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分

《无量寿经大疏(一)》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三、无量寿分二:(一)广释;(二)深释。

(一)广释

那么,所说是什么呢?就是“无量寿”这三个字。这是全经要义的概括。这部经从始至终都是在说“无量寿”和跟“无量寿”相关的事。

开头宣说无量寿佛因地时,如何在世自在王佛座前发起大心,立誓要庄严国土;在观察到二百一十亿刹土功德严净之事后,开始摄取总集二百一十亿刹土精华的极为殊胜的净土,经过五劫的精勤求索,结成了四十八大愿;结成大愿之后,又经过无量劫的积功累德,安住在真实智慧中庄严净土;最终福慧资粮圆满时,就实现了极乐世界。以上讲了无量寿佛因地的大愿大行。

之后,讲到从无量寿佛的妙心中,显现出净土无量无边的依报和正报功德庄严。这就是宣说无量寿佛极其殊胜的菩提、功德、事业。一切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全部摄归在无量寿佛的妙心中;同时,这一切又都是无量寿佛的法身智慧所流现。经中这一段内容,具体来讲,即是演说极乐净土的功德庄严,包括国土的清净功德、量功德、体性功德、色声香味触的功德、地水空的功德、莲花的功德、光明的功德、受用的功德、一切所求满足的功德……以及主尊阿弥陀佛的功德、眷属菩萨众的功德。实际上说的就是无量寿佛色身、刹土、眷属等最极圆满的功德。

接下来,讲的是“三辈往生”,开示了修持哪些正因可以跟无量寿佛相应、往生无量寿佛的净土。

再之后,又说到边地疑城,这是为了使修行人避免进入净土见不到佛的障碍。如果对于无量寿佛的佛智、不思议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狐疑不信,但还是想去净土。由于自己心里还有见佛的障碍,即自己心里有疑惑,就首先不能生到佛前见佛,要等到疑心已经消除,才能入到佛的大法会中听佛说法。

最后,宣说五浊恶世众生五恶、五痛、五烧的状况,教诫修行人要洗心改过、断恶从善,以清净的身语意业求生净土,永离苦难。

所以,这部经从始至终要说的就是无量寿佛。净土法门就是无量寿佛的法门。说到法门的极广大、极方便、极简易、极直捷、极圆满,归根结底都是源于无量寿佛愿海的力量。这是要摄受下自地狱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之间的一切凡圣有情;所起到的作用是给予信愿者无量无边的利益。这样的法门叫做“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总而言之,一句话:以无量寿佛的大愿力作为强增上缘,只要具足信愿投入佛的愿海,就都能往生佛的净土、究竟成佛。因此以“无量寿”摄尽了净土法门的一切要义。

(二)深释

其实“阿弥陀(梵语)”是密号,含有无量无边的妙义。《阿弥陀经》中以“无量光”、“无量寿”两种德统摄一切。《弥陀要解》中说:“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因此以“光”、“寿”二字就摄尽了一切。正因为性体含裹十方三世,一切相、用都不离本体,都是本体所具、所现,所以极乐净土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都统摄在“无量寿”的理体中。

“寿”是如如智的体,“光”是如如智的相。法身无始无终,常住不坏,所以叫做“无量寿”。光是本体本具的德相,由于相不离体,所以就摄在体中,以“无量寿”就摄尽了一切。展开来则有无量的无量,无论智慧、慈悲、神通、道力,还是说法度生等,一切都无量。

四、经分二:(一)以契理契机解释;(二)以贯摄常法解释。

(一)以契理契机解释

“经”:梵语修多罗,译为契经。契是指契理、契机。佛所说的法既契合真理,又契合众生的根机。佛经即是以适合众生根机、时机的方式演说真理的教法。实相如是,佛也如是说。有时是直接说;有时是间接说,即首先设立引导众生趣入真实义的方便,在经过逐步引导之后,最终开示实相。所以这跟世间的法截然不同,世间的言论里充满了不正的知见,都是从迷惑心中说出,根本不能跟佛的圣言相比。只有佛的圣言才堪称是“经”。

(二)以贯摄常法解释分二:1、通释;2、别释。

1、通释

“经”又有“贯、摄、常、法”四个涵义。总的来说,佛经是以教法文字贯穿种种义理,比如缘起、空性、如来藏、净土等,这叫做“贯”;所说的法能摄持人心,把人心安置于正道中,这叫做“摄 ”;而且法义历经过去、现在、未来无数的时间,不会有任何改变,这叫做“常”;一切众生都要遵循这样的道路到达佛地,这叫做“法”。

而世间科学,过去的理论在不断地被后人推翻,所以都没有说到真理本身。佛的经教是不可能被推翻的,不然怎么成为永远皈依的法宝、尽未来际奉行的法宝呢?如果有错误,就不值得我们皈依。实际上,我们的本性或者法界有它真实的体相,本性的妙体在起用时也有它必然的规律,丝毫不差,这上面的法则是永久不会改变、丝毫不会改变的。佛就是现见了这些法则的人,而且如实地宣说了这些法则,因此佛传授的法称为“经”。

能认识到这一点,才知道为什么要皈依佛的圣教、遵循佛的圣教。这跟世间的发明创造不同,世间是以革新、创新为贵,谁有创新精神、谁能推翻老观念,大家就认为他有时代精神、有现代意识。其实这些只是妄想分别范畴里的事!

为什么世间如此混乱?为什么会不断地出现新思想、新观念?它的根源就是未与真理相应时,凡夫的第六意识,它可以产生无量无边的妄想与分别!如果它返迷为悟,就成为妙观察智。如果它落在无明中,与无明和合,就会出生无量无边的妄想——怎么想都行,怎么编造言论都行,也因此世间会变得越来越混乱。

越是到了末法时期,就越表现为多元化的状况。这种多元化,其实更多体现的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因为已经没有了统一的标准,也就谁都有发言权,谁都有自创一套的权力。

但我们是信奉佛教的人,不能这样。要知道佛在经上常说“古佛如是说,今佛如是说,来佛如是说……”真理是永无改变的。正因为如此,如果能见到真理,就可以和佛菩萨见面。这个见面不是指四眼相对的见面,而是指圣人的心意我们也能体会,他是那样见、那样认识,我也那样见、那样认识。所以佛经里总是说“如是”、“如是”,“如是”充满了佛教的典籍。

真理是永恒的、普遍的。佛陀是彻见真理的觉悟者。而我们是未见真理的迷惑众生,因此要依止现见真理的无上导师佛陀,按照他的指示来见到自己的智慧本性,由此我们也就能见到真理,也能成佛。佛教就是这样以先觉觉后觉。这里只有继承,没有推翻。

“尽十界以咸遵”,这是“法”的意思。它是法则、是道路。一切有情都要遵循佛陀的圣教来修行,没有一个人能够逾越。所以佛教并不提倡自由主义,那是心念、行为放肆的狂乱作为。要知道,毕竟是有真理之道、安乐之道的。所谓的皈依法,就是发誓尽形寿奉行佛指示的正道。以这个缘故,佛说的经教就是法、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