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备忘录讲记 二
《普贤行愿品备忘录 讲记(二)》 ︱ 法王如意宝.讲授 ︱ 益西彭措法师.译讲 ︱
没学过圣教的人,就认为有个我,念念都为着我,念念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情有意义,追求的就是这些。学了圣教才初步地知道常乐我净是颠倒,世界上没有常乐我净。眼前的一切都是瞬息万变、忽生忽灭的,像风中的烛光一样一点也靠不住。但我们认为它恒常,一直靠着它,所谓永恒的幸福、永恒的爱情、永恒的……我们也一直认为有一个最高贵的我,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天天执著一个虚假的泡影认为是我,这不是颠倒吗?我们已经沉溺在大苦海里,还认为有乐,就像一只蛆虫认为厕所里很快乐一样。其实全是颠倒心、烦恼制造的产物,没有一点乐的自性,全部是苦性。全是过分执著一个虚假的我,在那儿狂乱地躁动不已,都是以烦恼引发的,哪里有什么好结果?而且这上面全是杂染的法,没有一点清净,但我们却念念认为很清净……
所以是这样的无常、苦、无我、不净,有什么可取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听任自己这一套东西?这一套东西要尽快瓦解、消灭掉。所谓我的主义、我的思想等等,这些叫做“知见稠林”,熏得越多越顽固,就越难解决,将来会陷在无边无际的轮回苦流里,这是很悲惨的。
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命运。所谓我的心情、我的思绪、我的爱好、我的喜乐等等都是后天发展的烦恼性。学《普贤行愿》正是要把这一套全部清洗掉,之后就要确立行愿,全盘要走新的方向,走真正善的方向、合乎本性的方向、真正对自己有助益的方向,这样真实的果就都会出来。真正确立了普贤行愿以后,生命就出现了最大的转折。
真正对此行愿生了渴仰的心,的确超过了无数财供养的功德。真正起了这样的心以后,一刹那间就能除灭一切五无间罪,因为它是彻底的翻转。而且这上面会出现各种增上的力量、等流的力量、变出好果报的力量。因为一切都是善,善就呈现吉祥。而且是圆满、周遍、广大、无尽的善,所以现出吉祥的量是极其殊胜、不可思议的。这样有什么不好?这是真正把你内心最高贵的自性佛显出来了,你害怕什么?为什么还要一味随着过去的颠倒方向走,不愿意改变方向呢?
【思考题】
1、 怎样才能从心里发起普贤行愿?
2、 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固定地按《普贤行愿》的轨道走?怎样做到这一点?
3、 如何理解普贤行愿中的“我”?
4、 在念诵《行愿品》的方式上,法王对我们有什么期望?这样做有什么利益?
5、 怎样说服自心放下自我主张,一心跟上师法王走?
对此非常广地讲的话,谁也不知道,我哪里知道?其他人也不知道。但现在大致上没有不知道的,所以就要看懂不懂得如何很用心地去做?
普贤行海是无上果位的境界,在愿文里包括一个人从初步怎么样逐渐升进到登地,乃至八地,甚至佛地以上的整个进程。从纵向的升进上,包括了一切道的次第的发愿;从最终圆满的开发上,含摄了所有无上果位的行愿。所以法王这里就说:要特别广地说的话,即使无量舌、无量口、尽无量劫,以佛的辩才来说也说不完。
意思就是,真正彻穷到底、本性全分开发的行为境界如何,那的确谁也不知道。或者从以往生西方这个特别途径来实现普贤行愿,阿弥陀佛的智悲力有多么不可思议上,谁也不知道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极深极广的,也是整个《华严经》的高峰——怎么来彻证到华藏玄海,彻显自性毗卢性海的境地,真正彻证成佛的道路。对此要真正广讲的话,那的确谁也不知道。法王自己也说:我哪里知道?
