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再谈学习坏苦

《四法印讲记 第二法印·有漏皆苦(上)》 ︱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丨智圆法师 讲授 ︱

具体观察:

观察1:怎样生起名誉乐

我们愿意自己排在第一位,愿意被人称赞、祝贺,愿意别人簇拥在身边。当取到了这一切时,快乐就生起了。

假如没有这些因缘(比如没有老师表扬、同学羡慕、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对比、班级的环境),只是一个人在孤岛上拿笔做几道题,会有什么荣誉的快乐呢?而且,如果内心不贪名誉,像木人看花鸟那样,也不会动心或喜形于色。可见,乐在根境识和合、心取到了满意的境界时才会生起。

观察2:怎样贪著名誉乐

比如,心附着在所喜爱的境上,眼睛愿意接触别人赞美的目光,耳根留意听称赞自己的话语,愿意别人吹捧、簇拥。心会缘着荣耀境界陶醉、耽恋、回味,这些都是贪著名誉的表现。

比如,内心特别注意别人怎么称赞我,耽著在每一个字上,强烈地贪著名声。又比如,常常回想荣耀的境界,沉浸其中;有意地表露自己,让别人知道,这些都是贪名之心引起的心理活动。而且,获得荣誉之后,心缘着“我是第一”的概念随转,这时骄慢很强、心态很高昂。

再往后看,因为受用过荣誉的快乐,所以到第二次就出现同类心理,还想要得到、不愿意失去,盼望能再次在大众瞩目之下,走上领奖台,得到一片热烈的掌声等。对荣誉的贪著使自己表现出种种烦恼相。

比如,考试之前,为了得第一,会努力地从方方面面去争取;考试之后,再三地盘算分数——这一门得多少分、那一门得多少分,总分多少,心始终缘着分数转,期望自己得到好分数,再次荣获第一。即使明知考得不好,也仍然异想天开、希望成功;拿回了已批的答卷,仍然不甘失败,总希望在什么地方再加两分而夺魁。另一种心态:担心荣誉有可能被别人占有,内心因此紧张。诸如此类,都是患得患失的心态。

只要问问自己:第一名的荣耀,愿意被别人拿走吗?如果不愿意,就是有贪著,就免不了出现以上的心态。

再看最终无可奈何地失去荣誉时,心里想要却又得不到,就会引发忧恼。往昔的快乐成了此时引发忧苦的原因。

观察3:曾经拥有的快乐显现,怎样成为引发痛苦的因素

以前得第一名时,老师赞许的目光,自己是迎上去的;现在失败了,老师的目光,不敢去接触,总想避开。

以前,老师表扬的话,感觉非常中听,讲千句万句也不厌其繁,因为这些赞叹是属于自己的;现在,老师的表扬给了别人,一句一句让自己听得非常难受。

以前,同学过来祝贺自己,内心很满足、得意;现在同学去拥护别人,内心开始失落,嫉妒、被冷落的苦都出来了。

以前是宠儿,享受众星捧月般的待遇;现在就像失去亲人的孤儿,被遗忘在角落里,再也没人关注、没人追捧了。

以前接受别人的鼓掌,掌声是自己的一种享受。现在,掌声是献给别人的,自己不愿意听,也不愿意鼓掌;即使不得不拍两下,心里还很不情愿。

以前,取得了成功,感觉阳光明媚、天高地广;现在,觉得天阴地沉,压抑沉闷。

以前,感觉潇洒自在,走起路来都是轻飘飘的;现在却郁郁寡欢、步履沉重。

以前得到荣誉时,内心总想表露,有意无意地要对别人展示自己第一名的身份(比如把成绩单给别人看,甚至走路的姿态、眼神,都在说:“你知道吗?我是第一名。”);现在失去了,感到没脸见人,想尽量掩藏自己失败的身份,头目也自然低垂。

以前,喜欢看别人的目光,因为那里有欣赏、赞许、尊敬,接触这些目光让自己很快乐;现在,不愿意看别人的目光,自己的失败会让别人瞧不起、冷淡或幸灾乐祸……接触到这些目光,只有痛苦的感受。

以前得到荣誉时,胃也舒张,吃饭有胃口,想在饭桌上兴致勃勃地谈论;现在失败了,胃也收缩,吃不下饭,不愿意多说话,胡乱吃完就往自己屋里跑。

这样从方方面面观察,再看本论的语句“不论有漏处、身、受用的安乐之相如何显现,都必定不能如此恒时相续,而最终唯一将变坏……当变坏时,也正是前面的(这些)安乐成为逼恼内心之因……”这些话说得多么精辟,如果没有细致地观察,就根本得不到定解。

