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心引导讲记
《净心法要》 ︱ 益西彭措法师.译讲 ︱
戊三、以万法唯心成立刹那灭
如果能抉择万法唯识,就可以决定诸行无常,对此可分两个方面抉择。
一、识是刹那性
“识不孤起,待缘方生”,任何一种心识皆非孤立而起,都是随缘而产生的。譬如:听一首歌曲,因为有歌声,才有了别歌声的耳识,当歌声一停,耳识也就灭了。因为识是待缘而生之法,所以是刹那性;如果识不是刹那性,则应成常有或常无。识若常无,则成无情;若常有,则无任何变动及作业,应成一切见闻觉知的作用都无余断绝,但这显然与现量相违。所以,分别心决定是刹那性。
二、由生灭心,现生灭法
凡属于因果之法都是刹那性,因为:若因不是刹那性,则因始终不灭,因不灭如何生果呢?若果非刹那性,就应当不是新生之法,也不能安立果名。或者,若常法能生果,应成虚空能出生鲜花;若以因能生常法,应成可以制造虚空。
其次,万法唯由心识显现,识为因,万法为果,因此可以一概决定:识是生灭,识所变现的万法也是生灭。由此成立一切有为法是刹那灭。
戊四、刹那性和相续的关系
一切有为法都是刹那生灭的,所谓相续只是对刹那的累积而假立的,此外并没有一种实有的相续。任何事物不论安住多少天、多少年、多少劫,都只成立是刹那性,不是由刹那积累的年或劫等,在这世上毕竟不可得。
正因为相续是在刹那上安立的,所以才能安立名言中大大小小的时间,即:刹那数量少的是短时间,刹那数量多的是长时间。所以,引导文说:“实际上,无论是如闪电般的一刹那,抑或安住一大劫的器世界,凡是所作性,都仅仅是以次第刹那生灭的相续而安立的,如同流水和灯焰。”
认识之后,要把心安住在这一意义中,目的是为了以无常执对治常执。
以往,我们不觉察相续是假立的,只是想:“这座山、这幢楼毁灭之前一直安住,只是遇到了某种因缘才毁灭的。”一般,我们对粗无常都能了解,但对一期相续都有坚固的常执。现在,则应反过来认清:任何一种相续都只是以一连串的刹那假立的,并没有一期不变的事物。崇山峻岭、高楼大厦、男女老幼,都是刹那刹那动摇不定,如流水不停地奔流,似灯焰不断地闪烁。
按这样了知后用心串习,就能遣除以往执相续为不变的常执。如此透视五蕴刹那生灭的面目,便可了知五蕴除了是多体之外,更是一种不可信任、毫无实义的法,由此便不会被眼前的假相所蒙蔽。有漏五蕴原本是这样破碎、不安稳之法,如此思惟之后,极易对它产生厌离。
《中阿含经》说:“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所以,此修法并不仅仅停留于观修相续毁坏的粗无常上,更要认识一切事物都只是以刹那生灭的相续假立的。
这样观察,就是“初以分别观察力,摧破引生烦恼相”。以往,我们缘一种永恒、坚固的假相生起贪执,现在依靠观察认清时间上的假合相,还原相续的本来面目。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们认识到五蕴就像一个装满了大米、小麦等各种粮食的大粮仓一样,是多体的自性,由此可遣除执五蕴为一体的执著。
进一步,从时间上认识五蕴犹如一条河流,只是一连串微尘、心念的生灭之流。由因缘所造的身心世界,其每一法都是刹那性,此外决无恒常之法,这是名言中的实相,认识后就能遣除执著常有的颠倒分别。
以往,我们很少用心去体会身心世间的瞬息万变,不了解一切过程都只是极其快速的相似相续,所以才认为世界是坚固的,存在永恒的物质、情感,或者有某种屹立不变的东西。
现在,应从粗大的变异入手,用思惟的剪刀把器情世界大大小小的事物,顺着时间之流,剪成一个个刹那。如果说多体观是空间上的分解,那么无常观就是时间上的分解。我们用智慧眼见到五蕴只是刹那的相似相续,并不是“常”,认识后要反复不断地如理作意:“这只是许多个刹那的相续,除了刹那外并没有前后一体的常法。”并且要巩固这个作意。
