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教授殊胜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一》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己三、一切圣教成为一补特伽罗成佛支分顺缘之理由分三:一、为圆满利他菩萨须学一切圣教 二、为圆满自利菩 萨须学一切圣教 三、摄义 

由于二利圆满即是成就佛果,而一切圣教又是圆满自利及利他的顺缘,因此成立一切圣教都是成就佛果的支分顺缘。

庚一、为圆满利他菩萨须学一切圣教

此中诸菩萨所欲求事者,谓是成办世间义利,亦须遍摄三种种性所化之机,故须学习彼等诸道。如《释菩提心论》 [1] 云:“如自定欲令,他发决定故,诸智者恒应,善趣无谬误。”《释量》 [2] 亦云:“彼方便生因,不现彼难宣。”自若未能如实决定,不能宣说开示他故。

此中,已发起菩提心的菩萨所欲之事,即是成办一切有情的暂时、究竟义利。这一希愿并不能流于虚言,因此应当实际去摄受一切三种种性。而要实际做到摄受三种种性,就必须学习教化三种种性之道,也就是,为摄受大乘种性者,须修学大乘道;为摄受声缘种性者,须修学声缘道。如同《释菩提心论》所说:“教导他人时,应当如自己所决定的那样,使他人也发起定解,因此,智者恒时应当无错谬地趣入法义。”《释量论》中也说:“若方便生之因未能在心中显现,则难以为他人宣说。”此处,自己无误通达圣教义,是方便;以此为因,为众生开示,是方便生。

这就像自己还不知道如何煮酥油茶时,就不能教别人一样,自己对三乘妙道没有如实地决定,就不能为三乘种性者无误地开示。比如:摄受声闻种性者,应当传授与他的心相应的声闻乘法,如果自己不通达声闻乘,就无法摄受他作饶益。因此,菩萨必须学习一切道法。

归纳:

欲求圆满地利他,必须普遍地摄受众生;欲求普遍地摄受众生,需要契机传法;欲求契机传法,必须自己先通达三乘道法;欲求通达三乘道法,必须学习三乘道法。由此成立:菩萨为求圆满地利他,必须遍学一切圣教。

比喻:

发心救护世间一切疾苦,就应当摄受一切种类的病人,如果只摄受其中一类,则与发心相违。然而,要做到普遍地摄受一切病人,自己必须通达治疗一切疾病的方法。因此,应当遍学一切医方。

以下引教为证。

了知三乘道者,即是成办菩萨求事所有方便。阿逸多云:“诸欲饶益众生,由道种智成办世间利。”

了知三乘之道,即是成办菩萨所求利他事业的方便。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中说:“欲求饶益众生的诸菩萨,须由道种智成办有情利益。”

“道种智”:“道”是道法,“种”是种种,“道种”即所有声闻道法、缘觉道法、佛陀道法,广说有无数种能得解脱的道法。“道种智”,即了达种种道法的智慧。

《胜者母》 [3] 中亦云:“以诸菩萨应当发起一切道,应当了知一切道,谓所有声闻道,所有独觉道,所有佛陀道。如是诸道亦应圆满,亦应成办诸道所作。”

《般若经》中也说:诸菩萨应当在自心中发起一切道,应当了知一切道,即所有的声闻道、所有的独觉道、所有的佛陀道。如是诸道也应当在自己心中圆满其断证功德,也应当成办诸道的所作。

依于上述的正理和圣教,而下结论说:

故有说云,是大乘人故,不应学习劣乘法藏者,是相违因。

因此,若有人说“我们是大乘人的缘故,不应学习低劣声缘乘的法藏”,则是在说一种能立与所立相违的理由。

能立“是大乘人故”,所谓大乘人,即誓欲度脱包括声闻、缘觉种性者在内的一切众生的发菩提心者。所立是“不应学习利益声闻、缘觉种性者的劣等小乘法藏”。显然相违。

庚二、为圆满自利菩萨须学一切圣教

趣入大乘道者,有共、不共二种道。共者即是劣乘藏中所说诸道,此等何因而成应舍,故除少分希求独自寂静乐等不共者外,所余一切,虽诸大乘人亦应修持。故诸菩萨方广藏 [4] 中,广说三乘,其因相者,亦即此也。

