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俱舍论》讲记(五十七)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上师仁波切宣讲于2019年9月14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第六品,分别道与补特伽罗。分四:一、所缘境圣谛;二、现证真谛之次第;三、现证真谛之补特伽罗;四、宣说现证之道。
甲三(现证真谛之补特伽罗)分二:一、宣说分摄;二、结尾。
乙一(宣说分摄)分二:一、离贪者;二、渐次者。
丙一(离贪者)分二:一、向;二、果。
前面我们讲了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有世间的,也有出世间的智慧。今天讲具足智慧的补特伽罗。
先讲离贪者,这是一种特殊的得果位的方法、渠道。从本体和反体的角度分类,有八个圣者的果位:预流,包括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包括一来向、一来果;不来,包括不来向、不来果;阿罗汉包括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这八种圣者的果位,从本体上讲只有五个,中间的一来向、不来向、阿罗汉向,都没有另外的本体:一来向,就是预流果;不来向,就是一来果;阿罗汉向,就是不来果。
丁一、向:
钝根者为随信行,利根者则随法行。
若未以修断所断,及毁一至五所断,
即为第一预流向,灭九断前第二向,
欲界或上离贪者,则是第三不来向。
通常而言,圣者补特伽罗之本体是指具有无漏智慧之四蕴或五蕴的相续。圣者补特伽罗,为什么叫圣者呢?因为他具有无漏的智慧——具有无漏的智慧才可以成为圣者,具有有漏智慧的不叫圣者。为什么叫补特伽罗呢?因为他具足了四蕴或五蕴的相续。比如处于无色界的圣者,只有四蕴,因为没有色蕴。这些色界和无色界的圣者,具有四蕴或五蕴的相续就是圣者补特伽罗,而不是一个普通的补特伽罗。
圣者补特伽有三个特征:第一,他远远超胜不善恶业;第二,减灭罪业;第三,增上功德。
第一,远远超胜不善恶业,再也不可能造不善业。有的人以为自己已经成就了,但还在做不善的事情,第一个特征不具备,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圣者。
第二,减灭罪业,就是减少或者彻底除灭罪业。罪业指业和烦恼,主要指烦恼。
第三,增上功德。无漏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功德,没有无漏的智慧,就没有功德。我们有时候为了鼓励对方,会说“随喜功德,功德无量”,说是这么说的,其实如果没有无漏的智慧,不可能有真正的功德。
因此具有以上三个特点的才称为圣者补特伽罗,不是普通的补特伽罗。
此处主要讲离贪者。所谓的离贪者是指以世间修道——息粗相而先如应远离除有顶以外自之所断八地的贪欲后修持见道,因此中间二果(即一来果、不来果)才有离贪者,而前后二果则无有。
离贪者是通过世间道断除八地的烦恼,什么是世间道——息粗相?下界的分别烦恼粗,对此生起厌离心;上界的分别念,虽然也有烦恼,但是比较细,对此生起希求心,以这种方式修炼,叫世间道——息粗相。这虽然不是无漏的智慧,但也是降伏烦恼、断烦恼的方法。
按小乘的教理(大乘是不承许的),通过世间道——息粗相可以断除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修断烦恼。三界总共九地烦恼,无色界的有顶烦恼,通过世间道是断不了的。除此之外,其他剩余的八地烦恼——无色界有三个,色界有四个,再加上欲界算一个,八地的烦恼都可以通过世间道断除。这些烦恼不是见道之所断,而是修道之所断。为什么叫离贪者?在没有见道之前,还没有修到见道的位置(见道对小乘而言,就是预流果),还没有修到预流果,没有变成圣者之前,通过世间道,就把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八地烦恼——这些修道之所断烦恼都断了,所以叫离贪者。
欲界色界无色界八地的烦恼,有全部断除的,也有部分断除的,这是不一样的。离贪者只有中间两个一来果、不来果有,其他前后二果——阿罗汉、预流果都没有。离贪者或者是一来果,或者是不来果。
然而此处从预流向开始的原因是就固定次第而言的。没有超越的,都是按次第的,次第修道,次第得果。预流向有两种不同的根性——钝根者和利根者。这里讲了两种人。
