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普贤行愿品备忘录讲记 二

《普贤行愿品备忘录 讲记(二)》 ︱ 法王如意宝.讲授 ︱ 益西彭措法师.译讲 ︱

现在对于《行愿品》知道一些了,喇嘛、觉姆、居士,你们看在《行愿品》的文句解释上做得到辅导吗?过一段时间共修《普贤行愿品》,看看随文观义后,能好好做吗?知道随文观义的话是非常好的。仅仅对于文句,嘴巴、眼睛散乱来念的话,也会出现利益,佛的语言是没有欺诳的。“即使虚空没有了,明咒的力量也不会变坏”,像这样绝对没有欺诳的。但是,做了随文忆念义后发起愿的话,那真的成了跟普贤、文殊菩萨的发愿一样。大家看看,懂了法义吗?

有人问:念的时候是不是要伴随着思维呢?

回答:念之前应当辅导好,心里力求清楚每一句的意思,这一愿希求的是哪几点,这些在闻思的时候就要断定好,而且要引起很大的胜解。然后随文观义来念。

所谓的“辅导”,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在心里把愿一条条建立起来。建立的前提是,必须非常清楚地了解愿的内容或者希求的内容。愿文是总持句,它摄持了大的要点,所以首先必须把它挖得大一点,从方方面面细致地讲解,全面开通愿的图景,完全看到大愿怎样拓展到广大、周遍、无尽的地步。这样,自己的心打开了,看到整个愿的涵义后,就能立即随着愿文发起心来。

譬如发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的愿,就要想:为什么要不离善知识?不离哪种善知识?他对我有什么利益?我要发什么样的心依止善知识?等等,通盘的要点都要清楚。愿文是摄持要点的句子,所谓愿善知识常与我同集会,常对我生欢喜心。对这个要点,心里要有这样一种希求:但愿一切为我开示普贤行的善知识都与我不分离,而且我以信心和恭敬来依止,作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和如教奉行三种让他生欢喜的事,我一定要这样做。这样,对整个愿的涵义都清楚了,心里已经定了这个愿境:我一定要按这样做!之后随文去念的时候,心里就想得起它的意义,一念出来,内心就非常希求要做到这样,而不是念的时候还在想: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一步在前面闻思的时候就要完成,所以文句上的解释非常重要。

再比如发恒顺众生愿,首先必须了解所愿境是什么,那就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中一切种类的众生。而心里要呈现出“众生”来,就必须对这段文句有细致的了解,所谓胎、卵、湿、化,依于地住的、水住的、风住的、空住的,或者各种心性、名号、知见、相貌、威仪等等,这些都要清楚地了解。那么怎么随顺他呢?这就要确立起:我以后对每一个众生决定要像对待父母、师长、阿罗汉乃至如来那样,用最好的心待他。在他迷路的时候,我给他作向导;他在暗夜里的时候,我为他作明灯;他生病的时候,我当他的良医;他贫苦的时候,我教他怎么开伏藏……要有这样的心。要利益到什么时候为止?一直利益到虚空界尽、众生界尽等为止。而且这种善心起来后,一定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像这样,当你对整个愿文的涵义全部了解、对整个路线非常清楚、心前完全打开了愿义的图景时,就能非常确定地发愿。

再譬如发随喜功德愿,是要随喜五类人的善根,下至于凡夫起的一念善心,上至于诸佛从因到果的一切善行,法界里的所有善通通作随喜。对这些内涵你必须了解,才能确立“普贤喜”的涵义。具体来讲,什么叫普?什么叫贤?什么叫喜?“普”,就是尽十方三世的一切善;“贤”,是指对此没有一点嫉妒,发自内心地随喜;“喜”,就像一个人得了珍宝会非常欢喜一样,当看到有情生起下至一念善的时候,发自内心有一种欢喜。这样了解后,对“普贤喜”有一种向往的心,认识到那就是自己本性的善,我一定要开发到那个程度为止。有了这样踊跃希求的心,就说明你愿意在自己心里确立这个愿。立愿的时候,由于知道“普”的涵义,就愿意把它扩展到十方三世一切境缘上面,而且在愿力的相续上,要把它拓展为无尽的相续之流,贯彻到念念相续不断。这样我们就能初步随文观到它的义了,要达到一见到文心里就明现义,前提是对义要有一个非常确定的认识。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譬如往生极乐愿,就要知道,所有普贤行愿必须透过往生极乐世界来迅速完成。这样,完全断定了它的路线后,心里发愿我一定要走这“三步曲”的路:第一步,在临终外气已断、内气没断的刹那,没有任何障碍地见到阿弥陀佛,一见就马上被佛力摄引到清净刹土;第二步,一到了净土莲花就开,佛为诸大菩萨所围绕,来作授记;第三步,得授记以后,“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也就是心性开发,一切普贤愿海在极乐净土无余现前成就。像这样,自己完全能够确认行进的路线,特别想走这条路,之后就立定了这个愿,每一次随文念诵就会如是地在心里发愿。这样就确立好未来的缘起了。

由于是毫无疑惑地真心这么立愿,就证明你有真实的愿心;有了真实的愿心,在缘起上就接通了,以后必定随着你的立愿显现出相应的果来。相反,如果首先没有清楚地了解文句,就不会有定解,也就不知道怎么立愿,光是口里念念,离标准还差很远。只有经过辅导,你对文句的涵义完全清楚了,才知道在心里怎么操作、怎么立愿。也就是清楚了解愿的涵义,心里确定下来,而且愿意这样发,才算真实立了愿。有了这种欲求后,每次就都会这样发愿。这时就不是落在外围而是入到内层了,缘起的路线就开通了,将来就从这里得果。

