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普贤行愿品备忘录讲记 二

《普贤行愿品备忘录 讲记(二)》 ︱ 法王如意宝.讲授 ︱ 益西彭措法师.译讲 ︱

有人说:发愿里有那么具体、广阔的内容,对此都很陌生,以前好像只是找些感觉。

回答:它就好像一片大森林,你必须得进去,在各个点上都要触摸过,不但是局部,对于整体、各种关键的要道,各部分的景观、施设和它的特点等,有了全盘的了解以后,才能非常熟习。就像一个向导,对于城市里的各个街道、景观非常了解、熟悉,整个城市就在他心中,所谓“心中有丘壑”,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目前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很多人都是这个状况。觉得陌生就是因为没有了解,自己信心、胜解的力量都不够,所以文字一出来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发生很大的愿力,因为因缘不具足的缘故。因此,对于十大愿王、偈颂里七支各条的愿、十六愿差别、愿利益等一层一层的内涵,都必须经过细致的学习才会真实了解。可以给你保证,如果真正用心一点一点地去学、去研究,尽力地了解每一个字的涵义,好的结果是对从前到后整个行愿的路线清清楚楚,知道一一要往哪方面发愿;如果达不到这样,那起码大部分内容会知道。这跟过去陌生的情况就截然不同。

现在关键问题是,我们还处在一种无知的状态,那心是不可能动的,或者虽然了解一点,但还是蒙昧、不清楚、不决定,这样心就发不出来。处在无知、犹豫,甚至颠倒理解的方面,就会障蔽你的心,对于它的利益、全盘开发的前景、它的无上性、极其周遍广大的相、称为“愿王”的原因等方面没有了解的话,欲乐就被遮住了。所以我们里面的心要有真实的欲乐,必须要开发。而要开发它,前提是必须要了解,而且要了解得很细致。达到细致以后,心里就会断疑,真正确信:这的确太好了,实在是一切行为中极贤善的行为。有善根的人对这些会非常好乐、希求,即使暂时做不到,也一定要在心里好好地刻一遍愿文,这样的心就会出来。善财童子是最好的榜样,他出现的是大踊跃的心,我们也可以开始有一些踊跃。

要想发生很大的力量,就必须有强大的胜解,胜解一旦确定是丝毫不会犹豫的。也就是心里已经断定了,这个力量极强,之后就不再是延缓、散乱,或者有口无心,而是文字一出来就马上直奔主题。而且,那种心可以直接从深处拉出来。这样的大愿不但可以维持一辈子,而且可以直到尽未来际都不间断。

打个世俗的比方,一个人说:“我对你有全分的信赖”。为什么呢?因为了解得太深刻,对他的优点、德行认识得太多,这样发出来的心就没有犹豫,这个就很浓。如果是半信半疑,那就根本出不来。假装不代表真实,不可能愿意牺牲自己,会有所保留;或者有很大的保留,基本上不愿意付出。像这样,真正认定大愿以后,觉得的确没有比这更重大的,生命的大义全部依赖这个大愿王,这时候,才开始真心愿意每一座善根都用《普贤行愿》来印持,否则就比较困难。好一点的,有善根、肯听话,也还愿意做;而有些思想复杂的就不愿意做了,或者只是暂时的劲头,时间长了没见什么效果,心又会随其他转掉。但是,真正有了胜解就完全不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变动。这样才能真正承载起从此时乃至尽未来际之间所有的行为方向,否则是托不起来的。

但是,要得胜解必须花相当大的功夫,一遍肯定不行,要反复地作法行。譬如很多遍地思维、很多遍地讲,对每一条不但要准确把握意义,还要在量上不断地积累。这事急不得,等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肯定会出来。

我们只要肯用功,反反复复地研究它,不断地学习,只要心里有一点点触动就有一线希望。但光有一点触动还远远不够,要方方面面、一句一句不断地积累。但是,如果你不进入这个轨道,不愿意按这样去闻思、研究的话,那就很困难了。我们必须要学习它,一遍不够,一定要常常学,这样三五次之后就会开始定下来。

