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与发心
-
作者: 何谨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4665
-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乌金听列多杰开示
今天我要简短地讲述一下有关皈依的种种。
倘若我们没有接受皈依,便不算是一个佛教徒。皈依是我们观察一个人是否为佛教徒的重要指标。经典上又说,倘若我们不具菩提心的话,便不算是个大乘行者。一个人是否具足菩提心,也就是菩萨的愿心,决定了一个人所修的法是否为大乘法。因此,我们要知道,整个道法乃涵括于皈依和发心二个原则当中。而释迦牟尼佛所传下的一切法门均不离这两个范畴。
因此,我们有许多是针对皈依的本质、一般和特殊的皈依戒,以及许多其他与皈依有关的主题所做的开示。
皈依的根本乃在于虔诚与慈悲——对佛、法、僧三宝——愿一切众生都能脱离痛苦。虔信又分三种。清净信是当我到道场寺院看到许多佛像、圣物,或当我们遇到大喇嘛、大成就者或僧众时,受到启发而生起的。乐求信乃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祈愿,希望脱离痛苦、生于善道,希望因此能行善舍恶,并对达成目标深具信心。而当我们了解三宝乃为我们唯一且究竟的皈依处,并对它生起一种信赖的心时,此即为虔诚信。
对众生慈悲乃是一种希望能带领一切众生由轮回海之各种问题和痛苦中解脱的愿力。这些众生累劫来都曾为我们的母亲,照顾我们、关爱我们。所以我们要帮助一切如母众生由痛苦中解脱,这就是慈悲心。
我们再来谈皈依的根本。皈依的本质是什么?它是一种[除佛外,无究竟导师;除法外,无真实道路;除僧伽外,无他伴可同行法道]的认知。当我们想过河时,一定要有船夫才行,船本身自己不会动。但假如我们所依非人,便会迷路。因此,我们一定要找对同伴,一同行于正道上。这里指的就是僧伽。
这是对三皈依一个非常清楚且不改变的誓约和戒律。
有关皈依戒的开示有很多,它可分为一般性和特别的戒律。就一般性的来说。第一点,纵便要我们付出生命,或纵使有重赏做为交换,我们也绝不放弃皈依。倘若有人在我们身边放了无数财富,然后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放弃皈依,这些财富便属于我们的时,或纵然要以生命做交换,我们也绝不放弃。第二点,当我们碰到任何困难或痛苦时,除了三宝外,绝不依赖其他的对象。第三点,我们要常向三宝和佛像、圣物等做身口意的供养。第四点,除了自己要遵守皈依戒外,我们还要尽量带领另人来皈依三宝。只有自己持守皈依戒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将别人也导入正确的方向。如果有人迷失了方向,我们应该想办法带领他们走上正道。第五点,我们应该向十方以及在我们面前的诸佛顶礼。这意为早、午、晚礼敬诸佛。
接着,我们再就皈依三宝的特别戒律来做说明。首先,在皈依佛后,我们便不要皈依世间或世俗的神祇,因为他们不是究竟的皈依处。世俗的神祇好比大梵天、帝释天、湿婆神、山神、鬼王等,他们自己均还在轮回当中,又如何能帮助我们从轮回中解脱呢?因此,正如《佛子行三十七颂》中所说的,我们不应向其做皈依。第二点,皈依法后,代表我们不应伤害众生。众生不仅指拥有四肢,长着毛发的人类或畜牲,它也指一切具有神识的生命体。我们不应杀生或偷抢;我们应走上和平之道,绝不使用暴力。第三点,当我们皈依僧后,便不应再与恶友为伍。倘若我们继续结交恶友,便唯有步上造业之途,而非往善的方向去。
在恭敬三宝方面,我们有三种戒律要持守。在皈依佛后,我们要对佛以及一切与佛有关的象徵圣物恭敬,其中包括将佛像置于清净处,并向佛顶礼、做供养等。第二点,在皈依法后,我们要对佛法以及与它有关的象徵物恭敬。甚至里面写着有关于佛的或种子字的信件亦不例外,所以更不要说到佛经或佛书了。第三点,在皈依僧后,我们要对僧以及与它有关的象徵圣物恭敬。纵然对一个只披着袈裟的人,亦不能例外。或纵然在街上发现只是一小块的藏红色僧服布片,也应把它当成是僧伽的代表,而以恭敬的方式处理之。
现在再来谈我们要如何将心契入三宝的皈依戒。首先,在皈依佛后,我们的心要完全溶入佛法。倘若我们宣称已皈依了佛,但心却与佛法相违是不对的。我们要将心完全浸淫在佛法中,培养安详而谦卑的胸怀。其次,在皈依法后,我们的言语要与佛法相契合。倘若我们宣称已皈依了法,但言语却与佛法完全互相矛盾是不对的。因此,我们不能说谎、不能毁谤他人,或出言伤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由口中所出的句句话语都要与佛法相契。第三点,在皈依僧后,我们的一举一动均必须与佛法相契。我们应该过着一种佛化的生活,舍弃不善的行为,例如:邪淫等。
