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宗分

《无量寿经大疏(三)未定稿》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或者说,要想让众生都得大安乐,就要依靠一种直捷的方便。那就是——让他们一心专注在“愿生阿弥陀佛国土”这一个目标上,就能使他早日会取无上菩提。

以上所说的三种顺菩提门和违菩提门,正显示了发心违、顺的差异。在发心上什么是违菩提,什么是顺菩提,对此要善加辨别。辨别好了就知道,发什么心能得菩提,发什么心与菩提背道而驰。总之,“求菩提的心”并不违菩提。以上对于对方的提问已经回答完毕。

总之,对于我们已经发菩提心,立誓修净业的人来说,知道了这些之后,就应当常常去体会这件事。常常在自身上去检查,在念念的心行当中去纠正,切莫让自己违背菩提门,违失本愿,障碍往生。这一点相当重要。

以上讲完上辈往生的前两门——舍俗出家和发菩提心,下面讲第三门:

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为什么要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样有什么利益呢?对此你一定要有很深的体会,否则就不肯去做。

对此,首先引教说明: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 最初就讲到:“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诸佛怜悯众生,随众生的根机施设教化。虽然会归的本元无二,但能成办的方便多种多样。在这一切方便当中,我们要求得一个最直捷,一个最圆顿的方便,这就莫过于你去念佛,直接求生阿弥陀佛的净土,这样极其直捷、圆顿。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也有很多,其中最简易,最稳当的,就是具足信愿,专门持念佛的名号。

又说:“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也。”

“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称一名就召来万德,没有什么剩余,没有什么不够的。因此,唯一以持执名号做为正行,不必再增加观想、参究等等。只须一心持念六字或四字洪名,所以是最简易,最直接的。(当然如果是修密法的道友,有自己本门的修法,也有观想等等,但不是这里讨论的范围。)

《圆中钞》 说:“今经所示初心凡夫,但是有口能称,有信能念,皆可修之。故知此经所示,乃至简至易之法门也。”

经文(指《阿弥陀经》)指示,一个初心凡夫,只要有口能够称名,有信能够忆念,就都可以修。所以本经所开示的是一个至简至易的法门。

又说:“若执持名号,不间闲忙,不拘动静,行住坐卧,皆可修之。故知此经所示,乃至捷至径之法门也。”

如果执持名号,那么不论你是忙还是闲,也不管你身体在活动还是静坐,总之行住坐卧、时时处处都可以修。所以本经所指示的是一种非常直接,非常快捷的法门。

又说:“称名之法,不择贤愚,不拣男女,若贫若富,若贵若贱,皆可修之。故知此经所示,乃摄机极广之法门也。”

称名的法门,不论你是贤是愚,是男是女,也不管你是贫贱还是富贵,都可以修。所以本经所指示的是涉机最广的法门。也就是说,天下没有人不能修,谁都可以修。这就体现它摄受面极广。其他的一些法,很多人都修不上去,而此法谁都可以。只要自己愿意,一心持名就可以了。

《游心安乐道》 说:“诸佛名号,总万德成,但能一念念佛名者,即一念之中总念万德。”

念名即是念德,一念持名即是念了佛的万德。

又说:“无始恶业,从妄心生;念佛功德,从真心起。真心如日,妄心如暗。真心暂起,妄念即除;如日始出,众暗悉除。”

无始以来的恶业都是从妄心中生。而念佛的功德从真心起现。真心就像太阳,妄心像是黑暗,真心暂时能发得起,妄念则立即消除,就像太阳一出来,黑暗就没有了一样。

道绰大师在《安乐集》里引用《观佛三昧经》,讲到佛劝父亲行念佛三昧的事:

当时佛让父王行念佛三昧,但父王并不满足,他说:“佛地的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为什么不让弟子修呢?”

佛对父王说:“诸佛果位的功德,无量无边,称说不尽,那些甚深微妙的境界,神通解脱等等,不是凡夫所能行持,所以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意思就是,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等等,虽然极其殊胜,但你暂时还没办法直接修。而念佛法门现在能修,又非常殊胜,所以劝父亲修念佛三昧。

父王对佛说:“念佛的功德,具体如何?”

佛先以譬喻告诉父王:“伊兰林方圆四十由旬(一由旬最少有四十里,四十乘四十,也就是一千六百平方里),面积非常大。那里有一棵牛头栴檀,具有无比的芳香。虽然有根芽,但暂时埋在地下,还没有出土。

整个伊兰林都是臭的,每一棵树都在不断地散发出恶臭,一点香气也没有。如果有人到了树林里,实在饿极了,吃了那里的树果或者树花,立即会发狂而死。所以,这个树林不仅恶臭,而且有致命的危险,非常不吉祥。

后来,刚才说的栴檀根苗出土了,树苗慢慢长大,它刚刚长成树,顿时芳香四溢,弥漫整个伊兰林。这颗牛头栴檀树完全改变了整个树林的气氛,从此,过去的那些恶臭彻底消失了,整个树林变得香美无比。众生见到后,都感到这种情形极其稀有。

