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四、通达利益

《四法印·诸行无常讲记》 ︱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丨智圆法师·讲授 ︱

甄士隐的故事是一个样板,它显示了一个人一生的兴衰际遇和趣向解脱的过程和方法。甄士隐的心态前后变化很大,告诉我们,通达无常会有离贪的作用、希求解脱的作用。

他的一生可以分成乐、苦、悟三个阶段,前面没有入道时,不论在乐里还是在苦里,总是迷。后面悟了,看清了人生的真相,内心就从对现象的贪著中摆脱出来,不再受影响。

他的一生从前半生到后半生显示的就是无常四边,所谓崇高必堕落、积聚皆消散、会合终别离、有命咸归死。当初,他是当地的望族,有身份有地位,家庭幸福、生活美满。转眼间,天崩地裂,他的人生境遇突然大变,女儿失踪,仆人跑了,妻子伤心得病,家庭变得残缺不全。这是“会和终别离”,往日的团圆再也看不到了。

紧接着,一场大火把他的家产烧得一干二净,然后他到田庄去安身,又遇上天灾人祸、土匪出没、连年旱涝不收,置办的田产也变卖亏损,他从富裕变得贫穷,这是“积聚皆消散”。

再后来他投奔岳父,过去他身份高,现在寄人篱下,他一个读书人不会干农活,被岳父瞧不起,比一般人还卑贱,这是在说“崇高必堕落”。

心里悔恨、气恼、忧愁,很快露出下一世的光景,也就是这一生快走到尽头了,这是讲“有命咸归死”。

所以,他这一生就是展示无常活生生的样板,把人生的真相托出来给我们看,让我们看清楚什么是人生。

甄士隐是现实世间无数人的命运的样板,在他身上出现了无常四边的现象,现实世界无数人何尝不是有这四边呢?只要没有修解脱道,谁也逃不出甄士隐所演示的人生模式。

大家自己反省或者观察周围熟悉人的人生经历,或者读国内外新闻人物的传记,就可以找到无数大同小异的甄士隐式的人生命运。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不能只是就甄士隐而剖析甄士隐,而是要把甄士隐这样一个模板结合到自己和无数有情的身上来观察,观察到自他有情是如何在三有中流转的。对此深深思维,真正认识到无常四边,认识到没实义,真切地从内心深处生起出离心。认识到自己就是故事中的甄士隐,自己的命运不会逃出甄士隐的模式,不会超出那种结局。看透这一切是无常、虚幻的,看透沿这种走法走下去,只是枉受痛苦而已,便会毅然决然地放下世间的一切。

所以不要只作一个局外人看热闹,要想到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出现了甄的情况,是不是必然出现无常,必然落得甄的结局,无论现在的状态如何圆满,最终一定落在这条流转的链子上。我们能借甄士隐看透自己的命运,早早明白,就能早早像他那样看破、放下,趣入解脱道。

把甄士隐研究清楚了,就知道该怎么走、该怎么修了。这个走法是这样的,首先,以甄士隐作为样板,观察人生,看到四边的现象,也就见到粗无常;其次,由粗无常就说明是细无常,由此发现苦乐等的两端都是虚假的客尘法;既然是虚假的客尘,就不应贪著、不应希求,由此自然生起希求解脱的功德和进入对实相的修证。

细致生动地描写甄士隐一生的前后有什么必要呢?这是为了让我们看得很清楚、一目了然的认知。不细致观察、不真切体察这个世间,而只是空泛地说无常、说要出离,就无法和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身处的这个轮回紧密地结合,也就无法对轮回世间生起真切的体认。这样不切身,容易托空,不能把自己身处的世间真正看透、看破、放下。

修行不是修外在、不是修别的,是修自己,是体察自己有血、有肉的生活,所以要观察自己的命运,切实地分析自己生生世世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到底在唱哪场戏,到底背后的规则是什么,一一落到切身上来。这样看来,是非观察自己不可的,是非观察现实人生不可的,所以参照甄士隐认认真真地做观察,就会和他一样出现心态上的转变。

他作一首歌是表明自己真正了解了,有为法都是无常的、无实义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功名过去了,时过境迁,当年显现的功名不是真的。“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财富过后没有了,当年的财富也不是真实的财富,只是一刹那的显现。“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寿命过后也没有了,去后成空,说明生死也是虚假的。诸如此类,家庭、财富、感情、地位,一切都是缘生缘灭,缘聚就显现,缘散就消失,所以执取不到任何实义。

