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心引导讲记
《净心法要》 ︱ 益西彭措法师.译讲 ︱
“不论是苦、是乐、是舍,都是苦因”,所以每一刹那都是行苦。为什么是苦因呢?因为凡夫不论感受什么都有执著,感受的同时引生三毒而成为痛苦之因,即:以乐受增贪,感得在六道中受生等苦;以苦受增嗔,感得恶趣之苦;以舍受增痴,执有漏法为常乐我净,致使上述二苦随逐不舍。
下面从因、果、体等侧面观察五取蕴的行苦性。
一、五取蕴每一刹那都是走向刑场的脚步
从现世来看,我们受业的支配,从出生开始,每一刹那都在走向死亡,所以五取蕴每一刹那都是死苦之因。
从更长远来看,只要没有现证无我智慧,则不论苦受、乐受还是不苦不乐受,只要有受,就会以受缘生爱而增上贪嗔痴,立即种下引生后有五蕴的因。因此,每一刹那都是新蕴痛苦的源泉。
比如:凡夫苦受现行便生嗔心,从而种下地狱之因;享受欲乐时,播下贪欲种子,而成为饿鬼之因;在商业场中激起竞争心,而成为阿修罗饱尝战苦之因。
如果把每一刹那的心态都标上记号注明,就会发现相续中有地狱因、饿鬼因、牛马因、无色界堕落因、人中短命因等不计其数的苦因。
如此观察便知,不论生起任何感受,当下都会成为取受后有五蕴、感受生死痛苦的因缘。所以,五取蕴每一刹那都是走向刑场的脚步。
二、五取蕴是潜藏了无数炸弹的大弹药库
五取蕴就像潜藏了无数炸弹的弹药库,而且时刻都在贮藏新的炸弹。比如:二十岁时,五取蕴中就已潜藏了未来牙齿脱落的炸弹、耳聋眼花的炸弹、弯腰驼背的炸弹、心脏病等发作的炸弹、失眠的炸弹、老年痴呆的炸弹、记忆力衰退的炸弹,或者某时贫困的炸弹、各阶段身心遭受磨难的炸弹。再往后世看,还有各种生老病死的炸弹、地狱刀山剑树的炸弹、各种饿鬼饥渴之苦的炸弹。所以,当下的五取蕴含藏了无数苦苦、坏苦的种子,怎么会是安乐呢?通过观察五蕴不安稳之相,便可了知五取蕴如同大弹药库。
就身体而言:水大不调,即引起咳嗽、消化不好、肠胃病等;地大不调,导致肿胀沉重、举步维艰、懒于运动或皮包骨头;火大不调,则会乍寒乍热、全身骨骼关节酸痛、大小便不通;风大不调,即站立不稳、身体虚浮疼痛、肺闷胸胀、呼吸不顺。
以心来说:荣耀时,放纵骄奢,受辱时,败坏意气;高贵时,生起骄慢,低贱时,产生自卑;富贵时,引发贪染,贫困时,增上吝啬;受乐时,引动情欲,受苦时,滋生忧愁;闻赞叹,便生高慢,听诽谤,则恼羞成怒;适合心意时,增长贪爱,违逆不顺时,又起嗔心;亲爱时,牵动我情,疏远时,生起我恨。所以,五取蕴一旦遇到不同境缘,就会引生八万四千烦恼,这说明它当下便含有八万四千种烦恼种子,是一种粗重随逐的苦性。
三、五取蕴如钩锁连环
由于往昔业惑的牵引,众生取受了五取蕴的有漏身,又在五取蕴上引发感招死有、中有、后有等业,如同连环锁一样。果上束缚尚未摆脱,又引许多因上的束缚,导致在六道中不断流转,数数舍身、受身,时而快乐,时而痛苦,变化无常,不论转生何处,都不得安稳,须独自感受六道中无量诸苦。所以,五取蕴是所有痛苦的源泉。
四、五取蕴似箭,自己是无奈的凡夫
有情自从入胎开始,就注定一生马不停蹄地奔向死亡。在奔向死亡的过程中,生命每一刹那的显现皆非随主观意愿而转,唯一是受过去的业惑支配。
譬如:在母胎中,胎儿无法决定自己下一刻身心的转变。在业力的推动下,刹那刹那新陈代谢,按既定的程序不断迁变,在将近三百天的时间里,从一个受精卵迅速发展成具备身体支分的胎儿。
出胎之后,在业风吹动下,五取蕴不断成长;成熟时,又迎来衰败的老年;死亡后,又结生新的蕴身。如此周而复始,出了驴胎又入马腹,作了天人又堕饿鬼。总之,一切皆随业惑而转,毫无自在。从这被动迁流、无一刹那安稳的角度,可以了知,五取蕴是行苦的本性。
庚三、观想《杂譬喻经》中的轮回生死图
无量劫以前,有人经过一片大旷野时,被一头凶猛的狂象追赶。他惊惶失措地拼命奔逃,忽见一口枯井边有一根树藤,就赶紧攀着树藤躲入井中。
这时来了黑白两只老鼠,轮番不断地啮咬藤条。井的四壁上盘着四条毒蛇,张嘴吐舌地向他咬来,井底还有一条大毒龙,正等着他坠落。
他心里万分恐惧,既害怕狂象、四蛇、大毒龙的伤害,又担忧藤条被咬断。
这时,树根上有五滴蜂蜜滴入口中,他觉得很甜蜜;但好景不长,树藤立即剧烈摇动起来,一群蜜蜂飞来围着他叮咬,忽然燃起的野火烧着了树藤。
比喻中,“旷野”表示无明长夜,“人”指三界凡夫,“狂象”比喻无常,“枯井”比喻生死,“藤条”比喻命根,“黑白二鼠”代表白昼和黑夜,“二鼠啮咬树藤”比喻念念生灭,“四条毒蛇”比喻地水火风,“毒龙”比喻死亡,“蜂蜜”比喻五欲,“野火”比喻衰老和疾病。
我们在生死的枯井中,拉着命根的藤条,随念念生灭,度过一个又一个昼夜。地水火风四条毒蛇一直噬咬着我们的身命,即使偶尔有些短暂的五欲蜂蜜,却在享受的同时,又生起种种邪分别,而再度落入生老病死当中。
轮回就是如此,一直为苦所逼,时时面临着死亡的恐惧,即使稍得短暂的乐受,却又成为未来的苦因,所以毫无安乐可言。
己二、观修之量
【 如是,凡是与三苦相应的三界所摄有漏之蕴,如同火坑、粪泥,成为痛苦的依处,乃至对此尚未产生坚定的定解之间,应当不断观察修习。 】
“三界所摄”,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摄,下至无间地狱,上至有顶。
就主要而言,三恶趣沉浸在苦苦中,欲界、色界被变苦恼乱,无色界为行苦所缚。从整个生死的体性来看,只要尚未生起出世间道,五取蕴必定无法超越苦苦、变苦、行苦,所以说“与三苦相应”。
我们要对五取蕴如火坑、粪泥般成为痛苦的依处,生起坚定不移的定解。在未现前如是定解之前,应持续不断地观察,直到生起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