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事业品
《宝性论讲记二(未定稿)》 ︱ 弥勒菩萨 / 造颂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
壬四、寂灭诸火相似而对应分三:
一、能寂灭苦火聚;
二、次第生起能寂灭之智慧;
三、依照了知取舍而修行。
癸一、能寂灭苦火聚:
轮回生死无始际,众生流转于五道,
犹如粪秽无香气,五道之中无安乐,
轮回痛苦恒如触,烈火利刃盐生苦,
大悲云降圣法雨,善能平息此诸苦。
颂词前六句讲“轮回痛苦”,后两句“讲大悲云降圣法雨”能灭除轮回痛苦的功德。
首先前六句“轮回生死无始际,众生流转于五道,犹如粪秽无香气,五道之中无安乐,轮回痛苦恒如触,烈火利刃盐生苦,”轮回生死流转无有初际,对于不修行解脱的众生来讲,也无有后际,众生从无始以来不断转生于三恶趣和人天善趣,在这五道轮回中何时何处都无有真正的安乐,就象不净粪中无有香气一样。因为一直都被三苦、八苦所缠缚,所以三界轮回的痛苦恒时都象烈火烧身、利刃割截、新伤口上撒盐一样痛苦难忍,轮回就是这样一个痛苦的本性。
后两句“大悲云降圣法雨,善能平息此诸苦。”以云聚作比喻讲圣法本具之作用:从佛的大悲云聚中流现并降下圣法甘露的妙雨,最极善巧能寂灭止息诸轮回的痛苦之火。这是从大悲心所流现的圣法,于能息灭苦火的角度,把佛的大悲比喻成云聚。
癸二、次第生起能寂灭之智慧:
已知天中死堕苦,人中亦有寻求苦,
是故具有智慧者,人天殊胜亦不求,
智慧以及随佛语,生起信解此是苦,
此等业惑是苦因,此灭由智所见故。
此讲佛陀妙法雨融入所化心田,令“次第生起能寂灭之智慧”的殊胜作用。第一颂讲知苦就会出离,第二颂讲出离的原因。
第一颂是讲:通过听闻佛的圣法,就会了知轮回周遍痛苦的本性,以人天善趣的痛苦显示六道皆苦的真相,因为上界天人都有死后堕落的坏苦,人间亦有寻求、守护等痛苦,没有的时候就有寻求的痛苦,拥有的时候就有守护的痛苦,既然人天都不离痛苦的本性,那更不用说三恶趣的难忍痛苦。若了知轮回的痛苦自性,具有智慧的人就不会再希求人天中殊胜果位如转轮王、梵天、帝释等富乐。
第二颂讲:因为真正对苦谛、集谛、灭谛等产生了坚固的信解,就会生起无伪的出离心,从而厌离轮回,真实寻求涅槃。
从能生和所生的角度来分析:能生是“智慧以及随佛语”;所生是对于四谛的“信解”。以下具体解释:
能生:“智慧以及随佛语”。有两种补特伽罗针对四谛法生起信解且不退:“智慧”指随法的慧根人有俱生智慧善解法义,“随佛语”指随佛的信根人对佛陀有清净信心,随佛语而闻思信受。
所生:“生起信解此是苦,此等业惑是苦因,此灭由智所见故。”“此是苦”指此等有漏果报决定是痛苦的本性之苦谛;“此等业惑是苦因”指此等业惑烦恼都是痛苦的根源之集谛;“此灭”指此等苦因、苦果的寂灭就是涅槃之灭谛;“由智所见故”指对于苦谛、集谛、灭谛等产生信解是由于闻思等智慧所决定的缘故。如果我们或者通过自己俱生的智慧或者随顺佛语如理如量地闻思,就一定会对四谛法生起定解,了知轮回是苦的本性,根本就不会寻求人天之福,只会一心希求彻底寂灭轮回苦。这样依赖于生起无伪的出离心,如理如法地修行甘露佛法,相续中信心智慧可以不断地增长,由此可知佛陀圣法是摆脱生死轮回的唯一对治法。
癸三、依照了知取舍而修行:
如病应知因须断,乐住当得药当依,
苦因苦灭如是道,应知应断应触修。
此讲“了知取舍”后要修行:知、断、触、修。“应”字是令修义。前两句讲比喻,后两句讲意义。
前两句“如病应知因须断,乐住当得药当依,”对于想远离病苦得到健康的智者来讲,他应该明白四个问题:病症、病因、结果、疗法。
首先应了知病的自性然后找到病因,然后断除病痛,之后要明白能得到无病安乐的方便就是依靠药物治疗。
