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发了利他菩提心,但毕竟还是凡夫,有很多的不清净;为了令菩提心清净、功德圆满,就要亲近大乘善知识,接受大乘善知识的教言(教授)。传授佛法开示之上师,即为我们接受教授之真实对境。
那应该亲近何种善知识?何种善知识才可以为我们传授佛法呢?应当是从获得大资粮道法流三摩地直至佛陀殊胜化身之间的教授者。“法流三摩地”是一种等持(禅定),修到大资粮道时,便可具备这种禅定。从具备这种禅定的菩萨,到佛陀殊胜化身之间的教授者,这样的善知识是我们应当亲近的,因为他们才可以传授真实的佛法,教授大乘的修行方法。
这是比较殊胜的教授者。而普通的教授者,则是从小资粮道开始。处于小资粮道和中资粮道的菩萨,也可以传授佛法。大乘的善知识都要具备菩提心。相续中产生了世俗菩提心,即愿行菩提心,就进入了资粮道。
资粮道分三个阶段:小资粮道、中资粮道与大资粮道。为什么叫大资粮道?因为大资粮道的菩萨具备禅定,即法流三摩地;具有这种禅定之人,对于他所传授的教义、道理、内容,如同录音笔一样都能记下来,一般不会忘记。小、中资粮道的菩萨也可以传授佛法,但是由于不具备这种禅定,可能会有忘失、遗漏的情况。这里讲的是传授佛陀教言者,同时接受者也要具足禅定。
作为接受者,则应当是对教授之义具有意乐和希求之心的众生。听闻之因(听闻佛法的条件)是什么?除了不可思议的佛陀之外(佛陀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一般圣者的听闻之因是有能连续不断地受持圣法词义的法流三摩地——要具备这种禅定。凡夫的听闻之因,是具备正知正念。
——摘自《现观庄严论》讲记7