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诲甘露明点讲记07
-
作者: 法王晋美彭措
-
文章来源:
-
点击数:
1901
-
(三)智慧无垢
云何智慧得无垢,日日于真教授处,
履行闻思修精进,以此速当得菩提。
这个教言的第三个要点是获得无垢智慧。实现它的途径是每天对于真实教授处的教法,履行听闻、思维、修习这三大法行的精进。以获得无垢智慧的缘故,能速证菩提果位。
以下对这一颂的深广内涵做分段阐述:
智慧是道的根本
如果有很好的人品,具备一个修行人的品质,之后又打好了持戒的基础,那就可以在这个地基上,开始建立起佛法各层次的功德大厦。
一般来说,成佛之道包括三十七道品等种种道的支分,而这里唯一提出智慧,因为他是一切道的根本。智慧就像是国王,其他的布施、持戒等道好比是国王的眷属。只有依靠智慧才能断除烦恼障、所知障,而开发无上菩提,所以说智慧是佛道的根本。也因此第三个要点就是发起无垢智慧。
修学的目标是获得无垢智慧
“智慧”,是指无误地抉择诸法实相的心。“垢”,是障蔽智慧开显的垢染。
我们现在对于万法的真相,比如对无常、对苦、对无我等有很多的无知、邪知和疑惑,进一步说就是心里有种种颠倒的执著,有人我执、法我执,这些全是垢染。如果由精进的闻思获得了定解,就会消除心里对法义无知、邪知和疑惑的垢染;再通过实修,进一步消灭以人我执和法我执引起的杂染心,这就是“无垢”。也就是通过闻思修三大法行,逐渐断除心上的各种垢染,而获得智慧。
为什么修道的关键是远离垢染而现前智慧呢?这又要了解流转和还灭的两重缘起:最初是由于一念无明,没认识到万法的实相,虚妄地执著有各种实在的法存在。这样起了人我执和法我执,之后就一定会引起种种的烦恼和造业,结果以惑业的力量显现各种不清净的果相,这一切都是垢染。如果你能认识到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一念无明(是不认识万法的实相),那么也就知道转染为净的关键是生起认识诸法实相的智慧。
我们现在以无明的力量,不断地起惑造业,形成了一个紧密交织的邪见的罗网,充满了各种烦恼、痛苦。这都是要解决的问题。而这只有透过认识诸法实相才能解决,除此之外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所以,寻求无垢智慧就成为学道最根本的事。因为不能消除虚妄的执著,佛性就无法开显,一直就会随着虚妄分别的力量,而被缠缚在杂染的烦恼、业和果报当中。
虽然说开来有惑、业、苦,有无量无边的因因果果的显现,但归在根源上,就是一念无明。而智慧就像光明,一旦智慧现前,就能逐渐止息虚妄的分别,而远离障碍。其实障碍并不是别的,就是对于本来无有的人我和法我生起了妄执。所以依靠别的方法,是怎么也不得力的,不是正对治的缘故,只能作为助缘,根本的对治就只是智慧了。只有生起了智慧,见到诸法是空性,才能停下妄执,照见本性。
这样分析下来,你就知道学佛的根本目标是得到无垢智慧。那么怎么才能学到无垢智慧呢?这又要依靠佛菩萨的真实教授。所以下面要进一步了解:
“真实教授处”是什么意思
诸佛菩萨安住在清净的法界中,照见了万法的实相,为了引导众生证悟,就从清净法界中流现出同类教法,这叫做“法界清净等流”。这个教法所诠的义和佛现见到的实相完全是相应的、随顺的,也因此缘着这个教法,由闻、而思、到修,最终一定会证入清净法界。
比如三地菩萨对于正法有极勇悍的求取心,即使要越过三千大千世界的火坑来寻找一偈正法,也毫无怯弱,这就是三地菩萨的标志。到这时,心里认为法比肉体的生命重要无数倍,因为只有正法使自己还归法界。这个正法是唯一能证入清净法界的等流因。
由刚才的解释扩展开来,就会对一切教法的体性有所明了。比方说,诸佛修证了十波罗蜜多的道,他把修证的路途和次第,用一个规范的教法诠释出来,然后把这个教法传授给众生。众生就遵照这个教法,次第地闻思修,之后就会证到跟诸佛同样的境界。
