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备忘录讲记 二
《普贤行愿品备忘录 讲记(二)》 ︱ 法王如意宝.讲授 ︱ 益西彭措法师.译讲 ︱
应当要辅导,不懂的地方向别人请问。到时候共修,念的时候,心取到境后,在共修《普贤行愿品》时,假使做不到完全圆满,看看有没有至少一遍以上是以随文观义的方式来念的。
这是上师的劝导。第一是说一定要辅导。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凡夫跟小孩一样,不认识这条路。我们不要自视太高,实际是非常不了解的。辅导的意思是要有人带一带,引导一下、辅助一下。这样,通过一次辅导以后,就会好得多,这跟以前只是眼看文句,心里一点不懂的状况完全不同。
经过这样的引导以后,人的心会逐渐调顺,会逐渐往这个方向趣进,会看到大义的路线。知道整部《行愿品》一层一层怎么发,所缘境是什么、发愿的心是怎样、时间如何,每一条大愿的内涵、意义如何等等。这些方面都要通过辅导才能够了解。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这是极高深的法义,没有人辅导的话,自己纵然有天大的聪明,也不会了解。但只要经过一期的辅导以后,人的心就明白很多,这样修起来效率是成百上千倍地增上。尤其自己看清楚了这条道路,心里真正发了肯走的心,必定会真实地趣入。
现在的人见异思迁,整天喜欢换花样,如果没有辅导、没有确立定解,那是很难坚持的,怎么可能维系一生?甚至发出尽未来际念念相续无有疲厌的愿?这就很困难。所以首先一定要辅导,一定要理智地看到全盘行为的方向。这样,就会触发自己的善根:这的确极其贤善,我从出生以来,从来没见到过有这么善的道路,竟然可以发出这样圆满的善心!的确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这时候我们的善心会踊跃而发:我一定要做到这样。所以愿文一段一段全是引发我们善心的,对有善根的人来说,在每一愿上都会触发他的善根。只要按照愿文好好去想一想、思维思维就会很清楚,这上面善根流现的量极其广大。
所以,自己心里首先要在思维观察上走一段路,在一个个愿上面都去看一看。就好像先去熟悉一下城市里重要的道路,对这个城市的整个状况心里就会有底,心里特别踏实,不必再问别人了。像这样,经过辅导以后,《普贤行愿》全盘的路线,每一个章节,每一个重要的发愿,到底在讲些什么,你都得通过自己的心眼里里外外去看一下。这样看完就放心了,疑惑打消了,就不再徘徊。这样确定以后,念的时候心才可能直接取到境。
现在首先是辅导,不懂的向别人问,遣除疑惑,心里明确地看到这条道路是什么,这是前提。等看到了以后,就好比一个司机已经熟悉了城市的路,等到他要进发的时候,不必再去想:我该走哪条路?走到那边,前面该怎么走等等,他是直接进发的,这就叫做心直接取境。同样,熟习愿文后再念的时候,或者说一条一条愿显在心前的时候,就能直接取到愿义了,因为前面已经决定了的缘故。比如“愿持诸佛微妙法”,前面心里已经决定了法是一切利乐的根源,这以后一念到这里自己就祈愿:对于一切佛的任何教法,我都愿意摄在自己心里,这一条马上就出来。“光显一切菩提行”,也是说对于整个菩提的道行,我都通过自身的实证和说法,就像阳光昭然明显万物那样,把它一一显示出来。
这样,对于《普贤行愿》任何一段内容都非常清楚以后,念的时候跟着句子直接就起心,这就叫直接取境,这样就可以了。
所以,到了修的时候,就不能心里还在想:这个不确定吧?要怎么发啊?这到底是往哪个地方发……这些问题全部要提前问好、解决好。当然,全部解决也没办法,但在重要问题上,比如该怎么发愿,发愿出现的结果是什么等,这些在文句上起码要理解,才会明确发愿的目标。发愿就像心对着靶子发射一样,如果连靶子都没看到,那你的心往哪儿发射?真正了解了,把文句都搞清楚之后,每一条愿就像一个靶子,它有一个靶心,而熟习愿义的人就像一个神枪手,任何靶子一出来,他一枪就能击中靶心。这时候不是说还在瞄准,或者左瞄右瞄还瞄不准,那句子早就过去了,你还瞄什么?应该是任何一个愿一出来就知道它的愿义在哪里,心要往哪边希求,这样随着经文心马上就起。这就叫做“心取到境”。
譬如说礼敬愿王,就是要礼敬十方三世一切佛,身口意怎么样恭敬,然后一身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这个愿文一起来的时候,心马上往这上投射、就往这上希求:我一定要这样礼敬,一念间礼敬十方一切佛。
随喜也是如此,整个愿境就是极大的法界立体宽银幕。也就是要明确,这是以全法界心、尽法界量来发,所以一开始就站在一种真心全部显发的位置上。那么十方三世一切刹中一切众生的善根全部在我的心海中显现,一时之间全部可以现。这样,对于心中出现的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根,无一例外普遍地随喜,这样一次性就得到了无量善根。
至于普皆回向,也是站在已经彻显法身的姿态上,那么在我的法界心里,尽其量有多少众生,我在一时间就把善根全部回向到任何一个众生上面,全部布施干净,无尽无余,平等周遍,没有一个例外的。这样一次性就全部完成。
再说道位上逐步升进方面,也是要对于整个道的次第非常清楚,那就是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和往生净土。所以,我要生生世世识宿命、出家、持戒无破无穿漏等,就按这样作意。也就是知道三界是火宅,所以我生生世世一定要以出离心真正出家,受持净戒,而且我要知道宿命,不忘记过去的行愿。这时自己心里按照这样立愿就可以了,因为你已经明确了,完全清楚是什么意思。菩提心方面,所谓“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等等都是这样立愿。