后两句“苦因苦灭如是道,应知应断应触修。”讲对于想远离轮回痛苦获得涅槃安乐的人来讲,也应当了知四个问题:1“知苦”以有漏果所摄的轮回一切诸法都是痛苦的本体。2“断集”以业惑所摄的一切境都是苦因应予以断除。3“触灭”远离苦因苦果的灭谛涅槃安乐是所求,应当现前“触”证。4“修道”应当从资粮道至无学道依次修行,修悟是得到真实安住寂灭无上究竟的方便。
辛四、应以梵天喻了知种种幻化相之理分二:
一、于有缘者示现显现;
二、于无缘者不示现显现。
壬一、于有缘者示现显现分三:
一、宣说无勤作故相似;
二、宣说除过失故相似;
三、宣说对有缘者示现故相似。
癸一、宣说无勤作故相似:
犹如梵天于住处,梵宫不动之同时,
遍于欲天一切处,无勤自然而示现,
如是能仁法身中,毫不动摇之同时,
于世有缘无勤作,自然示现变化等。
如同梵天在其住处初禅无量宫安住不动摇的同时,可以在欲界天一切处无勤作自然示现各种幻化相。同样,能仁佛陀在法身不动摇的同时,在世间无量有缘众生前,以色身无勤自然示现各种调伏所化的神变事业。
癸二、宣说除过失故相似:
如梵恒住无量宫,不动遍现欲界天,
诸天见彼妙色相,由此遣除五欲乐。
如是佛于法身中,不动示现诸世间,
有缘众生见欢喜,由此恒能净诸障。
此从有“除过失”之作用方面说明喻义相似之处。
第一颂是讲:就象梵天恒时安住在无量宫中不动摇,同时以种种幻化身遍现在欲界天前,欲界天人看到梵天的微妙色相,就会发现自己耽著的境界很不圆满,与梵天相差甚远。因此对于欲天五欲不再自满,且会为了求得梵天的果位放下贪着,尽力遣除五欲的过患。
第二颂是讲:同样,佛于法身中不动摇的同时,以化身周遍示现整个世间界,有缘众生见到佛不可思议的幻化,就会生起信心和欢喜心和对佛果的希求心,因此会恒时精进修行,断除各种障碍及习气。佛之所以用色身在众生前示现各种幻化,是因为众生都有自性住佛性(如来藏),只要在众生前显现,自然就会激发众生希求佛果的善心。如第一品中所讲,对轮涅作取舍也是取决于如来藏的种性力所发生的作用,如是对于成熟的有情,只要通过外缘激发,这种善心就会萌动,所以佛就以示现各种幻化作助缘。佛经同样也是佛色身的文字幻化,现在大多数人以此为缘触动佛性种子,产生出希求佛果精进向上的殊胜作用,这种作用是从众生佛性中流露出来的一种妙力。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众生不信佛,但只是暂时的,在其业障减轻时,必定会苏醒佛性发起菩提心,既然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佛的大悲也恒时周遍,因而众生一定都会成佛,只不过时间上有早晚差别而已。
癸三、宣说对有缘者示现故相似:
如依梵天昔誓愿,及与诸天善业力,
梵天无勤而显现,佛陀化身亦复然。
此讲由往昔善愿力而示现方面说明喻义有相似之处。
就象依靠梵天往昔所发的利益诸天的誓愿力,以及诸天共同积累的能见梵天的善根力两者和合,故梵天无勤作而在欲界天现前。同理,自生诸佛的化身也是因为往昔的殊胜愿力和所化众生的善根力和合,而无勤在众生面前示现调伏的色身。《入中论》中云:“如是佛住法性身,现前虽然无功用,由众生善与愿力,事业恒转不思议”。
壬二、于无缘者不示现显现:
降入胎诞往父国,嬉乐苦行降魔军,
证大菩提转法轮,涅槃无缘者不见。
“降”指从兜率天降下;“入胎”指入于摩耶夫人的母胎;“诞”指在蓝毗尼花园中诞生;“往父国”指前往父国迦毗罗卫城;“嬉乐”指与八万妃眷嬉乐;“苦行”指出家后在寂静处苦修;“降魔军”指在菩提树下以不可思议大慈悲的三摩地境界降伏魔军;“证大菩提”指依靠金刚喻定获得无上殊胜大菩提果;“转法轮”是指对有情开示能入涅槃的妙道等;“涅槃”指度生事业圆满之后,佛陀化身示现涅槃;“无缘者不见”指以上所说的稀有化身的十二成相事业于无缘之人面前不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