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讲记-离贪著欲财品第七

《中观四百论讲记(二)》 ︱ 圣天论师.造 ︱玄奘大师 法尊法师.译 ︱ 智圆法师.讲授 ︱

设问:虽然如是,但是为了获得后世圆满境上的安乐之果,而作善业,是否合理呢?

答:

境由善可爱,彼境亦为恶,

舍彼成吉祥,修彼复何为。

难词释义

恶:此处是不好的意思。

颂文直解

色声香味触诸尘境,通过行善,而会变得可爱、悦意。但是对于求解脱者来说,这些悦意境,却是所应断除的不好对境。只有舍弃这些悦意境,才能获得吉祥。这样的话,为何还要将尘境变成悦意呢?

释义

世间人觉得安乐是从悦意境中获得的,所以努力工作、赚钱,然后去购买房子、汽车,购买越来越多的生活用具,这样大家就以为可以获得安乐、幸福了。当人们懂得了善恶因果的道理,知道通过布施、持戒、放生、念经等方便,可以获得房子、汽车等的悦意境,就不断地做这些佛事,希望能够达到改善生活的目的。

但是如果深入观察,可以发现这些悦意境,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原因是,一、受用这些悦意境,是散乱、放逸等无义之根;二、能产生贪,继而又增长嗔,所以滋养了烦恼;三、恒时受无常、苦等的影响,无法如愿受用。这样对今生和来世都没有好处,完全不像凡夫所期望的那样美好。所以智者在观察后,对这些悦意境是很厌恶的,就像世间人走入一间沾染了不净粪的房子一样,马上就想退出来,离得越远越好。

现在一些学佛的人,通过闻思后,知道了不应去贪著五欲六尘,但是为什么不应贪著的原因,还没有深入地思考过,所以心里还没有放下,还相当的留恋。这样的人,修行是无法获得进步的。而圣天菩萨这一科里深刻的分析,能有效地帮助大家提高认识,断除对有漏善法的贪著和种种的追求。所以大家应该反复研读,在研读中,用正法来剖析自己,这样就能获得巨大的加持。

上一个偈颂中,圣天菩萨讲到要舍弃悦意境,才能获得吉祥。但是又有人想,以国王的威权,能随心自在获得人世间全部的悦意境,没有不悦意境。因此为了能获得国王的威权而去行善,是值得的吧?

答:

谁不用教敕,彼则不需法,

谁求得教敕,是众中愚人。

难词释义

用:此处是需要的意思。

教敕:此处指国王一言九鼎的威权。

颂文直解

对于希求解脱的人来说,国王的威权根本没有必要,因此不需要为了获得国王的威权而行善法。若有谁不如理修行,仅仅为求国王的威权而行善,这是众人中愚痴之人。

释义

希求解脱的人,不必要去羡慕国王的威权。因为如果修行者获得了解脱,心得到了自在,他凡有所需求,都可以不借功用就得到。而且解脱者具有的无漏乐,才是真正的乐。而国王的威权带来的那一点点有漏快乐,不但低劣,而且还需要通过勤作、依靠外境才能产生,并且它还是放逸与恶业之源。因此善于观察、辨别的人,是根本不会以此为乐的。

所以那些为了得到国王的权势而去行善的人,缺少了智慧,是众人中的愚痴之人。

设问:未来需要财富等的受用之果,因此现在还是应该为此而行善修福吧?

答:

由见未来果,汝贪爱法者,

见贪未来边,岂不畏何为。

颂文直解

由于见到了行持有漏善法能在未来受用安乐之果,你就对有漏善法产生了贪爱的话,那么在见到贪爱的未来的边际是堕入恶趣之后,对此你为何不生畏惧呢?你修有漏善法还有什么用呢?

释义

行善必定能获得未来的安乐受用,但是对于有漏善法的贪欲,会使得他不可能出离生死轮回,因此在福报享尽后,就又会堕入到恶趣中。这个最后的结果,是令人畏惧的,也已经与行善的目的完全相反,所以圣天菩萨反问说:“岂不畏何为”。

有的人想,能够因善法而享受长时间的安乐,即使之后又将堕入恶趣,也还是值得的吧?如果去观察、体会一下痛苦的难忍程度,他就不会说这么轻飘飘的话了。前面讲过:人能享受的最大快乐,敌不过丧子痛苦的十六分之一,而恶趣的痛苦,更是人间的痛苦所难以比拟的。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如是一切众苦中,无间狱苦极粗猛。此间日以三百矛,极猛贯刺所生苦,此于地狱轻微苦,非喻非能及少分。”意思是说,在人间每天以三百根矛,猛厉地刺透身体所产生的痛苦,也难以与无间地狱里最轻微的苦相比,甚至连少分也比不上。所以一个正常思惟的人,知道这些真相之后,就连再大的人天快乐,也都不想要、不敢要了,而会去精进闻思修出离生死轮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