像这样诸佛已经证到了六度、四摄、三解脱门、三十七菩提支等的一切道果,为了使众生能从垢染中解脱出来,就把自己实证的经验归纳成教法,这就是“真实教授处”。能遵循这个教法来修学,最终一定会证入法界。
所以教法叫做“法界清净等流”,这有两个意思:(一)从实证者来说,他已经现证法界,为了如实的传授给众生,就善巧地组织成各种文字教法,这些教法就像一张实行菩提道的地图,因此叫“法界清净等流”(就是在证入法界之后,提供给学者的一个成佛说明书,一个模本)。(二)从修学者来讲,得到了教法的指示,就按那个样本进行模仿,模仿就是学,包括闻思修三个阶段的一切事情。这样如法地学,最终会证到清净法界,这方面也可以叫“法界清净等流”(就是能随顺证入清净法界的因)。
我们是从法出生的。除了肉体的生命之外,应当建立一个法的生命。怎么来建立呢?首先要知道,导师佛彻见了法界,没有任何无明,种种“真实教授处”就是从这个大智慧、大慈悲的心中流现出来,这里面没有丝毫的垢染。先是要把这种清净的教授融在自己心里,成为中心的见解,之后就依照它起实际的修证,最终完成佛果。
教法和证法的关系
很多人普遍有种偏差,认为所谓的闻思只是口头上对别人宣讲,是一种佛法表面上的事情,跟实修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系。一般都认为到了修行的时候,应该另求一种特别的法。这样看来,闻思和修完全成了两回事,那又何必去闻思呢?因为闻思和修证没有关系嘛!
这种想法就像是赛马的时候,之前明明说应该沿着这条跑道去跑,但真正跑的时候却跑到另一条道上,那就成了前后没有关系。实际上,对于修来说,闻思是最重要的前提,因为闻思所决定的法义就是应修的地方。
所以教法和证法有密切的关系,教法是指示菩提道的走法,证法是按教法的指导,以真实的修习所证到的法的内涵。懂了这些,才清楚所谓的真实教授之处就是指对于如何修行的传授。
解释“日日”
如果你真正明了教法的内涵,你就知道时时都不能离开真实教授。就好比说,你已经决定要从这里徒步前往拉萨,这时候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一张地图,来作为指示道路的向导。这是时时都不能离开的,要不断地拿出来看:我该走哪一条路?是不是该这样走?中间每一个步骤的走法?途中遇到障碍应当怎么排除?如何积聚顺缘?这一切都要按地图上的指点来做,才能保证顺利到达目的地。
所以怎么来生起清净的智慧呢,还是“善学”这两个字,善学就是懂得模仿,在自身上学到它。比方说,打拳的人都有一本拳谱,只要每天按照拳谱上正确的指示精勤练习,最终就会获得拳谱上描述的那种境界。同样,你想生起智慧,就要按照佛菩萨的真实教授,每天在闻思修三个方面精进地去做。透过了闻思修三个途径,按照教法的指点,来开出自己的智慧。
对于修道来讲,最关键的一点是必须遵循教法的指导。离开佛的教法,其他世间的学问、思想等,都不是修证无上菩提的正因,那些只会把自己的心引向邪恶、偏僻、黑暗等的各种险道当中。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就会明白为什么要“日日于真教授处,履行闻思修精进”了。
所以,所谓的学法,根本上是指学到佛的智慧。我们基本上已经得到完整菩提道修法的真实教授,这些都是在一步步指导我们如何来断除所断、证得所证。现在要做的就是直到成佛之间,每天都不离开这些真实教授,非常如法地听闻、思维和修习。按照这一条路去走,一定会获得无垢的智慧。
引生智慧的三大法行
智慧具体包括: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而闻思修是三慧的因,无因不可能得果,所以要精进的履行闻思修,依靠这三大法行来出现清净智慧。