我们要学会把这一条展开来,从所缘境、感受、心态、心理活动各方面去对应,一旦观察到位,就会对快乐是坏苦这一点,生起深刻理解,得到宝贵的认识。这是长久以来被我们忽略、没有好好观照的事实,也是凡夫众生的一大愚昧。

观察到上面这些由乐变苦的现象,就容易明白,为什么把快乐时的所缘境、感受、相应的心王、心所这一整套都定性为坏苦,原因就是这一切快乐的境界,一旦变异,完全都转为苦的境界。

观察4:名誉乐是不可信赖的法

一般认为得到了名誉就会快乐,非常信赖这种乐。但它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想依靠“它”,却发现找不到“它”了,这不是很虚假吗?就像相爱的时候,认为对方一定会给自己幸福,最终他却无情地走了,什么也没留下。名誉的乐就像这样最终幻灭,自己一无所得。所以,不能寄望它带来真正的安乐。

观察5:有这样的乐,才有这样的苦

常听歌里唱:“曾经有过,曾经爱过。”是啊!曾经有过、爱过,现在失去才痛苦;没有得过,哪会有失去的苦呢?

像这位同学,听到第一名不是他时,马上情绪低落,一脸阴沉。旁边的人觉得奇怪:“怎么一下子就不高兴了?”别人没享受过第一名被人赞扬、被人羡慕的快乐,怎么会感受这一切失去时的苦呢?这确实是独家一份,曾经有这样的乐,现在就有这样的苦!

再观察,上次最后一名的同学,如果这次得到他的分数会很快乐。为什么同样的分数,在不同的身上出现了不同的感受?享受过荣誉之乐的第一名,现在得不到时,当然就有苦;后者没有得过这种乐,当然就没有相待的苦受。这就证明前者的苦完全是由名誉乐引出来的。

如果只看眼前,认为得第一名那么荣耀、风光,就必定是真正的乐,说明此人眼光短浅,看不到荣耀的后面有失落的忧苦。

荣誉之乐,缘聚缘散。无论我们多么喜欢它,多么不愿它离去,它也必定会坏灭。在坏灭时,不会多留一刹那而彻彻底底地消失,只剩下失败的忧苦。既然这样的快乐毫无实义、只会引发痛苦,为什么还要苦苦地追求呢?

想到这里觉得人们很可怜,得了第一名的荣誉,再失去时就痛苦、心里不甘,必须重新回到第一的位置才满足。又求到了就乐,跌下时又苦。然后又想努力地求到,又是苦。就这样被拴束在苦乐两头,无法超越。除非认识到名誉乐是坏苦,才能从中解脱。

例2:

某位速滑世界冠军A,某年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挥舞双臂,向观众致意,一脸灿烂的笑容。

几年后,她又站在起跑线上,和数名选手角逐金牌。她对夺冠充满信心,势在必得。

发令枪响,一圈、两圈、三圈……她始终保持领先。突然,意外发生了,她摔倒在冰面上。其他选手纷纷从她身边超过。她迅速站起,奋起直追。在冲刺时,第二个冲过了终点线。

当喇叭里宣布冠军名字时,俄罗斯选手开心地登上了冠军领奖台。她挥舞双臂,向观众致意,观众席上掌声雷动。颁奖嘉宾为她戴上金牌,还送她一束鲜花。之后,喇叭里宣布亚军的名字,A站在低一级的领奖台上。颁奖嘉宾给她戴上银牌,递给她一束鲜花,她也挥手向观众致意。她想努力地强露笑脸,但泪水却不听使唤,“哗”的一下夺眶而出,她哭得好伤心。

观察:

往日,走上冠军领奖台,挥舞双臂、观众热烈鼓掌,戴上金牌、手拿鲜花——这一切都是自己最喜欢的境界,一旦获得,就拥有荣誉风光的快乐。

现在这一切都属于别人了,所有类似的景象都成了此时引发自己痛苦的因素。自己被冷落了,自我不得伸张,不能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观众第一度的掌声给了别人,金牌挂在了别人脖子上,这是何等的委屈!虽然还要不自然地露出笑脸,眼里却满是失败的泪花。可叹的是,人们不知往日的荣耀正是引发此时内心痛苦的原因。荣耀越大,此时痛苦越深。不明真相的人,还生怕自己得不到,迫不及待地想受用荣誉的毒食,但进食后又有难以消化的苦。所以说“有这样的乐,就有这样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