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再谈学习坏苦

《四法印讲记 第二法印·有漏皆苦(上)》 ︱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丨智圆法师 讲授 ︱

打手机的快乐是坏苦的自性

有一篇《手机狗》的文章讲一次网上调查“今夜你关不关机?”结果半数人不关,理由大多是怕朋友找不到。作者由此发挥,认为人们花了几千块钱,是买了一条拴狗的链子套在自己脖子上,手机的铃声相当于狗铃铛。很多人已经对自己手机的铃声变得非常敏感,只要轻微一声“嘀”响,无论在多远、在开会甚至在争吵,都会飞快奔来,活像一只发现骨头的小狗,结果八成是一条无聊的短信,或者是催交电话费。

(不要误解这是在骂人,“手机狗”指我们的妄执心,是需要努力对治的法。要看清这个妄执心怎样被栓牢在手机这条狗链上。)

确实,我们的妄心好像天生愿意被人牵着,一天接不到手机就像河南人一天不吃面条一样,等于没过。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开机,晚上回家前第一件事是删短信。手机让人每时每刻有所期待。连吃饭闲谈之际,都下意识地瞟上一眼,看看有没有没接的来电或短信。如果丢了手机就会失魂落魄,仿佛和这个世界失去了联系。(《手机狗》)

以下做一些观察:

手机能够随时随地给人提供通讯方便,人们最初拥有它时,充满了美好的幻想,会迫不及待地尝试它、享用它。不论是坐着还是行走,都要打打,享受一下生活的好感觉。恰恰是在内心享受手机快乐的时候,就已经落入了坏苦。在经过了上百次的使用串习后,开始对手机上瘾,必须随时带在身上打一打,这就是已经串习成病态了,哪天依靠不上,苦就会不客气地逼恼上来。

因为自心随时随地地用它、缘它,习惯了,就养成很强的行为惯性。整个身心都形成了条件反射。比如,听到手机铃声的反应、随时用手拨手机的行为、随时从口袋里掏出来看看的行为,一系列都牢固地建立起来了。每一次反应,全身的细胞都按着固定的方式在快速运转。所以一方面看,打手机多么潇洒自在;另一方面,这又是多么严重的坏苦。一个人全身的细胞都被紧紧地套在手机的链子上。只要一天没带上它,全身的细胞失去了惯常的所缘境,要冲动又没地方冲动,在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全身陷在不自在中。

所以,“乐”和“苦”是一对孪生姐妹。既然享受了随时随地拿着打的快乐,就要“享受”没带上就浑身不自在的苦恼;既然有常常接到短信的惊喜,也就有时刻期待的焦虑;既然有与很多人建立联系的快乐,也就有害怕失去联系而不敢关机的担心。所以,“苦从乐生”,有打手机的乐,也有缘手机引起的苦。没用过手机的人,连打手机的乐都不知道,怎么会有失去它的苦呢?身上没有手机,但不会出现上述浑身不自在的苦。所以,缘起律很公平,一头有大喜出来,另一头就有大忧出来。而没有惊喜,就不会有忧愁,这才是真正的自在,因为没有被套在相对的苦乐里,没有被苦乐的绳索牵着鼻子转。

众所周知,未来科技的方向是试图用手机来代替更多的个人设备,比如电脑、通讯、相机、信用卡、钥匙等等。目前一部手机的处理能力,相当于1990年的一部电脑,以后还会迅猛升级,手机上网、手机开门、手机刷卡等等也都在继续发展。

可以预断,在最初使用更高级、更方便的手机时,会有一些快乐。但快乐的同时就是陷在坏苦中,心被手机拴得更紧,甚至半条命都搭在里面。

手机的功能在升级,拥有它的快乐也在升级,手机不在时陷入的恐慌也一定会升级。一旦没带上它,或者它出点什么故障,就会浑身不自在。甚至将来的人到了生命垂危之际,也许要看到手机放在枕边,才能安心地闭目,与世长辞。