佛告诉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里,念佛的心就是这样。只要你能够系念不止,一念接着一念,等到它成熟了,就决定往生到清净刹土,生在佛前。一往生,从此就摆脱了生死苦海,一切恶事都转成大慈悲,就像旃檀香树改变了伊兰林一样。”意思就是,修念佛三昧,现在一向专念,专一地念佛,就好比让旃檀种子相续不断地生长,等到它成熟了,就能消灭一切生死恶毒,转成香美的净土,那里什么惑业苦都没有了。

道绰大师解释说:“所言伊兰林者,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重罪;言栴檀者,喻众生念佛之心;才欲成树者,谓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

“伊兰林”指众生身内的三毒、三障,无边的重罪;“栴檀”,指众生念佛的心;“刚刚成为树”,表示众生一向系念的业道刚一成办,也就是净业成熟。

“其伊兰林,唯臭无香”,是说我们心里不断地发出各种的贪、嗔、痴三毒,充满了业障、报障、烦恼障等等,整个生死园林充满了烦恼、业障等的臭气,恶秽不堪,没有丝毫清净善法的香气,气氛很不好。

“若有噉其花果,发狂而死”,意思是说,在生死当中,看上去美妙、诱人的那些境界的果子,你尝了就必定发狂而死。像什么爱情的美酒、事业的美酒、名誉的光环……这些东西一旦尝到,内心就会迷醉、癫狂,最终必定堕落。

虽然如此恶劣恐怖,但是我们也不用怕。为什么呢?

“后时栴檀根、芽渐渐生长,才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只要牛头栴檀破土而出,逐渐长大,之后一切面貌都会改变。同样道理,就在这臭腐的生死浊秽当中,我们只要让自己内心里面发出念佛的心,让它一念一念地出来,当它的势力达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净业一成熟,就能立即往生清净佛土,往后,生死里的一切惑业苦就全都没有了。

《称扬诸佛功德经》 说:“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讽诵念……其人当得无量之福,永当远离三涂之厄,命终之后皆当往生彼佛剎土。”意思就是,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后,一心信乐,持诵系念,就能得无量福,并且永远离开三恶道,命终之后决定生阿弥陀佛的净土。

《净修捷要》 里说:“六字统摄万法,一门即是普门。”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当中统摄了万法,一切法都含摄在内;通过念佛这一门,就能够打开一切门。

又说:“全事即理,全妄归真。全性起修,全修在性。”

“全事即理”是说,不要在事相之外去单独找一种理体,全体事相就是理性,就像不必离开水去找湿,全水即湿。也因此我们心里念“阿弥陀佛”,其实就是理体法界。“全妄归真”,看起来是妄,但实际上全部的妄都归于真实。“全性起修”,“性”指真如本性,就是由本性而起修行。所以,念佛是从本性中发出来的。“全修在性”,整个的修持都在性里面,从没有出过自性。就像从珠子里发光,光还照着珠子。我们平常穿衣吃饭等等都没离开过自性,没有一件事不是从它出来的。古德也说:“运水与搬柴,神通及妙用。”所以,念佛也是不离本性。

有人说:“念佛是著相,不要著相而修。”其实,念佛是全性起修,它本身就是从我们的自性里出来的。著不著相,关键在你的心。如果你说念佛是著相,所以不肯念,那你为什么每天还要吃饭?难道你吃饭不是著相吗?既然你可以吃饭走路,那念阿弥陀佛有什么不可以?念了有什么障碍吗?

而且,全修在性。修行也不是别的,无非是不要迷掉。到底是不是修行的障碍,都在于你自身。如果你穿衣就著在衣上,吃饭就粘在饭上,那都是你自己发生的错误,不关事物本身。所以,照样可以吃饭、说话、走路等等。念佛更是如此。念的时候,就是全修在性,不要离开觉照就可以,都是在自性上修。所以不要这么认为。修持全是归在本性上,一句佛号就是本性,念佛是全修在性。

又说:“广学原为深入,专修即是总持。”

广学就是为了深入。学的时候不广一点,很多人就没办法深入。这就是我们心的特点。就像挖地,挖得开一些就能深一点,同样学得广,就能深入。对专修净土的人来说,学很多经论等等,就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净土法门,更好地念阿弥陀佛。因为,理上越明,理解得越深,信就越深;信得越深,愿就越切;而愿越恳切,心就越专一,念佛的质量就越高。而且“专修即是总持”,在专修阿弥陀佛这一法当中,总摄了一切法,叫做“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叫做“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就是能治一切病),又叫“宝王三昧”,普雨一切诸三昧宝。又像《大集经》所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总之,解门上就是广学,目的是为了深入;行门上强调专修,因为专修就是总持。

又说:“声声唤醒自己,念念不离本尊。”

一声声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在唤醒你自己:“别睡了,别迷惑了,不要再贪,不要再瞋……”就好像一个人睡着了,另外一个人一直对他说:“醒来,醒来。”所以,念佛就是在唤醒自性。“本尊”就是指阿弥陀佛,“念念不离”,就是说念念都有阿弥陀佛,一切时候都在,也就是念念不离自性无量光寿,这些话无论从事从理都可以解释。

那么,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就是唤醒自己呢?

《净修捷要》又说:“无量光寿,是我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无量光、无量寿,这既是名号,也是我的本觉。本觉遍一切处,就是无量光;不生不灭,就是无量寿。起心念这句阿弥陀佛才叫始觉——发起了觉悟。这也就像《弥陀要解》所说:“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所以无量光、寿不是指别的,就是我们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