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窍诀金钥》简释
-
作者: 华智仁波切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989
-
无等人天之依怙,功德源泉三宝前,
未诚皈依获定解,绝非内道佛教徒。
世间无与伦比的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以及追随他的僧众,还有佛陀所宣说的妙法,是世间人天一切众生的依怙,是无与伦比的功德源泉。在如此殊胜的三宝面前,若未诚心诚意皈依而获得定解,则此人绝对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皈依时首先要知道佛陀是世间最无上的圣者。佛陀在蓝毗尼园降生时即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因为佛陀的境界没有一个平凡人或菩萨能够证得,是最究竟的大彻大悟,所以叫做唯我独尊;佛陀通过自己所证的境界,为众生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唯有此妙法是能够息灭八万四千烦恼的甘露妙药;修持如此殊胜妙法的僧众是菩提道上的助伴,依靠他们才能顺利抵达涅槃的彼岸。通过自己的观察、思维,了知三宝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之后,即会生起无法抑止的希求敬仰之心,具足这样的定解后即会诚心皈依三宝。
时如果与一些世间人交谈,就会发现他们依止释迦牟尼佛的目的与发心各种各样,皆不相同。因此,对皈依三宝生起定解很重要,作为出家人,若真正已经具足“三宝最殊胜”的定解,那所作所行应该属于真正的佛法;若不具足,即使办了皈依证,并且也在修持佛法,但却算不上真正的佛教徒。阿底峡尊者在藏地时,曾经有一位印度的客人来拜访,尊者问他:“印度最近发生什么事情没有?”那位客人说:“最近印度确实发生了一件事。一位居士被外教徒抓住了,并且逼着他舍弃三宝,但这位居士因为不愿意舍弃三宝,被外道徒打死了。”阿底峡尊者听后不但不伤心,反而非常高兴,并且说:“很好很好,这位居士为佛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他的一生也非常有价值,只是杀他的外道徒太可怜了。”阿底峡尊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实际上,尊者间接已经告诉我们:披袈裟、剃光头,或者在三大戒坛中受戒都不是很重要,关键看自相续中有没有宁舍生命不舍三宝的定解,如果没有这种定解,形象上再好也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于佛为谁有何德,何故应皈全不知,
皈依偈纵诵十万,绝非正道之皈依。
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有何种功德?为什么要皈依佛陀?如果对这些一概不知,即使皈依偈颂已经圆满念诵十万遍,也绝非内道佛教徒真正的皈依。
我们从佛陀的传记可以了知,佛不是一生一世,而是多生累劫之中将自相续的智慧与悲心培养起来,最后才成就了殊胜的正觉果位,佛陀这种积累资粮的结晶,谁能比得上?这种智慧与悲心,世间的哪一种聪明与能力能够与之相比?所以,若真正了知佛陀的功德,并且以无与伦比的恭敬心对佛陀祈祷,自己一定会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
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等论典中讲了很多皈依的道理与功德,大家应对其中所讲的道理反反复复的思维,并且观察自相续:我是不是皈依三宝的弟子?如果相续中确实已经产生定解:佛是所有天人、非天、龙王,以及所有世间平凡人和菩萨都无法相比的,只有他才是自己最究竟的皈依处。在这样的定解摄持之下念诵十万遍皈依偈,才会具足极大功德;若没有这种定解,仅仅是为了听密法,机械地念诵以完成数量,这不算真正的皈依。
具足三身五智佛,功德数量不可思,
尽解轮回束缚因,无欺永恒之依处。