像这样,发了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来圆成佛果的“普贤行愿”以后,你的生命方向就定下来了。这件事关键看你肯不肯,不肯就定不了。打个世俗的比方,譬如男女谈恋爱,只要一方没签约就成不了家,没办法出现以后的家庭和它的走向。因为他还在徘徊中,仅仅对对方有好感,但不愿意签约的缘故,也就不会出现成家的结果。同样,对于《普贤行愿》,你要在自己心里签约,对于大愿实现的途径——往生净土,也要在心里签约,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当你心里真正肯立誓的时候,就表示你签约了,而一旦签约、立誓了,就表示你开始往那边走了。

再譬如周围有东南西北四座山,我到底往哪座山去呢?这就看我心里有没有立愿。如果心还在徘徊,既想去东山又想去西山,还没定下来的时候,就不会有行动。直到心里确定下来一定往西山走,这样定了走向以后,才真正会往那边走。也就是,有了真实的愿才会行动。同样,我们对《普贤行愿》的意义有了胜解以后,心里定了:我一定走这条路,尽未来际矢志不渝的就是这条路,决不更改。也就是自己已经确认它是无上的愿王,没有比这更贤、更善、更圆满的,不会有超出其上的,每一愿都如此尽善尽美。这样心里有了定解,已经确认下来了,之后就跟以往不一样了。过去只是在外围念一念,随喜随喜,或者只是熏一些种子,但现在心里已经确认它,开始愿意这么走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对于未来生命方向的极大确定,对我们生命的久远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因为做出承诺后,就真心愿意这么走,那它就能真实地驱使着你的心随着愿轮运转,标定你从现在到尽未来际所有行为的方向。而且所选择的是最迅速、最圆满、最周遍的方式,这就能迅速达成佛果,因此,愿文后面提到利益的时候说,不久就成普贤菩萨。

所以这里关键在于,真心发誓要这样走,或者说已经签约了。就像男女已经签约成家,这以后决定会组成家庭,也决定要履行各自的责任。在这之前只是一种观望态度,没有签约。同样,对于整个普贤愿海的愿力图、前景以及所实现的果报全部看清楚就毫无怀疑,就会立即签约。这种签约来自于一种大智慧、大决定、心性上大善根的涌发。

当然,这也不是特别容易,一定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行。我们随着过去的习气不肯直接狠下心来这么做,心里会不愿意,觉得我还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道路,这就是心里还有迷惑不清的地方。

特别是以往生极乐世界来实现大愿的道路,这也是个非常大的难题。为什么一下子说到去西方净土来实现呢?这时候人心里会不肯,他有很多选择。现在这个时代知识脑袋特别复杂,连结婚都非常困难,总是举棋不定,左选选右选选,始终定不下来,这就是知识复杂的原因。另一方面,没有经过到量的闻思抉择,使他在缘起上不能确认,不晓得通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弥陀大愿神力的加被,能够使无上的普贤愿王快速完成。他在这一点上还没确认到它的殊胜性,就导致念的时候心非常疲软,不能猛利地从心里发出力量来,这就差得远了。所以一定要通过反复的思维抉择,往生西方才成为你心中真实的愿。就好比找工作,你一定要签约,签了约就成为公司的员工,双方都有责任。同样,去不去西方也在于你签不签约,真正的信心、愿心没起来的话就不会签约。真正签约了,跟阿弥陀佛签了合同,佛那边绝对是会应的,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去,是不是已经定了要往那边走。就像我决定要去西山之后马上就走,往极乐那边走的心定了就算签约了,也就是立愿了,立愿以后就不会反悔,死心塌地地往极乐去。因为已经看清楚了,所以没有犹豫。

这样,完成普贤行的大愿就归于西方了,这后面的每一条就是关乎自身的事了。就好比已经决定去美国上某某大学、研究所,以后做什么工作,对于前、中、后的整个过程,心里起了真实的愿以后,它就成为自身的事。这就不再是一个观望者,而是自己心里决定要走这条路。这样,对于每个进程就会格外用心,尽量按那样来争取。同样,对于实现普贤行愿的特别途径——往生西方,心里真正开始立愿了,那它初、中、后的过程就跟你息息相关,而不是无关。这样,你才会随着愿文,发誓临终一定要到那里,一定要马上花开、马上见佛、得授记,佛一加被立即就能分身无数,以极广大的智慧力普利一切众生界。这就是实现利益一切众生的途径所在。这样,完整的《普贤行愿》就在我们心中建立起来了。

因此,首先必须辅导《普贤行愿》。人都很无知,不辅导的话,对于整个路线、前程是蒙昧无知的,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要发展到什么地方。一旦有了《普贤行愿》这个无上愿王的指示,才看得清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开发本具的无量善,这里是怎样以周遍无尽的方式来开展等等。于是,普贤敬、普贤喜、普贤供、普贤忏等就全部跟你有关。看清了整个路线以后,会主动把它纳入到自己心上,一次又一次地刻上去。刻一次不够,还想刻两次;刻得浅了不行,必须把它刻得深一点;不够真心自己就过意不去,一定要真心地发。这样当时就会发起胜解信、欲乐信、很强的愿。

这样,接下来真正修《普贤行愿》的时候,愿王的文句就会在心中一幕一幕地显现。因为此前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对它的内涵了如指掌,一念的时候,心马上随着文句显出它的意义来,当时就住在义上,不会在嘴巴上溜过去,这时候心里会深刻地作意。我们能这样做是非常好的,上师是这样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