上网玩游戏是坏苦的自性

最近,网络上发生了一件事,一家大型在线游戏网站关闭了一个多月。数百万游戏玩家在这段时间中普遍出现了空虚、失落感,情绪焦躁不安,在网络上到处骂人,大发光火。

一个月后,网站恢复,玩家们又赤膊上阵,重新投入到精彩激烈的游戏中。网络上又风平浪静,恢复了正常秩序。

这种很多人在一起玩的游戏,乐受的感觉比一般活动大得多。玩过之后,强烈上瘾,所以玩家们每天固定地要花一定的时间玩一玩。

要知道,玩精彩游戏,玩得快乐就是很强的坏苦。一旦网站关闭、得不到这种快乐,内心的苦便强烈凸现出来。

心理上的表现:空虚、失落、骂人、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呆在那里心神不宁、坐立不安,无法安下心来正常工作。这些苦都是由玩游戏的快乐引出来的。如果没打过游戏,这类怪怪的苦怎么会跑到身上来呢?像上面说的玩家,一个多月情绪低落,心神涣散,甚至没理智地发火骂人,做各种出格的行为。长此以往,智力和意志力都会受到损害,失去健康、稳定的心理和人格。生活、事业、家庭,都会出现严重障碍。强烈的游戏瘾,一旦得不到满足,说不定精神也会崩溃。

问:为什么玩不成时会障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答:就像吸烟、喝酒,必须吸足了、喝够了,心才满足,没有过足这把游戏瘾,想玩的贪欲会搅得人心不安宁,在这样焦躁不安的状态下,怎么能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再看网站恢复时,网上又还原为一片平静。这些玩家们又开始“快乐”,又忘我地投入到游戏当中。可悲的是,又一次掉入了更深的坏苦中。

(心理法则是共通的,坏苦原理在种种享乐方面都有同类体现。当追求欲乐受到阻碍时,人们会暴发嗔心、会焦躁不安等等。追求游戏乐是如此,追求其他乐也是如此。观察到达一定量时,会发现千篇一律,都不出坏苦的圈套。

比如,经上讲到有个少年在他刚出生时,父亲就走了,从此没有回家。母亲辛辛苦苦把他抚养长大。后来他和一位长者的女儿两情相悦。一天,他想出去和那个女孩约会。母亲把他关在屋里,要阻止这件事。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顿时生起极大嗔心,拔剑杀了母亲。

试想,是什么让他丧尽天良杀害母亲呢?就是欲乐。因为曾经享受过,便由贪欲的冲动再次求取,任何人阻止,他都会像发狂的猛兽,身心被贪欲逼迫得丧失理智。其实,种种欲乐无不如此,贪到了固然“快乐”,得不到时更加难受。这就是把“快乐”安立为坏苦的原因。)

上网是坏苦的自性

最初受媒体的宣传影响,人们觉得上网非常先进、神秘。在最初上网的过程中,好奇地东看西瞅,觉得新鲜、好玩。网上有很多东西能满足猎奇心理,使人整个像进了大海一样,东游西逛,很长时间下不了线。

过了一段时间,新奇感消失,觉得不过是这些东西,再继续上网也找不到什么新奇事儿。下网一两天后,又生起想上网的冲动:里面肯定有好看的、好玩的!里面有什么新奇事儿?原先上网的心态又冒出来了。这就是猎奇的心理(等流),总觉得那里面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起初每次上网,都有一种期待,里面的新闻很有意思,看到上市的大片很高兴,与人聊天很过瘾等等。但一段时间过后,又觉得没意思。下网之后,仍然很空虚、很失落。

像这样的上网的新奇感,就是典型的坏苦。因为新奇感过后就是乏味,内心空虚而失落,反面的苦出现了。

空虚了一阵,受不了这个苦,又到网上去寻找、去猎奇,想求取一点娱乐。一旦下网,幻觉消退,又陷入空虚。空虚就又想上网……周而复始,落在相对苦乐的循环中,人就被束缚在里面难以解脱。这里仅是举出一个方面,具体细节大家可以展开观察。

总之,下网的苦是由上网的乐带来。一般人认为上网能带来快乐,但这只是片面的认识。正确的认识是,上网既带来乐,也带来了苦。而且,发展下去,会让自己愈陷愈深,最后缠死在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