、天界及人间这五趣,弥勒菩萨也讲过,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宣说三有经》中宣说了各自的名称。
那么,五趣的自性是什么呢?五趣的本体既不是烦恼性有覆无记法也不是不善法,有覆无记指烦恼,是不是烦恼的自性?不是,五趣之中也有没有烦恼的,所以不是有覆无记。烦恼性有有覆无记和不善法(恶业),都不是。又不是有记善法,为什么不是烦恼性?假如是烦恼性与善法,那么就不包括圣者与断绝善根的众生了,圣者也在五趣中,却没有烦恼,不是烦恼性。也不是有记善法。有些人的相续中产生一些强烈的违品就会断绝善根,此时,他也是属于五趣,但是没有善根,所以不是有记善法。因此五趣是无覆无记法。小乘认为旁生、地狱等五趣也是实有的物质,都属于无覆无记法,这些趣的众生被称为有情,但是经部以上的都不承许这点,经部认为,五趣是众生相续中假立的一种法,不是物质。
什么叫众生?感受众多生死之有情被称为众生。但它们不是中有,因为经中说除五趣外之不同中有。五趣是无覆烦恼,它不包括中有(中阴身),因为五趣是众生所住的地方,中阴身是中间,离开这个所住到那边,但是还没有到那边,叫中阴身,所以中有(中阴身)不包括在五趣中。
若问:如果决定有五趣,那非天属于哪一趣呢?非天也叫阿修罗。按照阿阇黎圣者无著的观点,非天包括在天界中。其理由是非天的身体、受用可与天界相比,并且是天人联姻的友伴,但因失去了天法而被称为非天,这是对下劣加否定词的称呼。阿修罗与天人经常发生战争,应该也有和好的时候,否则怎么联姻和交朋友,也许私下里有这种情况吧!这是无著菩萨的观点,非天归纳到天界的理由。
按照功德光论师的观点:阿修罗可归纳到饿鬼里,因为阿修罗的心态、行为,特别像饿鬼,尤其是空游饿鬼,所以饿鬼可以包括阿修罗。
大乘《正法念住经》中讲,阿修罗分成两种:一部分在海上面,比较凶恶,跟空游饿鬼差不多,所以归纳到饿鬼中;一部分在海底,因为跟龙王在一起,很多跟他们很像,所以归纳到旁生里。阿修罗可以归纳到旁生、饿鬼、天界里,这里讲了五趣,阿修罗是独立的一个分类,也可以讲是六道众生。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