首先我们听受善知识讲法,会由他力生起种种定解。就是当你听闻上师宣讲一堂一堂的法义时,你就会有一堂一堂的理解,这主要是由于上师本人的加持,使你心中引生定解。
要知道,闻慧以闻为因,不闻哪来的闻慧呢?听闻后才晓得法的意义,不听闻不会无故通晓。所以要想得闻慧,就要不断地听闻,在听闻上精进。
而所闻的内容是从菩提道上一整套的成佛教授,这些是缺一不可的。因为我们现在要走的是一条完整的菩提道,目标是成就无上佛果,所以对于一个凡夫修行成佛过程中一切必须的教法,都应该由听闻来了知。无论是基础的暇满、无常、业果、四谛十二缘起等,还是大乘不共的世俗菩提心、六度四摄,乃至空性、如来藏等甚深法要,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如果不去听闻上师的传授,就没办法生起闻慧。必须要有一种上师他力的加持,自己才能得到这个听闻所生的定解。所以要履行听闻上的精进。
但是仅此还不足够,必须从自己心里发出一股力量,就是要对听到的法义,用自己的心反复地作思维,由此凝结成思所成慧。这主要是凭借自己的力量,通过思维来获得的。
如果你通过反复地思维,彻底断除了疑惑,就对于法义有断定不移的理解。但要得到这一点就需要经过很多的努力。最开始会很生疏、很不定,经过反复地思维、抉择,到了一定量的时候,心会引出决定,这就是由思维而产生出定解。
在思维的时候必须要全心投入,一定要利用这个分别心作为工具,它有分析、抉择、判断的功能,所以就缘着教法各大主题,从它的因、果、体性、作用等方方面面去作观察。一旦认识上能有效地开启,最终会到达无疑之地。
其实,无论是对于有为法是刹那灭的法性,还是对于有漏法都是苦的性质,或者根本不存在人我、法我,以及一切客尘是虚妄的,本性真实不变等等这些方面,生起定解都不容易。没有几十次的思维抉择,就很难深入进去。而且必须要从下到上循序渐进地进行,这里面差一点点,思维的功夫没做到量,定解就出不来。
可以观察自己的心,有没有觉得疑惑完全打消了,确实就那么一点相信了。如果你没达到这种程度,还是半生不熟、犹犹豫豫的,那都不过关。所以,为了取得思慧,一定要履行思维上的精进。
没有很多年的努力,也很难生起定解。所以在因地就要求如理如量,这上面要尽量下足功夫,逐渐会产生定解。最终你得到的时候,心里完全断定,整本书都化成了自己的认识。但是抉择也很不容易。光是听别人讲,自以为也懂了,但有可能只是一种剽窃,因为口头上可以重复。但这只是一种伪装,实际上心里并没有通达。
我们真正进入了思维,一般都才发现自己心里有一大堆的疑惑,这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解决的。在思维当中,会发现很多方面都还没通达,或者还很难认识到它。但是等你一旦透过去了,就会到达无疑之地,从此任何时候都不会怀疑。
下面进一步举例做具体的说明:
思维要展开来进行
为什么思维要展开来进行呢?因为佛法谈到的都是很大的题目,比如“诸行无常”,说到的是一切有为法的法性;“有漏皆苦”,也说的是一切有漏法的法性(这个法性是世俗层面上的法性)。思维的目标是要对这么广大领域里的法则生起全盘断定的认识,当然会存在很多疑惑。一开始,认识会很片面,但你必须从片面达到全面,从局部达到整体,从粗略达到精微,从疑惑达到断定,也因此必须自己用思维在这个广阔的主题上,多走几遍。
像我们思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等等,最初就像骑着一匹马,在一个问题的区域里东奔西闯,走过了一条又一条的路。在每一次杀出来之后,这个地方就懂了、决定了。再往很多的方面多遍地思维,又决定了。无论是器界、根身和心识,从粗到细、从近到远,方方面面都做观察,最终会彻底地断定。