为了圆满自利,修行者应当趣入能成就佛果的大乘之道。而趣入大乘之道,又有共与不共两种,即共于小乘的道和大乘不共之道。所谓共道,是指小乘三藏中所说的皈依、业果、出离心、四谛、十二缘起、别解脱戒等等。既然是共行之道,有什么理由舍弃呢?因此,除了少部分自求寂静安乐等的不共者之外,其余一切道品,即使大乘人也应当修持。因此,在菩萨方广藏中广泛宣说三乘,其理由也在这里。

“除了少分自求寂静安乐等不共者”:比如,菩萨为了利他可开许行持,而小乘戒遮止的行为。

复次正遍觉者,非尽少过圆少分德,是遍断尽一切种过,周遍圆满一切种德,能成办此所有大乘亦灭众过、备起众德,故大乘道遍摄一切余乘所有一切断证德类。 是故一切至言,悉皆摄入成佛大乘道支分中。

这一段是由果推因,成立一切圣教都摄入大乘道的支分中,也就是由果圆满,推出因必定圆满,果一定观待因的缘故。

所谓“自利圆满”,即是成就无上菩提。无上菩提的体性是断尽一切种类的过失(非仅断少分),圆满一切种类的功德(非仅圆少许)。由果是断证圆满的体性,可决定其因——能成办此果的大乘道也需灭除一切过失,引生一切功德。因此,在大乘道中含摄有其他乘所有断证功德的种类。由此便成立,对三乘种性者开示断证的一切佛语,都可以摄归在成佛大乘道的支分(部分)中。

以能仁言,无其弗能尽一过失,或令发生一功德故,又彼一切,大乘亦无不成办故。

这一句列出了两个理由:一、佛语中没有不能断除一过、或令发生一德的章句;二、所有一切断证的品类,大乘无不需要成办。因此,一切佛语都可归摄在成佛大乘道的部分当中。为寻求自利圆满,菩萨应当遍学三乘。

庚三、摄义

所谓“一切圣教都是一补特伽罗成佛的支分(部分)顺缘”,有两方面的理由:一、利他方面,三乘法藏是成办利他的所有方便,为了求得利他圆满,菩萨应当遍学三乘。二、自利方面,欲求获得断证圆满的无上菩提,应当断一切过、证一切德,一切断证的品类又全部都摄在大乘道中,而一切佛语都具有离过生德的功能,因此都摄归为成佛大乘道的部分顺缘。

己四、于彼辩答

设作是云:“若入波罗密多大乘,虽须劣乘法藏所说诸道,然于趣入金刚乘者,度彼岸乘所有诸道非为共同,道不顺故。”

如果说:虽然趣入波罗蜜多大乘,必须具足下乘法藏中所说的出离心、因果见等道,但是对于趣入金刚乘者而言,波罗蜜多乘诸道并非共道,道不随顺故。

这是把金刚乘和波罗蜜多乘视为互不相同的道,理由是“两种道不随顺”。以下就破斥“道不相顺”的观点。

此极非理,以度彼岸道之体性,悉皆摄入,意乐谓于菩提发心,行

[ 1] 《释菩提心论》:龙树菩萨所造。

[2] 《释量论》:法称菩萨所造。

[3] 胜者母:般若经,般若为胜者佛陀之母,故称胜者母。

[4] 方广藏:十二部经中一部,凡佛说方正广大之真理的经典,都摄于方广藏中。《集论》云:“何等方广?谓菩萨藏相应言说。为何义故,名为方广?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所依处故,宣说广大甚深处故。”因为是一切有情利益安乐的依处,宣说甚深和广大的依处,故名方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