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事业品

《宝性论讲记二(未定稿)》 ︱ 弥勒菩萨 / 造颂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

辛三、应以云喻了知智悲周遍之理分四:

一、与生长庄稼相似而对应;

二、相似而对应;

三、与不观待相似而对应;

四、与寂灭诸火相似而对应。

壬一、与生长庄稼相似而对应分二:

一、略说无勤作之理;

二、说由缘而入。

癸一、略说无勤作之理:

犹如夏季之云聚,庄稼茂盛圆满因,

水蕴丝毫无勤作,自然降澍于大地。

如是依于大悲云,佛陀圣教妙法雨,

众生善根庄稼因,无有分别自然降。

前一颂讲比喻后一颂讲意义。

首先第一颂“犹如夏季之云聚,庄稼茂盛圆满因,水蕴丝毫无勤作,自然降澍于大地。”以大云、水蕴、庄稼、大地四法宣说比喻。意即:犹如炎热的夏季,若天空中聚云,便能产生水蕴,然后无有勤作自然能普降雨水滋润大地万物,养育大地上的庄稼,因而雨水是令庄稼茂盛圆满之因。

第二颂“如是依于大悲云,佛陀圣教妙法雨,众生善根庄稼因,无有分别自然降。”以大悲、妙法、善根、心地四法宣说意义。“大云集聚”比喻“无量大悲云聚”;“水蕴”比喻“佛语圣教妙法”;“庄稼”比喻“众生相续中的善根”;“大地”比喻“众生心地”;“依靠大云集聚水蕴无勤作而降”比喻“依靠无量的大悲佛语无分别勤作而宣说”;“雨水普降大地”比喻“佛法甘露普遍融入无量众生心相续中”;“以雨水滋润大地令庄稼增长茂盛”比喻“妙法滋润众生心地,使其善根不断生长并坚固圆满”。

同样,依靠佛陀无量的大悲云聚,佛之圣教甘露法雨无有分别勤作任运普降于众生热恼中久已干涸的心地,滋养其慧命苗芽渐令茁壮成长,是众生善根庄稼增上之因。

癸二、说由缘而入:

犹如世间行善时,风起云涌降雨霖,

如是慈风为增善,佛云降澍圣法雨。

于彼三有依智悲,不染轮涅住虚空,

三昧总持净水藏,佛云善根庄稼因。

第一颂讲“由缘而入”的含义,第二颂讲佛语和云相同的根据。

首先第一颂“犹如世间行善时,风起云涌降雨霖,如是慈风为增善,佛云降澍圣法雨。”前两句讲比喻:就象世间人都认真奉行善法时,以其善业所感,诸天让风发起,且搅动大云降下雨水。这也是讲感应之理,如果人们普行十善,就会感得雨水充沛庄稼丰收,即所谓的风调雨顺。如果皆造恶业,则会大地干旱、颗粒无收,招来不欲的天灾人祸。后两句讲意义:同样,由于所化众生的信心和精进善根等增长所感,为令其进一步增长,在佛的慈悲风搅动的云聚中,自然降下圣法的甘露妙雨,以此来滋润众生的心田。

以清净善根能感得诸佛法雨加持,是无有丝毫虚妄的感应之理。如果所化众生对佛法不生信心,整天三门放逸行不善业,因愚痴顽昧自行障蔽,虽然佛的大悲周遍,但对此类众生也无缘入,因而在其前佛也示现不降法雨。相反,如果所化众生具有信心精进等善缘,佛自然以慈悲风搅动妙法云雨融入其心相续。虽然我们都具有成佛的自性住种性如来藏,但是需要依靠大悲佛陀无上菩提的功德事业之助缘,并且修行要和诸佛所化事业相应,求得诸佛加持,不断增长善根,使得信心、菩提心越来越清净,与诸佛感应道交,最终才会彻底现前法身本来面目。

第二颂“于彼三有依智悲,不染轮涅住虚空,三昧总持净水藏,佛云善根庄稼因”。从三方面来宣说佛的智悲如同大云周遍法界的根据:安住于离边虚空;具足无量二门(三摩地门和陀罗尼门);增上众生善根。与大云住于虚空,具有无量水蕴、能让庄稼生长的三方面相似:首先,由于佛陀彻证无我智慧故无有执著轮回的过失;佛以大悲不舍一切有情,故无有染著偏堕涅槃的过失。这样以智悲不堕轮涅二边,安住于离一切边戏的法身虚空中央,大云安住在天空中一样。然后,犹如大云如同雨水之库藏蕴含着无量清净水汽,同样在佛之大智和慈悲中具有无量无漏三摩地门和陀罗尼门。其次,犹如以大云降雨融入大地,能让万物得到滋润生长发育;同样,从佛的智悲云聚中普降甘露法雨融入众生的心田之后,就会令无尽善根的庄稼增长,故以此三种根据表明,佛意智悲周遍如同大云。

壬二、相似而对应分二:

一、宣说比喻;

二、宣说其义;

癸一、宣说比喻:

犹如云聚中普降,清凉甘甜轻软水,

由合地层盐咸等,遂成种种诸异味。

比喻要点:大云聚中“降一味水”合盐咸等而“成种种味”,下面分别解释。

首先“犹如云聚中普降,清凉甘美轻软水。”按照大小乘《俱舍论》讲法就是具有甘甜、清凉、软、轻、清净、不臭、饮时不伤喉、饮后不伤肠之八功德的“一味水”。本颂举出了前四种功德“清凉甘甜轻软水”。然后,“由合地层盐咸等”,即地层品质有盐咸碱淡不同差别,一味八功德水降落地面就与不同的地层品质相合。其次讲结果——“遂成种种诸异味”,一味的雨水和盐咸等相合就成了甘苦咸淡等不同味道。

癸二、宣说其义:

如是广阔慈悲云,普降八支圣道雨,

由合众生分类处,遂成种种异解味。

意义要点:由广大慈悲说一味法,相合界根等生种种解。意从佛陀广大的慈悲云聚中普降具有八圣道支一味真如的法雨,落入到无量众生相续中,和其种种差别界、根、意乐等相合,就变成了三乘等种种不同异解味。譬如与小乘根器相合产生小乘见解,与大乘根性相合产生大乘见解,相合众生的八万四千种根机意乐,就会有八万四千种不同见解。

壬三、与不观待相似而对应分三:

一、以三喻略说;

二、广说其义;

三、无观待而入。

癸一、以三喻略说:

于此最胜大乘法,具信中等及嗔者,

此等三聚似三类,人类孔雀与饿鬼。

“三聚”指具有信心众生、具有嗔法众生及中品众生三类,分别以人类、孔雀和饿鬼作比喻。对于诸佛降下真如一味大乘法雨,三聚众生表现的意乐截然不同,就象夏季下雨的时候,人类欢喜接受,旃达嘎鸟(孔雀)不喜也不嗔,饿鬼很不欢喜一样。

癸二、广说其义:

犹如夏季无云雨,人苦孔雀住舍受,

夏季地上降澍雨,令诸饿鬼受灼苦。

诸佛大悲云聚中,法雨世间降不降,

于法具信及嗔者,世间之中此譬喻。

解释第一颂时首先讲比喻:以前两句说明炎热夏季无雨时,三类众生的感受:酷热的夏季天空无云不下雨时,人类很痛苦,旃达嘎鸟不需要观待水,住于舍受中,饿鬼很欢喜。当雨水降落地面时,人类很高兴,旃达嘎鸟不喜也不忧,而饿鬼由于业障出现热沙则很痛苦。

解释第二颂时讲意义:同样诸佛于大悲云聚中降下法雨,这时具信之人很欢喜,中品之人住于舍受中,而嗔法之人很不欢喜;相反佛不降法雨时,具信心者不欢喜,中品者仍住于舍受中,谤法者却很高兴,如波旬魔王。

癸三、无观待而入:

犹如空中降大雨,冰雹石类金刚火,

微细含生入谷人,云于彼等无分别。

善巧方便智悲云,普降细广妙法雨,

惑净我见随眠众,佛于彼等无分别。

颂词中“金刚火”是指霹雳,“我见随眠众”是指具有嗔恚我见随眠的顽固不化者。颂词主要讲到,虽缘佛之法雨,众生因信心、嗔恚而有利害不同的感应,然于佛本身是无有任何分别的。

第一颂讲比喻:天空降下大雨时,有些地方会降下冰雹、石砾和金刚火等,这些对地上微细的含生有害,对入于山谷的人不会有任何伤害,虽然对于不同有情会产生不同利害,但是云聚本身是无有任何分别的,不观待而降雨。

第二颂讲意义:与比喻相似,于诸佛善巧方便的智悲云聚中,普降微细深广的妙法雨,对于清净了烦恼的有缘众生会产生很大的利益,而于具嗔恚我见随眠坚固的无缘者暂无利益,但是佛于彼等恒时无有任何分别。

佛经中有这样一段经文可以对应上面第一科判、第二科判、第三科判的内容来了解。《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亦云:“文殊师利,犹如大云普覆大地,于一切种降一味雨,令诸草木成种种味,种种色,云不作意思惟分别。文殊师利,如来应正遍知,于十方世界,以佛身云,普覆众生种种善根,种种诸愿、种种心解脱、种种住解脱,降大法雨,令种种善根,种种诸愿、种种心解脱、种种住解脱悉得增长。如来亦不作意思惟:‘我令增长此众生闻善根,我令增长此众生缘觉善根,我令增长此众生佛智慧善根,我令增长此众生四天王生善根,我令增长此众生三十三天生善根,乃至我令增长此众生人生善根,我令增长此众生富贵生善根。’文殊师利,如来虽不作意分别,利益事成,如其愿、如其意、如其乐善根成就,于一切处恒行舍心、无有思惟、无有分别。”

由此经文与科判内容相互对照,可令具体了知佛陀身口意之离边虚空无有任何勤作分别,利生事业任运自成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