思维的时候,所依据的材料当然是佛菩萨的教授,那里面每一条都写得很清楚。但怎么来转为自己的智慧?还是要善学、要模仿,模仿的样本就是经论中的真实教授。
比如我们思维诸行无常,首先思维为什么有为法是刹那灭的体性?这个过程最开始也很难,因为这个道理跟自己的想法格格不入。要认识刹那灭这样最细的“无常”,就觉得那扇门太小,自己的心太粗,特别难透过。在这时候,我们首先要按照经论提供的理路,去模仿那样来推理,这就是思维上的“学”。如果能依靠道理把这个法义证明下来,那就开始透过去了。
比如看到一个物体上出现了变异,那就问:这个物体是在第二刹那就变了?还是经过了好多刹那之后才变了?如果是前者,那证明第二刹那不是第一刹那,因此前刹那的法不会安住到第二刹那,也就是刹那灭了。如果是后者,比如到了第一百个刹那才出现变异,那前面九十九个刹那是一个东西,就应当只是一个刹那,怎么分得出九十九个不同的刹那呢?像这样,模仿佛菩萨的教授,自己会证明到细无常。
学会了这种推理之后,再拓展开来,方方面面多推几次。比如器世界的山河大地是怎样的?色声香味触法是怎样的?在每一个上面你都去做观察。比如说钟声,传起来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一见到它变异的相,就可以推出钟声一定是刹那灭的体性。或者在色法上,从看到生住异灭等的各种变化,也能得出它是刹那灭等等。这就是由粗的方面出现了变异,推出必定是刹那灭的体性。
或者,由“有为法是因缘所作的”这一点来推,这也只有经过反复的观察才能断定。一开始会搞不清,为什么是刹那灭的体性?后来会发现,它是因缘造出来的,没有自主性,所以不可能无因而显现后后的刹那。当我知道它是因缘所作,是“他自在转”这一点的时候,当时就明白了,它肯定不会住到第二刹那,就像银幕上的影像,很容易看到它不安住,一刹那就灭掉了。但是去看磐石、钢铁等等的固体,就感觉不到它们是刹那灭的,这个时候就要靠正理来贯穿它。这样经过了很多周折,最后确定它是刹那灭的体性。
很多人喜欢说刹那生灭,当然这可以说,但是很多人还不怎么懂刹那灭,每次说到“刹那灭的自性”、“苦的自性”等的时候,总感觉很多人没有透过。自性就是指那个领域的法它自己的体性就是那样子的。要谈到有为法世俗中是无常的自性,就只讲一个“灭”字,因为它的“生”是由其他因缘造成的,而它的“灭”并不观待任何因缘,也就是说因缘一旦显现出了它,它就是一种不会住到第二刹那的体性。有为法的自性就是这样。所以很多人都还不懂这些微细处,原因就是还没有得到定解。苦的方面也是这样,这些以后有机会再谈。
所以首先是要努力由闻思来得到定解。这要多次地、大规模地、深入地展开思维,才能得到那么细的认识。一旦得到了,确实再简单不过,就只是一句话的公式。看一切因缘所作法全是这样的,再没有任何怀疑。
如果你仅是听个结论,就不会产生深刻的理解。前面依靠闻产生的认识,是上师的力量加被进来而得到的了解,因为上师的觉受会感染你。他当时处在什么状态,有什么信解,你的心碰触到也会发生同步感应。但它并不稳固,你的心若是没继续深入下去,定解没引生出来,那还是不行。
所以上师给我们作了指引。我们配到自己心上来,然后很珍惜它,之后一定要真正让它从自己心里出现,这就需要通过各个方面进行思维。
刚开始一定要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想下去,虽然暂时还不可能形成总体上的认识,但只要你一个片段一个片段,一个章节一个章节,丝毫不差,全都思维过去,完整的教法自然能融会贯通。这个最后的成果是会出现的。
思维有漏皆苦也一样,就要在三苦上通过。最开始只是在很粗的层面上,告诉你三恶趣苦或者人间八苦,那么对于人间这八种苦你就要一个一个的去看,但这时你还连接不起来,你对于苦的认识还只是片段式的,不会产生“一切有漏法皆是苦性”这样一个大认识,这个是非常难的。