佛陀具有三身五智等许多不可思议的功德,依靠他完全可以解开轮回束缚的铁锁,因为他永远不会欺惑我们,是所有众生最究竟的依止处。《父子相会经》中以比喻宣说佛陀的功德:飞禽如何在天空中飞翔,也无法衡量出虚空之边际;以勺子舀大海的水,海水始终不会干涸;大地上的尘土如何秤量,也秤之不尽。同样,佛陀的功德非一般人可以测量,对佛陀的功德,哪怕生起一刹那的信心,也会断除轮回之根本,所以是永恒的皈依处。
妙法佛子菩萨众,无余功德之大海,
人天群生利乐藏,即诸智者之依处。
佛所宣说的妙法以及追随佛陀的大乘佛子(此处指登地圣者),他们也具有无量功德。《宝灯经》中说:天盲虽然从未见过太阳的光芒,明眼人却清晰可见,同样,被无明遮住慧眼的凡夫众生,虽然未见到三宝的功德,但三宝的功德无欺存在。一些语法书在讲到佛陀时,经常以虚空作为比喻。噶当派的教言中,也经常以虚空来比喻三宝功德。此处,华智仁波切将三宝的功德比喻成大海。但《如意藤树》中说:有智慧的人都知道,如何赞叹也仅是佛陀功德的一部分,因为谁也不可能了知佛陀的全部功德。诸多智者均异口同声地说:“智者们赞叹佛陀、三宝,但仅是以三宝的部分功德作为对境赞叹,因为无论以何种语言、笔墨都是赞叹不完的。”所以不论以何种比喻、何种方式赞叹佛陀,都无法描述尽三宝的无量无边功德,我们若能如此了知,也是自己最大的智慧。
有很多人以世间智慧对外界作大量的研究,而对内心世界或者内心外物的融合根本无法了知。真正的人生真理,有时不能依靠世间智慧来发挥,而是需要自己前世的信心及因缘来聚合,所以,“皈依三宝”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世间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像佛陀那样让我们依赖。皈依三宝后,不一定会飞也不一定会开天眼,世间很多事情也许处理不来,但只要内心不舍弃三宝,其他都不是很重要,也没有必要重视。
《中观宝鬘论》中说:真正皈依三宝需要具足四种条件,即远离贪心、远离嗔心、远离痴心、远离怖畏。世间上有很多人因贪执名声、地位、钱财等或者在别人的逼迫下产生怖畏而舍弃三宝;有些人因为嗔心而毁坏三宝或违背三宝的教言;还有些人由于痴心不了知三宝的殊胜功德而皈依外道本师。具有信心的人完全远离贪、嗔、痴、畏惧四种心态,对三宝具有真实的信心,这种皈依才是智者的皈依。
如来佛子大勇识,如海密行难测度,
殊胜功德若悉知,具无变信智皈依。
如来与诸大菩萨们具有密意的行为,如同大海般难以测度,对此殊胜功德如果能够了知,并且生起永不改变的信心,就是智者的皈依。
有些人经常以一种盲目的信心进入佛教,但是这种相似的信心一旦遇到违缘,很容易就会把三宝舍弃,不要说文革那种年代,即使现在城市中各种各样的诱惑也很难抵挡。这些人口头上说已经皈依十几年、二十几年了,但是连皈依三宝的道理都不懂,却每天希求大圆满的境界;认为听得法太多了,应该到寂静的地方去修行。看一下高僧大德们的传记就可以知道,他们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苦行,听闻了无数的大经大论,这些高僧大德们尚未产生“我听法太多了”的念头,而我们这些后学者,没有吃过一点苦,最多听了两、三年的法,而且也只是这几部论典,就认为自己听得太多了,是不是太可笑了!
暂时自心受痛楚,悲悲凄凄泪洗面,
然于三宝未诚信,伪装哀泣愚皈依。
有些人并未了知三宝的真正功德,只是因为暂时受到一些挫折内心十分痛苦,于是想马上皈依、立刻出家,但是眼泪干了以后,很有可能退失信心,这种皈依是愚者的皈依。
自相续未生起出离心时,出家也没用,自相续未生起对三宝的诚信,皈依三宝也不是很好。因此,自己要反反复复地观察:我究竟为什么要皈依?直到相续中真正生起:佛陀是不可思议的功德者,在整个世间,唯有依靠佛陀的救护、依靠佛的威力加持才可以使我们从苦海中逃脱,所以我一定要皈依。这时,不管是皈依还是出家,一定会具足无量利益与功德。
华智仁波切认为,由世间各种各样痛苦引发起的眼泪没有丝毫价值。法王如意宝讲《释迦佛广传》时也说:我们见到佛陀在因地时所行持的苦行应该流下眼泪,这种以佛陀为对境出现的泪水才是一串真正的水晶念珠,这才是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