持守皈依戒的利益在哪里呢?倘若它不具任何利益的话,我们便不该接受皈依。所以首先,在接受皈依后,我们才能开始修习佛法。其次,皈依戒可为一切戒律和不同层次的出家戒扎下一个有利的根基。第三,持守皈依戒可保护我们免受人和非人的伤害,而且一切障碍和恶缘也都会消除。第四,我们在一生当中都会得到三宝的加持。第五,我们的业力会减少。事实上,它有许多利益,我们无法尽数。
现在我们再来谈菩提心。尽一切无余之菩萨道,我们都必须菩提心完成。首先我们想,而且我们也看到了所有这些众生,例如,伤残或生病者都遭受到极大的痛苦。我们要在心中反覆观想,直到对他们生起真正的大悲心,并且如实地感觉到:[我一定要为他们解除一切痛苦,纵使须自己一个人独做,我也毫不犹豫!]当我们的心中生起这种愿望和勇气时,就是我们成为菩萨的开始。培养慈悲和勇气是成为一位菩萨的准备和训练。
我们有三种菩萨的发心。第一种是国王发心。国王权大势大,可以命令大臣帮助他的人民,为他们造福。所以此代表一种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发证悟成佛的愿心。第二种是船夫发心,指的是一种愿与一切其他众生同时证悟成佛的愿心。船夫在船上满载乘客渡河,船夫不会独行。这种智慧又称圣智发心。第三种是牧者发心:[愿一切众生都能因我的善业功德而开悟成佛,而我将在每一个众生都证得等觉之后,才开悟成佛。]牧者会先照顾羊只,最后自己才回家。这需要最大的勇气和慈悲。所以在这三种发心当中,第三种乃是最为崇高的。但诸位可以选择一项最适合自己的发心去做,这中间并没有什么分别。
我们有三个菩提心戒要持守,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利益他人。诸恶莫作可以再细分为十八个根本戒,但它的精髓则可浓缩成不舍众生。舍众生比任何其他的恶业都还不好,因此,诸位一定要特别著重在这一点上面。
皈依和发心并不只是一个基本的东西,或只是一种刚在开始时做做,过后就可以丢掉的东西。通常我们在修法一开始时,便要念诵皈依发心文,但我们不应认为这只有在一开头才要做的一件事而已。皈依和发心应该在整个法道上伴随着我们,慈悲亦是。而永远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谨守皈依戒则是最为重要的。我们要培养一种真正的发心,祈愿:[愿我能带领一切众生证入觉境],并且依此努力实践,彷如挖掘黄金一样。我们必须真实、真诚,这表示我们不应该虚伪作假。如果我们没喝酒,却假装喝醉的话,那么这就是不实在。所以我们应该真正生起这种愿心。人是非常贪婪的,因此,当我们在挖掘黄金时,目中无它只有黄金。同理,我们应该专注于菩提心的培养,完全只集中在这一点之上。
倘若我们不了解皈依和它的重要性,便不能修小乘法,当然更不用说大乘的法门了。倘若没有生起菩提心,便无法修大乘法,更不用说金刚乘的法门。因此,了解这些基本原则是很重要的事。当我们真正生起菩提心时,便进入了菩萨道,得以生生世世常遇明师,领受佛法甘露,迅速开悟,证得圆满佛性。[圆满]在此意为完全净除一切该净除的,完成一切该完成的。[佛]的藏文是[桑杰]。[桑]意为觉醒,由烦恼中觉醒,而[杰]则为开花。智慧如绽发的花朵般开展而出。
我们已为菩萨行海札下了一个根基,所以现在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们应该在有生之年,每天持续而尽量诵皈依文多遍。
我之所以要开示皈依的原因,是希望诸位不要浪费了此生具八无暇和十圆满的生命。当然有许多大师较我博学,但我还是要藉此机会议一点。一个愚笨如我的人,所懂不多,但如果诸位能把这些开示牢记在心的话,相信也一定会对诸位有所帮助。
对于这些曾赞助佛学院的兴建,以及在全世界许多国家支持赞助弘扬噶玛噶举教的学子和人士,我要表达我真诚的谢意。我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出国访问,并将佛法传遍整个世界。也祝福诸位身体健康,生生世世享有幸福快乐。同时希望以我三世所累积之功德为了利益一切如母众生,尤其是诸位而成熟。我请求诸位不要伤害任何众生,应和平行做一切事。同时我也祈愿全世界各地都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家富乐。
由于我年纪尚轻,目前无法把寺备和传法的工作做得很好。但我保证我一定会努力对佛法和传承做出贡献,绝不使自己让传承蒙羞。
(后记:此篇开示于一九九八年七月讲于西藏楚布寺,为第十世噶玛巴乌金听列多杰的首次对外公开开示。此章节摘录自《善报》二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