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藏大纲狮吼论讲记
《如来藏大纲和他空狮吼论讲记》 ︱ 堪布益西彭措 ︱
【 《宝性论》云:“若人为求菩提果,珍宝严饰黄金刹, 佛刹尘数日日中,供养一切诸法王。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布施德更多。若有具慧为求取,无上菩提经多劫,身口意业无勤作,能护无垢诸律仪。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持戒德更多。若人修持能息灭,三有烦恼火静虑,修持天梵至究竟,菩提不动之方便。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静虑德更多。” 】
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对此段内容,首先概而言之:世俗中作广大供养,或长时守持清净戒律,以及圆满修持禅定之功德,根本无法与讲闻如来藏四金刚处之功德相比,二者不可相提并论,因后者很深很圆满之故,无法与之相比。对此不必怀疑,亦不必寻思是何因,因此非常人所言,而是导师佛陀亲口以谛实语宣说此功德殊胜圆满,此是补处弥勒菩萨所传,非常人以文字随意涂写,亦非他人道听途说之讹传。一般之传闻可信可不信,亦容许怀疑,然此为佛陀亲口所言:以此讲闻之功德,极其殊胜,非一般布施、持戒、修定之功德可与之相比。此为谛实语,不必有所怀疑,相续中应生诚信,此极其重要。
或有人想:前之布施、持戒、修定所生之福德资粮,如此多,如此不可思议,难道对《宝性论》讲闻一遍之功德能较之更殊胜圆满吗?令人难以确信能具如此大之功德。
对此回言:此可确信,不必心生刹那怀疑。因所谓修善得福,造恶有罪,此为遍知一切微细因果规律之佛陀所言,我等皆信此因果规律,信断恶行善会有果报,我等既然能信佛陀此等语言,如此亦应信此处佛陀所言。
譬如,有人尽力调整自之烦恼心,闭关精进修行二年,亦不如上师与弟子一起讲闻一次《宝性论》的善根巨大,因此,大家应牢记于心且应明白,于如是深山中,共同讲闻之功德不可思议,应仔细观察思维,有如是殊胜之因缘能安住于神山,能听闻《宝性论》等经论,确于往昔积过大福报,应再再心生欢喜。应想:我竟有如此殊胜之因缘,能至五明佛学院,如是断恶行善之道场,故应稳重发誓:永不离开此殊胜道场。一般而言,顶礼、转绕、燃香供佛、朝拜圣地等有一定功德,然与听闻《宝性论》之功德相比,则显微乎其微。于闻思修行以外,世人所作其他善根,远远不如听闻一次《宝性论》之善根。仅听闻一次,闻已心无怀疑,皆获不可思议之善根,远胜布施、持戒、修定之功德,故此确为让人生大欢喜之事。
对此内容,大恩上师又逐一解释,首先是超胜布施功德。
《宝性论》中前二颂:“若人为求菩提果,珍宝严饰黄金刹,佛刹尘数日日中,供养一切诸法王。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布施德更多。”
上师开示言:思惟超胜布施功德方面:若有人布施之发心,非为耽著今生之世间八法,亦非耽著来世转生人天之受用,而是受持清净之菩提心;所供之物是以尽十方所有国土微尘数之如意宝珠所严饰的广大黄金刹土;布施之时间为尽未来际无有间断;供养之对境为诸断证圆满的无上法王——佛陀。
常人会想:供养之发心、物品、时间、对境等皆不可思议,供养所获之福德亦决定不可思议,然此种福德仍不如听闻一次《宝性论》,闻已生信之功德,与之相比,前之功德仅为微小之善根。
譬如,有人前往大海之宝州,至后不取如意宝,而仅取黄金。一般而言,能取黄金亦很好,然于宝州不取如意宝,仅取几十斤黄金,智者视此为愚人之行,亦是少见之事。同理,对《宝性论》等不作闻思修行,反对一般之善根狠下功夫,此于智者眼中亦为愚夫之行。又譬如,一净信者,非常勇猛,以不懈之力,从学院至观音桥,沿路不断磕大头,后至观音桥后,又如此磕头直至拉萨,常人视此之善根极大,然佛言讲闻一次《宝性论》之功德远胜上述譬喻。一般礼佛,时间长也好,路途极遥也罢,如此不断礼拜,虽功德极大,然与讲闻《宝性论》之善根相比,前者则显微小,无法相比,犹如外之虚空与芥内虚空,差距如此悬殊。
因此,从将来可获之善根而言,且现在我等已圆满获得了此宣说四金刚处之善根,故应再再生起欢喜心。此金刚处现已听闻,若能无疑信受,则绝对走向解脱殊胜之道。
《宝性论》颂词中间二颂:“若有具慧为求取,无上菩提经多劫,身口意业无勤作,能护无垢诸律仪。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持戒德更多。”
颂中“为求无上菩提”为持戒之所为;“经多劫”为持戒之时间;“身口意无勤作,能护无垢诸律仪。”是持戒之体性。大恩上师言:此宣入超越持戒功德,若有人非盲从他人发心来持戒,亦非为希求天人之福而持戒,亦非怖畏恶趣之痛苦或为今生远离病痛等而持戒,唯一发心愿无边无量之众生获得无上菩提而持守净戒。且持戒之时间非一朝一夕,而是历经多劫之漫长岁月,严格行持,串习稳固后,三门无须功用加行,不必勤作,自然远离罪垢,不损戒律,不染罪垢。如此清净之持戒,譬如,清净受持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六十四条戒、沙弥十戒,如此持受净戒于未法时期,皆会获得难测之无边功德,然此等仍不如听闻金刚处后,产生胜解之功德。
《宝性论》颂词后二颂:“若人修持能息灭,三有烦恼火静虑,修持天梵至究竟,菩提不动之方便。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依止所生之福德,较前静虑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