实际上,这是教导我们应该对无上愿王产生一种信仰。不是说我一定要全部知道才来发愿,连初地、八地菩萨都不能全部知道,但不代表不能发愿。初地菩萨就开始真正发普贤行愿了。
这样才知道:哦!这是统摄天下一切诸佛菩萨行愿海的行愿之王。是所有因位、果位的菩萨、佛共同行持的愿。我们为什么不遵循?一定要顶戴它。我们不要轻视说:《普贤行愿品》很浅啊,这是学不会深法的人学的。要知道,这是善财童子证到了与普贤等、与诸佛等的境界时,普贤菩萨亲授给他的无上愿王。上师法王也是生生世世行持这个行愿,在他的很多金刚歌里,一直是发愿要度过所有普贤行海的境界,这是总结性的发愿。我们要明白这一点,不应当轻视它。这是善财童子、华藏海会现证四十一个阶位的高地菩萨们共同行持的大愿,不是低小的凡夫、学一点低浅法的人才来学的,那样就太不了解了。
而且上师说:我以外的人也不知道。因为真正要达到这个境地就必须彻证。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学,不能念,不能按照这样诚心地发愿,也不代表我们没有一分的了解。我们应当增上尊重之心和彻底的趣向之心,而且要感觉到法门极其深妙。应当想:这是佛的境界,是普贤菩萨宣说的无上愿王,句句诚谛不虚,指向的是最终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我应当一心趣向。
上师又说:但现在大致上没有不知道的,所以就要看懂不懂得如何很用心地去做?这句是上师对我们的交待。上师转了一下话说:整个彻底地了解是无法做到的,连八地菩萨也无法做到,何况我们?所以,我们应当一心信仰,觉得八地菩萨都要这样发,法王都要这样发,天下一切诸佛菩萨都走这一条路,那我就跟定了要走这条路。这样就对了。
然后又要知道,不能全分了解,不代表不能了解。一路一路的发愿境都会有自身上的一分了解,到了不可思议、事事无碍的境地,我们还是可以有一分了解。也就是说,随顺教理逐步深入的时候,在每一层上面都会发起信解,这是决定的。而且在整个道的形成上,通过条分缕析地开演,我们也会知道大体的进程。就好比一张地图有多少个环节,每一步上有什么要点,这在文字上也是有显示的。而且,无论所缘境如何,发愿时间如何,祈愿心如何等,对这些也会有一分了解。所以,不能全分了解不代表不能了解。这就看出闻思很重要,真正愿意去研究它、熟悉它,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上师说,在大致上没有什么不了解的,接下来就看你懂不懂很用心地去做。这就是关键。当然之前还是要用一段较长的时间来透彻它,熟悉它的路径,知道发愿的机制和操作方法以及在自己心上怎么建立,这一套必须搞清楚。就好比开车必须把握住各个环节,做饭也要知道各个环节怎么做,何况发无上的愿?当然必须了解,不了解盲目冲动,这不是智者的行为。这是牵涉到无上愿王的问题,连无数圣者都百倍殷勤奉持的事情,我们绝对不应轻视,不应该把它放在不受重视的地位。这是法王亲自的教诫。
《普贤行愿》已经讲过了,很多人有了大致的了解,而对有些人可能只是耳边风或者结个缘。但是,如果后面法师们进一步辅导,大家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宣讲了法王的教言后,我相信大家都会增加对本法的尊重。如果不讲上师的教言,恐怕很多人一直在轻视它。
这里法王就说:现在传了以后,辅导了以后,字字句句明白了,它的路径、方向一个个认清了,这样大体上应当没有不知道的了。知道了以后就要做,明知而不做是没用的。所以上师说,就看你懂不懂得很用心地去做。
同样一个法,听了以后没有很用心地去做,那只是积累一点知识,成为日后的口头谈资、炫耀自己的资本,成为一种表演的因素,或者提升自己名利、价位的筹码,无非如此。是不是真正的行者,就看闻了法以后懂不懂得用心去做。“用心去做”,就是指明确了发愿的意义和怎么来发——词句的意义也知道了,要点也知道了——之后,关键是在自己心上做。“做”不是外在手脚上怎么做,它是心上的路,用手脚怎么做?也不只是口上出声音,当然口里是要出声音,但它的根源在心。因此,所谓的“做”,就是用心随着这个文去观它的义,在自己的心里一点一点地立起这个愿来。
我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要诵《普贤行愿》,如果不懂得很用心地去做,就等于全部在外面漂,一辈子上万次的《普贤行愿品》全部在外面漂,全部一点不用心,这就很不合理。对于《行愿品》我们每一天课前课后都要念,每一座修法前后都要念,这是要固定的。如果固定以后,念了一万次还不知道《普贤行愿品》是怎么回事,心里从来没有尝过一次味道,还说我很真实地对其中几分愿起了心,那的确成了很可悲的事——一直蒙到死,自欺欺到死,了不用心到死为止。
这就是遇到了无上的如意宝却不知道使用。本来,很用心地去做的话,会产生无量无边的利益,只要以行愿的力量驱使,任何善根都唯一往最圆满的路上进展。而且一念的时候,我们的心力顿时就顺着愿王的气氛开展到同分的量,因为这是普贤菩萨实证后流露出来的无上章句。
普贤菩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大行的总集,没有超出其上的。所以,要学行为就学普贤。跑到十方三世任何刹土,到任何佛前,在任何教派里,也找不到更无上的大行的代表,也不可能有超出其上的愿王。我们应当在自己心里肯定这一点,然后决定这样用心去做。这样一年三百六十五遍,一生上万遍,就极有意义了。这样去熏习普贤行愿,决定能把你导向极乐世界,而且顿时就见佛得授记。之后迅速登地,迅速开发自性智悲力的大用,会真实地完成普贤行愿。这都要依赖于我们因地怎么走,这上面有无数品质的差别。
同样一个法,能不能很用心地去做,这上面的效果有天壤之别。很多人一辈子有口无心地念,也只是结一个缘而已,虽然也有很多意义,但比起真正肯用心去做来说,相差无量无数倍。我们应当这样想:同样要念,如果能在有了大体的了解后,很用心地按照经文去念,那它的效率比以往绝对是千倍、万倍、十万倍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