同样,不离善知识、不离同行道友等也是这样发的。“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对于一切跟自己同修普贤行愿的人,愿生生世世都聚会在一起,以这个愿力维系在一起不要分手,然后身口意业、行愿全部一模一样地共同修学。这也是先前明确了愿义后,到时候就按照这样立愿,不是有别的东西。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这是一切依止善知识愿的核心。要在普贤道上升进不退,就要一直得到善知识的摄受、加被。这样,我要一心依止最大助缘的善知识,他能够为我显示普贤行,所以我一心祈愿生生世世跟他在一起,希望他时时对我生欢喜心——实际就是愿我念念做让他欢喜的事。“令师欢喜”摄尽了一切依止法的心要,做任何事情都是让善知识欢喜,这就是它的心要。那么我就要立愿:愿我常常念他的功德生信、念他的恩德生恭敬心,我身体的行为、口里说的话、做任何事都要持恭敬的行为,尽可能地以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来使他生欢喜。当你对这些愿全盘了解以后,直接就会从心中猛利地这样来发。
或者看到众生全部深陷在无边无际苦海里的时候,就会直接发出“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利他的愿直接就起了。
诸如此类,这些愿都有它甚深的义,而且具有极大的义。我们要看到在因上这是最大的善,而且在果上会出现最大的利益,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发?所以,要像前面这样,对于普贤行愿里的一切愿,首先大体上了解,进而得到确认,之后一念到的时候,就像神箭手直接射中靶心一样,一箭就中的。
所以上师说,首先一定要好好辅导,意思是了解的人去带没了解的人。不懂的向别人问,这是教诫学人自己不懂的地方要多请教,把这个事情搞通。搞通以后心里就了解了,不再陌生了,不再是外行了。这样,修的时候就直接引心趣向所缘境,直接在每一愿的愿境上面发祈愿的心。
这时有人提问说:这样学的过程,是不是就是随普贤菩萨学他的愿?
回答:就是这样!就像打拳的人模仿师父。师父有一本写在纸上的拳谱,这代表他的套路。而徒弟要领会书上的意思,实际就是领会师父打的套路。这样看书后熟识了套路,以后就跟着打。
就像这样,普贤菩萨教导我们无上行愿的套路时,就是用文字来表示。我们看到以后,首先要研究这个怎么打,每一招怎么打,不熟悉的先熟悉,不明确的要明确。等到全部明确,知道怎么打以后,一上路就展开招势了。当然,这是心上打的拳,有他的境界,有怎么起心、运心、引心到所缘境等的内容。我们初步是依照文句来发愿,文字一出来的时候,必须当下就能合到它的义。这就必须首先通过闻思了解纯熟、遣除疑惑、明确要修的所缘和状况等。根本就是要知道自己的所愿是什么。或者说,发愿就要明确希愿处在哪里,因上想做到什么样的善和贤,果上要得到什么样的善和贤,要往哪边走等等,这些必须明确。这就是我们心里一直要考虑的地方。
所以,佛法并不是偏僻、古怪的事,他是我们心上很真实的事情。但是,由于我们凡夫的心,长期以来锁在一个非常狭小颠倒的状态里,就会感觉无上愿王来的时候好像差距蛮远的,很陌生。但这也不要紧,通过几遍的学习以后就会真正熟习,真正开始习惯按这样去做。
总之,我们要记住两点:一、所愿境是什么;二、对它起希求心。在所愿境上,要把它的内容搞清;发希求心方面,就要真正确认到它具有无上的利益,这样才愿意去做,而且特别希求,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两个起来后,对于一条一条的愿就按那样来发。一念到这个愿的时候,自己心里就是“我愿……我愿……”这就是在加强意乐。这样不断地加强,到一定程度时,在任何遭遇里自己的志愿就都不会改变了。
上师还说:“在共修《普贤行愿品》时,假使做不到完全圆满,看看有没有至少一遍以上是以随文观义的方式来念的。”这是告诉我们,就像战士在场下操练纯熟,一上战场就能实战,我们提前准备好,通过闻思在信解上全部确立,之后的共修就是真实上场。
过去法王曾举办“普贤行愿亿修大法会”,也就是僧众集合起来修一亿以上的《普贤行愿》。那时法王特别强调,早上一遍一遍地念《普贤行愿》,下午也一遍一遍地念《普贤行愿》,不断地修。上师这里说:比如在一天当中要念五十遍,在五十遍上做不到每一遍都圆满,因为自己的心还达不到,但是要看一看,下至于一遍上能不能以随文观义的方式念?
念很多遍是量,能否出现真实的发愿是它的关键。就像打拳有很多套路,练习的时候可能有一次会打得特别好,这就叫相契了。同样,我们初学的时候很多遍都是在圈外走,因为练习不纯熟,心还没有练到那个程度。但是由于量多,不断地真心去念,偶尔就会触到,也就是可能有一遍整个一连串念下去状态非常好,能够一句句地跟着随文观义。如果有一遍达到这样的话,就特别好了,真正发生大义了。上师的意思是,如果不是任何时都能触及到的话,看看能不能一遍触及到?
当然,这不是坐着干等就能触到,必须付出行动,要勤学苦练,多练才可能出来,不练是根本出不来的。所以,通过不断地修习,看看中间能不能出现下至一遍合上去的情况。愿文一出来的时候,自己的心非常清净地跟着愿文一次一次地起,这样就随文观了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