一、观身无常
我们向内观察,会发现复杂的人体实际是一种瞬息万变、不断生灭的自性。
随着心脏的搏动,人体上上下下都顺着统一的节律在运动,气血不断运行、脉搏不停跳动、各个器官持续运转。即使四肢不动,体内所有的部分也都在快速地生灭和运动。
我们观察时,应先选定观察的对象,才不致于分散心力。这样细致、持续地观察一个对象,便能产生定解的力量。
譬如:先将注意力放在眼球上,则易体会眼球一直在不断转动,即使闭眼也不是静止的。再进一步思惟,因缘所作的眼球在第一刹那生起后就从未停止变化,必定是刹那灭,因为如果不是刹那灭,则应一直不变化,而现在眼球有转动,就说明它每个刹那都有空间上的变异,如此积累起来才形成运动。
再把眼球细分至微尘,可以认识:无数个微尘随着因缘不断地生起灭去,就像电视屏幕上的光点起起灭灭一样。由此了解,所谓的“眼睛”只是一堆微尘不断地生起灭去而已。
顺着这个思路,从上至下,一一观察三十六种不净物,或者按四大一一观察。然后,再综合起来观察,最终可以清晰地觉知“原来这就是身体的实相”,所谓的身体,只是一连串微尘瞬间生灭的现象而已。过去未加观察时,第六意识把前后相似的刹那法误认为一体,而使我们执著身体为常有。实际上,第六意识的分别完全欺骗了我们,它使我们生起无意义的执著,造成了无尽的轮回。
二、观心无常
分别心是观待因缘而生起的,境界现前,六识随之而生起,境界坏灭,它也没有安住的能力。反观自心,可以看到随着六尘刹那生灭,分别念也是不断生起灭去。我们的心相续,只是分别念瞬间快速生灭的过程。
由于变化的过程极其迅速、连续,而使我们误认为有一种恒常的心识。实际上,分别念只是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地生灭,根本没有实体。
佛在《大宝积经》中说:“心如河流,生灭不住;心如灯光,因缘所起;心如击电,刹那不住。”将注意力集中在心念上观察:前一念已灭,后一念未生,这一念才现前,便又立即坏灭。所以,只有当下一刹那,再无更多的法,而且这一刹那也不会安住,就是刹那无常。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有为法之中,心的无常最容易了知。所以,在四念住中,第三个念住是观心无常。
省庵大师写过观心无常的偈颂:
“妄心无著处,体相竟如何,
闪闪风中烛,摇摇水上波。”
妄心没有一个可执著之处,它的体相如何呢?就像风中闪闪的烛光,水上不断动摇的波纹。这是描述分别心刹那刹那生了又灭的体相。
“一家门户别,六个弟兄多,
扰扰各驰竞,纷纷总不和。”
一个大宅院中门户各别,其中住了六个弟兄,他们纷纷向外奔逐,彼此总是不和。“家”是指我们的五蕴身。“六弟兄”是指六识,它们时时攀缘外境,眼逐色法、耳逐声音等,而且,眼识不与声音和,耳识不与色法和,每种识都只缘各自的所缘境。
“青黄俄改换,动静屡迁讹。”
眼识才刚了别青色,又变成了别黄色,这是观眼识无常,即观察:随着所缘境的色法刹那刹那变化,眼识也是刹那刹那生灭。
一阵声响过后,又归于安静,随后又响起其它声音,声音起起伏伏,时而动时而静,了别声音的耳识也是前识灭去、后识又起。随着所缘境声音的刹那变化,容易认识耳识是刹那生灭的。
“臭别香随到,甜来淡又过,
炎凉易反覆,好恶每偏颇。”
告别了臭气,又来了香气,是指鼻识无常。甜味来时,淡味又去,是指舌识无常。冷热不断转换,身识也是无常。有时认为好,有时认为不好,常常贪执一边,意识也是无常。
以上以六识为例,说明观心无常的方法。其它受、想、行三蕴也应如是观察。譬如:六根接触六境时,先观察境界是不断变化的,触境生起的感受也必定刹那生灭。例如,舌根接触味尘时,内观自己的感受,可以认识受是一种刹那性,除了一刹那的生灭之外,找不到可以安住两刹那的受。依此,也应观察取相之想以及各种行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