当然这也急不来,有时候到了某个契机,顿时会出现一下子在这儿相应、一下子在那儿相应等状况。这样通过方方面面的肯定,积累多了,你就会对它死心塌地地相信,对它的圆满性毫无怀疑。这时候就是自己心里肯定了,不是别人来说的,你愿意把它持为自己尽未来际永恒不变的誓愿,这就定下来了,就签约了。

这都是决定生命方向的问题,所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必须在自己心里反复地抉择。学一遍好像好一点,但也只是浅层的,必须继续深挖,继续学,这样更深的心才能起来。要三番五次地在里面引发它的力量,出现胜解,要破掉一切怀疑、犹豫、邪见等厚重的障蔽。胜解一层层、方方面面地开了以后,力量就凝聚了,全盘的效果就会出现,从前到后你都能确认不疑。

这样,不光是横向上对每个愿有细致的了解,纵向上对于整个十大愿王也会非常清楚。而且自己心里能认定,它就是出现如来不可思议功德海的圆满要因,所以必须修十种广大行愿。这样你的心就会主动跟愿王合上去。到了偈颂部分,七支就是十大愿王的简写,知道了圆顿法的特点后,这些一上来就全部能够展开,以全分摄善的方式来观行。要达到这样,必须认定它是积资、净障、使善根无尽增长的极殊胜法门。之后的生生世世常忆宿命、常出家等的愿一路上去,有了道次第的基础,就知道它已经把修行的关要拿出来了。这样在每个要点上都看得清清楚楚,心里肯定就会发誓按这样走。

之后的“趣入”愿,就到了清净量的境界,这不是凡夫虚妄分别心所出现的情况,在这上面你会有更大的希求。认识到现在的一切都是假的,没有实义,是陷在迷梦里的事情,要快一点止息掉它,这时对于回归本真、回归法界就会有一种希求。而不是一看到“一尘中有尘数刹”或者“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等,就认为是天方夜谭,这种东西我不懂,所以我不要发,不会这样。一旦二转、三转的教理透过了以后,对这些就有很大希求,而且认为是唯一的趣证所在。学佛就是要证入法界,不是停留在知识研究的层面,而分别心缘到的都是世俗境界,实际都是颠倒、虚妄不实的东西。这时候,你会对恢复自性、出现真正的普贤行有很大的愿求。

那么如何来实现它呢?通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实现。这时候会发现更有希望。凡夫只有往西方极乐世界走,才有真正快速实现的希望。以阿弥陀佛愿海的加被,使得即生就能生到净土,一入了净土,现前就能圆成无上的大愿。当看清楚绝对有这条捷径可走,而且能够很快完成,这时候就更有信心、更愿意走这条路了。这样走了以后,所有大乘愿都会实现,普贤行海会全部完成,这就叫普贤愿海导归极乐。

像这样,要把整个愿都纳在自己心里。首先要反复学,非常用心地学,明白每一个字的涵义,而且以非常大的信心、恭敬尊重它,把它深深地刻在自己心里。那时候不是悠悠泛泛,可念可不念的,而是真心希望把无上愿王的文句刻在自己心里成为缘起,这样就真正有意义了。

有人说:自己原来的思维模式全是凭喜好、感觉来,不按规则的,想这样就这么来一下,想那样就那么来一下,现在感觉《普贤行愿》的这种思维模式、心上的走法非常陌生,有一定的距离。

回答:愿是要以智慧为因来确定的。过去无非是由业果愚和真实义愚两种无明力量的支配在行动,凡夫的行为都是从我执出发的。所以心里不定是因为愚昧,看不清决定的道路。其他颠倒的路有无数条,而自己的感觉也是此一时彼一时,这些都是不可靠的。以为是好的,其实是不好的;以为乐的,其实是苦的;以为具实义,其实没有实义;以为特别重要,实际毫无意义,而且是在制造悲剧。

之所以觉得陌生,觉得距离远,是因为我们现在智慧不够,对于整个道的走法没有确认,每个环节上的定解都没有引出来,这个问题相当大。浅层的定解没起来,深层的就更不用说;狭小面上的没有定,广大层面的就更难开通。就《普贤行愿》来说,由于这个教相当高,它是圆教,要证入到的是果位的普贤行海,而我们现在只是为一己之私,念念想着我、做什么行为出发点都是我,当然距离遥远。

