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教授殊胜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一》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如跑马时,先示其马所应跑地,既示定已,应向彼跑。若所示地是此跑处,而向余跑者,定成笑事。岂可闻思抉择此事,若修行时修行所余。

比如跑马时,首先指示马应跑的路线,在定好了路线之后,就应当按照所定的路线去跑。如果指示的是这条跑道,而又跑向其它道,则成了可笑之事。同样,不应当在闻思时抉择此事,而到了修行时又修其他。

如是亦如《修次第后编》 [1] 云:“复次闻及思慧之所通达,即是修慧之所应修,非应修余,如示跑地,而应随跑。”

这也如同《修次第后编》中所说:复次,闻慧及思慧所通达的法义,即是修慧所应修者,而不应当另修其他,如同指示了跑道之后,应当遵循既定的路线去跑。

归纳而言,佛法只有教证两种,教法是抉择修行的正轨,证法是遵循所抉择的法轨而发起修习,由此就能成立:一切经续论教法都是指示修行的教授。

己九、道次第教授具有一切圣言现为教授的殊胜

如是由此教授,能摄一切经论道之枢要,于从亲近善知识法乃至止观,此一切中诸应舍修者即作舍修,诸应举修者即以择慧而正思择,编为行持次第引导,故一切圣言皆现为教授。

如是,由于这部道次第的教授中能摄集一切经论所开示的道的关要,从亲近善知识开始直到止观的所有法类,应当作舍修(安住修)的就作舍修,应当作观察修的就以拣择智如理思惟抉择,如是编集为修行的次第,逐步引导,因此把一切圣言都显现为教授了。

在安住修和观察修中,本论强调初学者应着重作观察修。这是本论的特点。

己十、舍弃安住修与 观察修不可能令圣言现为教授

若不尔者,于非圆满道体一分,离观察慧,虽尽寿修,诸大经论非但不现为真教授,且于彼等见唯开辟博大外解,而谤舍之。现见诸大经论之中所诠诸义,多分皆须以观察慧而正观择。此复修时若弃舍者,则于彼等何能发生定解,见为最胜教授。此等若非最胜教授,谁能获得较造此等尤为殊胜教授论师。

若不如此作安住修与观察修,而仅仅对非圆满道体的一分,离观察慧而修,那么即使终生修习,不但不能把诸大经论显现为真实教授,反而会妄见此等经论只是拓广外在知识,而毁谤、舍弃。实际上,现量可见,诸大经论中所诠释的诸义,大部分都要以观察慧如理观察抉择。如果在修时舍弃了观察修,那么对彼等义理怎么能产生定解,而见为最胜教授呢?如果佛的契经和龙树等的论典都不是最胜教授,那又有谁能造出比这些更殊胜的教授呢?谁又能找到超过佛陀、弥勒、龙树的论师呢?

观察修的重要性:比如,欲求对三宝生起信心,就应当从多方面观察三宝的功德,观察得越多、越深,信心就越增长。反之,不作观察,只是含糊地说一句“反正三宝有功德”,这样安住不思惟,对自心的转变就起不到大的作用。

己十一、若显教一切圣言现为教授,则密教诸圣言亦无难现为教授

如是若能将其深广契经及释现为教授,则其甚深续部及论诸大教典,亦无少劳现为教授,则能发起执持彼等为胜教授所有定解,能尽遮遣妄执彼等非实教授背弃正法诸邪分别,罄无所余。

如是如果能将深广的佛经及释经密意的论典显现为教授,那么接下来,对甚深的密宗续部及论典,也不必勤苦就能现为教授。由此则能生起执持彼等经、续、论典为殊胜教授的定解,无余遮遣妄执教典不是真实教授而背弃正法的邪分别。