钝根者心胸狭隘、反应比较迟缓、不明而取对境,对对境也不明显。利根者则与之相反而取对境,利根者心胸比较宽阔,反应比较快速,对对境比较明显。
见道总共十六刹那,但按小乘的教理,最后刹那不属于见道,而属于修道,按大乘教理十六刹那都属于见道。大乘是现量见——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十六刹那是从反体的角度分的,本体是一个,时间也是没有次第的,照见就是一刹那中见四谛真相。小乘就不一样了,法忍和法智是对治欲界的烦恼的,类忍和类智是对治上界烦恼的,是有次第的,时间上也不是一刹那,总共有十六个刹那,十六刹那是有前后的。最后一个刹那所见不是新见,所以属于修道。
前面讲了预流向的钝根者和利根者两个。在见道第十五刹那,他们分别获得随信行与随法行的名称。
随信行:先前行道时信仰他人的词句进而跟随方现证真谛。什么叫随信行呢?不是通过自己研究明白,生起信心,去精进修行,而是依靠过来人,指有修证的人,简单明了地给予指导,相信并生起信心,精进修行,获得成就,这是随信行。除了有些利根者,其他的人都是要靠别人的。
随法行:不仅仅是诚信于此,而且随从佛经等法义而现证真谛。自己去研究,生起信心,然后精进修行获得成就,这叫随法行。
住于第十五刹那的随信行与随法行补特伽罗以前依靠世间道修行如果一品修断也未断除,则是第一预流向。修到第十五刹那,两种人都一样,通过世间道可以断除修道之所断,但是他一品烦恼也没有断除,不是离贪者,是普通的凡夫,这是第一种预流向。
再者,住于第十五刹那中的这两种人如果以前依世间道摧毁欲界一品至五品修断,也是初果向即预流向。还有一种预流向,无论是随信行或是随法行,即钝根者和利根者,修到第十五刹那,之前通过世间道断除了一些修道之所断,但是不多,断除一品到四品烦恼,最多到四品,没有再往上,这也是一种预流向。已经修到第十五刹那了,即将要获得预流果。第十六刹那就是预流果,是真正的果位了。
这里两种补特伽罗,第一种,之前一品烦恼也没有断除,没有通过世间道,也没有观息粗相断烦恼;第二种,通过世间道断除了一品到四品的烦恼,还是预流向。总共有十六刹那,已经修到了十五刹那的补特伽罗,他们的第十六刹那是预流果。
得到一来果要断多少品烦恼呢?六品烦恼。这都是修道之所断,中品之中品是第五品,中品之上品第六品烦恼断除,就是一来果。但在第十五刹那还有烦恼,断了四品烦恼,这样还不是一来果,还可以断一品烦恼,但这是不允许的。
一般情况下是不可以越界的,但如果不越界,一品烦恼是障碍不了得果的。所以他不能断除第五品烦恼,预流向顶多断除四品烦恼,没有断第五品烦恼。如果断第五品烦恼,第六品烦恼肯定也会断掉,这样就是一来果了。但十五刹那还没有结束,还不是圣者,到第十六刹那的时候,见道结束,直接就是一来果了。如果这样,处于第十五刹那的补特伽罗就是一来向,而不是预流向了。
这是第二种预流向,依靠世间道断除了一品到四品的烦恼。
这二者之二果——一来向,是指如应断灭欲界九品修断以下六、七、八品而住于第十五刹那者。一来向之前通过世间道断除了六品、七品、八品烦恼,不可以断除第九品烦恼,如果断除第九品烦恼就超越欲界了,就不是一来而是不来了。
第六品烦恼断了,一般情况下是一来果,但是还没有变成圣者,还在第十五刹那的位置上,不是真正的一来果,而是一来向,修到第十六刹那的时候是一来果了。三个向——预流向、一来向、不来向。一来向是断除了第八品烦恼,都是通过世间道断除的。
第八品烦恼和第九品烦恼差一个一品烦恼,刚才说一品烦恼不能障碍得果,这是怎么回事?这不一样,这是要越界的。九品烦恼断了就是不来果了,不来果是要断除欲界的所有烦恼。第九品烦恼是欲界最后的烦恼,这个断除就越界了。越界了就有点困难,断所断没有那么容易,即使是一品烦恼也可以障碍得果,所以可以一直断到八品。
如果之前第九品烦恼也断了,他就不是一来向而是不来向了。如此,到第十六刹那的时候就是不来果,而不是一来果了,所以一来向不能断这个。通过世间道可以断除第六品、七品、八品烦恼,即使是八品烦恼都断除了,还仍然是一来向。
此外,住于第十五刹那的这两种圣者如果以前无余断除了欲惑或者远离欲界至上界无所有处之间的贪欲,则是第三不来向。
不来向又不一样,这是已经修到第十五刹那了,第十五刹那是见道,刚才说的第一品到四品烦恼都是修道之所断。修道之所断通过世间道也可以断除,这是小乘的教理、观点。通过世间道,之前断除了上界,不仅是欲界还有色界,一直到无色界的无所有处,九品烦恼都可以断除,但是不能断除有顶烦恼,有顶的烦恼也断除了,就不是不来向而是阿罗汉向了,第十六刹那的时候就是阿罗汉果了。
