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讲记-净治弟子品第八

《中观四百论讲记(二)》 ︱ 圣天论师.造 ︱玄奘大师 法尊法师.译 ︱ 智圆法师.讲授 ︱

知道了甚深空性道所证到的境界,下面来看甚深空性道断除的是什么?

辛二、断德断所知障之理

烦恼障是大小乘修法的共同所断,那么大乘甚深空性道不共的所断就是所知障。

设问:既然一切法都是空的,对于一切法的爱著都需要断除,那么世尊为什么还对积累福德资粮作赞叹呢?

答:

为乐天趣者,如来说爱法,

为求解脱者,呵彼况余事。

难词释义

爱法:即爱著人天善法。

颂文直解

为那些欲求人天善趣的人,如来说要爱著善法。如经中说:“当作诸福德,未作者将苦,已作福德者,此后世将喜。”然而,对于希求殊胜解脱果位的人,如来却呵斥他们对人天善法的爱著,那更何况是对其余的非福业呢?

释义

众生在解脱的根机尚未成熟的时候,导师佛陀就相应地传授人天善法,使这些众生在现前能免离三恶道的痛苦。但是人天的有漏安乐仍然在烦恼障和所知障的摄持之下,如果不断除这二障,就不可能成就佛果。所以对于根机已经成熟的人,佛陀就传授了要断除从三轮实执,直到能所二相的微细习气之间的一切粗粗细细的障碍。如《现观庄严论》中说:“执佛等微细。”就是说,最后连对佛果的希求心也要断除,那更何况是对其他法的爱著了。《金刚经》中也说:“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也说:“若彼净戒执有我,则彼尸罗不清净,故彼恒于三轮中,二边心行皆远离。”意思是说,倘若对清净的戒律以我执或者三轮执著去受持,则相对圣者菩萨来说已经不清净了。因此应当在三轮之中,对有、无二边之心与行为全都远离,这样的戒律才是最清净的,才是出世间的戒波罗蜜多。

大家现在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对脱离轮回感兴趣?是否真的对为救度法界众生而成佛感兴趣?如果兴趣还不强,那么应该再好好地去思惟前面的内容;如果真的有兴趣,那么就要知道,对于一个求解脱和成佛的人来说,佛对人天善法的爱著是呵斥的,而不是赞叹的。因为这一点也不究竟,纯粹是有漏法,绝对沾染了烦恼,跟烦恼挂上钩怎么能解脱呢?因此至少必须培养出出离心,因为在生起出离心之前,追求世间的幸福,所作的即使是善法,也都是导师佛陀所不欢喜、所呵斥的,更何况是无记和恶法呢?

这以上阐明了甚深空性道的次第,那么如果不遵循这样的道次第,会有什么后果呢?

己二、明失坏道次第之过患

求福者随时,非皆说空性,

良药不对症,岂非反成毒。

颂文直解

对于求福之人,不能不加观察便对其宣说甚深的空性。就像不知道病人的病因,就胡乱地将不对症的药给了病人,这些药不是反而变成毒了吗?

释义

求福之人,因为心里真正贪求的只是人天的快乐,特别想在五欲六尘的享受中过一辈子,所以他们对究竟的空性法没有兴趣,也没有理解的智力。这样的人,当听到佛说的甚深空性法门时,要么没有恭敬心而舍弃;要么将一切无有理解成断灭的邪见,而堕入三恶趣。就像药虽好,如果不对症的话,就会加重病情,甚至断送性命。所以对于心相续未成熟、善根浅薄者,最初不能说胜义空性,否则就失坏了道次第,反而带来危害。

在法华会上,尊者舍利弗祈请佛陀宣讲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当时就有五千弟子退席。《法华经》中是这样说的:“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退呢?经中接着解释说:“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为什么世尊又会默然而不制止呢?经中接着说到:“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

对于这样心相续暂时还没有成熟的人,佛就说“退亦佳已”。让他们首先修学中下根机法,等到根机逐渐成熟,再教他们上根的法门。

那么为什么对于心相续暂时还没有成熟的人,不能讲甚深的空性呢?下面圣天菩萨来讲这个原因。

如对蔑栗车,余言不能摄,

世间未通达,不能摄世间。

难词释义

蔑栗车:是指具有邪见的边地人。

世间:第一个世间是指世间名言的法;第二个世间是指世间人。

颂文直解

譬如对于不懂任何其他语言的边地人,除了他们自己的语言之外,难以用其他的语言去引导他们。同样地,在世间人对世间名言的法尚未通达时,如果直接对其讲胜义空性,也就无法摄受他们。

释义

对于一个只懂得当地方言的人,你不管是用英语、汉语、藏语等等语言去给他讲法,他根本就听不懂。同样地,世间人尚未通达世间名言法的安立,他们尚处在中下的根机,如果直接给他们讲胜义空性,甚至讲如来藏的光明,他们也会如聋如盲,难以理解。

那么要通达的世间名言的法是什么呢?是不是生物、化学、电子等各种世间学问呢?这当然不是,而是人天乘的三世因果等正见,以及从世间各种显现中,来发现它们缘起的道理。因为认识到了缘起,才能认识到世间这些显现是如幻如化的,而如幻如化是没有人我与法我的自性,这样就能接受一切法的胜义空性。而不通达缘起,就不可能通达空性。比如十二缘起支法门,就是通过对各个缘起支进行逆次第的观察和修行,而获得解脱。又弥勒菩萨在《辨中边论颂》中,宣说了菩萨应该修习蕴、界、处等的十善巧,来断除执一性、执因性、执受者性等的十种我见。本论的前八品是“明方便名言真实性修习之瑜伽次第”,目的也是引导修行者如实通达世间名言真实性的缘起,成熟根机。之后再修习后八品的“明方便生胜义之真实性修习之瑜伽”。

简而言之,只有通达了缘起,才能通达空性。《入中论》中也说:“由名言谛为方便,胜义谛是方便生。”意思是,胜义谛虽一切法无自性,但是要由世俗谛名言为方便,才能通达方便所生之果的胜义谛。如果世间人没有通达缘起,就给他们传授甚深空性,那就失坏了道次第,这样就无法摄受他们,无法引导他们获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