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心引导
《净心法要》 ︱ 益西彭措法师.译讲 ︱
顶礼上师!
修习此净心引导时,在寂静之地以静虑的威仪安坐,心中缘想暇满难得等后,对于修法生起爱乐之心。
在自己头顶上清晰地观想本师释迦牟尼佛,周围以大小乘僧众围绕,在这些圣众之前念修“所有十方世界中”等敬献七支供。此后,以猛利的敬信从内心深处如是祈祷:此座之中,唯愿加持我与一切有情,心中能生起净心修行次第。其次发菩提心:为了一切有情,愿我当来成就正等觉佛果,为此,我欲修习净心次第。
首先,将自己贪爱的对象或者任意一人,以心观想在面前。如同尸陀林中分解尸体般,从其右眼开始,分成皮、肉、骨骼、内脏、秽物等,各自摆放一堆,对这些需要明见“此是此,彼是彼”而观想。
三十多种不净物中,每一种都以分别念逐渐分解,一直分到极微尘为止,由此应当透彻认识身体具有过失的自性。同样,把身体别别分解为骨肉等的坚固地界,暖热火界,气息风界,血液、尿液等的水界,孔隙窍穴的空界等,以这些体相不同的诸界、如凶残毒蛇共聚一处般所聚合的有漏之身,实为虚假、无有实义的体相,对此以智慧眼观察。
入座时间,长短无有一定,乃至心中尚未明观之前,须要不断修习。对此,经藏中说:譬如稻米、青稞、黄豆等堆积一处,智者各别认识到“这是稻米、那是青稞”等等。同样,对于蕴的界分解而观察,由此能了知在蕴上是如何存在多体的。首先需要这样对于色法观察。
当完成了一次如上的别别明观之后,再把受分为苦、乐、舍三种,对乐也分为眼见妙色、耳闻妙音等多体,这其中的每一个又有多种分类。如此把受也分成多体而观察。
此观结束后,对想而言,也有殊胜、低劣、中等等的种种想,对柱子、宝瓶、象马、男女等的种种想,各自按胜、劣、中等区分,又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因此,此想蕴也是种类众多的法,应当心中确认“的确如此”而产生定解。
所谓行蕴,是与心王相应之蕴,包括除去受、想二者之外的思、触等种种心所,这也是有许多种的。譬如,善心所具有信、惭、愧等多种,不善心所也有无信、无惭、贪、嗔等。以此为例,具有众多不同的种类,而其中对一个如贪或无贪的心所,如果以处所、时间、相状的方面区分,又可以分成无量。因此,行蕴也是许多种类的多体,按照这样想而观察。
再观想:对于识,也具有从眼识乃至意识之间的六种,其中每一种又有许多种类,譬如,眼识具有取蓝、取黄等种类不同的多体,如是而观察。
如经云:“诸色如聚沫,诸受类浮泡,诸想同阳焰,诸行喻芭蕉,诸识犹幻事,日亲之所说。”当心里肯定“自己确定是如此”而生起了殊胜定解之时,在不忘失的状态中能安住多久,即应安住。
如果相续消失,则不必刻意连接,应当把观想移到无常上来。也就是说,诸有为法都是自己形成之后,不住第二刹那而无间迁变的,从最初产生到最终毁灭的最后刹那之间,每一刹那生而即灭。实际上,无论是如闪电般的一个刹那,抑或安住一个大劫的器世界,凡是所作性,都仅仅是以次第刹那生灭的相续而安立的,如同流水和灯焰一般。了知之后,内心便于此安住。
总而言之,对于一切器情世界所具形成之后坏灭之相,外界四季迁变,内有情由少至老的变化,从高至低、由盛而衰、由乐至苦等,凡是自他所见所闻的种种法,一切诸行犹如闪电、水泡、浮云般迁变的现象,乃至尚未对此生起明确的定解,就要持续不断地观修。
上述观想的相续消失时,如是由种种多体之法积聚而成、具有刹那不住、迁流之性的有漏取蕴,对此观察的话,不仅其相续和粗法,就连每个刹那也是:如同现在为痛苦,是苦苦。凡是属于自性似为安乐但以刹那灭而相续迁变的这一类的刹那,都是变苦。不论现在是苦、是乐、是舍,都如有毒之食,某时不成为苦因的刹那一个也没有,依靠前前刹那产生后后之故,即使前面有一个刹那不具足,也会障碍产生后后之果,因此,这所有的刹那也都是痛苦之因,故为行苦。如是,凡是与三苦相应的三界所摄有漏之蕴,如同火坑、粪泥,成为痛苦的依处,乃至对此尚未产生坚定的定解之间,应当不断观察修习。
此外,诸如地狱的寒热等六道各自具有的痛苦,以及自己内心感受最深等的痛苦之相,凡是任何一种见闻的对境等,次第与多少没有固定的要求,这样对于三有中存在的所有大大小小的痛苦之相,竭尽自己的力量思维。如是数量众多、难以忍受的种种痛苦之相,在没有获得圣道之前,一直层出不穷地产生。这都是从这个有漏近取蕴的相续中所产生的,乃至尚未洞察到其纯具过患的自性之间,应当观察而引生定解。在定解自然产生而以其力量使心安住它的状态期间,如是思维而安住。
在这一观想的相续快要消失之时,则通过前面三种观察所引的定解再来认识:仅仅是对所作五蕴无常、多体、痛苦的自性,妄计为补特伽罗、人我、自我而已,对此,所谓的补特伽罗、人我、自我的自性,任何成立的也没有,如同明眼者眼前的盘绳上无有花蛇一般。以智慧眼能观见:除了仅仅是对微尘和刹那的相续及聚合之蕴,不观不察假立为我之外,并没有所谓“我”的自体。
一般而言,无我是主要的所证,但此处不必单独着重强调它,因为对于三种观察着重抉择观修,以其修习力便能轻而易举地认识无我。对此,也是在无我的定解尚未消失之间,须要修习。
当要产生其它分别念时,不要让心跟随这些念头,应当如前再从观察五蕴为多体开始,心中不断地依次修习,由此心中对每个所缘都要做到非常确认而修习。(在此期间,)有时观察自相续之蕴,有时观察他相续之蕴,有时观察总的有为法,这样三种,随自己心里适合哪一种而观察。起座时回向善根,并在放松的状态中休息。
又入座之后,如同野火炽燃一般,观修之轮不停地转动,令心无机会产生无意义的分别念,而尽力护持好相续。如果其间心生疲倦,则什么也不想,空荡荡地放舍而休息。
又起心动念时,应当再三这样想:生起其它无意义的分别念有什么用呢?对于如理作意的方面应当用心。由此,某时一缘专注时,将会无勤产生强大的定解之力,并且在心散逸时的座间,心中也会自然浮现出前面观想的内容,而成就大的义利。
以上这些经藏中的修行次第,不论智愚都不难了解,除了这唯一具有大义的串习之外,不必观待理论上的寻思勤作。如果加以串习,则能通达诸法的扼要,故而对此:
言不为主修为主,若修不语心内知,
不修仅说如鹦鹉,故应如此而观修。
班玛江称诚劝请,并献纸等作助缘,
麦彭尊者以略义,一饮茶间而挥就。
茫嘎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