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事业品

《宝性论讲记二(未定稿)》 ︱ 弥勒菩萨 / 造颂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

癸二、所表之义分四:

一、于净心中现色身;

二、以彼成就所欲果;

三、无勤成就利益;

四、渐次得究竟法身。

子一、于净心中现色身:

如是无垢信心等,修持信心等功德,

自心中现正等觉,具有妙相及随好,

从容行步及站立,端然而坐与卧息,

作诸威仪妙姿态,有时宣说寂灭法,

有时默然入禅定,显示种种神变相,

具大威光极晃耀,有缘众生能见此。

前三句讲能现之心地清净,后九句讲所现之色身影像。

前三句讲,如果远离怀疑、懈怠等垢障而在自相续中逐渐培养修持信心、精进等功德,这样在清净的心地中自然能显现正等觉的色身影相。后九句讲,所现的正等觉佛陀具有三十二妙相八十种随好,或于行住、或于站立、或于端座、或于卧息,有各种威仪的善妙姿态,有时对于所化众生宣说寂灭涅槃法,有时不说法默然入定,有时也会示现各种神变相,示现具广大威势的晃耀圆光等,这些色身的显现,有缘的清净众生都能真实见到。

子二、以彼成就所欲果:

见已发起愿求心,为能成佛善修习,

真实受持成佛因,所欲之果能获得。

这一偈颂讲:由见色身而发菩提心,由发菩提心而修菩提行,由修而证果。见到佛的色身之后,众生发起欲求佛果的菩提心,为此而加行修持善法,正式受持布施六度等,以此为因之后便能获得自己所欲的无上菩提果。

子三、无勤成就利益:

净心显现之佛陀,虽极无念无动摇,

然而于此世间中,成就大义而安住。

色身虽无分别勤作但能成办利益,在清净心中显现的佛陀,虽然无有丝毫对众生想作利益的此种彼种分别念,也无有任何勤作动摇等,但还是会任运利益众生。在世间通过见佛,所化众生能够直接趋入广大善法中,间接被安置于一切智智之果位中,所以具有“成就大义而安住”之功德。

子四、渐次得究竟法身:

此乃自心所显现,虽诸异生不能了,

然由现见色身相,亦于彼等有义利,

依见色身亦逐渐,安住大乘诸士夫,

以智慧眼能照见,内具胜义法性身。

以见胜义如来的影象“渐次能得究竟法身”。由此增上信心的缘故。

解释第一颂:讲无量幻化的色身仅是自清净心中所显的胜义如来的影像,是自心清净后的所见境,并非如来的真实面目,对此虽然诸凡夫不能如是了知,但由于现见如来的色身影相,也有很大利益。

解释第二颂:讲见色身的利益。依靠见色身后修持佛果而逐渐安住大乘甚深修证的有缘士夫,通过各别自证入定无分别智慧眼真实可见胜义法性光明的法身佛境界,即以见色身为助缘最后现前自性清净的法身佛,成究竟佛果之义。

壬二、与彼者善加对应而宣说:

犹如诸地离险难,具摩尼德光严净。

如是无垢琉璃成,地面平正清净故,

映现天主诸住处,天主及天眷属像,

净地功德渐离故,则此不复再显现,

为得彼者而修持,近住禁戒布施等,

男女诸众发愿心,向空抛散妙花等。

为能获得如琉璃,净心中现能仁果,

具极欢喜诸佛子,善能发起如是心。

解释前二颂:说比喻,就象大地远离了沙泥等险难之后,具有摩尼宝般德光庄严,离垢清净的琉璃所成的地面平坦而清净,由此缘起,在大地中显现出帝释天、天女、天宫等三十三天一切器情世界的影像,当地之光明清净的功德逐渐远离时,就不会再显现帝释天等影像。如同地基不清净而不显影像一样,如镜面有了垢染则不能透显影相,同样无缘者不能见到如来。

解释后二颂:见到帝释天等以后,为了获得此同样的果位而修持八关斋戒、上供下施等的善男信女大众,发起想得到帝释天果位而向空中抛散妙花、供养种种妙香等愿行。以此对应说明,修出世间解脱法者为了能获得清净琉璃的心地中所显的能仁果,对于佛具有极大欢喜的佛子也象那些人们为了得到天主果位而行持善法一样,善能发起欲得佛果的菩提心。

壬三、摄义说无生灭相:

犹如清净琉璃地,映现天主身影像,

如是众生净心地,亦现能仁身影像,

犹如帝释现不现,由地净与不净故,

众生现不现影像,由心浊与不浊故,

佛影虽现生与灭,然不能作生灭观。

以喻义对应分三段说明。

第一段“犹如清净琉璃地,映现天主身影像,如是众生净心地,亦现能仁身影像。”就象在人间远离尘垢的清净琉璃地面映现帝释天的影像般,在众生远离怀疑等的清净心地上能显现具有相好的能仁身像。

第二段“犹如帝释现不现,由地净不与不净,众生现不现影像,由心浊与不浊故。”如同帝释天的影像是显现还是隐没取决于大地是否清净一样,在众生面前显不显现如来色身影像,完全取决于心地是清净还是污染。

第三段“佛影虽现生与灭,然不能作生灭观。”就象由于大地清净和不清净,天主影象虽有显现和隐没,但实际上天主本身无有生灭,其住所也无丝毫动摇般,由于所化众生心地清净和污染,如来的色身虽有生灭显现,但不能认为如来的胜义法身有生灭之相。

辛二、应以妙法鼓喻了知宣说教诫之理分三:

一、以天鼓妙音宣说圣法;

二、亦超此等诸喻;

三、彼等由缘而入。

壬一、以天鼓妙音宣说圣法分二:

一、广说喻义相同之根据;

二、又复善加对应摄义。

癸一、广说喻义相同之根据分三;

一、无勤作;

二、由业出生;

三、由此成就寂灭。

子一、无勤作:

如天界中由诸天,往昔白法善业力,

法鼓无勤无生处,亦无意色与分别,

同时能说无常苦,无我寂静之法音,

依此数数作警策,令诸天人不放逸,

如是遍主虽远离,勤等然于诸有情,

如来法音能周遍,于诸有缘宣说法。

第一颂讲天鼓无有任何分别勤作的内容;第二颂讲虽无分别勤作但同时能说法且有说法的作用,第三颂讲如来无分别勤作而周遍说法的意义。

首先解释第一颂:在天界中有一种法鼓可以无勤自然宣说妙法,即“天鼓妙音”,这是由于天人往昔积累白法善业的共同福德力所感现的。天鼓说法时,无有任何功用勤作或疲惫感,也无任何发音的生处,以及意色和分别念的存在,意色指有情第六分别意前的总相,分别指第六分别意识。在观现世量凡夫分别心的境界中,有情说话必然是有勤作分别和生处的。首先,说话要有勤作:譬如,要想我要说什么话,如何说等等。其次,说话要有功用且消耗能量,说得多或说得久了会很累,特别损耗精力。然后,说话要有生处、意色分别。譬如,发音的生处要有舌头、上鄂、声带等的振动,说话时要有各器官的运动,并且一切言语都是由分别和意色所引发,连带发音气管的运转而起,这一切都是有勤作功用的,与比喻中的天鼓说法截然不同。

解释第二颂:天鼓于无分别勤作中能够宣说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其作用是数数提醒警策沉溺在欲妙享乐中散乱的天人慎勿放逸,不要执迷不悟。欲界天人整日纵情放逸、醉生梦死没有行持善法的机会,尔时,天鼓就演说无常、苦、空、无我等善法,发出悲哀之音诉说轮回的苦患,将天人从迷茫中唤醒,令其迷余知返,能勤修解脱正法。

第三颂是讲意义。如是遍主佛陀虽已远离了一切分别勤作,但于所化众生面前,如来法音能够周遍一切所闻。佛在三乘种性有缘者前随顺众生各自语言、意乐、根性等,同一圆音可以流现出无量音声海,若是中国人听到的是中国话;美国人听到的是英语;龙族听到的是龙语;天人听的是天语;小乘根性人听到的是小乘法;大乘根性人听到的是讲大乘法,这是佛陀不共的妙音而成就。《维摩诘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是说法的一种殊胜境界,也就是音声周遍的一种境界。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云:“佛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普应,机闻自殊。”意即:佛是一音说法,且是平等无二,无分别而能普遍顺应有情界,众生随自己根机会听到与自己相应的不同音声,所以是“无思普应,机闻自殊,”与本颂异曲同声。

子二、由业出生:

犹如天界妙法鼓,其音依于自业生,

如是世间佛说法,其音众生自业生。

如同天鼓妙音是由诸天人自己的业报所感现一样,佛陀妙音也是由众生自业所感,于世间众生面前,佛相应所化意乐根器,演说种种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