像刚才说的,凡夫总是凭着感觉走,而这里是要求固定地按照普贤愿王的轨道走,每一座都发同样的愿,每一念都要往这上走,这对自由派的人来说确实不愿意,跟过去的习惯完全相左。实际上过去都在蒙昧里面,随着自己愚痴的心乱走。就像一个人在漆黑的森林里到处摸、到处走,完全不能确认方向,有时候感觉往这边走好,有时候觉得往那边走好,始终没有出现光明来看到一条笔直的路、到达究竟的路,所以导致心上的行动没有一种稳固性。

而大愿的开发来自于智慧,智慧来自于能够看清大义的路线,看清楚自己的本性和最终还归之处,以及内心的善要圆满扩展到什么层面。但我们由于恶的习性重、自私的习性重、执著的习性重,就导致不能跟愿文很快合拢。如果我们的恶能够减少一些,善能够深一些,那对于这个愿文是很亲切的,因为它完全是善;如果我们的烦恼能低一点、弱一点,对于清净的法就会非常向往;如果我们对于法的实执能减少一点,对于不思议解脱境界就会很快地趣向。

刚刚说的都是我们内心里有的一大堆问题,就像有很多结没解开一样。颠倒串习的胶著力量会把你的心封固住,长期以来随心所欲、自由任性的习气,也会使你没办法固定地走一条大道。诸如此类,都是很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旦把这些全部解决掉,心地是非常开通开明的。而且路线非常清晰,行动非常果决,行为也是非常稳定的,每一次发起都是坚强有力的。

违品阻碍了善心的开发,而违品的根本是无明。无明就是不认识路线,所以它没有固定性,总是在更新、换花样。也就是人的心没有定见,所以抉择不了。反过来,譬如一旦分辨清楚苦乐,认识轮回整个是苦性,心里断定无疑,以后就再不会执取所谓的乐,也就一举扫除了对欲有、色有、无色有的爱,或者说对整个世间所谓的美好、幸福、快乐等等的欲求。再比如,一旦确认了蕴上无我,就能一举扫灭所有鼓吹自我主义、自我张扬、自我表现、实现自我等等这一类的说法。在根本的正见上一旦确立,就全部能够扫除。

当现前了法无我的正见以后,就不再认心所现的法为实有,这时就不会感觉任何法有实体而不能融通。不但对于杯子、盘子等的法,连同时空所摄的任何法,都不认为有什么实体。这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心性是广大、圆满、周遍的,这里无不融通,任何法都能互相无碍地进入,而且能够如幻般变现一切,什么样的矛盾都没有了。这时候才会真正一心向往不思议解脱境界。也就是,对于小大、一多、延促、自他等的实有执著全部都能打破,一下子就能胜解事事无碍。而且,虚妄心一旦消掉,本性里不思议的解脱,包括离障解脱、作用解脱全部会现前,这就是普贤行海到达极致的表现。

这时候你一心希求的就是无上果位,所以你的发愿是毫无犹豫的。而且,从怎么样逐渐升进一直到圆遍开展的所有愿,都定在“为得普贤殊胜行”上。你会断定,一切诸佛菩萨的行愿全部统摄在这里面,再没有超出其外的。因此,一切时都会坚定地执持,在任何处就是发愿“为得普贤殊胜行”。这才知道为什么称“文殊师利”等两颂为总摄愿句,为什么龙树菩萨说它是极殊胜的大愿,这些你心里会懂。不只是跟着别人说,而是心里有了定解。心里有了定解就好办,念短的也好、念长的也好,中心是不会变的。求证的方向就定在这上面,此外再没什么要修、要学的,这就是无上果位。能这样确定下来。

这个一旦开通,再看《普贤行愿》的时候就很明白。比如看偈颂,里面经常出现要成满普贤行、实现普贤行之类的句子,比如:“恒修普贤广大行”、“一切行愿同修学”、“为我显示普贤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圆满普贤诸行力”、“以普贤行悟菩提”等等,所有都摄在这一个上面,一定要这样贯通认识。

像这样,由于是以智慧抉择、断定的,就使得你的心全部定了,这以后就不会觉得陌生,而是觉得越来越亲切;不再是犹豫不定、变来变去,而是完全决定;也不再觉得有什么矛盾,而是成了一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