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再谈学习坏苦

《四法印讲记 第二法印·有漏皆苦(上)》 ︱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丨智圆法师 讲授 ︱

很多人的想法是:新事物、新感受,我都要去尝试一下;没有尝试过,怎么知道它后面是苦?为什么不让我追求?

当然,尝试、贪求过后吃了苦头,也有可能悔悟。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不理智的做法。人们享受得太多了,尤其当今世界,天天不断发展新花样,享乐的诱惑力越来越强。形形色色的享乐如同无边大海,任何一种花样都可以把人陷没。如果对每种没尝试过的快乐,都要等到尝受大苦之后才懂得不能贪求,那么何时才能脱离欲界层出不穷的享乐或坏苦呢?

所以并非以这种方式,不是非要去尝试吃尽苦头,才能确定取舍。有智慧的人“明见机先”——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已了知利害,故不入圈套。坏苦观察得足够深刻,便能起到这种作用。因为洞察到种种有漏乐都尾随痛苦,贪著乐其实是制造苦,形成了很强的观念时,未来行为的取舍方向就会清楚地呈现。以此对坏苦的定解,可以完整地看清未来所有有漏乐的取向。无论未来时代如何发展,概念怎样更新,新时尚、新快乐怎样出现,都是万变不离其宗。说穿了,只是一种苦事,自己便不再伸手攫取,内在离欲、求解脱的心也不再动摇。

问:未来会出现那么多缤纷多彩的快乐,每一样都没有尝试过,没玩过、没吃过、没看过,谁都渴望得到。如果说学了坏苦,就能遮止内心的冲动,我很怀疑。

答:在尚未看透有漏乐的本质时,当然还会有幼稚的幻想,按捺不住追求和尝试,一旦识破它苦的本性,决定会止息贪求。因为当初探究坏苦时,采用具体观察、分点突破的方法,直接针对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物质享受、名声财富、权力地位、情感娱乐、器界环境等,都一一透视其坏苦的本质,由此内在的观察智慧已经成熟。未来不论有怎样的快乐显现,总超不出上述情况,一旦遇到就能结合法义,一眼看穿。不论变换出多少花样,也蒙蔽不了智慧的眼睛。

举例说明:人们的头发从黄色染成红色,又从红色染为绿色,又换成一边染一边不染,一看就明白,这自以为快乐、其实只是坏苦的无聊行为,没有任何大的意义。其他衣服、房屋、汽车、电脑游戏、电影电视等等,完全和头发染色一样,看穿了,就是在变换一个感觉,而贪著虚妄的感觉一定会系在苦中。如此透彻认识坏苦之后,便不愿再盲目地跟着潮流转,也就一揽子解决了未来从人间到天界的所有有漏乐的取舍问题。

问:天界离我们那么远,怎么能确认它是坏苦而止息贪求呢?

答:认识天界的坏苦性,一种是像难陀那样,依靠佛的神力带他到天界和地狱里观看,让他注意到正当享受天界欲乐时,就已经有地狱的苦在等着,由此生起厌离心;目前一般众生虽没有这样的机会,但也不是没有办法——以坏苦之理一推到底,就可以在此时此地断定天人的命运。

为什么能一推到底呢?答:坏苦理唯一在我们的心上。对于心上的现象,现在就可以观察到它的本质、看清它的规律,此共通、普遍的规律无论在哪种时空境界里都决定成立。依此理观察天界的命运或快乐境界,不过就是天人的身体、天上的宫殿、五欲、天女等等,而这些都只不过是人间快乐量级的放大,没有本质的差别,所以印定天界的坏苦更深更强。由此类推整个三界的有漏乐,都无非是坏苦。之后,内心就急切地想从有漏乐中出离。

如理观察引生的不是片面的、偶尔的、范围狭窄的出离心,而是贯彻一切处,何时也无怀疑、无动摇的出离心。

反之,对有漏乐不死心是源于内在的不明了。如果外求种种欲乐、内求禅定喜乐的习气很严重,就总有求取的冲动,这些全都来自无明的作用。体现为内心一直不满足,总以为外面有可求取。心不死透,就歇不下来,也就有将来的不安定。

比如,认为学无止境,外面有种种学问可做,使得很多人一生埋首在某领域中,波波一生。或者,认为外在有什么乐的境界,于是踏遍千山万水,至死不息。或者讲求什么感受、境界,于是无数次地练功,无数次地上场比赛。或者信奉有什么新奇的享乐、浪漫的感觉,总渴望有所尝试。总而言之,凡夫由俱生的深重无明习气,总在渴望、总在追求。