但是,一般人往往会被自己骗到。他起初认为我懂了,认为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的理解透彻,所以就犯了自欺的毛病。而且不肯实实在在的做工夫。
作为一个老师要很有经验,如果我开始把这个直接给你,你是拿不到的。应当是逼着你走这条路,走完之后,你自己就得到了。不告诉你,你最后也会清楚,你会主动跟我汇报,那是你真正得到了。所以,慈悲心用的要善巧。不过现在的人吃不了苦,也经不起磨练。照过去来说,那就是硬是逼着你要拿出来。
有漏皆苦是一种很广大的认识,真正产生它并不容易。它已经超越了世间的认识,世间人根本没看到轮回是苦的自性。
对我自己来说,就是通过三苦,一层一层思维上去的。其实最开始一般只懂得苦苦,但是自己不会认为只懂苦苦。那是为什么呢?就是在教理,就是很细的精确到它的点上。在理路上你不通啊。在它的固定的缘起法则上,你没有透过去,全面的认识会打不开。我常常说,我思维三苦之后,就知道苦苦是一点式,坏苦是两点式,行苦是全盘式。认识它的困难在于我们患了严重近视眼,只是片面的看眼前这点事,而想不到前后的关系。
为什么我能懂一点呢,因为我确实按照佛菩萨的真实教授去思维过了,做过思维上的模仿。那些教授就像是说明书,上面写得很清楚。但光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没有直接从心里生出来,是得不到的。什么时候这种认识从我心里生出来,再与教法相对照,跟它一模一样,就证明我真正得到了这种定解。也就是要由粗到细逐步地进行,不能越级、不能违反认知规律。所以懂了苦苦之后,进而进入坏苦的意义。
坏苦实际是二点式。这个问题就要认识你当前的乐受后面紧密相连的是什么?这样按照教理抉择时,首先要知道乐受是由因缘所生,所以它自身是一种坏灭性,而且由于当时的心十分耽著,这样一来,它一旦坏灭,心就会陷入忧苦之中。其实就这么简单,这个通晓了,你去衡量任何世间的乐,全都是这样的。以后你再去贯穿的时候,智慧就会打开,会把以前执著眼前的乐受为真实安乐的颠倒认识全部去掉。这样除掉了心中的一层垢染,思慧就会明朗。思慧一旦明朗,就坚固成你内心的见解,会有力地掌控着你的心念和行为,把你转换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这样之后,再看《涅槃经》里讲到的两姐妹——功德天和黑暗女的比喻,马上就能懂,心里会很清楚。但这必须要从原来那种很混沌、很迷惑的状态中走出来才行。但那种看不清、糊涂、不确定的状态开始会很不好摆脱,因为一直处在其中,但只有你从中钻出来了,才能显现一片明朗。最后在认识上已经过关之后,你就没问题了。
到行苦就更难了,行苦是要让你知道,有漏法历程中的每个点的真实状况。这样我通过从果和因两方面去看。
最开始也是很不适应,我们在做这些思维的时候,最开始都很笨拙,因为你从未理解透过,所以就会左一下、右一下的思维,到处找突破口,但最后你的心决定可以透过去。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认识到每一个刹那都是苦因,也就是要知道每个刹那都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这时你会发现,在从因到果这样一个迁变的过程中,苦因一直存在,只要你没有破掉它的种子,它就会连绵不断地发展。而且它一遇缘就会冒出各种的苦苦、坏苦。所以不解决它就没办法真正解决轮回的问题,无论处在哪种状态中都是苦。这个可以通过毒疮、癌症等自己作各方面的观察。最后确实心里知道了,它就是苦的自性。
