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分

《无量寿经大疏(一)》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

分两段解释:

一、超越声闻缘觉之地

“声闻”即闻佛说法音声而了悟四谛之人。他们了达了染净两重因果,从根源上明白:是由我执起惑造业,而变现六道轮回;若见到唯蕴无我,则会止息执我而起惑造业的妄动,从而寂灭苦果、证得涅槃。如此修持无我之道,断尽见、思烦恼,了脱分段生死,证入小乘涅槃,称为“声闻地”。

声闻根性稍钝一些,他是从果寻因,先知道果是苦的自性,之后一步一步地寻找它的因,最终找到是“我执”。缘觉则是察因知果——从很细的起因的相状,推断随后演变出的显著的果。即了达轮回的流程是如何逐步地演变、演化,如何从无明生行,从行生识,从识生名色等等。

“缘觉”二字中的“缘”是指十二种因缘所生的支分,叫做“十二缘起支”。“觉”,即观察十二缘起支,得到“无我唯法”的觉悟。也就是觉悟到:在轮回运转的全程中,只是一个又一个因缘所生的法,根本没有独立的、主宰性的我存在。这里面根本没有“我”。这样了达无我之后,就止息对“我”的妄执,停止为“我”的妄动,由此息掉了轮回的动力——惑、业。总之,由观察十二缘起而断除烦恼、证得涅槃,称为“缘觉地”。

但是声闻缘觉只证得少分空性,堕在空边。而菩萨了达无边幻化网,得了平等法,由此不住空、有二边,称为“无所住处涅槃”。也即:虽然了知一切法空,而不著在空边,即虽然了知众生空,仍然任运度生,虽然了知国土空,依旧庄严国土。以现证空性的缘故,不会著在相上;但也不会住在空里,而是能发起无边妙用。如此,超越一切声闻缘觉之地。

二、得空无相无愿三昧

空、无相、无愿,谓之“三解脱门”,从这三门进入,则得解脱。

一切观待因缘成立的众生及法,都无自性或无自体,故名为“空”。既然诸法无有自性或自体,哪里有它的相呢?由此是“无相”。(譬如梦中生子,有此子的相貌、行动。但这只是梦中事,真实中无有此子,哪有他的相?)既然是无相,就没有心所取的;既然无所取,能取也就息灭了,因此而“无愿”,即有所求的心都息灭了。

像世间人要做成功人士,想得到很大的荣誉;或者说想找个很好的爱人等等,要得到这些,才觉得人生有意义,所以一直有追求世间法的心,一直都在努力地追求。这都是因为把虚假的世间法看成实有的缘故。由于认为真实有所取的法,所以能取的心就不断地生起,一直处在愿求的心态中。一旦知道所取的人或法如迷梦般了不可得,心就会歇下来。这样,在虚幻的世间里就随缘而过了,不是硬要勉强去求什么,因为并没有可得的东西,往外去求取就是愚痴了。所以说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不光生死等空花,连涅槃也等空花,因为涅槃只是相对生死安立的,不必执著在哪个地方有“涅槃”的东西存在!这就是“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了。

如此与会菩萨于空、无相、无愿正住不乱,名为得“三三昧”。

【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化终,而现灭度。】

一、善立方便,显示三乘

此等菩萨已证得空、无相、无愿三昧,但并非如阿罗汉般沉空滞寂,而是化在种种世界中,随缘度生。

那么,怎么度生呢?就是“善立方便,显示三乘”。《法华义疏》中说:“方便是善巧之名,善巧者,智之用也(即智慧的起用)。”就是心通灵妙,善设各种方便来度众生。《大集经》云:“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此应机设立的种种方便教法,归纳起来,叫做“三乘教法”。 “乘”就是车,运载为义。众生滞留于三界,要将他度至涅槃,需有运载的工具,即要设立种种度脱法门。就像把各类人运到目的地,有的给他一辆小车,运他过去;有的给他一辆中巴,运他过去;有的则给他一列火车,运他过去。这就好比是“三乘”,给众生传授某种法乘,使他依法修持而证得涅槃,这叫“运至果地”。

《法华经·譬喻品》讲:“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一佛乘)之法。但不尽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即如来有无量智慧、十力、四无所畏,诸法无尽的宝藏,能给予一切众生一佛乘之法。但由于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不是全部能接受。以此因缘,佛以方便力将一佛乘分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来演说。

如此,与会菩萨善立种种方便,演说三乘,以使众生的心逐渐成熟而得解脱。

二、于此化终,而现灭度

即与会菩萨示现在世间,度化众生,在化缘已毕时,显现灭度或涅槃。“灭度”即是灭尽生死因果,度过生死瀑流。如同《涅槃经》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

什么是涅槃呢?首先要认识到:凡夫之所以轮回不已,是因为惑业的妄动停歇不下,以惑业不息故,致使生死无穷。而惑业又是由虚妄的我执而发起,因此若能现见无我,以执著我而发起的惑业就会止息;由于止息了惑业,便不再产生轮回。如此寂灭苦因苦果,度过生死瀑流,称之为“灭度”。

以上是通于小乘的解释。大乘则更深地解释是为:“义充法界、德备恒沙,为‘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圆”,表示证德。“义充法界”,指真心遍满法界;“德备恒沙”,即真心本具恒河沙数性德,这一切性德全体显发,则称为“圆”。“寂”,表示断德。由于彻证真如,自心不再为相系累,即是“妙绝相累”。一切分别、执著已无余寂灭,则称为“寂”。

懂得究竟涅槃的真义就知道,这是为饶益中下二乘行人,而方便示现入灭。也即众生根性还没成熟时,有必要使他生出离心、起珍惜想,因此而示现入灭,使他了知世法无常,早求解脱。但这不是世人认为的“死了、灭了”,不是“佛没有了,佛不在了”。如来遍一切时处,怎么会不在呢?如来无生无灭,又哪里有灭呢?所以这只是众生心前的色身影像消失而已。

《法华经·寿量品》云:“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骄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这是讲:很多人自诩为修行者,实际上对于五欲恋恋不舍,这样连最基本的出离心都没有,当然不能得解脱。此等人恒时以心贪著五欲,不断地入在邪思妄见中,昼夜驰求声色货利,哪有什么出离心?如果他们见到如来常在世间而不入灭,就生起骄纵之心,久之心怀疲厌、懈怠,无法生珍重心、恭敬心。以此原因,佛虽不是真实灭,而说“灭度”。

总之,“灭”只是就妄相而安立的,因缘所成的相有生,也就有灭,但这是迷梦般的假相,并非真实;本有的真心妙体非因缘所生,哪有灭呢?所以这不是真的灭了,而只是示现灭。

这是为度中下根人而有必要的示现。若是上根者,谛见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哪有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