戊三、易于获得胜者密意殊胜分三:一、不依道次第则不获胜者密意之理 二、依道次第易获之理 三、道次第之教授具有易获胜者密意的殊胜

己一、不依道次第则不获胜者密意之理

易于获得胜者密意者。

此为本法所具的第三殊胜——易于获得佛陀的密意。

“胜者密意”,指菩提心及具殊胜方便的空性,或者指甚深、广大、密乘一切部分圆满的道。

至言及论诸大教典,虽是第一最胜教授,然初发业未曾惯修补特伽罗,若不依止善士教授,直趣彼等,难获密意。设能获得,亦必观待长久时期极大勤劳。

虽然佛菩萨的经论教典是最好的教授,但对还没有习惯于修习的初学者来说,如果不依止善知识的教授,而直接趣入彼等,则很难获得密意。即使能获得,也要观待长久极大的勤劳。

比如,初学修理电器,虽有详细的维修手册,写明了修理方法,但没有人指点,也很难掌握要领。即使能掌握,也一定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如果换一个方式,最开始就向行家请教,得到直接指点(这种指点就是教授),依靠指点就容易获得密意、掌握要领。

因此,虽然诸大教典是最殊胜的教授,但对劣根者而言,不依止善知识的教授,也不能现前它的殊胜。如同富含营养的食物,对没有吸收能力的婴儿来说,也不成为殊胜。

己二、依道次第易获之理

若能依止尊长教授,则易通达。

若能依止善知识的道次第教授,则易于通达佛菩萨教典的密意。

己三、道次第之教授具有易获胜者密意的殊胜

以此教授,能速授与决定解了经论扼要,其中道理于各时中兹当广说。

以此道次第的教授,能速疾使学人决定解了经论的扼要,因此具有易获佛陀密意的殊胜性。其中的道理,将在下文各章节中详细阐明。

戊四、极大罪行自趣消灭殊胜分三:一、谤法之因由 二、谤法之过患 三、道次第之教授具有令极大恶行自行消灭的殊胜

己一、谤法之因由

极大恶行自行消灭者。如《白莲华》 [2] 及《谛者品》 [3] 宣说,一切佛语或实或权,皆是开示成佛方便。

极大恶行自行消灭者,如同《法华经》及《谛者品》所说,一切佛语或直接或间接,都是开示成就佛果的方便。

“极大恶行”,是指毁谤正法。道次第的教授具有能通达一切圣教无违及一切圣言现为教授的殊胜,如果能对此由闻思修而获得定解,谤法恶行就会自趋息灭。换句话说,如果了达三乘圣教都是成就佛果的方便,而且,一切佛语都是指示修行的教授,就会明白:一切圣法,下至一四句偈,都是从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中流露的度生成佛的方便,由此谤法恶行将自然消失。

论中“实”和“权”是一对。“权”是暂时使用的方便,“实”是究竟真实。在某一阶段中,针对某种根机,暂时使用的方便法,叫做“权”;究竟不变的真实法,称为“实”。《止观》云:“权谓权谋,暂用还废;实谓实录,究竟旨归。”

比如一个小孩常说眼前有鬼,始终摆脱不了幻觉。如果直接说“没有鬼”,暂时起不到作用。不如使用权宜之计,对他说:“鬼暗中保护你,他很善良。”由此让他转成好的念头,他的心就会平静下来。这时,再说:“根本没有鬼,只是幻觉。”就是真实说。以此可理解“权实”的涵义。

以下按照《法华经》和《谛者品》经文,根据宗大师的《密宗道次第广论》,解释“佛语不论权实,都是开示成佛方便”的涵义。(《法华经》的经文译自藏文本佛经。)

《法华经》云:“令解佛智故,佛设此方便,终不于汝等,说汝能成佛。(为令众生悟解佛的智慧,佛便施设此种方便,终不对汝等说:汝能成佛。)”此中要了知,救护必须观待时节因缘,在因缘尚未成熟时,需要隐而不说。

此经又云:“令解佛智故,一佛出世间,一乘无二乘,佛不用小乘。自觉所住道,谓佛力禅定,解脱及自在,于彼立有情。”佛陀出现于世,唯一是欲令众生证得佛所得的智慧,因此佛所说的种种道,唯一是引导众生成就佛果的方便,绝不会以不能引导至成佛的小乘法而为引导。因此,佛的本怀是欲将一切众生都安立在自己所安住的十力等地位中。

[1] 《修次第后编》莲花戒论师所著。

[2] 《白莲华》:《妙法莲华经》。

[3] 《谛者品》:有者说是《陀罗尼自在王经》中的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