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净土或问讲记

《净土十要第六要•净土或问讲记》 ︱ 蕅益大师 选定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 述 智圆法师 讲解 ︱

下面分成两分来解释:

一、正行三辈行法;

二、助行和普皆回向。

一、正行三辈行法分三:

(一)上品行法;(二)中品行法;(三)下品行法。

(一)上品行法

答曰:世网中人,若是痛念无常,用心真切者。不论苦乐逆顺,静闹闲忙。一任公私干办,迎宾待客。万缘交扰,八面应酬。与他念佛,两不相妨。

回答:虽是世网中的人,但心里如果能痛念无常,用心真切的话,不管平常处在苦乐逆顺哪种遭遇里,静处闹处哪种环境中,松闲繁忙哪种状况中,一任他办公事、私事、迎宾待客,各种因缘交相而来,八面应酬,跟他念佛都没有妨碍。也就是尽管在一切境界中,心里还是在念佛,成了一心两用。念佛和日常的威仪、办事等配合得很好。譬如边走边念,边扫地边念,边做杂事边念,由于无常心切,用心真切,所以时时都用得了心,关键看你要不要。

讲到这里有人问:什么叫“看要不要”?

这很明白,如果你要钱,把钱看得重,那常常能想到钱。如果对情人看得重,那也是时时都挂记。像这样,你很要的话就时时都念得起。

不见古人道,朝也阿弥陀。暮也阿弥陀。假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又云: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这里又引古人的诗偈说明的确可以做到,有这样的修持轨范、修行境界。就像白居易所说:早上也阿弥陀,晚上也阿弥陀,即使忙得像箭一样,心里还是不离阿弥陀。古人又说:竹林很稠密,但也不妨流水经过;山非常高,哪里障得了白云飞过?流水和白云表示我们的心非常细密。当用心到了精细时,那就像竹子虽然密,但水还能够很细地绕过去,不会障住,如果智慧深、念力强,那任何境都是提醒自己往生极乐的助缘,他处处都有念佛的心,在里面不断地运行。

(二)中品行法

其有世缘稍重,力量稍轻者。亦须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每日或念三万声,一万声,三千声,一千声。定为日课,不容一日放过。

前面指上品行者道念坚固,无常心重,有智慧,出离心强,对佛的信心大,那他在万境缠绕中还提得起念佛,在稠密的世缘中一句佛号照样不断。又有中等人世间的缘稍重,力量稍轻,做不到这样,那也须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每天定个日课,或者三万声,或者一万声、三千声、一千声。定下了以后就不容一日空过,必须每日完成,像每日不可缺少吃饭一样。

这样就保证了每天不间断,一段时间很绵密地念佛。这样保持到临终,不丢失信愿,就准保往生。这符合释迦佛“一向专念”的教诲,非常重要。在世网中的人每天要工作,还有家庭琐事,要处理各种事情,但也没忙到连一两个小时都没有的地步,所以还是要忙里偷闲,每天定个日课,坚持完成。

(三)下品行法

又有冗忙之极,顷刻无闲者,每日晨朝,必须十念。积久功成,亦不虚弃。

又有忙到极点,片刻都无闲暇的人,那也要每天早晨修十口气的十念法。天天坚持,积累久了就会成就净土功行,绝不空弃。十念法能修得真切,一日不断,到临终又有信愿,就能够往生。

二、助行和普皆回向

念佛之外,或念经礼佛,忏悔发愿。种种结缘,种种作福,随力布施,修诸善功以助之。凡一毫之善,皆须回向西方。如此用功,非惟决定往生,亦且增高品位矣。

念佛以外还有其他善行,念某些经、拜佛,或者忏悔、发愿,各种结缘、作福,随着自己的力量作布施,修各种善行功德来资助往生。凡是一毫的善根都必须回向西方。像这样用功,既能闹中取静、忙里偷闲等做好定课,平常又随自己的力量,念经、作福等修很多善根,全部回向往生西方。这样正助兼修,每天都有净土的修行,如此不但决定往生,而且增高往生的品位。

问曰:泛言念佛,未有其方。且十念回向之法,亦所未喻。幸详以示之。

问道:上面虽然说到念佛,但还没得到方法,而且十念念佛回向的法门也还没说明,请您详细开示。

下面分成两段来解释:

一、念佛之法;

二、十念回向之法。

一、念佛之法

答曰:念佛者,或专缘三十二相,系心得定。开目闭目,常得见佛。或但专称名号,执持不散。亦于现身,而得见佛。

答:所谓念佛的法门有观想和持名两个。专一地缘着佛的三十二相,心系在上面得定,使得不管开眼闭眼常常见佛,这是观想念佛。或者专一地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一直抓住这句佛号不散掉,也能在现身见佛。

此间现见多是称佛名号为上。称佛之法,必须制心,不令散乱。念念相续,系缘佛号。口中声声唤阿弥陀佛,以心缘历,字字分明。

我们这里现见多数崇尚称佛名号的法门。称佛名号的做法,必须约束好自己的心,让它不缘在其他境上散乱,一念接一念地相续,心一直系缘佛号,口里一声声地唤“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要在心里一句句地过,一个字一个字都分明。换言之,不能有口无心,佛没有在心上过,而想别的,也不能字句模糊,而没有听清。

称佛名时,无管多少,并须一心一意,心心相续。如此,方得一念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若不然者,灭罪良难。

念佛的时候不管念多念少,都须一心一意,一念接一念地相续,才能一念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果没有这样做,口念心不念,念念又缘着其他起各种杂乱的想,那是很难灭罪的。

二、十念回向之法

十念者。每日清晨,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多少,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

所谓十念法,就是每天早上脸朝着西方,端身正立,合掌连声念“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止,这样念上十口气叫做“十念”。只是随着一口气的长短,而不限定念多少佛,只是气长而久,一口气尽了为止,再换一口气,这样念下去。念的时候声音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要调整到适当的程度。

如是十气,连属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此为十念者,显是藉气束心也。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

像这样,十口气连续不断,用意在让心不散乱,在短暂的时间里心很专精,达成净土的功行。之所以称它为“十念”,是显示借着气来摄心。尽这一生坚持十念法,不能有一天废弃。这样修,符合世尊“一向专念”的教导,能够趣向西方。

回向发愿者。念佛既毕,即云:弟子(某),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愿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亦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众圣,手持金台,来迎接我。如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如上念佛之法,至于回向,乃先德垂训切要之方。盛传于世久矣。当遵而行之。

所谓的回向发愿,就是在念佛完毕后,随即诵《一心归命文》:弟子某某,一心归命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愿佛以清净光明照触我、慈悲誓愿摄受我。我现在以正念称如来名号,为了完成菩提道而求生净土。佛过去发誓愿:如果有众生想生我国土,至心信乐,下至十念,如果不生的话,我不取正觉。愿我以念佛的因缘,能入在如来的大誓愿海中,承佛慈力,各种罪都得以消灭,净土之因得以增长。让我到临命终时,自己知道往生的时候到了,身体没有病苦,心中不贪恋也不颠倒,就像入定那样。佛和诸圣手持金台来迎接我,好像一念的工夫那么短,就生在极乐世界里,莲花一开见到佛,就闻到一佛乘的了义法,顿然开发佛智慧,从此广度众生,满足菩提大愿。

以上念佛的方法乃至回向,都是先德留下的教导,是很切要的法门,长久在世间盛传,我们应当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