现在我们讲不来向,不来向可以断除欲界九品烦恼,甚至可以断除色界的一禅、二禅、三禅、四禅的九品烦恼。一禅有九品烦恼,二禅、三禅、四禅也都有各自的九品烦恼,甚至无色界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都各有九品烦恼,之前通过世间道可以断除。断除了无所有处的九品烦恼,但仍然是不来向,不是阿罗汉向。因为第十六刹那的时候是解脱道,是不来向。
总共讲了三种向,见道是十五刹那:
第一种是预流向。预流向有两种:一种是之前没有通过世间道断除修道之所断;另一种是断除了修道之所断烦恼,但只断了一品、二品、三品,顶多是四品。这两种补特伽罗在见道的第十五刹那属于预流向,第十六刹那的时候就是预流果了。
第二种是一来向。之前通过世间道,断除了欲界的第六品、第七品,一直到八品烦恼,这样的补特伽罗是一来向,第十六刹那的时候就是一来果了。
第三种是还没有变成圣者之前,通过世间道息粗相断除了很多烦恼,欲界的九品烦恼都断掉了,在此基础上,甚至可能会断除了色界和无色界中,除了有顶烦恼以外的其他烦恼。即使是都断除了,也是不来向,第十六刹那是不来果了。
之前我们讲的都是向:预流向,不来向,一来向。下面开始讲果。
丁二、果:
向十六刹住彼果,尔时钝根利根者,
分得信解见至名。得果未得胜果道,
未精勤修胜道故,名为住果非为向。
十五刹那之时成为第一预流向、第二一来向、第三不来向的(随信行与随法行)两种补特伽罗在第十六刹那住于预流果等相应果位。刚才讲的都是向,此处讲果。前面已经讲了三种向:预流向、一来向、不来向。这三个向都一样,第十六刹那的时候都是果。预流向在第十六刹那的时候是预流果,一来向在第十六刹那的时候是一来果,不来向在第十六刹那的时候是不来果。
第十五刹那的时候有利根者、钝根者两种补特伽罗,这两种修行人叫随法行和随信行。第十六刹那住于果位时,以前的随信行钝根者与随法行利根者分别得到信解与见至的名称。此时名称就变了,随信行钝根者叫信解者,随法行利根者叫见至者。处于向的时候是两种人,修到果位置——第十六刹那的时候也是钝根者、利根者,但名称变了。
因为他们的信心与智慧更为广大之故,从此直至阿罗汉向之间也都可以同样了知。都同样叫信解和见至。
这些我们之前已经讲完了,但也可以简单讲一下。没有得到圣者的果位之前,断除了欲界的一品烦恼,一直到五品间的修断,这个是没有的,要遣除疑惑。那么,以前虽然断除了欲界一至五品间的修断,但在第十六刹那时,为何只是预流果而不是一来向呢?要变成一来向是要具备条件的,这是由于获得预流初果者在当时尚未得到预流胜果道,因而不称为一来向。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预流初果者乃至不为了获得预流胜果而精勤断除第二一来果的所断烦恼之前,就不是一来向,精进以后才算是预流胜果。得到预流果之后,还要继续精进修行,为了断除上面的烦恼,比如障碍一来果的烦恼。处于这样状态的修行人、补特伽罗,不是一个普通的预流果,而是预流胜果,预流胜果也是一来向。
其他也是一样的,比如得到了一来果之后,为了断除上面的烦恼,比如为了断除障碍不来果的烦恼精进修行,不是普通的一来果,而是一来胜果,一来胜果是不来向。不来向也是一样的,比如得到不来果的时候继续精进修行,就是不来胜果,就是阿罗汉向。
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都可以成为一来向、不来向、阿罗汉向,但这是有条件的,条件具备才可以。这个时候也不是普通的果位,而是预流胜果,一来胜果,不来胜果。
丙二(渐次者)分二:一、相;二、具相之补特伽罗。
丁一、相:
地地功过各分九,上中下品各三种。
刚才主要在讲离贪者。离贪者是可以超越的,渐次者是不超越的。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汉四果次第获得,所断烦恼也是次第断除,这是渐次者。
所谓的渐次者是指见道以前,所有的修断丝毫也未断除,连一品烦恼也没断除,就是刚才讲的第一种补特伽罗,而从见道后次第获得四果,因为一切所断烦恼与对治智慧绝对是按顺序而存在的。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呢?在欲界中,修断的烦恼分为九品,同样,从一禅至有顶之间的八地每一地均有上、中、下三品所断过患,每一品又各分上上品直至下下品之间,共九品,欲界分九品烦恼,色界的一禅、二禅、三禅、四禅,以及无色界的识无边处、空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都是同样的。这就是三界九地,各有九品烦恼。如此一来,总共有八十一种所断。这八十一种烦恼都是修道之所断,而不是见道之所断。