他这样唱,能看出他的心已经脱开了,看到了这一切都只是生生灭灭的幻像,没什么可贪的地方,他的心一下就放下了。以前他内在的贪执没有放下过,那时候他不懂无常,不知道这些只是客尘,总觉得世间有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得到时心里也很陶醉,其实这是贪执的状态。这样就免不了在幻像破灭时内心悲伤、苦恼。总之,种种烦恼都是由贪执刹那客尘而引发的。后来,他认识到这只是客尘幻化之后,心就打开了。同样的事,观念不同,心态就大不一样。这时再看人世间的兴衰成败、悲欢离合,宛如舞台上的戏剧,所以说“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只见到世间万象生生灭灭,这些生灭的并不是本有的,并不是常住的,实际上,只是自己这颗心迷失在幻化的光影里,认为它是真的、是本有的,把这些虚幻的泡影视为真实义,然后苦苦地追求、贪执,最终也只落得两手空空,所以说“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们不但是这一生为他人作嫁衣裳,而且是从无始以来的无量生当中,都一直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真是一场无比漫长的无意义追逐,一生又一生都累死在轮回里,结果什么也没得到。能观察到这一点,就会断然放下这种虚妄的追求、没有必要的贪著,义无反顾地寻求真实的解脱。

3、成为趣入空性义的依处

所谓“依处”,就是依靠处。在抉择到内外一切有为法都是刹那无常之后,整个身心世界就成了只有当下一刹那的显现,在这个刹那上观察、抉择,就可以趣入诸法无我的意义,因此说通达无常是趣入空性义的依处。由此也就知道,四法印中第一印诸行无常是第四印诸法无我的入门关键。

以下分两方面作抉择:一、通达细无常是趣入人无我的依处;二、通达细无常是趣入法无我的依处。

一、通达细无常是趣入人无我的依处

人无我可分成“无遍计我”和“无俱生我”两部分。

1、通达无常可趣入无遍计常我的意义

古今中外,很多外道学说都承许有常我存在,比如,数论外道承许神我、自在天派承许大自在天,或者具有五种差别、九种差别的不可思议我……这些五花八门的我,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恒常不变、永远不灭。

事实上,在凡夫见闻觉知到的所有事物当中,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常法。连常法都没有,哪来具有各种具体特征的常法呢?连安住到第二个刹那的常法都没有,哪来永远不变的常法呢?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上面已经以理抉择了一切内外的有为法,不论器世界地水火风,还是根身、心王、心所,一切都只是刹那灭的现象,也就是分别心中的所有现象都是一刹那就消失的现象,在这些内外法当中哪个法是常法的我呢?根本不存在常法的我。

我们在器世界的任何法或者有情众生起心动念的状态上面去看,念念生灭的器世界上没有常我,念念生灭的身体上没有常我,念念生灭的心、心所上也没有常我,身心世界上没见到任何常法,身心世界之外又没有任何现象,所谓的常我到底在哪里呢?以理观察,确实是没有的。为什么?万法的本性在名言谛中唯一是缘起生,而且都只是一种因缘造作的刹那灭的无常法,在这样的法的本体上面、里面、外面,由一体的关系、他体的关系、能依所依等的关系安立一个常有的我,是永远不可得的。所以细无常观察到量,自然就破除了常我戏论,而且以观察引生定解的力量,一刹那也不会作常我想。(因为这样的无常是以理观察、抉择引生的定解,是毫无动摇的一种如理的定解。这个定解的力量一起来时,一刹那也不会做常我想。)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净心引导》中说,对无常等着重观察抉择,以修习的力量轻而易举就能认识无我。(就像只要不断地烧火,就可以让水沸腾一样,火虽然不是水,但火是让水沸腾的因,有智慧的人认识了这个关系,就会着重在烧火上努力,因为他知道不烧火,水是不可能开的。同样,我们要趣入甚深空性,必须重视观察、抉择无常。通达了无常,就能顺利趣入空性;没有通达无常,就难以趣入空性。以这个道理,这里说通达细无常是趣入空性的依处。)

想一想,外道讲万法也有自生、共生、无因生等,或者说器情万法有各自的体相等,但它说作者是常我、神我,有个不可思议的常我存在,这就是他在根本上出了大问题。我们通达了诸行无常,当下就可以止息种种外道的邪见,完全可以知道他所安立的是一个颠倒的常我戏论,所以闻思细无常到量,引起定解,由定解的力量,一刹那也不会做常我想。所以通达无常就直接趣入无遍计我当中。

2、通达无常可趣入无俱生我的意义

我们知道,包括旁生在内都具有的俱生我执,就是对自己这个自相续的五蕴念念说“我”、说“我的”;对自己以外其他有情的五蕴,如亲人、朋友,念念说“我的”,这就是俱生我执。在这样一种观念的深处,有一种错误,就是认为有个不变的我的实体,从过去来到现在,再走到未来。(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以及未来乃至没有得解脱之间,生生世世堕在轮回中,就是认为不变的我的实体,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去了,有这样一种错误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