我为什么能认识到这一点呢?就是自己真正做过一点思维,每个细节的方面都比较清楚。尤其是在学了唯识,对于阿赖耶识的情况知道以后,对这个更容易了解。也就是说,无论处在哪一刹那,其实八识田里的状况,根本的性质一点也没有转变过,所以这一切都是有漏法,每一刹那都是苦因。在这上面认识意义就更大了,而且你一下子就超越了所有的外道论师,你再不会执著世间修行是了义的。因为你知道那些根本不解决问题,从这以后,对于所谓升天、成仙,搞各种各样的外道法,就一点兴趣都没有了。
集谛也一样。在这上面最开始也会很多次只是嘴巴上的重复,但实际上没找到状态。到达什么叫做“我”?为什么这个我执能起那么大的作用?为什么它是集谛根本?最开始也只是重复而已,只是得到了一种了解,但实际上没转化为自己的见解。
以后要通过反复多次的又是讲、又是思维、又是写。自己就感觉到,确实这个所谓的我执是集谛根本。它是怎么样从一个我执的因缘发出各种的烦恼相?这些烦恼跟我执是什么关系?心里的倾向为什么会那样?这些就逐步地分明起来,最终你才真正地稍微了解到,集谛的大义是这样的。然后在因上才观察到所谓的轮回众生,念念都在轮回,一念也出不了生死的状况,这些会很清楚的。
这样会看到,时时刻刻就和这个我执在一起,当时就能把握住两点:一个是在不知道苦谛的时候,就会有乐颠倒心,这个时候,对于三有中虚假的乐受,就一定有贪求,贪心成为他心底深处的一个动机。另一个就是你会为自己求这些乐,就因为心里认为有个“我”,下意识的第一念都是要为“我”好。一直随着萨迦耶见转,这时候就会起惑造业,而且全部都成为顺生死的业。
像这些方面,前前后后的教理都要在心上透过去。然后就会结晶成一个见解,之后它就管用了。
要想在这些上面不迷惑,就要在教理上攻关,先要在一个个细节上过去,这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包括每一个细节在内,你必须都要在自心的实际状况上切实地做观察,然后你真正衡量到了,这个时候你的心里才点头,才真正肯定。之后才能在观念上彻底发生转变,你的意乐和行为,才会紧跟着调整,才能踏上修的地步。
十二缘起也是这样的,最开始是一环一环地给你解释,这种解释是必然的,因为生死流转全程的规律和景象,没办法一下子直接展示给你看,你也没有天眼通,能够观照到过去、现在、未来前前后后完整的生死流转规律。而且最初对每个状态都非常不清楚。所以最开始就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过去,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必须按照教理的那张地图去认识,而且你不可以改它们的名词。这些教法的名词,一开始看的时候都非常难懂,最后通达了再看它,每个字都是最准确的表达,和心上的状态完全对应得上。这也是我个人的经验,很多重要的教法文字后来都会认识它的内涵。最终就明白,那些名词表示的是什么状态。
所以首先对于这十二个环节,每一个要在心上清楚的认识。也就是说,在我的心上是怎么由无明而起了行,再熏成因位识的?由因位识怎么转成果位识?果位识怎么成为名色?……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含糊,都必须要清楚。这个通过之后再做一个大范围、大跨度的思维,进一步的把握住形成恶趣的缘起和善趣的缘起。在缘起上一旦观察清楚,就知道生死流转的规律。然后反过来也会很清楚,知道该怎么走出来,怎么还灭。而且如果懂得唯识,就知道这个行是怎么熏成因位识的,而且就是由它来变现出生死果报的。当时会很相信,业一造下,确实熏在八识田里,决定种下了种子,之后肯定是一旦有爱、取的水去滋润它,它就现出果报了。
在这上面,对于教理的衡量一定要透彻,之后你就会有决定的认识,这个就叫“定解”。如果稍微有点含糊,没去听闻正确传授,或者不在自己的心上做切实的思维,那是没办法生起一个确定的见解。这个决定的胜解,是由因缘出生的。也就是以上所说的因缘。你按照这个步骤去做,决定能够出来,我能够做得到,你也一定能做得到。
