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下)》 ︱ 唐实叉难陀 译 丨 智圆法师 讲述 ︱

癸二、回向叵喻

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这样供养大乘人、法的福德,再摄持起来回向法界,那当然会有无法用譬喻说明的那么广大的福德。

就像渡过大海需要船筏一样,要出离生死就需要佛法。一切众生迷失了这本具的大乘法,不知道自性本来有体大、相大、用大,与佛同等。反而流转生死,一直逐取虚假的幻相,这样起惑造业感苦相续不断。如果遇到善友、善知识,能够听闻正法,如说修行,心就逐渐地能转过来,不再随顺颠倒,而是随顺真实;不再往外逐求,而是往内回归。这样逐渐地开发出本具的大乘法,从而离生死证涅槃。所以,世尊在过去因地为了半偈法语而不惜舍弃了生命。要探究其中的原由,也是菩萨为了利益现前和未来的众生,彻底的意识到了法的珍贵无与伦比。因此他以生命为代价得到了一首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然后广为流通,刻在树上、石头上,使之处处可见。所以,听闻一字一偈不但利益自己,还能回向法界众生同证菩提,所以得到的福德利益是没有办法用譬喻来描写的。

壬三、施修经典福分二:

一、自他修福;

二、自他获报。

癸一、自他修福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

世尊进一步教导说:地藏,如果未来的时代里,有具善根的男子、女人,遇到了佛的塔寺里有大乘经典,新的就作布施供养、瞻礼赞叹,对于这样的大乘经恭敬合掌。如果遇到了故旧的经典,或者已经毁损、破坏了,就应当修治补好、经营料理。对于此善事,或者独自发心,或者劝一人乃至多人共同发心,由此自他会感得如下的福报。

癸二、自他获报

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像这样行善的人又有主次的差别,那些受劝化者,以对新经典布施供养等、对破旧经典修补营理等的福德力,从此以后,将在三十生当中常常做小国的国王。

“檀越”即是施主,指那位能劝化者,也就是众人的首领,他将成为转轮圣王。由于前世劝化他人发心供养修福等,今世还以十善之法教化这些小国王。

“檀越”是梵汉兼称的名词,“檀”梵语是“檀那”,翻为布施,“越”指布施能越过贫穷之海。

辛三、结向法界功德分二:

一、指修善事;

二、示回向法界。

壬一、指修善事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

再者地藏:未来的时代里,如果有具善根的男子、女人,在佛法当中种下善根,或者对于三宝圣境作布施供养,或者修补破旧的塔寺,或者装理经典,下至作了一毛一尘、一沙一渧的善行,由此作回向的话,都将能在多生之中享受福乐。

壬二、示回向法界分二:

一、向理千生受乐;

二、向己三生受福。

癸一、向理千生受乐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如是所修的善事,只要能回向法界众生同入实相之理,也就是这一切善行以猛利欲的趣向处是法界同体的一切众生,都还归本来之地,全部都回到未迷失前的法界本地、再也没有迷惑而成佛。如果能作这样的大回向,这个人的功德将在百千生中受上妙的安乐。

癸二、向己三生受福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如果只是回向自家的眷属,或者自身得利益,这样果报将成熟为三生受用福乐。这是舍一点点钱财、体力等,在三宝门中作供养、修补等叫舍一。而得到的是多生当中数量非常多的福报,这是由于三宝无为无上福田的缘故。就像在良田里种一粒种子,会出生很多果实那样。在三宝无上福田里种植点滴的善根,都会发生数量繁多的福乐,这个因果上有一个很大的放大律。

向理和向己有所不同。如果智慧短浅,不知道性具性遍之理,那么他的回向就只是很狭窄地回向到我自己、我的亲人等。因为他不明白本性具一切、具十法界,一切众生都是同体中的。由于本性周遍的缘故,一切都在本性中,所有的众生都在这里。因此,要回自向他。而且由于这个性中具十法界,佛法界也不例外。因此,应该回因向果。再者,一切都是基于这个妙理之性出现的各种事相上的修行。因此应当回归它的本元,这叫回事向理。总而言之,如果明白了本性就能作大回向,一切功德都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同证实相、同成正觉。有这种回向的欲,那将会使善根扩展到极大的量度。这就是由于具不具回向善巧,或者在回向上能不能把握到最大的量的缘故,造成回向在果报上很大的差别。

己二、结示

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上面地藏菩萨在佛威神力的加被之下这样提问,也是为了给将来的众生开晓因果之理。他问到:为什么同一个布施的修行,有一生受果乃至千生受报等,这样果报上很大的差别呢?这里世尊总结说:果是由因而现的,什么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由于布施的因缘上内的心、外的境等方面有很多差别,造成果相上就有很多的差别。

因此,布施的因缘之理就是像这样来理解,也就是必须了达缘起才能悟入布施因果真实的相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