有这样的事例:某一次火车上一位80多岁的老人,自我介绍年轻时参加战争,负了几次伤。解放后复员在地方做行政工作。十几年前退休。退休后开始周游全国。

他说:我拿伤残军人证,可以买半价车票,退休金每个月有几千块,除了台湾、西藏,其他省份我都去过。然后,他就如数家珍般地讲述自己曾走过的地方。原来全国稍有名气的各地,他几乎都走过。

他越说越兴奋,旁边座位上的人都羡慕不已。他说下一个目标就是走遍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现在还差四个。他的理想是用余生继续周游全国。

旁边的人听得眼睛都直了,一致称赞:你这一生过得有意义。老人也显得非常自得。

从佛法的角度衡量,这个老人很可怜。他不认识坏苦,一直觉得自己正在实现真正的安乐,因此不惜把余生全部投注其中,过一个有声有色的晚年。

其实,旅游的快乐并不是真安乐,只是暂时获得的感官上的满足。那些不断遇到的新鲜声色很快消失无踪,人们只能走马观花般地粗略经过。为了保持一份新鲜感,需要像换新衣服那样,不断地换新地方。但终有一天人们会走不动,那时回首往事如梦,自己竟一无所得,必定会生起强烈的空虚感。现在越是往这方面执著,将来执著不到时就越没有寄托,对生命的意义越来越迷茫,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由此可以看出欲乐享受的共通表现:开始时新鲜刺激,让人暂时得到感官的享受,但持续下去,失落、空虚、找不到归宿等逼恼内心的苦受会越来越强地生起。

再次指出,坏苦并非指快乐坏灭时的苦,而是指当下快乐的境界本身作为坏苦。为什么说“乐”是苦呢?原因是,由因缘造作而成的有漏乐,必定是刹那灭的自性,必定相续坏灭,而变坏时必然忧苦。既然“乐”成为引发忧苦的原因,当然它就是苦性。

很多人一直以为快乐变坏时的苦是坏苦,其实这就和苦苦混为一谈了。认识上有此偏差,会障碍得出“一切有漏法皆是苦”的结论,又由于目光没有对准快乐本身,也就不能以理得出“有漏乐都是苦”的深刻认识。观察时只偏重在苦苦上,没有把后面的苦结合在前面的乐上观察,怎么能认定“乐是苦”的涵义?不了达坏苦的内涵,怎么进一步知道不可贪乐的密意?又怎么能有意识地修持离欲的解脱道?所以,观察一定要准确,模糊、错误的观察必定无法引生定解。

方法就是按坏苦的法义对照现象,看清在现象中,当初是怎样快乐、后来是怎样变坏,变坏时又是怎样痛苦,观察此苦是不是由前面的乐所引发。按步骤地如实观察为基础,就可以进一步拓宽观察面,把事件拉长来看。比如观察:当乐境变坏而陷入痛苦时,有些人认为:“现在得不到快乐了,我应当寻找更新、更高的享受来得到快乐”,由此会怎样地落在“乐、苦、乐、苦……”的循环中而无法超越。或者,对某种快乐是如何越享受越增贪、越陷入痛苦等这些更广的问题,都能认识清楚。

观察坏苦的要求和步骤

观察坏苦的要求:

第一、需要观察到有漏乐没有实义、不可信赖。

第二、需要观察到有漏乐必定与痛苦相连。

观察坏苦的步骤:

第一步、观察快乐是由什么因缘造成或者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第二步、观察内心对这种快乐如何贪著。

第三步、观察当快乐的基础及快乐坏灭时,怎样造成内心的痛苦。

观察团聚的快乐是坏苦的体性

例1:

首先看一段情节描写(以第一人称叙述):

我长年在外工作,好几年没回家乡看望爷爷奶奶。今年春节前一个月,爷爷奶奶就打电话催我回去,看望他们。

一放假,我就乘上火车。火车一路奔驰,离爷爷的家越来越近了。想到能见到爷爷奶奶,我的心越来越兴奋起来,他们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眼前,好像他们已经笑容满面地走出家门来迎接我。

下了火车,刚进村口,远远就见到奶奶朝着我迎过来了。

满头白发的奶奶,布满皱纹的脸,笑得像绽开的花一样,显得非常开心,拉着我的手,不停地端详。

到了家里,马上拿出糕点和水果给我吃。中午炒了满满一桌菜,一家人吃饭,喜气洋洋。奶奶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真是幸福的时刻。

每天都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讲述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爷爷也讲他们的故事,其乐融融。

很快,假期就要过去了。我该走了,爷爷奶奶一再挽留我多住几天,但再怎么样,早晚也是要离别的。想到爷爷奶奶岁数很大,也许这一走,就再也见不到了,心里一阵难过。分离的时间已到,谁又有什么办法呢?

两位老人家一直送我到车站,我握着二老的手,泪水扑扑地掉下来,哭得很伤心。奶奶也在流泪。

车开出了村子,两个老人一直站在村口,目送着我。我心里像被石头堵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