再说人无我,这个你一定要透得过去,要知道五蕴和我的关系是什么?这个“我”是怎么出来的?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所以一谈到抉择人无我,它的前题就是要破我,要把“我”彻底否认掉,但如果你连“我”是什么都搞不清,那就不可能生起无我的定解。反过来说,一旦你认识到“我”是什么东西,然后再深入地去思维,那么无我的定解也很容易出来。这些一开始千万不能处理的很马虎,那就不行了。
所以说一开始要知道自己不懂,而且不要轻易相信自己,你最终透过来的时候,跟当初那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是根本不一样的。定解就是心里面很明确,在这件事上决定没有疑惑。
其实,真正要在人我上透过去是不容易的,因为很多人很难体会什么叫“我”,也不知道“我”和“蕴”是什么关系?“我”是怎么出来的?你心里怎么认为这个“我”的?这个都想不清楚。这样第一关就过不了。然后你要等到知道“我”之后,再到处寻找有没有我。这个时候,首先是在五蕴上面去看有没有“我”,就是仔细地去观察五蕴,五蕴到底是什么?这方面如果你懂《百法》《五蕴论》《广五蕴论》,那就非常方便了。一般的情况是对无我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就是因为对这个五蕴,对它方方面面的体性都搞不清,对它的实际内涵没有十分了解。所以在这件事上,你不要去回避,你直接把五蕴打开来看,看看它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东西?这样在世俗谛上认识得清楚,就能直接往上走,见解很容易打开。比如说《百法》,对每一个法相你都很清楚,每一个你都认识到了,最后你就会发现五蕴内部有各种各样的法,你再也不会认为这是什么“独一”。然后你一旦抉择到了细无常,就知道五蕴都不会安住到第二刹那,然后你就不会认为它常住(连住到第二个刹那都是没有的,这就叫“根本没有什么常住”)。所以这里面始终没有什么独一、常住的“我”存在。之后你就能看到,它只是缘生缘灭、多种多样的法聚合在一起而已,是没有“我”的,这时你会懂得人无我。
法无我也是一样,就是通过几大因来抉择。每一个因都要实际去证明,不能有半点含糊。但这事情比前面的还难,因为它的深度、广度更大。所以你要在方方面面集中火力,每一个地方都要攻关。虽然一个地方攻破就已经很好了,但是还不够,你要用各种理门去透过去。观察因、观察体、观察果等等,方方面面上去思维。最后它们凝结成一个诸法无我的定解。等你想通的时候就很简单,整个二转的一切要义全部都透了。然后你就知道这一切全部是空花泡影,是客尘法,会顿时明白。
之后再去抉择本性如来藏,也就非常方便了。因为你完全能辨别清楚空和不空,本具如来藏的定解会很容易生起。
在如来藏上一旦通透了,知道众生的本性是如来藏,再到密法等净无二的见解就很容易,很快就会相应。
所以这就要从下面一层一层上去,下下是上上的基础,每一层都会有一个智慧出来,智慧就是道的核心。之后一切的方便都能扩展开来,否则打不开。而这些都必须依循闻思修的次第。
这上面的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如果你不按照闻思修正确的轨道来做,自己耍花拳绣腿,漫无次第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随心所欲的修,那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世间任何的事都要依循次第,按照正确的教授,再加上勤修苦练,才会有长进,才会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