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分

《无量寿经大疏(一)》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丙二、广明菩萨会众咸遵普贤大士之德 分三:

一、总明;二、广显;三、结说。

丁一、总明

【皆遵普贤大士之德,具诸菩萨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对于这句经文,分成五段解释:一、“皆遵”;二、“普贤大士之德”;三、“具诸菩萨无量行愿”;四、“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五、“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第一、皆遵

此处要知道:遵修的是普贤行愿;是以普贤大士为榜样而遵修;遵修者为参与法会的诸大菩萨。

合起来是说:在这部《无量寿经》里,以普贤菩萨作为一切菩萨的上首(此是“遵”的涵义),其余的文殊、弥勒、贤护等出家和在家大菩萨以及从十方世界前来参与法会的无量大菩萨,都共同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此是“皆”的涵义)。

以下解释他们所遵修的普贤大士之德的内涵:

第二、普贤大士之德

分四段解释:(一)普贤广大行愿;(二)成就普贤行愿的殊胜方便;(三)弥陀本愿如何使行者成就普贤行愿;(四)与会无数菩萨都经由此方便而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一)普贤广大行愿

“普贤大士之德”,即是普贤广大行海。归纳言之,是指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之妙行。《华严经》说:欲成就无量如来功德,应修持十种广大行愿,所谓: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

“普贤大行”有圆满、广大、无尽等涵义。“普贤”,是指一切时处,从身口意发出的行为无不妙善。“圆满”,是指普贤行海极其圆满,一切支分无不具足。“广大”,是指以全法界心、如法界量而作。由于本性遍一切时处,并具无量性德或功能,因此就能称合本性,发起如法界量的广大行愿。“无尽”,是指每一条行愿都是尽未来际相续不断地去实行。所谓: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以虚空界等不可尽故,我此行愿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总之每一愿都说到了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等,行境达到了最大量,行为的种类也达到了最大量。包含十方三世一切种类的善行,而且每一种善行都达到极其圆满、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就是普贤大士之德。所有诸大菩萨无一例外,都要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来趣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二)成就普贤行愿的殊胜方便

像这样极其广大、圆满、无尽的普贤大行,如何才能修到呢?这就要借助往生弥陀净土这个殊胜方便来实现。

了解弥陀愿海的内容就知道,弥陀悲愿是让往生净土者都得到极其广大的天眼、天耳等神通,得到智慧、辩才、陀罗尼、三摩地等无量功德。现在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所有的大愿都已圆满实现。因此,能加持众生,使他开悟见到本性,之后称合本性发起广大、圆满、无尽的普贤行愿,由此深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而成佛。正如陀佛本愿第二十二愿所说:“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样,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就使得本性中无量无数的性德——以开悟的因缘、以行愿的力量、以消除妄想执著的缘故,极其广大、周遍地发出妙力。

以这个原因,普贤菩萨带领华藏海会菩萨一致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以求获得弥陀神力加持,而现前成就普贤行愿。因此普贤菩萨发愿说:“愿我临遇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1] 。”《普贤行愿品》的长行文最终说到:“到已即见阿弥陀佛……其人自见生莲花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所以,所谓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即是以往生极乐世界、得到弥陀愿海加被为途径,使普贤行愿圆满成就。

(三)弥陀本愿如何使行者成就普贤行愿

这里先要看到,凡夫的困难是一直被烦恼和业的力量所控制,严重地障蔽了灵知妙力,因而发不出广大的普贤行。现在怎么来破除障碍呢?弥陀愿海的悲怀是建立具足功德庄严的净土,使众生在佛力摄持下一往生净土就横超生死。

要知道,众生在轮回中“披枷带锁”,就是指五取蕴一直不断地相续。这样的取蕴相续,实际是一种运转不已的造苦机器,又是一种按照宿世业力而不断生苦的器皿。只要它还在辗转地相续,就摆脱不了轮回的命运,会一直落在错乱的因果循环链中。

但是走往生净土这条路,临终这一期蕴身息灭时,自己的心与佛心相合的一瞬间,就转成了莲花化生。然后佛的加持注入这个化身,使内在的妄执、烦恼、业等负面力量无法现行,由此便从长劫惑、业、苦的循环状况中解脱出来;而正面,出现的唯一是清净的觉悟因缘。因此,往生后唯一念念增益菩提善根,不断地在显发本性的妙用,如此即是入了不退转地。

所以往生后的一个大关键即是在佛力加持下能证得无生法忍,此后就逐渐开始实行普贤大行。最终分身无数,普现在十方不可说不可说的世界中,把无量众生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出来,安置于极乐世界。而这样行持的时间是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

总之,以弥陀愿海的加持,能使行者在顺利往生净土后,脱开惑业力量的系缚并证悟本性,此后迅速显发极广大的功德,而圆成普贤行愿。自此以后就在行为上从始至终都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四)与会无数菩萨都经由此方便而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应当这样思维: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在这十劫当中已经有无数菩萨通过往生极乐净土而获得了大成就,之后从净土出来,进入“园林游戏地门”,登上教化地。从此便在十方世界中普门示现,教化群生。此次释迦如来演说净土法门时,这些曾得过弥陀大恩救度的菩萨当然就化现过来,辅助释迦佛弘扬弥陀愿海法门。

将无量众生从烦恼大苦海里拔济出来,送到极乐世界,这是真正能救度众生的伟大事业。有多少佛菩萨在做这项事业呢?包括阿弥陀佛化出的无数佛菩萨、以及阿弥陀佛座下已经成佛、成菩萨的这些大圣者们,乃至十方诸佛,都在共同做这项伟大的事业。像这样辗转地教化、辗转地度脱,就成为极其广大的事业。

正因为这一点,本经一开始就说:与会的无数大菩萨都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里有很深的密意。就是指这些大菩萨当初也是随学普贤行愿,以行愿力而往生极乐世界,然后现前成就普贤行愿,被宏誓铠,游化十方。这次特意来辅助释迦佛弘扬弥陀愿海法门。因此说“皆遵普贤大士之德”。

第三、具诸菩萨无量行愿

“无量行愿”是指十大愿王所含摄的无量行愿支分。总之,就是指称合本性所流现的一切贤善行为。比如礼敬、供养、忏悔、随喜等,每一条大愿都摄有无量支分。

这里说的“称合本性”,“本性”,指的是妙明真心;“称合”,就是相称、符合。真心无有限量、局限,可以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德备恒沙、妙用无边。即连太虚空都包括在内,尘尘刹刹无不遍满;本具的性德超过恒河沙数,能起的妙用广大无边。因此在本性彻底显发时,就表现为广大、无尽、圆满的大行,而这一切总的就以“普贤”二字来表诠。

总之,由于本性含裹十方三世,广大无尽,力用无边,从体起用,便现起普贤广大行海。与此本性相称、相应而发起、而实行普贤行愿,即是具足无量行愿。


[1] 现前成就此大愿:即不仅仅是停留在心里作意、向往的层面上,而是对于广大、圆满、无尽的普贤行海,都完全实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