与所断的数目相同,对治(能断智慧)的功德无间道与解脱道之修道也各有九九八十一种,无间道和解脱道都属于见道,还有修道——修持之道,各有八十一种。因为此等每一对治也各有下、中、上三品,每一品也同样有下下品等不同的分类。下品有下品的下品、下品的中品、下品的上品不同分类,能断的智慧也跟所断是相对应的。所断有八十一种,能断的智慧也有八十一种,不管是无间道、解脱道还是修道,都是这样。
能断智慧以什么方式断除所断烦恼?接下来简述依靠一切对治断除所断之理:下品道次第生起而依次灭尽上品所断。能断的上上品和所断的下下品是对治的。能断智慧有上上品,比如欲界的上上品智慧,断除所断的下下品,以这种方式能断智慧断除所断烦恼。
粗大的烦恼容易断除,但是细微的烦恼不容易断除。这里用比喻说明,以前讲《现观庄严论》也讲过,比如浣洗衣服时粗大的污垢容易洗净,而要洗净细微部分就显得较为困难,需要用洗涤剂、香皂等不断地搓,这是比喻,说明细微的不容易断除,粗大的容易断除。一般凡夫根本觉察不到细微的烦恼,所以总觉得自己很清净,好像没有烦恼了。怎么能没有烦恼呢?以光明遣除黑暗的浓厚部分轻而易举,而要排除轻微部分则极为困难。好比粗大的黑暗轻而易举就能遣除,细微的黑暗很难遣除。
丁二(具相之补特伽罗)分四:一、预流;二、一来;三、不来;四、阿罗汉。
戊一、预流:
尚未断除修所断,如是住果极七返,
解脱欲界三四品,二三世生家家者,
摧毁一至五品间。
四果中先讲预流果。有一种预流果叫七返。若问:预流极七返是指什么呢?第一种预流向,得到的是预流果的果位,这时尚未见道,没有以世间道断除任何烦恼,第十六刹那的时候得到了预流果,成为圣者。这种修行人,即这位圣者,还需要修行多长时间,才能断九品烦恼,获得阿罗汉果位?最迟再过七世,即再投生七次,便可以获得阿罗汉果位。指的是住预流果者以前丝毫也未灭除修断,这样一来,最久需要投生七次,因而称为极七返。“七返”的意思是指在天界或人间中转生七次。最差的也只是需要这么长时间。
再者,住预流果者如果已断除欲界三品或四品的修断则断除四品者于两世中、断除三品者,于三世中投生到以前见谛所依的天身或人身的种姓中。已断除欲界四品烦恼的,还要投生两次;已通过世间道断除三品烦恼的,还要投生三次。至于是投生到天界还是人间,要看他获得见道的时候是以何种身份,这叫家家者。如以人的身份见道,就会投生到人间两三次;如果是以天人身份见道的,就要投生到天界两三次。还有一种,摧毁欲界一至五品修断是另一种预流胜果。断除了第五品烦恼就不是预流向,而是一来向了,这叫预流胜果。
戊二(一来)分二:一、向;二、果。
己一、向:
亦为第二果之向。
所谓的另一种预流胜果实际上就是指一次返回欲界中的第二一来向。就是他还必须要在欲界投生一次,投生在人间或天界,天界指的是属于欲界的天,如三十三天、离诤天等等。这是一来向,接着讲一来果。
己二、果:
灭尽六品一来果,灭尽七品八品过,
亦名一生与一间。
一来果讲了两种,第一种是见道之前通过世间道已灭尽欲界六品修断者是住一来果者。为什么称为一来呢?因为再一次来到天界中,故而得名。这里说天界,但不一定都是天界,这是普通的一来果。
还有一种特殊的一来果。一生一间一来指的是什么呢?住一来果者如果灭尽了欲界的七品或八品修断过患,则离获得阿罗汉果还有一生,最迟一生就能获得阿罗汉的果位,为此称为一生,与获得不来果之间尚有一品烦恼相隔,因而称为一间一来。不来果之前有第九品烦恼相隔,没断九品烦恼。断九品烦恼是要越界的,所以即使是一品烦恼也可以障碍得果的;如果不越界,一品烦恼是障碍不了得果的。
一来向只断一品到四品烦恼,不能断五品,剩了一品烦恼。第六品烦恼不能障碍得果,因为这不是预流向,而是一来向,在第十六刹那就变成一来果。一来果和不来果是可以超越的,即处于见道十五刹那的一来向和不来向的两种人。第十六刹那的时候不叫预流果,超越了,直接叫不来果。这是特殊的一来果,之前断除的所断更多一些。
接下来是不来果,不来果有很多种。预流果和一来果分类不多,内容简单,不来果比较复杂。去年我们讲《现观庄严论》时讲过二十种僧伽,没有学过《俱舍论》的人,直接学二十僧伽有点难度,但是对学过《俱舍论》的人来说就不难。那里面讲得很细。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