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丙三、彼应如何依师之理 分二

《如何依止善知识》 ︱ 益西彭措法师.编述 ︱

壬一、如轮围山心

【如轮围山 [1] 心者,任起如何一切苦恼,悉不能动。】

“如轮围山心”,就是生起任何苦恼都无法动摇的善心。

比喻:铁围山,以汹涌的海浪也无法动摇。

意义:依止上师时,任何违缘都无法动摇的善心。

再看大德教言。

【慬哦住于汝巴时,公巴德炽因太寒故,身体衰退,向依怙童称议其行住。如彼告云:“卧具安乐,虽曾多次住尊胜宫,然能亲近大乘知识听闻正法者,唯今始获,应坚稳住。”】

慬哦瓦住在汝巴时,公巴德炽因天气太寒冷,而身体衰弱,他和依怙童商量是离开还是住下。依怙童劝他:“在卧具住所的安乐方面,我们虽曾多次住过帝释天的尊胜宫,但能亲近大乘善知识听闻正法,只是如今才有这种机会,你应当坚持住下来。”

《禅林宝训》中记载:

大愚、慈明、谷泉、琅琊结伴参访汾阳禅师,当时正值寒冬,河东的天气异常寒冷,大家都畏惧寒苦,唯有慈明志在道业,昼夜都不懈怠。

夜晚昏昏欲睡时,他就用锥子刺大腿,难过地说:“古人为了生死大事废寝忘食,我是何等人,竟然这样放逸。生无益于当时,死也无闻于后世,我是自暴自弃呀!”

后来,慈明辞别师父归去时,汾阳禅师感叹地说:“慈明今日走了,我的道法也随之东去。”

壬二、如仆使心

【如世间仆使心者,谓虽受行一切秽业,意无惭疑而正行办。】

比喻:“仆使心”,即仆人虽然做一切低贱污秽之事,也没有任何犹豫和羞耻,而能以平常心去做的善心。仆人是以平常心打扫厕所,因此没有太多分别。如果让一位大人物去做这种卑贱之事,他往往会表现出两种心态:一是做之前犹豫,以自己的身份该不该做?二是做时会害羞,觉得在别人面前打扫厕所有失颜面。这两种心态就是“疑”和“惭”,然而卑下的仆人就没有这种执著,他做起来和走路吃饭一样平常。

意义:“如仆使心”,即无论为上师做任何低贱之事,不但没有羞耻和犹豫,而且真心去做的善心。也就是承事上师时,不管事情是否体面,都不分别而照办的善心。

下面引公案说明。

【昔后藏中,一切译师智者集会之处有一泥滩,敦巴尽脱衣服扫除泥秽,不知从何取来干洁白土覆之,于依怙前作一供坛。依怙笑曰:“奇哉!印度亦有类似汝者。”】

以前,在后藏所有译师和智者聚会的地方,有一块泥滩。种敦巴当时脱下衣服,扫除地上的污泥,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一些干净的白土盖在上面,然后在阿底峡尊者面前做了一个供养上师的坛城。尊者笑着说:“奇哉!印度也有像你这样的人。”

种敦巴心地纯朴,他在遇到阿底峡尊者之前,从十七岁开始,曾经十九年中依止康地的大德菩提童子。最初依止上师时,他如常啼菩萨般依止师长,白天在山上放牧牛羊,晚上还骑着好马,手持弓箭,四处巡逻看顾牲畜。他是真正以奴仆般的善心依止上师。

蒋山元禅师是慈明楚圆禅师的侍者。《景德传灯录》说:“二十年中运水搬柴,不畏寒暑,样样亲作,如此来求道。”

壬三、如除秽人心

【如除秽人心者,尽断一切慢及过慢,较于尊重应自低劣。】

“慢”,即对下劣者认为自己超胜他,对平等者认为与他平等。虽然符合事实,但因内心高举,故称为慢。

“过慢”,即对平等者认为自己超胜,对超胜者自认为与他平等。

比喻:“除秽人心”,即普通清洁工毫无傲慢的心态。

意义:“如除秽人心”,即断除了一切慢及过慢,在上师面前自处卑下的善心。

例如:未生怨王身为国王,但在迦叶尊者面前听法时,仍是毕恭毕敬。释迦族人种姓高贵,但仍谦虚地在优婆离尊者面前受教。

下面引教言说明。

【如善知识敦巴云:“我慢高丘,不出德水。”慬哦亦云:“应当观视春初之时,为山峰顶诸高起处青色遍生,抑于沟坑诸低下处而先发起。”】

正如善知识敦巴所说:“我慢高丘,不出功德之水。”

慬哦瓦也说:“应当观察初春时,是在山顶隆起的地方青色遍生,还是在沟坑等低下处最先发起青色?”如同低洼处长满青草,由谦下心方能出生功德。

《大乘庄严经论》云:“下心为缘起。”拜见善知识或为善知识做事,应当以谦下心来做,身心调柔,不应有傲慢的行为。

壬四、如乘心

【如乘心者,谓于尊重事,虽诸重担极难行者,亦勇受持。】

比喻:“乘心”,即大卡车装载沉重的货物,虽然路途难行,却没有丝毫疲倦之心。

意义:“如乘心”,即上师交付的重任,即便再困难也能欢喜受持的善心。

教证:《功德藏》云:“极具忍耐如柱子。”《普贤上师言教》对此解释为:“或施加难以承受的压力,也应当尽力忍耐,犹如柱子一般。”

例如:智光吩咐菩提光迎请阿底峡尊者,此事非常困难,但菩提光没有违背智光的心愿,勇悍地承担。

[1] 轮围山:铁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